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温县蚕豆萎蔫病毒2的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邓小龙 秦朗 +3 位作者 王铁霖 王智磊 蒋润州 贺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属豇豆花叶病毒科蚕豆病毒属。2019年7月从河南温县采集20株具有褪绿和皱缩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地黄,采用PCR技术从cDNA中扩增目的片段,有13株样品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检出率为... 蚕豆萎蔫病毒2(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属豇豆花叶病毒科蚕豆病毒属。2019年7月从河南温县采集20株具有褪绿和皱缩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地黄,采用PCR技术从cDNA中扩增目的片段,有13株样品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检出率为65%;并通过克隆测序获得BBWV2 CP序列,将其与GenBank中其他48个BBWV2分离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75.4%~82.95%的一致率。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BWV2可分为3个组,其中河南温县BBWV2地黄分离物(No.2279841-China-R.glutinosa-11)位于第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蚕豆萎蔫病毒2 鉴定 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质量评价
2
作者 徐杰 姚晓璇 +3 位作者 黄梦婷 黄瑶 潘玲 张正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构建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为鲜地黄药材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32批鲜地黄药材样品,测定各批样品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梓醇、地黄苷D、铅、镉、砷、汞、铜... 目的:构建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为鲜地黄药材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32批鲜地黄药材样品,测定各批样品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梓醇、地黄苷D、铅、镉、砷、汞、铜含量与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CA和PCA均可将32批鲜地黄药材分为4类,但无明显产地聚集现象;指纹图谱中峰1~3、9、10的峰面积及总灰分、浸出物、梓醇含量是体现各产地鲜地黄药材质量差异的主要指标;32批鲜地黄药材灰色关联度为0.036~0.042,灰色关联度差异为0~13.89%,综合质量差异不大。结论: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结果客观、科学、准确,可用于鲜地黄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地黄 化学模式识别 灰色关联度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地黄活性成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鑫宇 武瑞骐 +6 位作者 陈广辉 李振兴 陈定聪 张结 邹起平 纪晓锋 周宾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26-1832,1850,共8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容易导致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仍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和多层次协同作用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容易导致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仍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和多层次协同作用的优点且疗效显著,地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近年来在医学中被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地黄及其活性成分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相关研究,多维度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深度挖掘潜在的作用靶点,并总结目前相关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骨质疏松症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地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多成分含量测定
4
作者 张丽先 魏悦 +2 位作者 李飞飞 李智宁 张桃桃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35-141,共7页
建立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不同炮制品(鲜地黄、地黄片、生地黄、熟地黄)HPLC指纹图谱及11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指认11个共有峰,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和聚类分析(HCA)法分析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趋势,为地黄不同炮... 建立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不同炮制品(鲜地黄、地黄片、生地黄、熟地黄)HPLC指纹图谱及11个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指认11个共有峰,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法和聚类分析(HCA)法分析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趋势,为地黄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及药理药效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适用于地黄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PCA和HCA结果显示,熟地黄明显区别于鲜地黄、地黄片、生地黄,鲜地黄和地黄片在PCA中分为2类,HCA中鲜地黄和地黄片聚为一类;11种指标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11种指标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反映了地黄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适用于不同炮制阶段地黄的质量评价,为药理药效研究及质量标记物的发现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炮制 HPLC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模式识别
下载PDF
鲜地黄酚酸类成分研究
5
作者 陈旭 曹彦刚 +4 位作者 张宇涵 刘晏灵 任英杰 郑晓珂 冯卫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05-3009,共5页
目的:研究鲜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中的酚酸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运用硅胶、MCI gel CHP-20、ODS、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方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对鲜地黄70%丙酮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手段... 目的:研究鲜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中的酚酸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运用硅胶、MCI gel CHP-20、ODS、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方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对鲜地黄70%丙酮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MS、NMR等手段,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低氧诱导RPASMC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鲜地黄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藜芦酰乙二醇(1)、桂皮酸(2)、阿魏酸(3)、顺式阿魏酸(4)、咖啡酸(5)、ω-hydroxypropioguaiacone(6)、对羟基苯乙醇(7)、毛蕊花糖苷(8)、贞桐苷A(9)、苯甲酸(10)、4-甲氧基苯甲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香草酸(13)、香草醛(14)、3,4-二羟基苯甲醛(15)、丁香酸(16)。结论:其中,化合物1、4、6、9、11、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16可显著抑制RPASMC细胞增殖且无明显毒性。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微弱的降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化学成分 酚酸类 RPASMC细胞增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地黄叶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黄姗 时文六 白天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充分利用地黄叶资源,采用超高压提取方法提取地黄叶中多糖,并且将其与热水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地黄叶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压力400MPa、加压时间8.5min、液固比20∶1mL/g为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地... 为充分利用地黄叶资源,采用超高压提取方法提取地黄叶中多糖,并且将其与热水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地黄叶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压力400MPa、加压时间8.5min、液固比20∶1mL/g为最佳提取条件,在该条件下,地黄叶中多糖得率达到4.52%,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1.26mg/mL和1.78mg/mL,清除能力强于热水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的地黄叶多糖。超高压提取方法提取地黄叶多糖得率高、时间短、活性高。在提取地黄叶多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叶多糖 超高压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更生 刘长河 +1 位作者 王慧森 张留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 以氯仿 -甲醇 -水 ( 7∶ 4∶ 0 .5 )为展开剂 ,10 %硫酸 -乙醇为显示剂 ,4 13 nm为扫描波长 ,反射法扫描。结果 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 ,山东嘉祥产地黄中梓醇含... 目的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 以氯仿 -甲醇 -水 ( 7∶ 4∶ 0 .5 )为展开剂 ,10 %硫酸 -乙醇为显示剂 ,4 13 nm为扫描波长 ,反射法扫描。结果 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 ,山东嘉祥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梓醇 薄层扫描法 产地 含量 中药
下载PDF
地黄栽培历史及其品种考证 被引量:91
8
作者 温学森 杨世林 +1 位作者 魏建和 郑俊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 考证地黄的栽培历史以及品种记载。方法 查阅古今文献。结果 除部分本草书籍对地黄的记载与目前不一致外 ,多数记载应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地黄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 10 0 0多年以前 ,当时就有块根膨大的类型 ,并开始了人工栽培。... 目的 考证地黄的栽培历史以及品种记载。方法 查阅古今文献。结果 除部分本草书籍对地黄的记载与目前不一致外 ,多数记载应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地黄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 10 0 0多年以前 ,当时就有块根膨大的类型 ,并开始了人工栽培。由于长期的栽培 ,选育了许多优良品种 ,有文献记载的品种多达 5 0余个 ,但对品种的描述过于简单 ,严重影响了品种的识别和应用。结论 地黄栽培历史悠久 ,种质资源丰富 ,可能是造成有关中药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因此急需对其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和保存研究 ,为成分分析、活性筛选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建议在进行相关研究时 ,应高度重视取样的一致性 ;在进行 GAP基地建设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栽培品种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应用于地黄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曾志 杨东晖 +4 位作者 宋力飞 杨挺 刘乡乡 袁敏 曾和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85-1488,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地黄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反相C1 8柱 (5 μm ,1 5 0mm× 4.6mm) ,流动相甲醇∶水 (V V =5∶95 ) ,检测波长为 2 80nm ,流速 1 .0mL min进行实验。根据相对保留值和相对面积值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地黄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反相C1 8柱 (5 μm ,1 5 0mm× 4.6mm) ,流动相甲醇∶水 (V V =5∶95 ) ,检测波长为 2 80nm ,流速 1 .0mL min进行实验。根据相对保留值和相对面积值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建立了控制地黄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 ,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的样品分析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控制 中药材
下载PDF
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长河 张留记 +1 位作者 李更生 王慧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9-260,共2页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地黄中梓醇含量。方法 :薄层扫描法 ,展开剂为氯仿 甲醇 水 (7∶4∶0 .5 ) ,显色剂为 10 %硫酸 乙醇 ,扫描波长为 4 13nm。结果 :回归方程 :Y =6 2 1.76X +118.6 9,r =0 .996 6 ,平均回收率为 99.10 % ,RSD =2 .5 ...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地黄中梓醇含量。方法 :薄层扫描法 ,展开剂为氯仿 甲醇 水 (7∶4∶0 .5 ) ,显色剂为 10 %硫酸 乙醇 ,扫描波长为 4 13nm。结果 :回归方程 :Y =6 2 1.76X +118.6 9,r =0 .996 6 ,平均回收率为 99.10 % ,RSD =2 .5 0 %。结论 :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梓醇 薄层扫描法 含量测定 植物药 中药
下载PDF
地黄根系分泌物化感效应与酚酸类物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宝 李烜桢 +4 位作者 冯法节 古力 张君毅 张留记 张重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9-663,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地黄根系分泌物化感潜力和酚酸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揭示酚酸类物质与地黄化感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收集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采用HPLC分析5种酚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地黄根系分泌物化感潜力和酚酸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揭示酚酸类物质与地黄化感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新型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收集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采用HPLC分析5种酚酸(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含量变化并通过生物测试(萝卜种子发芽试验)评价其化感潜力,分析根系分泌物化感效应与5种酚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浸种后萝卜种子发芽率为97.89%、92.38%、89.52%、85.71%、85.71%、84.76%和83.81%,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与对照表现出显著差异;芽长为5.68、5.76、5.91、5.65、5.41、5.28和5.11 cm,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样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HPLC检测地黄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均发现了5种酚酸,但其含量未呈现与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相似的变化规律,对两者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丁香酸与发芽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外(r=-0.833,P〈0.05),其他酚酸含量均未与萝卜种子发芽率和芽长表现出显著相关性(r=-0.666-0.590)。结论:地黄于块根膨大前期开始表现出显著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强。丁香酸可能是引起地黄化感效应的主导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根系分泌物 化感作用 酚酸
下载PDF
地黄优良品种“85-5”脱毒苗的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温学森 霍德兰 +3 位作者 杨世林 马小军 李先恩 郑俊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探索“85 - 5”脱毒苗的快速繁殖技术。方法 将脱毒苗接种在不同培养基 (单位 :m g/ L) (1.MS+BA0 .5 ;2 .MS+BA 0 .5 +NAA 0 .0 2 ;3.MS+BA 0 .5 +NAA 0 .0 2 +GA30 .1;4 .1/ 2 MS+BA 0 .1;5 .1/ 2 MS+BA0 .1+GA30 .1;6 .1/ 2 M... 目的 探索“85 - 5”脱毒苗的快速繁殖技术。方法 将脱毒苗接种在不同培养基 (单位 :m g/ L) (1.MS+BA0 .5 ;2 .MS+BA 0 .5 +NAA 0 .0 2 ;3.MS+BA 0 .5 +NAA 0 .0 2 +GA30 .1;4 .1/ 2 MS+BA 0 .1;5 .1/ 2 MS+BA0 .1+GA30 .1;6 .1/ 2 MS+GA30 .1)上 ,30 d后统计新生叶片数、根数以及苗高等。然后选用 2号培养基 ,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同上记录有关数据。结果 在 1,2和 3号培养基上 ,具茎尖苗主茎发育良好 ,基部具 1~ 3个腋芽 ;无茎尖苗腋芽发育 ,主芽长 0 .5~ 1.5 cm。 4 ,5和 6号培养基上脱毒苗细弱 ,叶少根多。在相同光照条件下 ,2 8℃时 ,各项测量值均显著高于 2 3℃时的值 ;在相同温度下 ,低光照培养 ,叶小苗高 ,强光则相反。此外 ,还发现 BA和 GA3之间存在拮抗作用。结论 在 2 8℃ ,10 0 0~ 2 0 0 0 lx培养条件下 ,采用 2号培养基适于“85 - 5”脱毒苗的快速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脱毒苗 快速繁殖 拮抗作用 中药材 栽培
下载PDF
怀地黄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明道 吴宗伟 +3 位作者 原增艳 陈红歌 吴坤 贾新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2-538,共7页
运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法对地黄的连作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连作引起土壤根际、根外细菌数量减少;根际放线菌数量增加,根外数量变化不大;真菌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变化.DGGE分析表明,头茬和重茬地黄... 运用传统平板培养方法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法对地黄的连作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连作引起土壤根际、根外细菌数量减少;根际放线菌数量增加,根外数量变化不大;真菌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变化.DGGE分析表明,头茬和重茬地黄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菌数量减幅较大,有些条带消失,说明种群数量减少;放线菌种群没有大的变化,数量有所上升;真菌数量有所增加,种群发生了明显改变,表现为条带的缺失和增加.地黄连作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细菌数量减少,木霉和黄曲霉数量增加,土壤生态系统已开始失调,这可能是地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连作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区系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怀地黄玻璃化和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明军 周娜 +3 位作者 刘杰 张晓丽 李萍 张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610,共4页
比较了玻璃化与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85-5’带芽茎段的效果。结果表明:4℃低温锻炼5d,在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酰胺的培养基中预培养3d,60%PVS2室温装载25min,PVS20℃脱水30min时,玻... 比较了玻璃化与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85-5’带芽茎段的效果。结果表明:4℃低温锻炼5d,在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和乙酰胺的培养基中预培养3d,60%PVS2室温装载25min,PVS20℃脱水30min时,玻璃化和包埋玻璃化两种保存方法均得到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结果;两种方法相比,玻璃化法的存活率和再生率均较包埋玻璃化法高,前者的存活率(88.92%)和再生率(64.29%)分别是后者的1.38倍和2.41倍。可见,采用超低温保存怀地黄种质资源是可行的,且玻璃化法优于包埋玻璃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带芽茎段 玻璃化 包埋玻璃化 超低温保存
下载PDF
地黄病毒病及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39
15
作者 温学森 李先恩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62-664,共3页
地黄为重要的栽培药材 ,长期遭受病毒病的危害。从地黄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危害、防治措施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有关的研究资料 ,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地黄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地黄 病毒病 防治措施 多年生草本 玄参科
下载PDF
连作地黄的植株形态生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古力 牛苗苗 +4 位作者 郑红艳 王建明 吴林坤 李振方 张重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本研究以头茬地黄为对照,通过测定地黄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根系活力及酶活性,研究连作条件下地黄形态生理特性的差异表现。方法:使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植物光合特性,并... 目的:本研究以头茬地黄为对照,通过测定地黄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根系活力及酶活性,研究连作条件下地黄形态生理特性的差异表现。方法:使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植物光合特性,并按常规测定植物根系活力及酶系统。结果:连作地黄在生育前期其障碍效应已经发生,并伴随整个生育进程;连作地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根系活力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中处理间地黄叶绿素含量和栽后100 d的根系活力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连作条件下地黄光合源的不足及(块根)库容阈值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地黄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连作 生理活性 叶绿素 根系活力
下载PDF
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郭冠瑛 王丰青 +5 位作者 范华敏 李明杰 郑红艳 李娟 陈新建 张重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6期35-39,共5页
在阐述连作障碍概念、危害和表观现象基础上,对地黄连作障碍的成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描述,强调植物化感自毒作用是地黄连作障碍的主导因素,结合地黄化感自毒作用的感知、传递、效应过程新思路及作者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 在阐述连作障碍概念、危害和表观现象基础上,对地黄连作障碍的成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描述,强调植物化感自毒作用是地黄连作障碍的主导因素,结合地黄化感自毒作用的感知、传递、效应过程新思路及作者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的机制从根际土壤、植株响应和基因调控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对地黄连作障碍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连作障碍 化感自毒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地黄栽培种与野生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先恩 孙鹏 +2 位作者 祁建军 周丽莉 王绍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76-1283,共8页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 块根的发育和形成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测定地黄2个栽培种和2个野生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表明,地黄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即在拉线期及快速增长期逐渐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但各生育期栽培种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均高于野生种;栽培种与野生种块根中IAA和ZR含量变化规律明显不同,在拉线期与快速增长期,栽培种迅速上升,而后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长期野生种变化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参试品种叶片中GA含量变化不大,栽培种在快速增长期根中GA、ABA的含量迅速上升,而野生种变化不明显。从上述变化规律来看,地黄块根的形成与发育是多种内源激素协同作用的结果。IAA和ZR是块根起始分化关键激素,决定了块根的形成,GA、ABA在地黄块根的发育与膨大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栽培种 野生种 植物激素
下载PDF
怀地黄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及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明军 张晓丽 +2 位作者 陈明霞 徐鑫 杜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2-75,共4页
对怀地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及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6-BA0.5mg/L培养基有利于怀地黄块茎诱导形成无菌苗。单独使用2,4-D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2,4-D和6-BA配合使用时,对愈伤组织... 对怀地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及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2MS+6-BA0.5mg/L培养基有利于怀地黄块茎诱导形成无菌苗。单独使用2,4-D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2,4-D和6-BA配合使用时,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2,4-D浓度为1.0mg/L时,随6-BA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生成量也增加,其中,以MS+2,4-D1.0mg/L+6-BA0.4mg/L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的量为最大,且呈黄色、疏松、颗粒状。愈伤组织诱导形成期间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培养基中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达到峰值后再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叶片 愈伤组织 可溶性糖
下载PDF
超滤和纳滤分离技术提取纯化地黄低聚糖的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董艳 高瑞昶 +1 位作者 潘勤 阎晓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地黄多糖分离纯化,再利用纳滤膜对超滤液进行浓缩纯化。方法采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超滤再纳滤的工艺流程。结果两次超滤得到低聚糖,最佳操作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为13~132mg/mL,操作压力为0.2... 目的通过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地黄多糖分离纯化,再利用纳滤膜对超滤液进行浓缩纯化。方法采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超滤再纳滤的工艺流程。结果两次超滤得到低聚糖,最佳操作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为13~132mg/mL,操作压力为0.25~0.275MPa,温度20~40℃。然后采用纳滤膜对超滤液进行浓缩纯化,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温为20~40℃,操作压力0.59~0.79MPa,浓缩倍数可达3倍。应用超滤-纳滤技术,低聚糖得率为46.63%,质量分数达到93.3%,凝胶过滤法验证低聚糖制品的相对分子质量低于6000。结论该工艺能有效分离纯化地黄低聚糖,简单可行,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低聚糖 超滤 纳滤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