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endotracheal tube tolerance with intracufflidocain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1
作者 CHEN Wei SUN Pengling +3 位作者 YANG Liye PU Jun YUAN Hongbin TIAN Moul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3年第5期302-312,共11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in alleviating the endotracheal tube related discomfort and the safetyof intracufflidocaine (in different forms) with air and/or normal saline (NS) dur...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in alleviating the endotracheal tube related discomfort and the safetyof intracufflidocaine (in different forms) with air and/or normal saline (N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PubMed and Embase were searched for relevant studies. Thirtee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1 010 patients were ultimately identified. A meta-analysis of al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ulfilling the predefined criteria was performed. Random-effect model and subgroup studies were used when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existed among those trials. Results: Compared with air and NS, intracufflidocaine could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severity of sore throat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15min, 30min, lh, 2h, 3h, 6h, 12h and 24h aiter extub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ugh, restlessness,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dysphonia and hoarseness. Besides intracufflidocaine brought about a significant prolongation of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time. It was worth mentioning that, compared withlidocaine or its hydrochloride form, alkalinized lidocainewas much more efficient in reducing the severity of sore throat and prolonging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time. Conclusion: The present meta-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tracuttlidoca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endotracheal tube tolerance and this improvement can be strengthened by alkalinization of lidoca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ubation intratracheal lidocaine administratio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Lidocaine in Different Body Fluids/Tissues after Subarachnoid Space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a Lethal Dose of Lidocaine
2
作者 Nan Zhang JunHong Sun +6 位作者 Zhiwen Wei Wenyan He Guohua Jin Xiaohong Zhang Pengxiang Gao Longmei Wang Keming Yu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in different body fluids/tissues after subarachnoid space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s of a lethal dose of lidocaine.Totally 18 dogs were us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in different body fluids/tissues after subarachnoid space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s of a lethal dose of lidocaine.Totally 18 dog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ix dogs were given subarachnoid anesthesia,another were given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 dose of 75 mg/kg weight of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in 5 min and the last 6 dogs were used as the blank control dogs and given a subarachnoid space injection or a femoral artery injection of the same volume of sodium chloride.As soon as its vital signs disappeared,each dog was dissected and the specimen,such as brain,cerebrospinal fluid(CSF)in lateral ventricle,CSF in subarachnoid space,spinal cord(cervical spinal cord,thoracic spinal cord,lumbar spinal cord,and waist spinal cord),heart,lung,liver,spleen,kidney,bile,urine,heart blood,peripheral blood,muscle in injection location,and muscle in no injection location,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 of lidocaine immediately.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From the maximum to the minimum,the order of lidocaine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administered dogs was as follows:CSF in subarachnoid space,waist spinal cord,thoracic spinal cord,CSF in lateral ventricle,lumbar spinal cord,cervical spinal cord,lung,kidney,muscle in injection location,heart,brain,spleen,heart blood,liver,peripheral blood,bile,muscle in no injection location,and urine.The order of lidocaine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the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dogs was as followed:Kidney,heart,lung,spleen,brain,liver,peripheral blood,bile,heart blood,cervical spinal cord,thoracic spinal cord,muscle in injection location,lumbar spinal cord,muscle in no injection location,CSF in subarachnoid space,urine,and CSF in lateral ventricle.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was detected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CSF of subarachnoid space‑administered dead dogs,while in intravenously injected dead dogs,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lidocaine was detected in the kidney.Our study provides some useful data for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of epidural anesthesia accidents to decide the way the lidocaine enters the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sthesia accident distribution of lidocaine forensic medicine forens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lidocaine postmortem distribution subarachnoid administration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原文传递
他克莫司点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凌毅 林丽霞 刘祖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HSV)盘状角膜基质炎是一种抗原和抗体在角膜基质层内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往的疗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局部应用,但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存在严重...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HSV)盘状角膜基质炎是一种抗原和抗体在角膜基质层内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往的疗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局部应用,但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FK506滴眼液具有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又不存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但FK506滴眼液对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研究很少.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活动期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患者18例18眼,采用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局部应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局部和全身应用的方案进行治疗,平均用药(56.0±7.9)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以及停药时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动态观察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对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疗后角膜厚度开始下降的平均时间为(8.3±2.5)d,角膜水肿消失的平均时间为(25.3±11.5)d,水肿消退最慢的2例患者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停药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4(6,2)、1(2,1)、1(1,0)和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90,P<0.001),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SⅠt值分别为(6.78±1.90)、(7.39±3.53)、(8.06±2.92)和(8.11 ±3.05) mm/5 min,不同时间点SⅠ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43);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BUT值分别为(0.39±0.50)、(1.11±0.90)、(2.00±1.08)和(3.39±0.92)s,各时间点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4,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U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l).18例患者中2例于停药后2个月和5个月复发,再次按相同方案治疗后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眼压升高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眼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联合抗病毒治疗可减轻HSV盘状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水肿并促进泪膜修复,并可用于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无效者或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用法 剂量 免疫抑制剂/用法 剂量 疱疹角膜炎/治疗 用药方案 疗效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兔血浆中利多卡因和亚甲蓝浓度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密妹 李性天 +2 位作者 耿立坚 吴国民 曾繁典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建立利多卡因和亚甲蓝同时给药后两药血药浓度的 HPLC 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用氯仿-环己烷-异丙醇(60:30:10)萃取,采用 Shim-pack VP-ODS 分析柱(150 mm×4.6 mm,5μm),以醋酸盐缓冲液-甲醇-乙腈(45:45:10)为流动相,流速1.0... 目的:建立利多卡因和亚甲蓝同时给药后两药血药浓度的 HPLC 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用氯仿-环己烷-异丙醇(60:30:10)萃取,采用 Shim-pack VP-ODS 分析柱(150 mm×4.6 mm,5μm),以醋酸盐缓冲液-甲醇-乙腈(45:45:1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以布比卡因为内标,测定血浆样品中利多卡因;血浆样品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 Sphericorb NH_2分析柱(150 mm×4.6 mm,5 μ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40: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600 nm,测定血浆样品中亚甲蓝浓度。结果:利多卡因血药浓度测定:线性范围0.16~10.08μg·mL^(-1),绝对回收率大于73%,方法回收率98.49%~107.2%,日内、日间精密度 RSD 均小于8%;亚甲蓝血药浓度测定:线性范围为0.052~3.328μg·mL^(-1),绝对回收率大于72%,方法回收率95.19%~104.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RSD 均小于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利多卡因和亚甲蓝同时给药后两药的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亚甲蓝 联合用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尉志文 李耀芳 +3 位作者 贠克明 张楠 贺文艳 张小红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本地杂种犬18只其中6只经硬膜外腔、6只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3.35mg/kg体重),对照组3只经硬膜外腔、3只经股静脉按注射生理盐水(3.2ml/kg体重)。观察动物致死过程的生... 目的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本地杂种犬18只其中6只经硬膜外腔、6只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3.35mg/kg体重),对照组3只经硬膜外腔、3只经股静脉按注射生理盐水(3.2ml/kg体重)。观察动物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硬膜外麻醉致死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8 min(22~45 min)、23.6 min(20~42 min)、22 min(18~35 min);静脉注射致死犬血压、心电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5 min(5~8min)、8 min(6~10min)、7.2 min(4~9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淤血、水肿等征象。结论该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特征变化符合椎管内麻醉中毒、致死的表现,可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利多卡因 麻醉意外 硬膜外麻醉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楠 贠克明 +3 位作者 孙俊红 尉志文 贺文艳 郭政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和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其中6只经蛛网膜下腔,另6只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颈髓、胸髓、腰髓、骶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 cm以外肌肉等脏器组织和体液,用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颈段脊髓、肺、肾、注射部位肌肉、心、大脑、脾、心血、肝、周围血、胆汁、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尿;静脉注射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肾、心、肺、脾、大脑、肝、周围血、胆汁、心血、颈段脊髓、胸段脑脊液、注射部位肌肉、腰段脊髓、注射部位20 cm以外的肌肉、侧脑室脑脊液、尿、腰段脊髓腔脑脊液、骶段脊髓。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静脉注射致死犬肾脏利多卡因含量最高,此分布特征可为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法医学鉴定中入体途径的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物分析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静脉注射 死后分布
下载PDF
气管内给药对大鼠气管黏膜和肺组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文文 赖国祥 +1 位作者 姚丽青 曲利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8-1031,1035,共5页
目的研究气管内给药对大鼠气管黏膜及肺组织可能造成的损伤及修复情况。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经气管穿刺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和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观察大鼠细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的病理... 目的研究气管内给药对大鼠气管黏膜及肺组织可能造成的损伤及修复情况。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经气管穿刺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和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并观察大鼠细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局部使用上述3种药物2h后,气管黏膜纤毛细胞排列紊乱、水肿。24h后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组大鼠气管黏膜损害程度及损害面积明显减轻,48~72h后基本恢复正常,而丁胺卡那霉素组则到72h后才开始逐渐恢复。三组大鼠注射药物48h后细支气管出现上皮细胞水肿、排列紊乱,细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周围炎细胞浸润明显,72h后逐渐恢复。结论气管内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和丁胺卡那霉素,均可造成大鼠气管黏膜和肺泡组织的急性损伤,以丁胺卡那霉素最为明显,但损伤均具有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给药 气管黏膜 生理盐水 利多卡因 丁胺卡那霉素
下载PDF
兔血浆中盐酸利多卡因的测定及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梅妮 陈钧 +1 位作者 江文明 蒋新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7-620,共4页
建立了HPLC法测定兔血浆中利多卡因的浓度,并研究家兔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NaH2PO4溶液(pH2.1)(30∶70),检测波长263nm。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后进样测定。家兔分别给予10mg盐酸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建立了HPLC法测定兔血浆中利多卡因的浓度,并研究家兔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NaH2PO4溶液(pH2.1)(30∶70),检测波长263nm。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后进样测定。家兔分别给予10mg盐酸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剂、鼻腔凝胶剂、鼻腔溶液剂和口服溶液剂后,t1/2分别为(62.06±8.72)、(63.60±11.32)、(59.16±5.58)和(59.55±7.63)min,AUC0→180min分别为(1233.74±390.82)、(1230.38±344.32)、(721.09±268.60)和(334.93±120.97)μg·min·ml–1。后三者的Cmax分别为(18.36±3.55)、(13.68±2.58)和(4.64±1.77)μg/ml,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9.73±20.92)%、(58.45±14.10)%、(27.15±6.47)%。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鼻腔凝胶剂与静脉注射剂吸收程度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 鼻腔给药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在频闪喉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进让 汪海燕 +1 位作者 沈春彩 刘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咽喉表面麻醉在频闪喉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咽喉表面麻醉和1%丁卡因喷雾咽喉表面麻醉在频闪喉镜检查时的麻醉效果。结果 218例初次行频闪喉镜检查的...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咽喉表面麻醉在频闪喉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咽喉表面麻醉和1%丁卡因喷雾咽喉表面麻醉在频闪喉镜检查时的麻醉效果。结果 218例初次行频闪喉镜检查的患者中,1%丁卡因喷雾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组患者对麻醉不适和频闪喉镜检查不适的VAS评分分别为1.02±1.83和1.10±1.69,而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咽喉黏膜表面麻醉组的分别为0.61±1.67和1.66±2.63,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对22例复诊的患者第1次行1%丁卡因喷雾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本次行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咽喉表面麻醉,其麻醉不适及检查不适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分值与第1次行1%丁卡因喷雾咽喉部黏膜表面麻醉时的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频闪喉镜检查应用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不逊于常规1%丁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投药 吸入 麻醉 喉镜检查
下载PDF
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曼丽 陆继红 +5 位作者 徐辰 王汝龙 张文贵 赵志丹 冯艺 李树人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9-51,45,共4页
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中的量效关系及毒性,对24例无心、肺、肝、肾疾患,行全麻手术的病人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病人随机分成4组,于气管内喷利多卡因后定时取动脉血,用TDx快速血药浓度检测仪测定血药浓度,同时连... 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中的量效关系及毒性,对24例无心、肺、肝、肾疾患,行全麻手术的病人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病人随机分成4组,于气管内喷利多卡因后定时取动脉血,用TDx快速血药浓度检测仪测定血药浓度,同时连续监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血药浓度用计算机拟合符合一室模型。3个用药组平均半衰期[t_(1/2)(kα)]分别为1.58 min(4%利多卡因),2.17 min(2%利多卡因);2.73 min(1%利多卡因),平均消除半衰期[t_(1/2)(ke)]为55.24 min、57.38 min、39.48 min;平均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8.10 min、8.43 min、3.69 min;平均峰浓度[Cmax]分别为2.14μg/ml、1.15μg/ml和0.45μg/ml.其中Ⅰ、Ⅱ2个剂量组可明显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BIS对吸毒患者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用量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孝芸 孔高茵 叶昉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吸毒患者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中的脑电双频指数(BIS )寻找适合吸毒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本院行无痛人流术的20例吸毒患者为试验组,并随机选取20例行无痛人流术非吸毒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监测吸毒患者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中的脑电双频指数(BIS )寻找适合吸毒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本院行无痛人流术的20例吸毒患者为试验组,并随机选取20例行无痛人流术非吸毒患者为对照组。术前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均为阳性;B超确诊宫内妊娠。禁食禁饮4~6 h。入室后取截石位,两组患者均连接BIS监测仪于正确的位置,并连接丙泊酚TCI泵,起始血浆靶控浓度均为4μg/mL ,根据BIS值和血流动力学以及患者体动,以每次0.3~0.5μg/mL调整靶控浓度。待BIS维持在45~60之间,睫毛反射消失/钳夹宫口无体动,开始手术。并记录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钳夹宫口无体动(T1)、扩开宫口后开始清宫(T2)、术毕(T3)、麻醉苏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BIS。术后查看丙泊酚 TCI泵,记录患者丙泊酚的总用量以及维持血浆靶控浓度。记录体动例数、呼吸抑制例数、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在相同的BIS值麻醉深度下,试验组的丙泊酚的用量为(179±51)mg明显大于对照组(124±27)mg ;而苏醒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2±2.1vs4.3±1.9,P <0.05),两组手术时间、患者体动次数、呼吸抑制例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单纯丙泊酚麻醉无痛人流术中,吸毒患者术中维持血浆靶控浓度约为(6.8±1.4)μg/mL。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大于非吸毒患者,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非吸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相关性障碍 脑电描记术 流产 人工 二异丙酚 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文颖 田松枚 黄红漫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57-760,共4页
目的:比较二丁酰环磷腺苷钙(DCAMC)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DCAMC静脉点滴组(静滴组)和DCAMC肌肉注射组(肌注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疗程1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 目的:比较二丁酰环磷腺苷钙(DCAMC)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98例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DCAMC静脉点滴组(静滴组)和DCAMC肌肉注射组(肌注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疗程1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静滴组:(6846.23±3856.01)pg/ml比(2285.69±2023.79)pg/ml,肌注组:(6151.50±5160.09)pg/ml比(2568.37±2488.51)pg/ml]、LVEDd[静滴组:(4.78±0.44)cm比(4.69±0.43)cm,肌注组:(4.97±0.64)cm比(4.88±0.62)cm]均显著降低,LVEF[静滴组:(59.49±4.64)%比(60.67±4.52)%,肌注组:(57.67±7.19)%比(58.94±7.05)%]显著升高,P均=0.001。治疗前后,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均>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能改善心功能,并且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能取得和静脉点滴治疗相同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amp 投药途径
下载PDF
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贤清 王希锋 薛欣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预处理和单种药物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沙土鼠4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缺血损伤组(B)、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C)、异丙酚预处理组(D),利多卡因预处理组(E),C、D、E预处理... 目的:比较药物联合预处理和单种药物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沙土鼠4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缺血损伤组(B)、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C)、异丙酚预处理组(D),利多卡因预处理组(E),C、D、E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前24 h分别予利多卡因30 m g/kg及异丙酚100 m g/kg、异丙酚100 m g/kg、利多卡因30 m g/kg腹腔注射,对照组7只,余每组为9只,观察指标为SOD(超氧化物岐化酶)、G SH(谷光甘肽)的活性及M DA(丙二醛)、LDH(乳酸脱氢酶)、CPK(肌磷酸激酶)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左大脑皮层的1 mm×1 mm组织块作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各个药物预处理组的M DA、LDH、CPK的含量低于缺血损伤组(P<0.05,P<0.01或P<0.001),而SOD、G SH的活性高于缺血损伤组(P<0.05,P<0.01或P<0.001),而各个预处理组比较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比单独预处理显示出来更好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各个药物预处理组在电镜超微结构均有改善,以利多卡因及异丙酚联合预处理组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缺血前24 h予药物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作用,并以联合预处理组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治疗 再灌注损伤/治疗 缺血预处理 利多卡因/投药和剂量 二异丙酚/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色甘酸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丽波 林开清 +1 位作者 张信美 林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讨色甘酸钠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36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周后根据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色甘酸钠将大鼠分为4组:大剂量组(... 目的:探讨色甘酸钠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取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36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2周后根据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色甘酸钠将大鼠分为4组:大剂量组(色甘酸钠20 mg/kg )、小剂量组(色甘酸钠10 mg/kg )、阴性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模型不作任何处理)。两周后处死大鼠,并收集血液和病灶组织标本,测量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大小,并对病灶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及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鉴定造模是否成功。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病灶肥大细胞总数及其脱颗粒肥大细胞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大剂量组活化的肥大细胞数少于阴性对照组( P<0.05),脱颗粒肥大细胞数/肥大细胞总数比值大剂量组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同时,该组血清TNF-α水平、病灶类胰蛋白酶表达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经色甘酸钠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色甘酸钠可能通过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减少TNF-α、类胰蛋白酶的释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肥大细胞/药物作用 色甘酸钠/药理学 色甘酸钠 /投药和剂量 细胞脱颗粒 肿瘤坏死因子α 类胰蛋白酶类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阿替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在根管残余活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骢 黎春晖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在根管残余活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牙体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196例(共249颗牙髓失活不全或有残髓的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98例,分别用阿替卡(A组)及碳...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在根管残余活牙髓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牙体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196例(共249颗牙髓失活不全或有残髓的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98例,分别用阿替卡(A组)及碳酸利多卡因(B组)进行根管内牙髓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并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麻醉术中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有效率[94.21%(114/121)]高于B组[85.94%(11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A组疼痛评分为(1.80±2.34)分,B组(2.77±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在操作中疼痛评分有差异,阿替卡因与碳酸利多卡因根管内注射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前者优于后者,根管内注射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牙科焦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替卡因 利多卡因/投药和剂量 根管疗法 麻醉 牙科 牙髓疾病/药物疗法 焦虑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保护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致大鼠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刘玮 张雷 +2 位作者 叶嘉 赖国祥 文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大鼠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所致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利多卡因组(LD组)及两组相应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NS+AB组和LD+AB组)。NS、LD组大鼠麻醉后...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大鼠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及生理盐水所致气管黏膜及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利多卡因组(LD组)及两组相应的盐酸氨溴索干预组(NS+AB组和LD+AB组)。NS、LD组大鼠麻醉后分别于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干预组在注射药物前6h腹腔注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0mg/kg)。给药后2、24、48、72、96h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肺组织改变,电镜观察气管黏膜变化。结果干预组术后2h黏膜受损面积,NS+AB组为(73.1±2.7)%,LD+AB组为(75.5±3.2)%,分别显著低于NS组的(94.4±2.8)%,LD组的(92.8±2.4)%。NS+AB组术后24h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受损面积(2.5±0.5)%明显低于NS组术后24h的(73.7±7.8)%。LD+AB组术后48h黏膜恢复正常,受损面积(2.4±0.5)%显著低于LD组术后48h的(54.0±4.6)%。光镜观察见干预组术后2h上皮细胞水肿、排列紊乱较NS、LD组明显减轻,NS+AB组术后24h基本恢复正常,LD+AB组术后48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对下呼吸道可造成损伤,盐酸氨溴索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气管内给药 生理盐水 利多卡因
下载PDF
审批服务对依法许可的异化效应
17
作者 艾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实用主义服务行政主导下的行政审批,在促进申请人的合法权利、合理权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尊重和保障的同时,也导致了享有审批特权的申请人的普遍存在,后者是依法许可异化下的产物。许可权具有法定性、明确性和被动性的特征。由于行政... 实用主义服务行政主导下的行政审批,在促进申请人的合法权利、合理权益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尊重和保障的同时,也导致了享有审批特权的申请人的普遍存在,后者是依法许可异化下的产物。许可权具有法定性、明确性和被动性的特征。由于行政管理权以服务建设、服从发展的名义要求对特定审批项目的"特事特办",超越了法治的约束和校正,审批服务蜕变为"什么都能干"的"包办审批"、"什么都敢批"的"强制许可",成为了培育"权贵资本主义"的催化剂。审批服务应体现公平、公正的要求,不能因为申请人主体的差别、申报项目内容的差异而对审批流程、许可规则做选择性的安排,对申报结果做预设性的给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切实防止审批服务的变异和对依法许可的异化,促进政府由经济主体向公共服务主体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行政 依法行政 审批服务 许可异化 公共权力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的透皮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娇 曾东 +4 位作者 李芹 王生 常津 王悦 张连云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53-355,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为载体包载利多卡因(LID-HLD-BNs)的表面麻醉剂的体外透皮性能及在体透皮特征。方法以包载利多卡因的传统脂质体(LID-C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为对照,使用离体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 目的探讨采用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为载体包载利多卡因(LID-HLD-BNs)的表面麻醉剂的体外透皮性能及在体透皮特征。方法以包载利多卡因的传统脂质体(LID-CLs)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LID-IJ)为对照,使用离体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观察LID-HLD-BNs的透皮性能。以钙黄绿素为探针,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以载钙黄绿素的传统脂质体(钙黄绿素-CLs)和游离钙黄绿素为对照,观察该类脂质体制剂(钙黄绿素-HLD-BNs)在活体小鼠腹部的荧光透皮情况。结果 LID-HLD-BNs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高于LID-CLs和LID-IJ。LID-IJ、LID-CLs、LID-HLD-BNs的透皮速率分别为39.15、79.04和142.86μg/(cm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荧光透皮实验中,钙黄绿素-HLD-BNs组的透皮速度和透皮深度均明显大于钙黄绿素-CLs组和游离钙黄绿素组。结论葡聚糖基纳米类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经皮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皮肤 脂质体 利多卡因 色谱法 液相 药物利用 体外研究
下载PDF
经腹腔给予利多卡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吟秋 甘建辉 +2 位作者 于虹 易宏达 肖纯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腹腔内给予利多卡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9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 目的 探讨经腹腔内给予利多卡因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9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麻醉方法,在撤除腹腔镜前,L组患者经腹腔内给予2%利多卡因2.00 mg/kg,C组患者经腹腔内给予7.0ml生理盐水.术毕各组患者注射负荷剂量舒芬太尼后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2.0μg/kg+生理盐水至100.0 ml).由另一位麻醉医生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镇痛开始即刻(T0)、2h(T1)、4h(T2)、8h(T3)、12h(T4)、24h(T5)及撤泵后2h(T6)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总按压次数、总用药量和不良事件例数及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相比,L组患者在T5~6时间点的MAP、RR和HR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及总用药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L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内给予利多卡因利于加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节约镇痛药物的用量,减轻不良反应发生,并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给药 利多卡因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局部用药在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倪广成 但红霞 +1 位作者 赵行 陈谦明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9期663-669,共7页
口腔黏膜病是主要累及口腔黏膜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类疾病总称。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局部给药操作简便;药物易于在病损局部富集;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全身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局部用药目前已成为口腔黏膜疾病治疗的重... 口腔黏膜病是主要累及口腔黏膜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类疾病总称。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局部给药操作简便;药物易于在病损局部富集;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全身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局部用药目前已成为口腔黏膜疾病治疗的重要甚至首选方案。临床常用的口腔黏膜局部用药种类多样,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免疫调节药物如他克莫司、消毒防腐药物如氯己定、止痛药物如利多卡因,中成药如芦荟凝胶等。这些局部药物中,以含漱液、喷雾剂等液体剂型应用最为广泛,这类制剂使用简便,但因口腔环境与功能的特殊性,并不利于药物局部停留。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对药物的剂型进行了不断改良,开发了一系列凝胶、软膏等半固体药物制剂,部分已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良好的疗效;此外,贴膜、贴片等固体药物制剂虽在口腔黏膜疾病临床治疗中鲜有应用,也已有大量基础研究被报道,并有望成为今后的主流剂型。总体而言,随着剂型的改良,局部给药在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报道,对局部用药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病 局部给药 药物剂型 含漱液 喷雾剂 凝胶 软膏 曲安奈德 他克莫司 氯己定 利多卡因 芦荟凝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