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黎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模式
下载PDF
古文经学家的礼乐美学及其话语建构
2
作者 程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的力量,通过由礼统摄而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造就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为此,需要在国家官制体系中设置职官,通过乐教和诗教,实现礼乐生活的制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礼乐美学 礼乐生活 乐教 诗教
下载PDF
论乐与礼文化的精神之争
3
作者 赵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1-85,共5页
先秦儒家对情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根源,人类在从自然文明走向人文文明的文化大格局之中,原始野性包括情欲等问题注定了不断被控御与被改造的历史命运。通过阐述礼乐文化内部的乐与礼两大文化系统之间精神之... 先秦儒家对情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根源,人类在从自然文明走向人文文明的文化大格局之中,原始野性包括情欲等问题注定了不断被控御与被改造的历史命运。通过阐述礼乐文化内部的乐与礼两大文化系统之间精神之争的文化事实,证实了先秦儒者处理情欲问题在基本走向上顺应了文化的大走势。结合尼采对酒神和日神精神的相关论述也能印证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幽暗意识 乐礼之争
下载PDF
“礼乐中国”名家访谈缘起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应龙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4期13-17,共5页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但何谓"礼乐之邦"?因"乐"被遮蔽,今已众说纷纭。为了探明"乐""音"之变的内在逻辑、反思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何以从万国来朝的汉唐盛世沦...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但何谓"礼乐之邦"?因"乐"被遮蔽,今已众说纷纭。为了探明"乐""音"之变的内在逻辑、反思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何以从万国来朝的汉唐盛世沦为八国入侵的清末衰世?我们拟大量采访礼乐名家,汇聚学者真知灼见,重现先秦礼乐文化,为中华文明复兴略尽绵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中国 悖论 尽善尽美
下载PDF
释“学而时习之”的修己意蕴——从“学”与“习”的字源学出发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兵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85-91,共7页
现代关于“学”“习”的诠译,把孔子的学问视作服务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而非活生生的生命智慧,实则其思想是对三代文化诚敬存养践形之后的心得体会。从字源学出发,“学”“习”隐蔽的生存事实是:“学”是教和学的合一,不仅涵盖学、觉、... 现代关于“学”“习”的诠译,把孔子的学问视作服务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而非活生生的生命智慧,实则其思想是对三代文化诚敬存养践形之后的心得体会。从字源学出发,“学”“习”隐蔽的生存事实是:“学”是教和学的合一,不仅涵盖学、觉、效等现实性层面,还具有教学相长、一以贯之等具体特征;通过分析先民“习卜”和许慎“鸟数飞”的生存论意义,“习”蕴含习养、习与性成、修身等义,体现着修身养性和积习成俗的功能。具体观之,孔子学以修己,因礼乐之道自成生活习俗,在全幅生命活动中贯彻始终,从而垂教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生命体证 字源学 礼乐生活 修己
下载PDF
先秦音乐与儒家的礼乐理想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尚理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7,共10页
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理论在先秦时期已初具系统。从音律上看,先秦音乐与现代音乐或西方古代音乐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在音阶的选用上,人们把“五声”视为最理想的音阶,所追求的音乐意念是“和”。先秦儒家在继承周代礼乐制度的基础上提... 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理论在先秦时期已初具系统。从音律上看,先秦音乐与现代音乐或西方古代音乐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在音阶的选用上,人们把“五声”视为最理想的音阶,所追求的音乐意念是“和”。先秦儒家在继承周代礼乐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礼以别宜、乐以敦和”的礼乐理想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途径,不仅使礼乐之间的互补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还使“乐”的含义发生了深刻的转化。所谓乐,不仅指声音的和谐,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愉悦,即“无声之乐”。它所强调的是个人对差别性社会规范即礼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并从生活践履中获得和乐的内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音乐 儒家 礼乐理想 中国 古代音乐 理论
原文传递
传统礼乐一体性及美学重构的三个维度
7
作者 易冬冬 《中国美学》 2021年第2期24-38,共15页
中国文化之核心乃礼乐传统,它在国家的制度实践和儒家人文知识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体性。自西学东渐以来,学人在以现代的学术观念接引礼乐时,二者开始分化到不同学科和领域,日益丧失其原有面貌和精神。但是近现代又有一些学人,认... 中国文化之核心乃礼乐传统,它在国家的制度实践和儒家人文知识中,始终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体性。自西学东渐以来,学人在以现代的学术观念接引礼乐时,二者开始分化到不同学科和领域,日益丧失其原有面貌和精神。但是近现代又有一些学人,认识到礼乐精神,在现代美学视域中,重构其一体性论述。总括起来,这种重构有以下三个维度:第一,礼最基本的含义是礼义和礼仪,作为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和象征符号体系,与乐相同,同样是美和艺术;第二,传统礼和乐相互渗透与涵摄,在美学中表现为艺术审美与政治道德的水乳交融;第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一条实现人性解放的递升之路,从礼到乐是审美境界攀升的连续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乐 一体性 美学 现代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