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Nationwide Impact of Injury-related Deaths 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Yuan JI Cui Rong +3 位作者 ZHOU Mai Geng JI Yi Bing LIU Yun Ning DUAN Lei Le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04-310,共7页
To expand the evidence base to inform future public policy aimed at accident preven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injury 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We used data from the National... To expand the evidence base to inform future public policy aimed at accident preven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injury 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We used data from the National Death Caus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National Maternity and Children Health Surveillance databases, as well as 2010 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We then calculated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addition to life expectancy after eliminating injury-related mortality.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in 2010 was 74.93 years. After eliminating deaths due to injuries, the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in China,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d by 1.36 years. When this was broken down by population sub-groups, these gains were 1.76 and 0.79 years in men and women, 0.94 and 1.56 years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nd 1.11, 1.30, and 1.67 years for resident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respectively. After eliminating all categories of injury,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as found to increase by 1.36 years. This figure was higher for males and residents of rural areas and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ationwide Impact of Injury-related deaths 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下载PDF
The Determinants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Rwanda
2
作者 Daniel Ruturwa Sebikabu Ignace H.Kabano 《Journal of Economic Science Research》 2019年第3期37-44,共8页
The fertility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growth.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depends entirely on human fertility,including birth,death rates and life expectancy.Growth of the fertility is o... The fertility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in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growth.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depends entirely on human fertility,including birth,death rates and life expectancy.Growth of the fertility is one of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Population Growth.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Rwanda.From the findings,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of fertility trends at 0.05 percent because the t-statistic in table-4 is greater than its critical value(1.96)at 0.05 percent.The results provides evidence of Fertility,birth,death and life expectancy as factors which boost population to grow in Rwanda.The results founded,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high fertility rates even decreasing,lead to increase population due to its positive values over time.This means that Fertility rates in Rwanda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growth,especially in the youth who realizes around 48 percent of entire Rwandan’s Popul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rtility rate and the time describe a decreasing function,which interesting for us showing that fertility has been reduced over time.In other words,as well as the years increased,the fertility decreased.The coefficient of Time is(-0.117035)which implies that a unit change in time will change Total Fertility Rate(TFR)by(-0.117035),table-1.The model of fertility represents a decreasing function while the time function still increasing,as shows in the figure-2.The fertility variable ha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opul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even the fertility coefficient is negative,the probability p-value is significant at 0.05 significance level on one hand and the absolute t-statistic is great than the critical value at 0.05 level of significance,which confirm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of t-statistic.The coefficients on the death rate and Life expectancy are respectively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at all confidence level,table-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FERTILITY BIRTH DEATH life expectancy Rwanda
下载PDF
2021年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期望寿命及潜在减寿分析
3
作者 李晓春 杨峻山 +2 位作者 史福莉 沈丽丽 石福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 了解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死因构成,分析居民期望寿命及寿命损失现状,为合理地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21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目的 了解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死因构成,分析居民期望寿命及寿命损失现状,为合理地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21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利用SPSS 21.0软件及寿命统计表分析数据。结果 天祝藏族自治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42.25/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727.12/10万,女性粗死亡率553.29/10万。居民出生时期望寿命为79.07岁,其中男性为76.77岁,女性为81.47岁。死因构成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死亡率270.14/10万)、神经系统(死亡率159.57/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101.97/10万)、呼吸系统(死亡率27.81/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26.48/10万)。按减寿顺位AYLL排序前5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24.81年/人)、泌尿及生殖(15.42年/人)、呼吸系统(13.06年/人)、恶性肿瘤(11.78年/人)和消化系统疾病(9.94年/人)。结论 2021年天祝藏族自治县死因监测点死亡率最高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原因是损伤及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期望寿命
下载PDF
西非国家2009年与2019年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及死亡状况比较及对中非卫生合作的启示
4
作者 牛璐 曾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2-768,共7页
目的:比较西非国家2009年和2019年各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及死亡状况,为后续规划与布局新时期的中非健康卫生合作,开展精准的援助项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收集和比较西非15个国家2009年和2019年健... 目的:比较西非国家2009年和2019年各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及死亡状况,为后续规划与布局新时期的中非健康卫生合作,开展精准的援助项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收集和比较西非15个国家2009年和2019年健康预期寿命,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病及伤害的死亡变化情况。结果:与2009年相比,2019年西非15个国家的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有所增加,其中佛得角的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最高(64.6岁),几内亚比绍最低(53.6岁);2019年西非15个国家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标化死亡率较2009年均显著下降;佛得角、布基纳法索和冈比亚的慢性病标化死亡率有所增加;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伤害标化死亡率有所增加,尼日尔保持不变;其他国家的慢性病和伤害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与2009年相比,西非国家2019年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因占比均有所下降,但在多数国家的死因占比依然超过50%;其中,佛得角是唯一慢性病死因占比多于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72.2%vs.17.9%)的国家;2019年孕产妇疾病、麻疹和艾滋病等传染病死因顺位较2009年下降明显,而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死因顺位有所上升。结论:在过去10年间,西非国家在国民健康状况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健康预期寿命仍相对偏低,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威胁,而伤害死亡率也依然较高;中非健康卫生合作的援助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受援国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预期寿命 死亡率 死因 西非国家
下载PDF
2019—2022年六盘水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5
作者 包红艳 林江丽 张元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2019—2022年六盘水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为当地制定医疗卫生政策以及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六盘水市死亡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所有个案资料,应用Excel2019软件整理数... 目的分析2019—2022年六盘水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为当地制定医疗卫生政策以及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六盘水市死亡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所有个案资料,应用Excel2019软件整理数据,应用Jamovi2.3.1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结果2019—2022年六盘水市居民中,男性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六盘水市居民前7位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019—2022年六盘水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4.50、75.40、75.53、74.80岁。结论2019—2022年六盘水市居民主要死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慢性病防控体系以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市居民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期望寿命 健康水平
下载PDF
河南省某地户籍居民2017—2022年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
6
作者 陈海瑞 尚飞 +2 位作者 乔富可 江凤 王重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 了解和掌握河南省某地户籍居民的死亡状况、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为当地健康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该地户籍居民2017—2022年死亡资料,分析主要慢性病占比、粗死亡率、4类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目的 了解和掌握河南省某地户籍居民的死亡状况、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为当地健康策略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该地户籍居民2017—2022年死亡资料,分析主要慢性病占比、粗死亡率、4类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及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2017—2022年该县共报告户籍死亡18 543例,其中4类主要慢性疾病14 220例,粗死亡率为455.76/10万,占总死亡总数的76.69%。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4.67%,其中按性别男性早死概率为19.12%,女性为9.99%,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去除4类主要慢性疾病死因后,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7.03岁,其中男性增加了7.62岁;女性为5.97岁。结论 该地区主要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需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降低4类主要慢性病对死亡水平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早死 期望寿命
下载PDF
Temporal trend in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 in China, 2013 to 2018 被引量:3
7
作者 Xue Xia Yue Cai +7 位作者 Xiang Cui Ruixian Wu Fangchao Liu Keyong Huang Xueli Yang Xiangfeng Lu Shiyong Wu Dongfeng Gu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7期2066-2075,共10页
Backgrounds::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s nationwide.However,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its temporal trend and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on longevity improvements.We aimed to describe t... Backgrounds::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s nationwide.However,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its temporal trend and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on longevity improvements.We aimed to describe the updated tendency in CVD mortality and to quantify its impact on life expectancy(LE)increase in China.Methods::All-cause mortality rates were calculated with population sizes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death coun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We estimated CVD mortality rates by allocating age-and sex-based mortality envelopes to each CVD subtype based on its proportion derived from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The probability of CVD premature deaths and LE were calculated with life tables and we adopted Arriaga’s method to quantitate age-and cause-specific contributions to LE gains.Results::During 2013 to 2018,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CVD decreased from 289.69(95%confidence interval[CI]:289.03,290.35)/100,000 to 272.37(95%CI:271.81,272.94)/100,000,along with a decline in probability of CVD premature deaths from 9.05%(95%CI:9.02%,9.09%)to 8.13%(95%CI:8.10%,8.16%).The gap in CVD mortality across sexes expanded with more remarkable declines in females,especially for those aged 15 to 64 years.Among major subtypes,the probability of premature deaths from hemorrhage stroke declined fastest,while improvement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ere limited,and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stroke sequelae.LE in China reached 77.04(95%CI:76.96,77.12)years in 2018 with an increase of 1.38 years from 2013.Of the total LE gains,21.15%(0.29 years)were attributed to reductions of CVD mortality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mostly driven by those aged>65 years.Conclusions::The general process in reducing CVD mortality has contributed to longevity improvements in China.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therosclerotic CVD and stroke sequelae,especially for the elderly.Working-age males also deserve additional attention due to inadequate impr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uses of death Hemorrhagic stroke Ischemic stroke LONGEVITY Mortality premature Myocardial ischemia life expectancy China
原文传递
2014年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忠良 张辉 +5 位作者 王德征 宋桂德 张颖 沈成凤 张爽 江国虹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分析天津市户籍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及去除疾病后期望寿命增加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计算主要疾病粗死亡率及去除不同疾病之后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4年天... 目的分析天津市户籍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及去除疾病后期望寿命增加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计算主要疾病粗死亡率及去除不同疾病之后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4年天津市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为707.08/10万,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分别为787.28/10万和626.37/10万。造成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为非传染性疾病,其中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前4位疾病,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1.5%、23.6%、22.2%和8.3%。去除疾病后期望寿命增长最多的前4位疾病分别是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期望寿命分别增加6.46、3.28、3.11和1.25岁。结论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天津户籍居民死亡及期望寿命减少的主要疾病,亟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遏制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原因 死亡率 预期寿命 户籍居民 去死因期望寿命 天津
下载PDF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全人群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毛德强 丁贤彬 +3 位作者 焦艳 沈卓之 张春华 漆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949-295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和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结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 目的了解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和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结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重庆市常住居民老龄系数达11.78%,人群死亡率671.08/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61岁;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前10位具体死因均为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等10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结论人口老龄化是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率、期望寿命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迅速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期望寿命 重庆
下载PDF
重庆市2010年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及减寿情况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戴敏 毛德强 +1 位作者 冯连贵 熊鸿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男女及城乡不同人群的主要死因及其对期望寿命的疾病影响因素,分析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订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重庆地区全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损失年数、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为76.5岁,在西部地区属于高寿命值地区,但低于其他直辖市及部分沿海发达省市;处于死因构成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人群的死因顺位基本一致,但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病死率存在差异;去除前5位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4.22、2.50、2.01、1.26、0.27岁,各类疾病对不同人群的寿命影响程度不同;对居民早死威胁最大的是恶性肿瘤,以肺癌为首,其次是以交通事故、意外死亡为主的损伤中毒类;自杀行为导致的早死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重庆地区人口期望寿命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针对不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意外伤害的防治策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死因顺位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控制对我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仁杰 陈秉衡 阚海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01-2705,共5页
收集我国2013年74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0》提供的PM2.5与4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构建74个城市的城区居民寿命表,评估PM2.5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和不同PM2.5控制目标对居民期望寿命的... 收集我国2013年74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0》提供的PM2.5与4种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构建74个城市的城区居民寿命表,评估PM2.5造成的期望寿命损失和不同PM2.5控制目标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74个城市的PM2.5污染可使居民期望寿命减少1.48岁;如果PM2.5年均水平降低10%、25%,可分别使期望寿命增加0.05岁和0.15岁;若进一步降低,达到国二标准、国一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导值水平,可使期望寿命分别增加0.42岁、1.04岁和1.26岁.本研究提示,大气PM2.5污染是决定我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降低PM2.5浓度可显著增加居民的期望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大气污染 城市 死亡 期望寿命 PM2.5
下载PDF
2016年云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永芳 邵英 +4 位作者 秦明芳 唐娴 朱云芳 肖义泽 陈杨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3-485,495,共4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 目的分析云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云南省死因监测点数据和漏报数据,运用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等指标。结果 2016年云南省居民期望寿命74.94岁,其中男性72.03岁,女性78.32岁,女性较男性高6.29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主要死因后,人均期望寿命可依次增加5.62岁、2.82岁、1.95岁和1.81岁。去除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道路交通事故、肺癌、意外跌倒、肝癌、自杀、意外中毒、胃癌等主要单病种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长2.38岁、2.19岁、2.03岁、0.59岁、0.49岁、0.38岁、0.29岁、0.26岁、0.20岁和0.17岁。结论云南省居民期望寿命有待提高,重点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此外还须加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自杀和意外中毒等主要损伤与中毒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期望寿命 去死因期望寿命
下载PDF
不同控制指标下的大气PM_(10)浓度对人群的健康影响——以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谢鹏 刘晓云 +3 位作者 刘兆荣 李湉湉 钟流举 向运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16个典型站点2006年监测的PM10浓度数据,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群2006年PM10暴露浓度作为基准,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和寿命表方法,评价PM10浓度对人群健康影响.该区2006年PM10年均浓度达到73μg/m3,若所有监测城市PM10浓度...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16个典型站点2006年监测的PM10浓度数据,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群2006年PM10暴露浓度作为基准,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和寿命表方法,评价PM10浓度对人群健康影响.该区2006年PM10年均浓度达到73μg/m3,若所有监测城市PM10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00μg/m3),成人(≥30岁)可避免死亡人数为2300人,人群平均期望寿命延长0.13a.当PM10年均浓度达到WHO推荐过渡指标值(70,50,30μg/m3)及指导值(20μg/m3)后,成人可避免死亡人数分别为8700,19700,32600,38500人;人群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延长0.47,1.1,1.9,2.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控制目标 可避免死亡人数 期望寿命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永芳 邵英 +2 位作者 陈杨 肖义泽 秦明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和审核,下载审核无误的监测点2014年网络直报死亡数据进行清理汇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云南省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总数57 257例,死亡率60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6.1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伤害,占全死因的81.06%;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的减寿顺位位居前3位,减寿率依次为11.64‰、10.62‰和9.40‰,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7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提高了11.3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和伤害是监测点青壮年过早死亡(早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和伤害是威胁云南省监测点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将其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减寿率 期望寿命
下载PDF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邱红 李晶华 +2 位作者 于丽莎 于涤 侯筑林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9,共9页
本文使用生命表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吉林省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吉林省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8.12岁,其中男性为75.83岁,女性为80.61岁。与2010年第六次... 本文使用生命表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吉林省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吉林省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8.12岁,其中男性为75.83岁,女性为80.61岁。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吉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相比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94岁,其中男性提高了1.71岁,女性提高了2.17岁。分析疾病因素对人口死亡的影响,主要疾病致死率非常高,其中前10位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比例占98.94%,前4位死亡原因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9%,影响较大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进一步分析主要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发现,循环系统疾病是对人均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要想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及致死率,进而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干预体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公共安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生命表 去死因预期寿命 死因顺位
下载PDF
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因与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庆萍 王苹 +5 位作者 李刚 高燕琳 苏健婷 杜婧 王晶 韦再华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第6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分析2017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为实现健康北京中长远规划及制定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统计指标对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7年北京市居民婴... 目的分析2017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为实现健康北京中长远规划及制定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使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统计指标对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进行描述。结果 2017年北京市居民婴儿死亡率2.29‰,孕产妇死亡率8.17/10万,期望寿命82.15岁,女性高于男性4.43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仍以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71.66%。男性前十位死因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女性的精神疾病已位居第10位死亡原因。1~14岁组的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也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结论 2017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状况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恶性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失的主要原因,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及生存质量,进一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伤死亡原因 死因顺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下载PDF
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燕 周小军 +3 位作者 李琦 毛文飞 赵雪 廖新利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了解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了解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为5.88‰(标化率4.58‰),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率5.34‰,占全死亡人数的90.8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死因的91.71%。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9.27岁(男性77.77岁,女性81.0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开展"三早"工作,防治结合,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期望寿命 死因顺位 慢性病
下载PDF
2000-2005年四川省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季奎 高亚礼 +3 位作者 邓颖 何君 张宁梅 李宁秀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目的了解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和死因谱的变化趋势,找出居民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方法用卫生部专用死亡统计软件对2000-2005年全人群死亡监测资料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死亡相关健康评价指标及就诊就医信息进行分析,其中根本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 目的了解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和死因谱的变化趋势,找出居民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方法用卫生部专用死亡统计软件对2000-2005年全人群死亡监测资料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死亡相关健康评价指标及就诊就医信息进行分析,其中根本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作为分类标准。结果人群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由74.93岁上升到77.57岁,上升了2.64岁;农村居民由71.29岁上升到76.17岁,上升了4.88岁。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1.20‰下降到6.93‰。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由9.39/10万下降到了5.43/10万。人群根本死亡原因以慢性病和伤害为主。城市肿瘤已由第3位死亡原因上升为第1位死亡原因;农村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较高。2005年死亡人群中未就诊比例由2000年的6.22%上升到了12.42%。结论近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死因谱发生变化,慢病和伤害控制,农村卫生和就医看病难等是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期望寿命 死亡谱
下载PDF
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晶 刘庆萍 +4 位作者 王苹 苏健婷 杜婧 韦再华 李刚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8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 目的了解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8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人均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9-2018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从5.91‰上升到7.05‰,标化死亡率从4.78‰下降到3.60‰;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80.47岁增至2018年的82.20岁,增长了1.73岁;10年中北京市前十位死因未发生变化,均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传染病。2009-2018年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由2009年的152.03/10万上升到2018年的183.25/10万,升幅达20.54%,心脏病从2009年的146.40/10万上升到2018年的185.12/10万,增幅为26.45%,脑血管病死亡率自2011年之后一直较为平稳,在130/10万上下波动;各年龄组前三位死因不相同,但同一年龄组基本相同,0岁组前两位死因主要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第三位有变化,1~14岁组前三位死因主要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15~64岁组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6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结论北京市期望寿命已经进入了缓慢增长期;从标化死亡率来看,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的死亡率先下降后平稳,反映出北京市慢性病防治成效初步显现。提示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期望寿命 死因顺位
下载PDF
2009-2013年山东省六县区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炳义 董惠玲 +2 位作者 王媛媛 郭晓雷 鹿子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7-950,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9-2013年六县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方法利用山东省2009-2013年6个监测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单递减原因生命表,探讨恶性肿瘤及其主要类型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山东省恶性...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9-2013年六县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方法利用山东省2009-2013年6个监测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单递减原因生命表,探讨恶性肿瘤及其主要类型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山东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由2009年的163.4/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78.5/10万,各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2009-2013年,山东省6个监测地区前12位的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变化较小,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变化相对较大,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结直肠癌居于总死因顺位的前5位;2009-2013年山东省居民的去死因预期寿命呈上升趋势,但期望寿命增长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去恶性肿瘤对各年龄段男性预期寿命的影响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是影响山东省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健康因素,虽然标化死亡率指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粗死亡率并未表现出下降趋势,仍需保持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预期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