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lobal Circular Diaspora in Mo Yan’s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1
作者 WANG G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11期1175-1179,共5页
The 2012 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Chinese writer Mo Yan,describes the 50 years history of Chinese countryside from 1950 to 2000 in his masterpiece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By the six artistic images o... The 2012 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Chinese writer Mo Yan,describes the 50 years history of Chinese countryside from 1950 to 2000 in his masterpiece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By the six artistic images of the innocent killing landlord’s reincarnation as a donkey,an ox,a pig,a dog,a monkey,and a big head baby boy,it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the land.It explains that al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asants and the land,and shows the changes in the life of Chinese peasants and their tenacious,optimistic and tough spirit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New China.By analyzing the unique plot of the six great divisions in the wheel of karma and the hero’s mental journey,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s to reveal a global circular diaspora with the moon,rather than the sun as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CIRCULAR DIASPORA the MO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Skills in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2
作者 蔡紫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期207-208,共2页
Skopos Theory is the kernel part of functionalism, holding that the skopos rule is the top-ranking rule that justifies the overall transl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C-E translation of... Skopos Theory is the kernel part of functionalism, holding that the skopos rule is the top-ranking rule that justifies the overall transl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C-E translation of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kopos Theory, and intend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ranslating skopos on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translat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reasons behind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opos theory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TRANSLATION SKILLS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叙述者的价值——以《十三步》《酒国》《生死疲劳》为例
3
作者 万水 徐大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叙述者 《十三步》 《酒国》 《生死疲劳》
下载PDF
《生死疲劳》人物形象前景化表达的翻译研究
4
作者 王振平 冯旭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前景化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葛浩文在翻译时为达到其翻译目的,在处理前景化语言时,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去前景化和创造前景化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主人公...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前景化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葛浩文在翻译时为达到其翻译目的,在处理前景化语言时,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去前景化和创造前景化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这一人物形象,其翻译策略对于文学翻译中如何忠实传达人物形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生死疲劳》 前景化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从《生死疲劳》的谚语翻译看葛浩文的后殖民主义翻译观
5
作者 王振平 冯旭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8,共6页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息的目的,是想让读者体味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进而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翻译 《生死疲劳》 葛浩文 异化 后殖民主义翻译
下载PDF
图式理论观照的民俗文化负载表达认知翻译——以莫言《生死疲劳》及葛译本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于翠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葛译本对莫言所著《生死疲劳》中的民俗文化负载表达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翻译处理,从图式理论视角看,可归纳为文化对应、冲突和缺省三种情况。文化图式对应时,认知路径畅通,译者直接匹配对等表达;文化图式冲突时,主要通过转换文化负载词的... 葛译本对莫言所著《生死疲劳》中的民俗文化负载表达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翻译处理,从图式理论视角看,可归纳为文化对应、冲突和缺省三种情况。文化图式对应时,认知路径畅通,译者直接匹配对等表达;文化图式冲突时,主要通过转换文化负载词的表层含义使之契合译语文化语境;文化图式缺省时,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负载词呈现出不同的翻译范式:因富含鲜明的文化特色,社会和信仰类负载词大多需要译者对其底层文化内涵进行明示化处理;物质、社会及信仰类负载词主要通过表层或底层含义的转换得以在译语中加以呈现。总体来看,表层含义转换这一路径更适用于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翻译,可以使用简单词汇和语法结构保留民俗之文本风格。相关发现对于当前我国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外译与文化传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词 认知翻译
下载PDF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的葛译《生死疲劳》翻译策略与方法
7
作者 史爱清 肖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本、场域”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深入阐释译者选取这些翻译策略及方法的原因和动机。研究发现,译者的动态惯习、葛浩文逐步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翻译场域整体态势都与《生死疲劳》翻译策略的选取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布迪厄场域理论 葛浩文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世界文学视角下莫言作品文学性的传递
8
作者 邵璐 于亚晶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3,共7页
莫言作品入选《诺顿世界文学选》,跻身世界文学。然而,学界过于强调经济、政治、诺奖的象征资本等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本土化过程及文学性的英译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之旅。... 莫言作品入选《诺顿世界文学选》,跻身世界文学。然而,学界过于强调经济、政治、诺奖的象征资本等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本土化过程及文学性的英译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之旅。从作者角度,莫言借鉴外国文学写作手法和叙事风格,同时扎根中国乡土,其作品具有特殊文学意义。从译者角度,葛浩文不仅注重文学性的传递,而且通过增加文学元素,如增加韵律、意象、隐喻等,提高译文审美价值。中国文学能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涉及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过程,受作者和译者主体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文学性的准确传递是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学性 莫言 《红高粱家族》 《生死疲劳》
下载PDF
文明建构与文学想象——游戏视阈中的《生死疲劳》
9
作者 佘国秀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3-24,94,共13页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描述了主人公西门闹生死轮回的游戏式经历,以及高密东北乡西门屯这片游戏场域中“扮假”的众生相。在莫言的文字操控和阎王的游戏操控中,游戏参与者的谐谑自嘲与深沉反思、滑稽沉浸与严肃跳脱、佯装“扮假”与...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描述了主人公西门闹生死轮回的游戏式经历,以及高密东北乡西门屯这片游戏场域中“扮假”的众生相。在莫言的文字操控和阎王的游戏操控中,游戏参与者的谐谑自嘲与深沉反思、滑稽沉浸与严肃跳脱、佯装“扮假”与克己求真消解了游戏与“真实”生活的绝对界限,在游戏与严肃、虚构与生活间建立了不确定性。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游戏理论与莫言在写作中构建的游戏操控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生死疲劳》在游戏场域中充分演绎了赫伊津哈所言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游戏在文明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则再度佐证了莫言写作的全人类性高度。二者的互证、互识建立了东西方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游戏 真实 严肃 大地情结
下载PDF
葛译《生死疲劳》中的误译现象与中国文化译介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森 张世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6,共6页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误译 中国文化 译介策略
下载PDF
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中谚语的文化建构与解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春让 石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99,共6页
葛浩文翻译的《生死疲劳》在英语世界获得巨大成功。葛浩文主要采用异化法和省略法翻译《生死疲劳》中的谚语,他的翻译原则是保留异语文化,语义对应,不刻意追求美学对等。葛浩文力图呈现谚语的异质性,不仅使《生死疲劳》中谚语蕴含的中... 葛浩文翻译的《生死疲劳》在英语世界获得巨大成功。葛浩文主要采用异化法和省略法翻译《生死疲劳》中的谚语,他的翻译原则是保留异语文化,语义对应,不刻意追求美学对等。葛浩文力图呈现谚语的异质性,不仅使《生死疲劳》中谚语蕴含的中华文化很好地呈现在西方读者面前,而且为西方读者建构了真实的"他者形象",也解构了西方读者的文化心理,为西方读者认知世界多元文化提供了更客观的平台。葛浩文的翻译为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莫言 《生死疲劳》 谚语翻译
下载PDF
翻译与转叙——《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叙事性阐释 被引量:26
12
作者 邵璐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1,共6页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经典叙事学仍有着有力的解释力和应用、理论价值,而且,翻译的叙事研究也应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主体之一。本文以《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经典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剖析,就目标文本中呈现的叙... 对于文学翻译研究而言,经典叙事学仍有着有力的解释力和应用、理论价值,而且,翻译的叙事研究也应是文学翻译研究的主体之一。本文以《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经典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详细剖析,就目标文本中呈现的叙述声音、叙述视角、转叙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目标文本中主要出现了两种视角越界:显性越界和隐性越界;这两种视角越界中又都呈现省叙、伪叙;而无论省叙还是伪叙,都既可跟叙述视角,也可与叙述声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葛浩文 叙事学 《生死疲劳》
下载PDF
论翻译美学中的审美客体——以《生死疲劳》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东霞 方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3-74,共2页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 想做出优秀的具有文学价值的译文,应从对源语言材料的深刻解读和审美开始。完全把握原文的"美"的精髓,对于译者是否能更好诠释出原文的"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证明了审美客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应领悟原作的美学特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丰富审美经验,再现原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客体 翻译美学 《生死疲劳》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生死疲劳》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莎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采用语料库检索方法,基于莫言作品《生死疲劳》及其葛译本自建双语平行语料库,检索语料库中生态、物质、社会生活、宗教和语言等5类文化负载词115项,分析葛浩文所采取的英译策略及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过程... 采用语料库检索方法,基于莫言作品《生死疲劳》及其葛译本自建双语平行语料库,检索语料库中生态、物质、社会生活、宗教和语言等5类文化负载词115项,分析葛浩文所采取的英译策略及对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译者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较多地采取直译、音译或音译加注的方法,极大地保留了源语特征,促进了原文化的传播,但同时也造成部分词语文化意象的流失。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研究,可为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语料库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惯习”“资本”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研究——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文颇 魏萌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3-89,共7页
文章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和“资本”概念,通过分析惯习和资本在《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具体应用,尽可能地囊括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中涉及的不同因素和主体,主要论述译者葛浩文的惯习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取中的体现,以及不... 文章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惯习”和“资本”概念,通过分析惯习和资本在《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具体应用,尽可能地囊括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中涉及的不同因素和主体,主要论述译者葛浩文的惯习在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取中的体现,以及不同资本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亚马逊读者评论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期丰富社会学视角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资本 《生死疲劳》 葛浩文
下载PDF
共同体视域下的家园书写比较研究——以《饥饿的路》与《生死疲劳》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梅 许宗瑞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7期62-66,共5页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一源头分流至非洲和中国,结合各自民族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观照社会现实,形成同“源”不同“流”的迥异风格,但是并未由此流散而去。... 本·奥克瑞的《饥饿的路》与莫言的《生死疲劳》在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一源头分流至非洲和中国,结合各自民族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观照社会现实,形成同“源”不同“流”的迥异风格,但是并未由此流散而去。研究两部作品的家园书写主题,可以探究两条不同的“流”经由相异的国度重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共同憧憬和探索理想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路》 《生死疲劳》 家园书写 共同体
下载PDF
翻译伦理视域下《生死疲劳》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訾晓红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5-128,134,共5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外译成为新的研究焦点。莫言作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对其作品海外传播和译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翻译伦理为理论依据,对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生死疲劳》的英译进行研究,探...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外译成为新的研究焦点。莫言作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对其作品海外传播和译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翻译伦理为理论依据,对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生死疲劳》的英译进行研究,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效果,寻求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合理译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翻译伦理 译者伦理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论《生死疲劳》的超现实主义叙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刚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2期58-65,共8页
本文借助本雅明对超现实主义的见解,介入对莫言《生死疲劳》的文本细读,尝试探讨文本内部的隐微叙事与莫言对当代历史的独到诠释。
关键词 《生死疲劳》 超现实主义叙事 后现代狂欢
下载PDF
论莫言的“生命书写”及其文本策略——以《生死疲劳》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荣博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6-30,43,共6页
"生命书写"是将生命作为人类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石的哲学态度投射到文学领域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书写范式。生命书写至少包含着哲学意蕴、文本策略、小说批判性的根基和立场这几个主要的层面,其中文本策略是其中较为复杂的... "生命书写"是将生命作为人类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石的哲学态度投射到文学领域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书写范式。生命书写至少包含着哲学意蕴、文本策略、小说批判性的根基和立场这几个主要的层面,其中文本策略是其中较为复杂的层面。《生死疲劳》中,莫言通过全方位性、参与性的语言,生命化的隐喻、复调等表现手法,对比叙述中荒诞狂放的文本风格等诸多文本策略,构造了一个充满生命辉光的小说世界,可以被看作生命书写的文本策略上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书写 莫言 《生死疲劳》 文本策略
下载PDF
从《生死疲劳》解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杰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7-59,共3页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