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4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ce You Have Learnt How to Die Message of a Life-Death Diary
1
《China Today》 2001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Once You Have Learnt How to Die Message of a life-death Diary
下载PDF
医学生“生命关怀与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
作者 岳鹏 许丽杰 +8 位作者 高丽 徐海红 王凌云 郭巧红 顾思愉 唐倩倩 李朝煜 肖瑶 阚吟诗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基于医学生的需求设计并开展了“生命关怀与死亡教育”课程,初步评价其效果,以期为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开展生死教育课程提供参考。方法:以“围死亡期”为时间框架,课程主线贯穿理论内容及实践主题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体验式实践... 目的:基于医学生的需求设计并开展了“生命关怀与死亡教育”课程,初步评价其效果,以期为国内其他医学院校开展生死教育课程提供参考。方法:以“围死亡期”为时间框架,课程主线贯穿理论内容及实践主题活动,通过“行走的课堂”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带领医学生直面生死真实场景,提高照护理念和产生照护行动。结果:课程内容包括“生命与关怀”和“死亡与告别”两大理论授课主题及“生命之旅”“照护力量”“自我关怀”“死亡之思”“告别之日”五大实践授课主题。课程初步实践效果好,多方相关利益人群给予课程高度评价。结论:该课程设计合理,实施方案明确、清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学习需求,能够促进医学生对生死问题在思想上的自知和照护行动上的自觉,可推广性强,能够为各医学院校开展生死教育课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生命关怀 死亡教育 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与死亡应对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奕敏 祁丽萍 +1 位作者 赵琴琴 颜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12,共6页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死亡应对能力现状,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与死亡应对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8月选取广州市某2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9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死亡应对能力现状,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与死亡应对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8月选取广州市某2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9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生活质量量表(第2版)、死亡应对能力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工作生活质量总分为(106.89±16.46)分,处于中等水平。死亡应对能力总分为(128.29±27.83)分。工作生活质量总分与死亡应对能力总分呈正相关(r=0.161,P<0.05)。结论:肿瘤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及死亡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死亡应对能力是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可通过加强临终护理培训、心理辅导等措施提高护士死亡应对能力,以改善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稳定护理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工作生活质量 死亡应对能力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4
作者 张婷婷 程怀志 +3 位作者 郭斌 宋佳玮 刘艳瑞 杨秋菊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215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探索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结...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安宁疗护教育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医科大学2152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探索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152人的安宁疗护态度平均得分为(66.63±9.05)分。不同性别构成、年龄、健康状况、专业、年级、安宁疗护教育接受情况及是否独生子女、学过《医学伦理学》课程等医学生的安宁疗护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接受安宁疗护教育情况是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性别、专业、健康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接受安宁疗护教育均是影响医学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因素。鉴于此,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并行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多举措引导医学生直视生命末期的尊严之痛,多维度强化安宁疗护分层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安宁疗护 态度 生死观
下载PDF
基于单元生死技术的埋地管道塌陷过程力学分析
5
作者 滕振超 周亚东 +3 位作者 池林林 刘晓燕 李正巍 刘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1,共9页
为解决埋地管道塌陷发育过程中管周土动态流失的非线性问题,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穿越塌陷区的管-土非线性耦合模型,并应用单元生死技术模拟土体流失过程;其次,依托试验实测数据及规范验证模型,分析不同塌陷阶段埋地管道的应力变... 为解决埋地管道塌陷发育过程中管周土动态流失的非线性问题,首先,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构建穿越塌陷区的管-土非线性耦合模型,并应用单元生死技术模拟土体流失过程;其次,依托试验实测数据及规范验证模型,分析不同塌陷阶段埋地管道的应力变形特征;然后,研究埋地管道遭受土体塌陷作用下的破坏机制,确定埋地管道的控制应力及危险截面;最后,通过分析管土接触,探讨管土相互作用揭示埋地管道塌陷动态演化过程及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轴向应力为控制应力,跨中管底为控制点,跨中截面为危险截面,过度的拉应力是埋地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证实管土分离现象的存在,且在塌陷深度达到48 mm时管土分离;随着塌陷过程的进展,管-土结构从开始变形到埋地管道受拉破坏的全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顶部受压阶段、过渡阶段和底部受拉阶段,塌陷深度80与160 mm为分界点;塌陷深度达到59 mm时,管顶应力在跨中位置处实现谷值到峰值的转变;塌陷深度达到80 mm时,摩擦应力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生死技术 埋地管道 塌陷过程 管土分离 土体流失
下载PDF
善生与善终:中国生命文化的安宁追求
6
作者 何仁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立足于生死一体,有一整套对临终“安宁”的文化叙事。在根本理念上,强调“送死”是比“养生”更重要的人生大事,而能够“善终”则是人的幸福追求。在行为决策上,强调个人自主与家庭协商相结合的家庭自主模式;在策略路径... 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立足于生死一体,有一整套对临终“安宁”的文化叙事。在根本理念上,强调“送死”是比“养生”更重要的人生大事,而能够“善终”则是人的幸福追求。在行为决策上,强调个人自主与家庭协商相结合的家庭自主模式;在策略路径上,主张遵守“礼制”,特别设计出一套临终礼仪,帮助人们走向“善终”;在目标价值上,强调“知生”以“知死”,活得好便可以死得好,由此可以实现生命价值的不朽;在精神信念上,则强调对“生死有命”的接纳,同时将“命限”转化为“使命”,从而升华对“天命”的体悟与认知,并在“生生不息”的信仰中接受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善终 家庭协商 缓和医疗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华人居民死亡素养现状及当代生死教育初探
7
作者 朱明霞 谢淑玲 +1 位作者 黎想 伍慧儿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498,共8页
目的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华人居民的死亡素养现状,探讨提升社会大众死亡素养的教育途径。方法采用死亡素养指数量表,包括实践、经验、事实、社区四个维度共29项,对粤港澳大湾区2002位居民进行了死亡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死亡素养平均... 目的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华人居民的死亡素养现状,探讨提升社会大众死亡素养的教育途径。方法采用死亡素养指数量表,包括实践、经验、事实、社区四个维度共29项,对粤港澳大湾区2002位居民进行了死亡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死亡素养平均得分中等(6.70分),其中实践与经验知识得分(7.32分、7.50分)高于事实及社区知识方面(6.20分、6.10分);最薄弱的内容有与刚失去亲人的人谈论丧亲(5.07分)、在家死亡相关法律条例(5.35分)以及对临终者及家属在社区获得支持等。结论粤港澳大湾区华人居民的死亡素养为中等状态,其中社区知识较弱,包括对临终者及照顾者的关注与支持不足。由此提出社区健康教育策略,加强大众生死教育,提升居民死亡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素养 粤港澳大湾区 生死教育
下载PDF
发展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变化
8
作者 戴晓艳 闫静 +1 位作者 王友培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者中,相较于未接受缓和医疗会诊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者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更高(90.9%比19.2%,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和实践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终末期患者死亡前接受有创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显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缓和医疗 理念推广 会诊 死亡状况
下载PDF
“断代”现象的蔓延及其后果研究
9
作者 陈友华 宗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80,共16页
现代年轻人的婚育观念与传统普婚普育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抗拒生育,甚至抗拒结婚,进而出现了“断代”现象,并迅速蔓延开来。“断代”指不育而导致的“绝后”现象。当个人生命历程嵌入刚性的制度环境中,给生育带来了更... 现代年轻人的婚育观念与传统普婚普育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抗拒生育,甚至抗拒结婚,进而出现了“断代”现象,并迅速蔓延开来。“断代”指不育而导致的“绝后”现象。当个人生命历程嵌入刚性的制度环境中,给生育带来了更大的时间配置压力时,媒介环境又使得消极生育观念迅速弥散。一方面,传统结婚生育的单一路径选择被打破,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期望的人生,另一方面,亦需关注终身不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即更可能出现个体层面的孤独至死与宏观层面的人类社会难以为继等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代 低生育率 个人生命历程 孤独至死 社会福利
下载PDF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的概念辨析
10
作者 张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汤姆•比彻姆和阿诺德•戴维森提出的安乐死定义,提出消极安乐死的定义。基于该定义,认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消极安乐死为交叉关系。鉴于安乐死概念的争议及其富含的感情色彩,强调讨论生命维持干预的使用时应区分事实与价值,并建议慎用或弃用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维持干预 安乐死 消极安乐死 尊严死
下载PDF
西非国家2009年与2019年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及死亡状况比较及对中非卫生合作的启示
11
作者 牛璐 曾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2-768,共7页
目的:比较西非国家2009年和2019年各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及死亡状况,为后续规划与布局新时期的中非健康卫生合作,开展精准的援助项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收集和比较西非15个国家2009年和2019年健... 目的:比较西非国家2009年和2019年各国居民健康预期寿命及死亡状况,为后续规划与布局新时期的中非健康卫生合作,开展精准的援助项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收集和比较西非15个国家2009年和2019年健康预期寿命,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病及伤害的死亡变化情况。结果:与2009年相比,2019年西非15个国家的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有所增加,其中佛得角的居民健康预期寿命最高(64.6岁),几内亚比绍最低(53.6岁);2019年西非15个国家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标化死亡率较2009年均显著下降;佛得角、布基纳法索和冈比亚的慢性病标化死亡率有所增加;布基纳法索和马里的伤害标化死亡率有所增加,尼日尔保持不变;其他国家的慢性病和伤害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与2009年相比,西非国家2019年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因占比均有所下降,但在多数国家的死因占比依然超过50%;其中,佛得角是唯一慢性病死因占比多于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72.2%vs.17.9%)的国家;2019年孕产妇疾病、麻疹和艾滋病等传染病死因顺位较2009年下降明显,而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死因顺位有所上升。结论:在过去10年间,西非国家在国民健康状况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健康预期寿命仍相对偏低,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双重威胁,而伤害死亡率也依然较高;中非健康卫生合作的援助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受援国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预期寿命 死亡率 死因 西非国家
下载PDF
环状悬挑钢结构整体提升过程中局部失效研究
12
作者 高东阳 路国运 +3 位作者 冯凌斐 杨会伟 郑芳俊 李宏武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以北疆明珠塔旋转餐厅提升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构建北疆明珠塔有限元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不同位置构件失效,分析不同形式的局部构件失效对提升过程中旋转餐厅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 以北疆明珠塔旋转餐厅提升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构建北疆明珠塔有限元模型,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不同位置构件失效,分析不同形式的局部构件失效对提升过程中旋转餐厅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吊点处附近构件单独失效对结构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且构件被完全提起前,构件失效越晚,构件失效前应力越大,结构动力响应越明显;此外,不同种构件同时失效对结构的影响大于单根构件失效影响的叠加,不相连同种构件同时失效对结构的影响大于相连同种构件同时失效,且影响程度随着失效构件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结构 整体提升 构件失效 ABAQUS软件 生死单元
下载PDF
生命哲学视域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伦理思考
13
作者 郭邈 李栋 郭颖婕 《现代医院》 2024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代表,其所倡导的生成式生命观,为个体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所构建的生活观,对个体生命的利益共联赋予极大的关怀和爱,其所宣称的直觉体验生死观,为个体重新理解和领会自我生命开辟了伦理学独特视角... 柏格森作为生命哲学的代表,其所倡导的生成式生命观,为个体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所构建的生活观,对个体生命的利益共联赋予极大的关怀和爱,其所宣称的直觉体验生死观,为个体重新理解和领会自我生命开辟了伦理学独特视角。在生命观、生活观、生死观视域下,认为生命哲学体现了医患关系本质的价值延伸,其生命观在于唤醒生命意识,是实现医患社会价值的有力支撑,其生活观在于培养生存能力,指向医患间利益共联的独特属性,其生死观在于激发内在动力,找到重新理解和感悟生命的伦理秘钥。同时,借鉴天津某医院处理医患矛盾的实践经验,提出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几重思路:加强医患沟通共情,精准服务医疗实践;辩证客观对待医学,做好患者期望值管理;注重人文素养培育,助推医学人文的落地;健全医疗体制机制,强化利益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生命观 生活观 生死观 医患关系 伦理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14
作者 周燕 胡作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 莫里森作品中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其对黑人群体精神上和生活上需求的关注,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关怀和生死观。结合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尝试就莫里森的几部代表性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死亡类型和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黑人如何完成对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从而更清楚地解悟莫里森如何借死亡的书写来再现黑人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重构黑人民族记忆,明晓莫里森主张多元文化融合的思想以及赋予死亡的意义和情感指向,以期为研究与莫里森有相似政治际遇和生活经历的其他美国少数族裔小说家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死亡书写 死亡意象 生死观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基于厥阴病认识回光返照与濒死体验
15
作者 李滢 刘寨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69,共4页
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解锁死亡的奥秘,是为了给患者搏得一线生机。厥阴即阴尽,是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枢机。回光返照和濒死体验均以厥阴病为机理,前者是阴阳离决之象,体现为濒临死亡者出现除中、烦躁等客观表现;后者则是魂游幻... 认识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解锁死亡的奥秘,是为了给患者搏得一线生机。厥阴即阴尽,是阴尽阳生、阴阳转化的枢机。回光返照和濒死体验均以厥阴病为机理,前者是阴阳离决之象,体现为濒临死亡者出现除中、烦躁等客观表现;后者则是魂游幻境之象,表现为死而复生者穿过黑暗进入光明等主观感受。通过厘清二者概念,比较二者差异,总结出枢机正常运转和真阳生生不息这两大维持生命的要素。追本溯源,基于厥阴病之理法方药剖析死亡谜题。乌梅丸顺应肝木曲直之本性,四逆汤温补浮越欲绝之火种。通调枢机、补火铸魂,以期阴尽阳生、魂兴命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阴阳 临终 濒死体验
下载PDF
论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美的内在意蕴
16
作者 王莎 马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之美中富含深刻的内在意蕴。汉画像艺术的构图逻辑和丰富元素,展现出宏大豁达的胸怀,体现了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包揽一切的宇宙观。其活力四射的形象、张力十足的画面、自由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了“事死如生”的... 汉画像艺术“深沉雄大”之美中富含深刻的内在意蕴。汉画像艺术的构图逻辑和丰富元素,展现出宏大豁达的胸怀,体现了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与包揽一切的宇宙观。其活力四射的形象、张力十足的画面、自由流动的线条体现出了“事死如生”的生死观,凸显出汉人对于生命延续的渴望。其包容自信的艺术姿态,高度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展露出鲜明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深沉雄大 一统性 生死观 主体意识
下载PDF
生命末期病人希望水平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熊梅棣 张春华 +1 位作者 陈瑞 贺龙真 《全科护理》 2024年第2期295-298,共4页
对希望水平的相关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高生命末期病人的希望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生命末期 希望水平 护理 生命质量 综述
下载PDF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18
作者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下载PDF
某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生死教育认知与需求现状分析
19
作者 李子琦 范盈盈 +2 位作者 谢晋 刘佳文 柳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生死教育认知与需求现状,为完善全科医学生生死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在校的427名全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析全科医学生对生死... 目的了解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生生死教育认知与需求现状,为完善全科医学生生死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河北省某医学院校在校的427名全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析全科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的认知与需求。结果63.68%的全科医学生认为开展生死教育非常重要,52.49%的全科医学生对生死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关于开展生死教育相关课程的作用,医学生认为有助于树立正确且积极的生命观与死亡观(80.10%)、提升职业认同感(68.41%)、降低死亡焦虑与恐惧(49.50%)。大部分全科医学生认为开展生死教育的层面应该是学校教育(42.30%)、家庭教育(41.30%)。49.50%的全科医学生表示未学习过专门课程,但在其他课程中涉及过生死教育知识。40.30%全科医学生认为应该在中学阶段开展生死教育。全科医学生想了解的生死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为生死意识(68.66%)、生命文化(62.94%)、生死知识(57.71%)、生死本质与尊严(51.49%)、生死两安(46.02%)。不同时间接受生死教育的全科医学生在开展生死教育重要性、对生死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学校开设有关生死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学生对于生死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不足但需求较大。全科医学生最早接触生死相关知识的时间会正面影响其对生死教育的认知。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全科医学生的生死教育认知程度,满足其生死教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生 生死教育 认知 需求
下载PDF
贵阳市社区老年人死亡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
作者 王先美 刘志燕 +4 位作者 邓婕 王芸芸 熊吴燕 邹惠美 肖霓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对死亡的认知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最大差异选样,从不同文化层次进行抽样,资料饱和后再增加2例,最终纳入1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所得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及主题分析法,编...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对死亡的认知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最大差异选样,从不同文化层次进行抽样,资料饱和后再增加2例,最终纳入11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所得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及主题分析法,编码采用手工编码和Nvivo 12软件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的死亡认知归纳为:回避死亡;被动的应对死亡,表现为应对死亡的无力感、无助感;对死亡过程未知性、不可预见性充满恐惧感;优死的需求在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身体少受痛苦,心理上主要表现为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家人关爱与陪伴的渴求;欠和睦的家庭关系、薄弱的家庭经济、争强好胜的性格特质、身体状况的好坏和年纪的大小是影响老年人死亡态度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应在社区开展死亡教育,引导老年人关注“优死”,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打破死亡的神秘色彩,减轻老年人应对死亡的自我感受负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死亡态度 生命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