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族认同与女性主体建构——於梨华及其留学生文学论析 |
王勋鸿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4
|
|
2
|
於梨华留学生文学创作心灵嬗变的轨迹 |
李倩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3
|
“眺望原乡”解读——以《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与《边界望乡》为例 |
帅震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4
|
生态环境史与医疗社会史共同的内核是生命关怀——生命史学札记二则 |
冯尔康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5
|
在中国记忆与北美经验间游移——於梨华小说里的华人离散群体 |
刘桂茹
|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
2007 |
1
|
|
6
|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研究综述 |
李亚萍
刘嘉敏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7
|
於梨华小说《梦回清河》的地域特色 |
周春英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7 |
0 |
|
8
|
论於梨华小说中的美国形象 |
曾丽华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9
|
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生存状态——评於梨华前期小说《考验》 |
韩文霞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0 |
|
10
|
寻寻觅觅中对“根”的眷恋——评於梨华中期作品《傅家的儿女们》 |
韩文霞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0 |
|
11
|
透过《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看华人眼中的“美国梦” |
肖丽花
程丽蓉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2
|
困惑与选择——论於梨华小说中的女性困境书写 |
李凡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3
|
论东方主体的东方主义建构——《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的叙事分析 |
程小强
任晓娟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14 |
0 |
|
14
|
一曲自我放逐的悲歌——论於梨华的“留学生文学” |
陈莉萍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3 |
0 |
|
15
|
从眺望到重塑:迂回的原乡情怀——美国华语作家於梨华作品研究 |
王志红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乡关何处,秋山几重——论於梨华小说中的“原乡”书写 |
陈颖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7
|
婚恋·代际·国族:论於梨华小说的家庭书写 |
吴俊熹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18
|
论於梨华小说的创伤书写 |
陈潇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9
|
《在离去与道别之间》写作的“历史和传统” |
邓全明
|
《新余高专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