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艺术
1
作者 贾芹越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2,共5页
香港地区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语言辛辣、怪诞、浪漫、疏放又新奇。其小说通过变异性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得以抒发,特殊的心理得以表现,独特的风格亦得以展现。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在语音上主要体现在摹声变异的运用、停顿,词... 香港地区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语言辛辣、怪诞、浪漫、疏放又新奇。其小说通过变异性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抽象的情感得以抒发,特殊的心理得以表现,独特的风格亦得以展现。李碧华小说的变异修辞在语音上主要体现在摹声变异的运用、停顿,词汇上主要表现为拆词、文白夹杂等,语法上表现为超常搭配,语用上表现为简易线性表达、矛盾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小说 变异修辞 语言艺术
下载PDF
女性·存在·历史——《莉莲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6
2
作者 缪春旗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凯特.格兰维尔(Kate Grenville)曾创作了一系列女性题材的作品。其获奖小说《莉莲的故事》中许多文本意象都“隐喻了父权秩序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制以及女性的拒绝与反抗”。该作品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强调女性自...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凯特.格兰维尔(Kate Grenville)曾创作了一系列女性题材的作品。其获奖小说《莉莲的故事》中许多文本意象都“隐喻了父权秩序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制以及女性的拒绝与反抗”。该作品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强调女性自我定义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这一过程中女性与他人和历史的关系问题,从而跳出了书写女性个体生命史的局限性,给整部作品以某种历史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莉莲的故事》 女性主义 存在主义 历史关照
下载PDF
析李碧华《生死桥》中的背叛主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耀中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4-86,共3页
《生死桥》讲述了是民国时期三个戏子生生死死的感情故事。在这篇作品中,李碧华在以往作品的基础上又探讨了背叛这一主题,她把背叛放在小人物身上,通过唐怀玉、丹丹、段聘婷等人悲剧命运的走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之丑的揭露以及一位女... 《生死桥》讲述了是民国时期三个戏子生生死死的感情故事。在这篇作品中,李碧华在以往作品的基础上又探讨了背叛这一主题,她把背叛放在小人物身上,通过唐怀玉、丹丹、段聘婷等人悲剧命运的走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之丑的揭露以及一位女性作家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碧华 生死桥 背叛主题
下载PDF
论消费语境下“史诗性”长篇小说电影化改编的叙事转换——《白鹿原》《陆犯焉识》电影改编得失谈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超亚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97-105,共9页
"史诗性"长篇小说,往往故事庞大、叙事话语复杂,并且在主题上有严肃、厚重、多元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当下电影创作所处的"消费语境"在本质上是矛盾的。然而,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史诗性"长篇小说也很... "史诗性"长篇小说,往往故事庞大、叙事话语复杂,并且在主题上有严肃、厚重、多元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当下电影创作所处的"消费语境"在本质上是矛盾的。然而,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史诗性"长篇小说也很容易被当作素材而被电影工业所利用。电影创作者在对这一类长篇小说进行改编时不可避免地要消解、重构原著的话语、故事与意蕴,这些方面都直接关系到改编影片能否达到预期的商业目的。就目前的现实来说,张艺谋对于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的改编所采用的一系列策略是较为成功的,可以当作这一类小说改编的成功范本;而王全安对于《白鹿原》的改编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就比较失败,也可视为这一类小说改编失败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性”长篇小说 改编 叙事 消费语境 《白鹿原》 《陆犯焉识》
下载PDF
影像化语言的“后情感”危机——以李碧华小说语言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罗钱军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9,共7页
李碧华的小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模式,更多的是运用影视技法来架构小说,这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剧本感"和"镜头感",此类小说可称之为"影像化小说"。不可否认,影像化的叙事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 李碧华的小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模式,更多的是运用影视技法来架构小说,这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剧本感"和"镜头感",此类小说可称之为"影像化小说"。不可否认,影像化的叙事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李碧华小说的叙事空间,亦为影视的顺利改编创造了先天的条件。但不容忽视的是,"时间空间化"策略所导致的"后情感"心理,亦在很大程度上侵蚀着此类小说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化叙事 时间空间化 后情感 李碧华
下载PDF
《丽莲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
6
作者 辛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1,共4页
运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凯特.格朗弗尔(Kate Grenville)的小说《丽莲的故事》进行女性主义解读。详细阐释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统治与压迫,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以及女性话语的运用。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丽莲的故事》 父权制
下载PDF
《牛虻》作者与数学家的女儿 远水楼琐语之二
7
作者 王树军 《科学文化评论》 2018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从《牛虻》作者伏尼契夫人的题签本入手,探查伏尼契夫人与中国的历史关联,以及她的亲属、身分和生活背景,兼涉国人的《牛虻》情结,进而展示以及她的亲属、身分和生活背景,及她的著作《牛虻》在不同时代和社会境遇中的强烈反差。
关键词 伊莎尔·莉莲·伏尼契 牛虻 中断的友情 作者题签本 伏尼契夫人亲属
下载PDF
Zircon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Analysis of Litian Thrust Belt in Southwestern Fujian, China
8
作者 汪屹华 王世成 康铁笙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14期1205-1209,共5页
Some marked geological evidence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a deep-seated ductile thrust belt which leads rock melting to form granite in Litian district, SW Fujian, China. Following thrusting event, the lithosphere mu... Some marked geological evidence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a deep-seated ductile thrust belt which leads rock melting to form granite in Litian district, SW Fujian, China. Following thrusting event, the lithosphere must have experienced a thermal relaxati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cooling and uplifting of the thrust belt. Since the fission track of zircon and apatite have different blocking temperatures, 230℃ and 8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SION track age BLOCKING temperature COOLING history lilian THRUST belt.
原文传递
Writing Green Snake, Dancing White Snake,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Memory and Imagination --Centered on Yan Geling's Baishe
9
作者 Liang LU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1期7-37,共31页
Following Kenneth King's pioneering transmedial synthetic writings on post-modern dance practices and Kimerer L. LaMothe's call for dance to be treated seriously in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discourses, I examine ... Following Kenneth King's pioneering transmedial synthetic writings on post-modern dance practices and Kimerer L. LaMothe's call for dance to be treated seriously in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discourses, I examine Yan Geling's novella Baishe (White Snake, 1998), in relation to Lilian Lee's novel qingshe (Green Snake, 1986-93), with a focus on how dancing and writing function literally, metaphorically, dialectically, and reciprocally, in these narratives. In my textual and contextual analyses of Yan's White Snake text, I borrow Daria Halprin's therapeutic model for accessing life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body in motion. I argue that, through a creative use of writing and dancing as key metaphors for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Yan's text,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offers innovative counter-narratives of gender, writing, and the body. Yan's White Snake is consider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context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female body in the White Snake story; secondly, the trad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writing women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thirdly, the development of dance as a profession in the PRC, with a real-life snake dancer at the center. These three different frameworks weave an intricate tapestry that reveals the dialectics of writing and dancing, and language and the body, throughout the latter half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Furthermore, Yan's text foreground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an important chronotope for experimentation with a range of complex gender ident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expressive and symbolic powers of dancing and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CING WRITING Yan Geling White Snake lilian Lee Green Snak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GENDER the body counter-narrativ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