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射线和秋水仙素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Willmottiae)体细胞诱变的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月芳 奚元龄 +1 位作者 魏振承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31-37,共7页
本文报道了γ-射线和秋水仙素对百合体细胞诱变后的生物学效应和形态变异,并为诱变处理提供较适宜的剂量和浓度。结果指出,诱发幼苗有利变异的有效处理组合是剂量为200—400伦(剂量率100伦╱分)的γ-射线和浓度为2.0mg/l的秋水仙素。试... 本文报道了γ-射线和秋水仙素对百合体细胞诱变后的生物学效应和形态变异,并为诱变处理提供较适宜的剂量和浓度。结果指出,诱发幼苗有利变异的有效处理组合是剂量为200—400伦(剂量率100伦╱分)的γ-射线和浓度为2.0mg/l的秋水仙素。试管苗叶色、叶宽,叶长、鳞茎大小、根量和生长势等性状表现变异,在组培条件下这些变异能保持稳定,田间鉴定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Γ射线 秋水仙素 诱变体细胞
下载PDF
Physiology Mechanism of Metabolisms in the Middle Scales of 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Bulbs Stored at Low Temperature for Dormancy-Release 被引量:3
2
作者 SUNHong-mei LITian-lai LIYun-f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21-527,共7页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phenols, free amino acids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in middle scales of 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bulbs during the 101 days storage at 2, 6 and 10°C in moist sawdust were studied. The res... Changes in carbohydrate, phenols, free amino acids and endogenous hormones in middle scales of 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bulbs during the 101 days storage at 2, 6 and 10°C in moist sawdus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the storage time increased and the storage temperature delined, contents of starch and abscisic acid (ABA) decreasedmarkedly, and the level of total soluble sugar, phenols, gibberellic acid (GA3) and indole acetic acid (IAA) increasedsharply. In the first 34 days, the contents of the above substances changed most actively.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that the increase in content of total soluble sugar and phenols was respectively caused by activation of amylase and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During the storage, 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decreased, and the level ofarginine was the highest and changed most remarkab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analysis, we could primarily conclude that the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henols and free amino acids in the middlescales may be mainly regulated by endogenous G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y (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DORMANCY Carbohydrate PHENOLS Free amino acid Endogenous hormones
下载PDF
Effect of slow-release iron fertilizer on iron-deficiency chlorosis, yield and quality of 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in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Yang Qiu ZhongKui Xie +5 位作者 XinPing Wang YaJun Wang YuBao Zhang YuHui He WenMei Li WenCong Lv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5期421-427,共7页
Iron deficiency chlorosis of 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is often the case in practice in alkaline soils of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iron chlorosis because of high cost and short effectiv... Iron deficiency chlorosis of 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is often the case in practice in alkaline soils of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iron chlorosis because of high cost and short effective work time of conventional iron fertilizers. In this study, a 2-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wo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on the suppression of iron deficiency chlorosis,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L. davidii var. unicolor.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oated slow-release iron fertilizers and embedded slow-release iron fertilizer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ron-deficiency chlorosis. The application of slow-release iron fertiliz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lant heigh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 davidii var. unicolor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Furthermore, coated iro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tarch, protein, soluble sugar and vitamin C content of L. davidii var. unicolor, and i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tal amino acid content, with increases in essential amino acids(Trp, Leu, Lys, Phe, Val, and Thr contents) and in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Asp, Glu, Cit, Ihs, Acc, Ala, Pro, and Cys conten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pplication of coated slow-release iron fertilizer could be a promising option for suppression of iron deficiency chlorosis and deserve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w-release fertilizer iron-deficiency chlorosis 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LONG-TERM
下载PDF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on rhizosphere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root exudates of Lanzhou lily(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被引量:8
4
作者 CuiPing Hua YaJun Wang +4 位作者 ZhongKui Xie ZhiHong Guo YuBao Zhang Yang Qiu Le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Both yield and quality of Lanzhou lily(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a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continuous cropping. We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on the obstacle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c... Both yield and quality of Lanzhou lily(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a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continuous cropping. We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on the obstacle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cropping of Lanzhou lily(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 The changes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biomass and diversity in interplanting and monoculturing system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Illumina Hi Seq sequencing technique. The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 of lily root exudates wer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 The intercropping results of Lanzhou lily showed:(1)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microbes at the phylum level, bu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microbes decreased;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harmful fungi such as Fusarium sp. in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leosporales sp. and other beneficial bacteria were reduced. After 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clustering, there were some beneficial bacteria, such as Chaetomium sp., in the lily rhizosphere soil in the interplanting system that had not existed in the single-cropping system. We did not find harmful bacteria that had existed in the single-cropping systm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interplanting system.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s of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il fungi and bacteria in lily rhizosphere soil wa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rhizosphere soil microb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change is very complex—beneficial and yet inadequate at the same time.(2) Root exudates provide a matrix for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Combined with the detection of root exudates, the decrease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oot exudates of the lily was probably the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microbes after intercrop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decrease of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which inhibit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did not increase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rhizosphere soil microorganisms. Changes in amino acids and total sugar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growth of Fusarium s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cropping pattern did not noticeably alleviate the obstacle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Lanzhou lily, and the change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diversity was even unfavorable.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some beneficial bacteria, the disappearance of harmful fungi, and other changes with intercropping are in favor of alleviation of obstacles to continuous cropping of Lanzhou l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LANZHOU lily(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rhizosphere microbial
下载PDF
浸种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怡彬 史贵红 +2 位作者 师桂英 杨宏羽 李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为研究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寻找调控植株生长的关键细菌与真菌类群,本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分析了种球浸种处理后百合植株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微生物区系的... 为研究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寻找调控植株生长的关键细菌与真菌类群,本研究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分析了种球浸种处理后百合植株苗期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浸种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丰度,改变土壤真菌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真菌Penicillium相对丰度显著增加,Microascus、Chaetomi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roteobacteria及其成员属Devosia、Mesorhizobium、Pseudarthr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降低。Flavobacterium和Jatrophihabitan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浸种处理诱导百合幼苗根际土壤真菌与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益生真菌Penicillium及其种P.aurantiogriseum,益生细菌Flavobacterium、Jatrophihabitans富集,有害细菌Devosia减少,提高土壤健康性,促进百合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浸种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凋落物分解特性
6
作者 李杰 王亚军 +4 位作者 邱阳 谢忠奎 张玉宝 郭志鸿 华翠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5-212,共8页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是甘肃省兰州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适生区窄、生长周期长,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一般长期连作,凋落物在地表分解。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兰州百合器官(叶、茎秆、鳞茎、茎生根、根)的分解速...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是甘肃省兰州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适生区窄、生长周期长,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一般长期连作,凋落物在地表分解。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兰州百合器官(叶、茎秆、鳞茎、茎生根、根)的分解速率及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不同器官凋落物分解速率差异显著,分解速率鳞茎>叶>茎>根>茎生根;分解速率的差异由初始化学组成的差异导致,其中氮、碳/氮、木质素/氮对兰州百合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磷和镁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兰州百合的根和茎秆分解后会显著改变土壤中有机质、总碳、总磷的含量,促进了百合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凋落物 分解速率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育系统 被引量:5
7
作者 孙鸿强 师桂英 +2 位作者 冉昪 张丽娜 贾喜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了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以"兰百1号"为试材,利用TTC(2,3,5-氯代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以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通过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 为了探讨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以"兰百1号"为试材,利用TTC(2,3,5-氯代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以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通过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人工授粉试验对其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开花当天08:00—14:00花粉活力较高,10:00左右花粉萌发率最高,可达78.31%;在开花当天08:00—12:00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萌发时期与柱头可授时期基本重叠。杂交指数4,花粉-胚珠比2 195~4 836,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花败育率100%,异株异花授粉花败育率50%,结实率40%。兰州百合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自交不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胚珠比 杂交指数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合成相关MYB与bHLH转录因子的筛选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文广 李保豫 +6 位作者 田辉 李欣 任海伟 曹莹莹 姜欣彤 柴佳靖 陈少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百合鳞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花青素的积累导致鳞茎变紫红色,进而影响其价值。该文基于兰州百合鳞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花青素相关转录因子,共分析了50个MYB转录因子与73个bHLH转录因子,包括序列的比对、理化性质分析... 百合鳞茎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由于花青素的积累导致鳞茎变紫红色,进而影响其价值。该文基于兰州百合鳞茎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花青素相关转录因子,共分析了50个MYB转录因子与73个bHLH转录因子,包括序列的比对、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以及保守结构域预测。MYB分类结果显示,50个MYB转录因子中有2个属于1R-MYB类,44个属于R2R3-MYB类,3个属于3R-MYB类,1个属于4R-MYB类。50个MYB不稳定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48个MYB定位于细胞核。73个bHLH均为不稳定蛋白,且72个都为亲水性,亚细胞定位显示58个bHLH定位于细胞核。通过与模式植物拟南芥MYB和bHLH转录因子构建进化树分析、保守结构域预测、基因表达量分析以及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的相关性分析,初步筛选出3个MYB基因和1个bHLH基因可促进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合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兰州百合鳞茎花青素调控基因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鳞茎 MYB转录因子 bHLH转录因子 花青素合成
下载PDF
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的选育
9
作者 毛超 赵鹏飞 齐向英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以山丹丹和兰州百合为亲本,培育山丹丹新品种。通过建立山丹丹和兰州百合无性系,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原生质体电融合,细胞培养再分化获得的变异植株。通过籽球培养,室内春化、室外栽培等确定变异植株性状。变异植株为无性繁殖,植株长势强... 以山丹丹和兰州百合为亲本,培育山丹丹新品种。通过建立山丹丹和兰州百合无性系,诱导愈伤组织。经过原生质体电融合,细胞培养再分化获得的变异植株。通过籽球培养,室内春化、室外栽培等确定变异植株性状。变异植株为无性繁殖,植株长势强壮;花色为橘红色,鳞片环抱紧密,抗旱、抗寒性强,耐贫瘠,无明显病虫害。通过在延安市宝塔区、子长市高柏山、宜川县集义镇连续3年以上测试,发现品种稳定性好、异株率低、复花能力强。经过简化基因组分析‘延丹1号’含有山丹丹和兰州百合的基因,确定通过细胞融合培育获得了山丹丹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丹丹 延丹1号 兰州百合 细胞融合 新品种 无性系选育
下载PDF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中部鳞片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6-382,共7页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除休眠 内源GA3 鳞片 酚类物质 兰州百合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 含量 初期 升高
下载PDF
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钰芳 张恩和 +4 位作者 张新慧 王惠珍 王琦 刘青林 石雨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103,共11页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 为探讨兰州百合自毒效应机制,明确百合根及鳞茎中主要自毒物质,设置水(CK)、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10、50、100、150mg/mL,共计9个处理,用于自毒作用的生物学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测定百合幼苗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GC-MS技术分析兰州百合根及鳞茎中的主要自毒物质。结果显示,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则相反。浓度高于100mg/mL时,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根及鳞茎氯仿萃取液中分别鉴定出23种、1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2,3-二氢茚、萘、2,4-二叔丁基苯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香草醛、月桂酸、丁香醛、肉豆蔻酸、苯基异氰酸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多数被报道为化感自毒物质。兰州百合根及鳞茎水浸液对其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自毒作用是导致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化感作用 GC-MS 化感物质 生理生化
下载PDF
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兰州百合鳞茎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34
12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77-1782,共6页
兰州百合鳞茎分别在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至101d。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鳞茎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同时比较了发芽鳞茎与休眠鳞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AL活性... 兰州百合鳞茎分别在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至101d。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鳞茎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同时比较了发芽鳞茎与休眠鳞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AL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内酚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贮藏初期的34d是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鳞茎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差异,以鳞茎盘内最高,顶芽次之,鳞片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顶芽和鳞片的酚类物质含量随贮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PAL活性和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鳞茎盘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与之不同。未发现PPO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茎 酚类物质含量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酶活性 游离苯丙氨酸 低温 休眠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州百合中心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计成 张一平 +3 位作者 唐道城 唐楠 杨红峡 姚文周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2期86-91,共6页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中心芽鳞茎为材料,利用不同生长调节剂GA3(0、50、100、150、200 mg/L)、NAA(0、50、100、150、200 mg/L)、6-BA(0、1、2、3、4 mg/L)、生根粉(GGR,0、1、2、3、4 mg/L)分别对切根和未切根的中...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中心芽鳞茎为材料,利用不同生长调节剂GA3(0、50、100、150、200 mg/L)、NAA(0、50、100、150、200 mg/L)、6-BA(0、1、2、3、4 mg/L)、生根粉(GGR,0、1、2、3、4 mg/L)分别对切根和未切根的中心芽进行浸泡处理,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州百合鳞茎生长量、植株株高的影响,分析最适兰州百合中心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兰州百合中心芽进行繁殖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切根处理,使用低浓度GA3处理中心芽有利于植株及鳞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中心芽繁殖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药用百合的多倍体诱导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40
14
作者 张兴翠 周昌华 +1 位作者 殷家明 张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为改良现有的药用百合栽培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在无菌条件下,将丛生芽浸入0.02%,0.05%,0.10%,0.25%,0.50%秋水仙碱水溶液中1~4d,然后转入MS+1mg·L-16-BA+0.5mg·L-1NAA中培养;或将浸透0.02%,0.05%,0.10%,0.25%秋水仙碱溶... 为改良现有的药用百合栽培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在无菌条件下,将丛生芽浸入0.02%,0.05%,0.10%,0.25%,0.50%秋水仙碱水溶液中1~4d,然后转入MS+1mg·L-16-BA+0.5mg·L-1NAA中培养;或将浸透0.02%,0.05%,0.10%,0.25%秋水仙碱溶液的药棉嵌入已转入MS+1mg·L-16-BA+0.5mg·L-1NAA中的丛生芽上培养1~5d。结果是培养30d后,2种方法都诱导出了变异芽。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检测,变异芽为四倍体或嵌合体。结论为以浓度为0.1%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处理丛生芽3d效果最好,得到的变异芽75%为纯合的四倍体,其染色体数量由24(2n=2x=24)变为48(2n=4x=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百合 多倍体诱导 兰州百合 川百合 繁殖技术
下载PDF
兰州百合鳞茎发育及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0-576,共7页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以及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母鳞茎与新鳞茎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ABA含量以及母鳞茎的GA3与ZR含量增加,而内源IAA含量以及新鳞茎的GA3与ZR含量下降。低温贮藏...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鳞茎发育过程中以及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 d内母鳞茎与新鳞茎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ABA含量以及母鳞茎的GA3与ZR含量增加,而内源IAA含量以及新鳞茎的GA3与ZR含量下降。低温贮藏期间,母鳞茎与新鳞茎的GA3、IAA含量均有升高过程,而ABA含量呈下降趋势;新鳞茎的ZR含量呈下降趋势,母鳞茎的ZR含量也有升高过程。低温处理初期的34 d内,内源激素变化最为显著。不同贮藏温度相比较,ABA含量差异不大,GA3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富含淀粉的新鳞茎中,GA3和ABA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淀粉含量较低的母鳞茎中GA3和ABA无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母鳞茎与新鳞茎的物质代谢机制不同,母鳞茎的物质变化受内源GA3的调控,新鳞茎主要是ABA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鳞茎 发育 休眠 内源激素
下载PDF
百合鳞茎发育和低温贮藏过程中淀粉粒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月 孙红梅 +1 位作者 沈向群 陈伟之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9-704,共6页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鳞茎中部鳞片为试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鳞茎发育和低温贮藏过程中,处于大维管束周围和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的细胞内淀粉粒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栽种期大维管束周围细胞中有少...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鳞茎中部鳞片为试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鳞茎发育和低温贮藏过程中,处于大维管束周围和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的细胞内淀粉粒亚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栽种期大维管束周围细胞中有少量淀粉粒游离在细胞腔内,并有絮状物存在。随着鳞茎的发育,淀粉粒数量显著增加,在植株半枯期达到最大,形状由纺锤形逐渐变为近圆形;处于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的细胞,淀粉粒数量明显少于大维管束周围细胞中淀粉粒数量,并且在营养生长期和花蕾透色期,淀粉粒表面有裂纹存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淀粉粒数量呈递减趋势,在同一取样时期,大、小维管束中心位置细胞内淀粉粒数目明显高于大维管束周围的细胞,与鳞茎发育过程中的情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鳞片 淀粉粒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中水解及游离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李琪 李广 张会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77-281,共5页
通过对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分析,分析兰州百合鲜鳞片中18种水解氨基酸和20种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其水解氨基酸中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含量... 通过对兰州百合新鲜鳞片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分析,分析兰州百合鲜鳞片中18种水解氨基酸和20种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研究表明:其水解氨基酸中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含量较多,尤其是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最大;游离氨基酸中也精氨酸含量较大。同时,本实验对百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氨基酸 分析
下载PDF
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冬云 张晓曼 +2 位作者 杨楠 张利娟 邵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有斑百合 核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兰州百合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兴兵 袁正仿 +3 位作者 张苏锋 范四锋 秦国强 刘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319-321,共3页
以兰州百合 (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的鳞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 ,适宜的培养基为 :(1 )诱导 MS+NAA0 .4 mg/ L+BA1 .0 mg/ L;(2 )增殖 MS+KT5 .0 mg/ L;(3 )生根壮苗 MS+IBA 0 .5mg/
关键词 兰州百合 鳞片 快速繁裂 离体培养 培养基 诱导率 生长速度
下载PDF
兰州百合微繁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凌飞 庞勇 +3 位作者 周连霞 王贵章 王婧 叶红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113-114,152,共3页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增殖为基础,进行了离体微繁研究.鳞茎增殖的适宜激素组合为0.9mg/LBA+0.1~0.2mg/LNAA.培养基中总离子浓度和氮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兰州百合增殖,3种基本培养基N6、MS、和1/2MS以N6增殖效果最好.适当提高糖浓度对鳞...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增殖为基础,进行了离体微繁研究.鳞茎增殖的适宜激素组合为0.9mg/LBA+0.1~0.2mg/LNAA.培养基中总离子浓度和氮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兰州百合增殖,3种基本培养基N6、MS、和1/2MS以N6增殖效果最好.适当提高糖浓度对鳞茎增殖有促进作用,在各处理中以蔗糖浓度为40g/L增殖倍数高.兰州百合的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1mg/L,生根率达100%,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微繁 基本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移栽成活率 激素组合 离子浓度 增殖效果 增殖倍数 蔗糖浓度 鳞茎 NAA 氮浓度 40g 生根率 生根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