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渥丹百合种内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欣 雷家军 +1 位作者 张丽娜 韩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6-800,共5页
对渥丹百合种内10个居群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25个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不同居群的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分类学性状可将渥丹分为变种有斑百合、黄花渥丹和大花百合。大花百合比有斑百合的叶宽且短,花瓣长且宽,花粉生活... 对渥丹百合种内10个居群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25个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不同居群的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分类学性状可将渥丹分为变种有斑百合、黄花渥丹和大花百合。大花百合比有斑百合的叶宽且短,花瓣长且宽,花粉生活力低,种子有胚率低;黄花渥丹比有斑百合叶长且宽,花瓣长且宽,种子有胚率和发芽率低。有斑百合与黄花渥丹亲缘关系较近,与大花百合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渥丹 形态多样性 有斑百合 大花百合 黄花渥丹
下载PDF
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冬云 张晓曼 +2 位作者 杨楠 张利娟 邵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有斑百合 核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浙江植物分布新记录——有斑百合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丹丹 李根有 +1 位作者 石柏林 叶喜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报道了在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种百合科Liliaceae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var. pulchellum。对其形态特征、生境、用途及伴生植物作了介绍。
关键词 植物学 有斑百合 植物区系 分布新记录 浙江
下载PDF
有斑百合叶片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纯艳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试验采用红色顶生花有斑百合为试材 ,取其叶片进行组织培养 .在MS +2 4 -D 1 0mg/L+6BA 0 5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形成愈伤组织及鳞茎丛 .在MS +2 4 -D1 0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 试验采用红色顶生花有斑百合为试材 ,取其叶片进行组织培养 .在MS +2 4 -D 1 0mg/L+6BA 0 5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形成愈伤组织及鳞茎丛 .在MS +2 4 -D1 0mg/L +蔗糖 30 g +琼脂粉 7g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仅形成了愈伤组织 .在MS +6BA 1 0mg/L +IAA 0 5mg/L +蔗糖 30g +琼脂粉 7g上进行培养 ,不经过愈伤组织 ,直接在外植体上形成了鳞茎丛 ,经过诱导生根 ,长成了幼苗 ,幼苗长至 5cm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组织培养 有斑百合 愈伤组织 鳞茎丛 幼苗 培养基 外源激素
下载PDF
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冬云 史宝胜 +1 位作者 邢晓蕾 卢平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对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天然色素提供试验依据。在常温下用90%乙醇-0.1mol/L HCl溶液浸提有斑百合花瓣,过滤、定容得到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液在酸碱性、热、光、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等作用下的稳... 对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天然色素提供试验依据。在常温下用90%乙醇-0.1mol/L HCl溶液浸提有斑百合花瓣,过滤、定容得到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液在酸碱性、热、光、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等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花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色素,其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氧化性都很差,有一定耐还原能力,对食品添加剂如蔗糖、有机酸等适应能力较强;强碱性环境以及部分金属离子(Cu2+、Mn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多数金属离子如Na+、K+、Al3+、Mg2+、Ca2+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斑百合 色素 稳定性
下载PDF
有斑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玲玲 雷家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37,共3页
以有斑百合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及不同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鳞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mg/L+NAA 0.5 mg/L,诱导率达80.0%;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 以有斑百合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及不同基质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鳞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mg/L+NAA 0.5 mg/L,诱导率达80.0%;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mg/L,增殖系数达2.8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5 mg/L,生根率达100.0%;试管苗最适扦插基质为珍珠岩,扦插成活率达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斑百合 鳞片 离体培养
下载PDF
有斑百合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冬云 张利娟 郭廷杰 《辽宁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22-24,共3页
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有斑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4sm+12st+8t,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6.11%~12.90%,该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
关键词 有斑百合 核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有斑百合——安徽省百合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8
作者 冯君茹 甘婷婷 +1 位作者 冯爽 尹华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6-76,95,共2页
报道了在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一种百合科(Liliaceae)安徽省新纪录种: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并对其形态特征,生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 有斑百合 百合科 新记录 安徽省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对有斑渥丹扦插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雅倩 王宇婷 +2 位作者 曾慧 李亚楠 杨青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为有斑渥丹扦插繁殖的生产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激素GA3和IBA在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对有斑渥丹鳞片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处理更利于鳞茎的形成,而IBA处理则更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发育。GA_3浸泡处理1h的鳞茎发生率较高,... 为有斑渥丹扦插繁殖的生产应用奠定基础,研究激素GA3和IBA在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对有斑渥丹鳞片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处理更利于鳞茎的形成,而IBA处理则更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发育。GA_3浸泡处理1h的鳞茎发生率较高,为100%;IBA浸泡1.5h培养60d的繁殖系数最高,为2.23;IBA浸泡1h的平均级数、平均生根数和根平均长度最高,分别为1.8、20.67条和30.33mm。各项指标综合效应显示IBA处理优于GA_3处理。泥炭∶蛭石∶珍珠岩=2∶1∶1是一种相对有效合理的基质配比,更有利于有斑渥丹的鳞片扦插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有斑渥丹 鳞片扦插 生长激素 基质
下载PDF
有斑百合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锡庆 汪莲娟 +1 位作者 曹钦政 贾桂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明显膨大作为变异植株早期鉴定的标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在相同的种子萌动状态下,不同含量、不同浸泡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变效果,并初步建立了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流程。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有效地诱导野生有斑百合萌动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浸泡处理36 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4.4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肥厚且增宽、叶色深绿、叶表面轻微褶皱、叶柄粗壮、生长缓慢等特征。研究还发现,植物外部形态变化不仅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而且在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下胚轴的膨大作为早期筛选多倍体的有效指标,同时结合直接测定细胞中DNA含量和计数染色体数可快速有效地培育出野生有斑百合同源四倍体植株。本研究建立的离体多倍体诱导流程除可应用于有斑百合种子多倍体的诱导外,也可为其他野生百合种子离体染色体加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斑百合 萌动种子 秋水仙素 下胚轴膨大 流式细胞仪 四倍体
下载PDF
有斑百合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雨 刘佳 +2 位作者 孙超 邹翠霞 姜长阳 《辽宁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13-15,共3页
以有斑百合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培养的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有斑百合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 0.4 mg/L+2,4-D 1.6 mg/L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 以有斑百合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培养的诱导、愈伤组织及不定芽的分化、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有斑百合的无性系。结果证明:MS+BA 0.4 mg/L+2,4-D 1.6 mg/L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 MS+AgNO30.4 mg/L+BA 0.5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8 mg/L是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移植到山坡上的试管苗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斑百合 无性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鄂尔多斯首次发现珍贵野生有斑百合
12
作者 张晓娇 额尔德尼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年第5期67-67,共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野生植物资源展开调查,在森林公园首次发现野生有斑百合,此次重大发现将为鄂尔多斯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提供新的珍贵材料,对丰富鄂尔多斯植物品种具有宝贵价值。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发现 有斑百合
下载PDF
有斑百合和亚洲百合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婕 高亦珂 张启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为使我国野生百合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中,将有斑百合与亚洲百合进行杂交,评价其杂交亲和性。以有斑百合和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试验试材,采用常规柱头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和柱头KCl处理3种不同授粉方法进行杂交。1)切割花柱的授粉方法能有效... 为使我国野生百合资源用于新品种培育中,将有斑百合与亚洲百合进行杂交,评价其杂交亲和性。以有斑百合和8个亚洲百合品种为试验试材,采用常规柱头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和柱头KCl处理3种不同授粉方法进行杂交。1)切割花柱的授粉方法能有效克服有斑百合为父本的组合的杂交障碍,其中‘Navona’×有斑百合、‘Lollypop’×有斑百合、‘Apricot pixels’×有斑百合和‘Pollyanna’×有斑百合的坐果率高达100%,‘Loroto’×有斑百合和‘Prato’×有斑百合的有胚率也分别提高到15.9%和14.8%。2)柱头KCl处理未能克服有斑百合和亚洲百合之间的杂交障碍。3)有斑百合与亚洲百合杂交存在单向不亲和,有斑百合适合作父本。当父本花柱粗短(如有斑百合),母本花柱细长(如亚洲百合)时,用切割花柱的方法可以克服杂交障碍,提高蒴果膨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种间杂交 亲和性 切割花柱
原文传递
湿地植物大花百合种群的性系统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都业勤 张迪 +3 位作者 王赛 王磊 闫兴富 唐占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1-1335,共15页
开花植物性系统特征是植物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繁殖策略,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种的种群结构及其在生境中的分布格局,因此性系统特征一直是植物进化与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于2012年和2020年在吉林省金川泥炭沼泽湿... 开花植物性系统特征是植物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繁殖策略,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种的种群结构及其在生境中的分布格局,因此性系统特征一直是植物进化与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于2012年和2020年在吉林省金川泥炭沼泽湿地,通过样地调查取样的方法,研究了湿地植物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megalanthum)的性系统特征以及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比例、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究了大花百合植株个体大小和其性别表达的联系,比较了不同性别表型的花粉实际可育性和来源不同的花粉授粉处理结实后的种子活力。结果显示,个体水平上,大花百合具有雄花植株、两性花植株和雄花两性花同株(即雄全同株)3种性表型;种群水平上,具有雄花的个体充当父本,通过花粉向下一代传递基因,而具有两性花的个体主要充当母本,通过胚珠实现基因的传递。2020年大花百合雄花植株占种群内开花植株的39.14%,相比2012年雄花植株比例增加了22.80%;大花百合种群分布密度为0.06株/m^(2),较2012年下降了0.09株/m^(2)。从2012年到2020年,总体表现为种群密度降低,雄花植株相对比例增加的趋势。两性花植株和雄花植株在小尺度范围主要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趋于随机分布。雄花植株显著小于两性花植株,但鳞茎资源分配显著高于两性花植株。大花百合植株的性表达遵循大小依赖的性分配假说:个体较小的植株表达为雄花植株,而个体较大的植株则为两性花植株或雄全同株。在不同授粉处理下的结籽率和种子萌发结果表明,大花百合自花授粉结籽率和坐果率显著低于异花授粉,雄花植株和两性花植株花粉可育性以及对两性花植株授粉后所获得种子活力无显著差异。大花百合雄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对有限环境资源条件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湿地条件下该植物在生长和繁殖资源之间的权衡策略,在长期的湿地演变过程中,这种性系统特征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百合 个体大小依赖 性表达 花粉可育性 种子活力
原文传递
两种生境间大花百合不同性别表型开花及传粉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迪 都业勤 +3 位作者 王磊 陈鑫 闫兴富 唐占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92,共13页
植物的花期物候与花部综合特征均体现了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长期适应进化产生的结果。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野外种群中具有雄性植株和两性植株两种不同性别表型。该研究以人为干扰较弱... 植物的花期物候与花部综合特征均体现了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长期适应进化产生的结果。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野外种群中具有雄性植株和两性植株两种不同性别表型。该研究以人为干扰较弱的孤山屯湿地以及人为干扰较强的金川湿地的大花百合为材料,通过对两种生境间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花期物候、花部综合特征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大花百合的开花及传粉特征在两种生境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种群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均早于金川湿地。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的雄性植株在初开时花粉活力高于金川湿地,而两种生境间的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粉活力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雄性植株初开时的花蜜含量较高,而后缓慢下降;而在金川湿地内则是先增长, 48 h后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花蜜含量在开花24 h后开始下降,金川湿地内则是48 h后才开始下降。孤山屯湿地内大花百合无论是雄性植株还是两性植株,糖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均比金川湿地晚。两种生境中大花百合两性植株的柱头可授性均保持较高水平。两种生境分布的大花百合主要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蓝灰蝶(Everes argiades)和老豹蛱蝶(Argyronome laodice)。孤山屯湿地内中华蜜蜂及蓝灰蝶对大花百合的访花频率均显著低于金川湿地,但老豹蛱蝶的访花频率显著高于金川湿地。3种访花昆虫中,中华蜜蜂的访花效率最高,蓝灰蝶与老豹蛱蝶起到补充授粉的作用。两种生境间大花百合花期物候和花部综合特征的变化与当地小气候和传粉昆虫数量有关,这种变化是大花百合经过长期适应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百合 花期物候 花部综合特征 传粉昆虫
原文传递
大花百合不同性别表型植株的开花策略及传粉差异
16
作者 张迪 都业勤 +3 位作者 王赛 王磊 闫兴富 唐占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5-1181,共7页
植物的开花及传粉策略是植物有性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其种群的延续及发展.对湿地植物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的两种不同性别表型植株进行开花策略及访花昆虫传粉行为差异的研究,比较两种性别表型的大花百合开... 植物的开花及传粉策略是植物有性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其种群的延续及发展.对湿地植物大花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的两种不同性别表型植株进行开花策略及访花昆虫传粉行为差异的研究,比较两种性别表型的大花百合开花动态,并通过观察昆虫对植株的访花行为,探讨其访花行为生态位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开花当天,大花百合两性植株开花时间比雄性植株晚约2 h,同时两性植株散粉时间较雄性植株晚2-3 h;研究期间观察到的大花百合的访花者有7种,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与蓝灰蝶(Everes argiades)为大花百合两种性别表型植株的主要传粉者.中华蜜蜂主要采集花粉,蓝灰蝶主要吸取花蜜;中华蜜蜂与蓝灰蝶在空间及时间尺度上存在互补式的传粉行为.空间上,二者对大花百合花部访问的位置相互错开;时间上,中华蜜蜂对雄性植株的访花时间为双峰状,蓝灰蝶的访花高峰期则多集中于下午;蓝灰蝶对两性植株的单株访花时间显著高于中华蜜蜂(P=0.007 <0.05).本研究表明当两性植株可接受访花时,访花昆虫多已访问过雄性植株,增加了种群中异花授粉的概率,并促进种群中遗传物质的交流;两种主要访花者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的互补传粉行为,避免了对传粉资源的竞争又起到了为种群中个体植株补充授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百合 传粉者 雄性植株 两性植株 中华蜜蜂 蓝灰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