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船舶轻量化整体隔音舱室的研究与设计
1
作者 刘磊 赵志源 李新光 《新技术新工艺》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提出一种国内首创的船舶轻量化整体舱室装置设计方案,该方案深入应用于船舶舱室领域以及轮机机械领域。这一创新设计,旨在提升船舶舱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船舶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该装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限位卡... 提出一种国内首创的船舶轻量化整体舱室装置设计方案,该方案深入应用于船舶舱室领域以及轮机机械领域。这一创新设计,旨在提升船舶舱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船舶的整体重量,提高燃油效率。该装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通过限位卡合结构,对船舶舱室内的一些家用家具进行精确的限位固定。这种方式相比于传统的膨胀螺丝等固定方法,更具灵活性和便捷性。当需要拆卸家具时,限位卡合结构可以迅速解锁,实现快速拆卸。这一设计大大提高了船舶舱室的实用性和人性化程度。此外,该装置还在舱室的墙壁以及顶部采用了石膏板和隔音棉,取代了传统的泡沫板或水泥板。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能有效提升舱室的隔音效果,还能进一步减轻船舶重量,提高燃油效率。总体来说,这种新型的船舶轻量化整体舱室装置设计理念,将为船舶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它不仅提升了船舶的性能,提高了船舶舱室的舒适度,也为船舶制造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将对我国船体建造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轻量化 隔音舱室 电动推杆 限位卡合 插块
下载PDF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楚翘 周激波 +3 位作者 姚腾腾 王泽淇 高慧芹 汪朝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 目的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羊膜填塞 内界膜翻转填塞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巧林 周云帆 +2 位作者 徐向忠 蒋沁 李柯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05/2020-05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的大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05/2020-05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的大直径IMH患者16例16眼纳入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经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23G 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治疗。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裂孔闭合率、分析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分型、中心凹外层结构包括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的连续性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前BCVA为1.15±0.21,术后3、6mo BCVA分别为1.02±0.19、0.87±0.24(F=34.966,P<0.01);术后3、6mo BCVA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且术后6mo BCVA较术后3mo改善(P<0.01)。术后患者裂孔闭合率为100%,OCT所显示的闭合形态中,11眼为U型闭合(69%);3眼为V型闭合(19%);2眼为不规则闭合(13%)。术后6mo,U型、V型及不规则闭合组眼的BCVA分别为0.75±0.18、1.1±0.19、1.20±0.00(F=6.937,P<0.01),其中U型闭合组的BCVA恢复明显优于V型闭合组和不规则闭合组(P=0.027、0.007)。术后6mo,U形闭合组中有10眼(91%)ELM恢复连续性、7眼(64%)EZ恢复连续性,V型闭合组中有2眼(67%)ELM恢复连续性、1眼(33%)EZ恢复连续性,不规则闭合眼中未见ELM、EZ连续性恢复(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治疗对大直径IMH安全有效,NGF与ILM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裂孔的闭合,有利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完整性恢复及术后视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填塞 鼠神经生长因子 椭圆体带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法求解基坑支护墙入土深度下限解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立国 刘宝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法构建满足一定规则的静力许可应力场,以极限平衡方程与屈服准则为基础,确定坑底土体的下限极限承载力,并根据其与基坑支护墙入土深度的关系推导出支护墙入土深度的下限解,并提出了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式。采用... 基于极限分析下限法构建满足一定规则的静力许可应力场,以极限平衡方程与屈服准则为基础,确定坑底土体的下限极限承载力,并根据其与基坑支护墙入土深度的关系推导出支护墙入土深度的下限解,并提出了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式。采用工程实例验证了支护墙入土深度的下限解及基坑抗隆起稳定性分析计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分析 下限解 基坑 入土深度
下载PDF
高速铁路噪声特性及其限值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邓跞 施洲 《高速铁路技术》 2013年第3期27-32,共6页
文章详细分析高速铁路噪声的特点,介绍相关铁路噪声传播的计算理论方法、铁路噪声的预测方法,介绍铁路噪声的声屏障插入损失的计算方法,分析国内外相关高速铁路噪声限值标准情况。在国内的铁路噪声相关规范中,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为4b... 文章详细分析高速铁路噪声的特点,介绍相关铁路噪声传播的计算理论方法、铁路噪声的预测方法,介绍铁路噪声的声屏障插入损失的计算方法,分析国内外相关高速铁路噪声限值标准情况。在国内的铁路噪声相关规范中,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为4b类,是噪声要求最低的类型,说明铁路噪声影响大而又控制困难。我国新建铁路干线边界噪声限值按昼间70 dB(A)、夜间60 dB(A)执行。日本新建线路昼夜噪声限值为60 dB(A)、55 dB(A);欧洲铁路昼夜噪声限值分别介于55~73 dB(A)、45~66 dB(A),新建线路需要降低5~10 dB;美国采用室外72 dB(h),室内52 dB(h)的要求。相比于国外的环境噪声要求,我国的铁路噪声控制要求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噪声 插入损失 噪声限值
下载PDF
串并联吸收式微带限幅器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周海 《现代电子》 1998年第1期22-27,共6页
本文采用微波网络理论对串并联吸收式微带限幅器的[S]参数做了详细分析。根据限幅器不同工作状态对[S]参数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合理的电路设计。同时说明了限幅管的选择原则和等效参数的提取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际制做的限幅器的性能指标,... 本文采用微波网络理论对串并联吸收式微带限幅器的[S]参数做了详细分析。根据限幅器不同工作状态对[S]参数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合理的电路设计。同时说明了限幅管的选择原则和等效参数的提取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际制做的限幅器的性能指标,说明此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带限幅器 插入损耗 限幅电平 设计
下载PDF
正色散光纤补偿红移啁啾
7
作者 朱利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85,共3页
通过分析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演化过程,得到正色散光纤补偿红移啁啾获得变换限制脉冲的结论,该方法可成为F-P滤波技术的一种替代方法,大大减少插入损耗。
关键词 正色散光纤 红移啁啾 变换限制 插入损耗
下载PDF
L波段低温限幅器的研制
8
作者 张士刚 霍年鑫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80,共5页
介绍了L波段低温限幅器的设计和分析,并给出了测试结果。该限幅器具有插入损耗小、驻波低、限幅电平低及体积小等特点。在12K,限幅器插入损耗小于0.2dB,端口驻波比小于1.25,限幅性能较好。
关键词 插入损耗 限幅电平 驻波
下载PDF
适用倾斜滑面的刚性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计算方法
9
作者 肖世国 齐远 孙来宾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为计算确定桩前滑面倾斜情况下加固边坡的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基于倾斜地面条件的抗滑桩计算地基系数法,确定嵌固段桩侧土层压力,同时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推导与滑面倾角密切相关的嵌固段土层极限抗力,并根据桩侧地层最大压力不超过... 为计算确定桩前滑面倾斜情况下加固边坡的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基于倾斜地面条件的抗滑桩计算地基系数法,确定嵌固段桩侧土层压力,同时采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推导与滑面倾角密切相关的嵌固段土层极限抗力,并根据桩侧地层最大压力不超过其极限抗力的条件,建立了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其与滑面倾角的关系。实例分析表明,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随滑面倾角呈非线性增大,在倾角为10°~30°范围内变化显著;嵌固段地层黏聚力、内摩擦角和重度对抗滑桩最小嵌固深度均有明显影响,且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方法所得桩体最小嵌固深度比传统考虑桩前滑面倾斜影响的方法约小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嵌固段 滑面倾角 最小嵌固深度 极限分析
下载PDF
基于短波通信的射频前端电磁脉冲防护模块仿真与设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亚南 谭志良 彭长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1-1427,共7页
随着通信系统面临的电磁工作环境越来越严峻,高功率容量、低插损、快响应时间的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对其射频前端电路的保护越发的重要起来.本文主要基于PIN二级管射频限幅的原理,构建了PIN二极管的时域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去嵌入阻抗场计算... 随着通信系统面临的电磁工作环境越来越严峻,高功率容量、低插损、快响应时间的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对其射频前端电路的保护越发的重要起来.本文主要基于PIN二级管射频限幅的原理,构建了PIN二极管的时域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去嵌入阻抗场计算方法提取相应电路的S参数,优化设计匹配网络,并采用无源多级PIN二极管结构,设计了一个工作于0~200MHz,插入损耗小于0.15d B,驻波比小于1.4d B,响应时间小于1ns的短波通信电磁脉冲防护模块.结合PIN二极管时域等效电路模型,利用先进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仿真软件对电磁脉冲防护模块限幅性能进行仿真,并对加工出来的电磁脉冲防护模块进行了测试,结果验证了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二极管 防护模块 ADS 插入损耗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或内界膜翻转对特发性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志坚 陈晓 +1 位作者 洪玲 曾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或内界膜翻转在特发性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24例24眼特发性大黄斑裂孔患者均行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使用内界膜反折填塞于黄斑裂孔中者12例12眼...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或内界膜翻转在特发性大黄斑裂孔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24例24眼特发性大黄斑裂孔患者均行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使用内界膜反折填塞于黄斑裂孔中者12例12眼为内界膜填塞组,使用内界膜反折覆盖于黄斑裂孔中者12例12眼为内界膜翻转组。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孔闭合率、OCT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内界膜填塞组12眼黄斑裂孔全部闭合,黄斑裂孔闭合率为100%;内界膜翻转组12眼中11眼黄斑裂孔闭合,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1.67%,两组黄斑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P=0.32)。术后6个月,内界膜填塞组BCVA为(1.13±0.40)logMAR,内界膜翻转组为(1.03±0.36)logMA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术后6个月内界膜翻转组BCVA优于内界膜填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56)。OCT检查示,内界膜翻转组有3眼(25.00%)视网膜外层结构部分恢复,内界膜填塞组均未见视网膜外层结构恢复患者。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或内界膜翻转治疗特发性大黄斑裂孔,均能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稳定及改善BC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大黄斑裂孔 内界膜填塞 内界膜翻转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不同黄斑内界膜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英 韩方媛 +1 位作者 金长辉 谭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裂孔愈合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6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内界膜剥除... 目的:观察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裂孔愈合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6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内界膜剥除组8例8眼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14例14眼,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1wk,1、3mo的非接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OCT检查等指标。结果:内界膜剥除组黄斑裂孔愈合率为75%,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组裂孔愈合率为93%,两组之间无差异(P=0.527)。两组患者术后BCVA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时间上有差异(F_(时间)=18.426,P_(时间)<0.001),但组间及交互无差异(F_(组间)=1.319,P_(组间)=0.289;F_(组间×时间)=1.658,P_(组间×时间)=0.211)。两组患者术后1wk BCVA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0、-3.092,均P<0.05);内界膜翻转覆盖组术后3mo BCVA较术前视力提高(t=2.503,P=0.019)。两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总体比较无差异(F_(时间)=1.054,P_(时间)=0.346;F_(组间)=0.110,P_(组间)=0.750;F_(组间×时间)=2.391,P_(组间×时间)=0.152)。结论:两种黄斑内界膜剥除方式均能有效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后黄斑结构愈合形态较好,术后视功能提升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内界膜 翻转 剥除 覆盖 特发性
下载PDF
内界膜翻转填塞与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阮婷 高艳 +2 位作者 陈楠 于滨 李君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与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或翻转填塞术治疗的47例(47只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与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或翻转填塞术治疗的47例(47只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9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剥除组),余1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填塞组)。随访至少6个月。比较两组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高眼压情况。结果剥除组和填塞组分别各8只眼(27.6%)和13只眼(72.2%)黄斑裂孔闭合(P<0.05),各28只眼(96.6%)和17只眼(94.4%)实现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P>0.05)。术后BCVA较术前均有提高(P<0.05),但两组间术后BCVA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6只眼(20.7%)和11只眼(61.1%)出现高眼压(P<0.05)。结论在高度近视MHRD治疗中,相对于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翻转填塞术可提高MH闭合率,降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可能性,但在术后视力改善上本研究未发现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翻转填塞术 内界膜剥除术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SD-OCT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四妥 孔垂普 +4 位作者 张歆 张翠玉 强军 胡晓娟 赵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0-1824,共5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手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7/2020-12在我院诊断为难治性MH并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填塞手术治疗的患者17眼。比较手术前后最...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填塞手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M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7/2020-12在我院诊断为难治性MH并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填塞手术治疗的患者17眼。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使用SD-OCT量化评估术后MH修复情况。结果:术前椭圆体带中断宽度为839.00~1577.50(平均1182.90±226.68)μm。术后随访3~12mo,17眼(100%)MH完全闭合且未见复发。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wk,3mo外界膜中断宽度、椭圆体带中断宽度较术前逐渐缩小(均P<0.01),但仍未恢复延续性,中心子区厚度(直径1mm范围)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填塞手术治疗难治性MH安全有效。SD-OCT对难治性MH的诊断及术后随访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填塞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难治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三代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策略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肃 李国宝 张景伟 《科技视界》 2015年第9期218-218,265,共2页
本文阐述了三代核电厂反应性控制模式,包括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反应堆功率控制策略,包括自动调节反应堆功率和自动控制功率分布;基于当前棒位和功率计算而来的控制棒插入限值;为克服灰棒非均匀消耗和燃耗屏蔽而引入了控制棒交换逻辑四... 本文阐述了三代核电厂反应性控制模式,包括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反应堆功率控制策略,包括自动调节反应堆功率和自动控制功率分布;基于当前棒位和功率计算而来的控制棒插入限值;为克服灰棒非均匀消耗和燃耗屏蔽而引入了控制棒交换逻辑四个方面。对控制棒控制策略进行深入剖析,突出了三代核电厂控制棒控制的特点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棒组 功率控制 插入限值 控制棒换棒逻辑
下载PDF
两种煤炭适运水分极限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晓鹰 金伟 +1 位作者 林令海 张永春 《煤质技术》 2015年第A01期59-61,共3页
对煤炭适运水分极限流盘测试方法和插入度测试方法所涉及到的试验原理、适用范围、使用仪器、操作步骤等进行比较,从煤样质量、试验过程、捣压步骤、流化临界点的判断等方面探讨了检测方法间的异同之处,指出插入度法对插入货物深度及下... 对煤炭适运水分极限流盘测试方法和插入度测试方法所涉及到的试验原理、适用范围、使用仪器、操作步骤等进行比较,从煤样质量、试验过程、捣压步骤、流化临界点的判断等方面探讨了检测方法间的异同之处,指出插入度法对插入货物深度及下落速度均有明确的要求,并能较好地判断流态化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测定方法 适运水分极限 流盘法 插入度法 流态化 临界点
下载PDF
1000 MW机组轴承振动异常处理
17
作者 牛阿斌 刘永民 《电力系统装备》 2020年第13期115-116,共2页
上海电气集团1000 MW机组汽轮机经长周期运行后,其1号轴承振动出现异常.对1号轴承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轴瓦限位插片存在磨损,且插板固定螺栓已松动.针对该问题,对限位插板间隙调整至图纸要求,同时对限位插片材质进行升级,机组启动后1号轴... 上海电气集团1000 MW机组汽轮机经长周期运行后,其1号轴承振动出现异常.对1号轴承进行解体检查,发现轴瓦限位插片存在磨损,且插板固定螺栓已松动.针对该问题,对限位插板间隙调整至图纸要求,同时对限位插片材质进行升级,机组启动后1号轴承振动达到优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机振动 1号轴承 限位插片 间隙调整 异常处理
下载PDF
115 V交流电源的底噪验证
18
作者 刘超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2年第6期76-82,共7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115 V交流电源电磁兼容特性,解决其供电时电源底噪验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该文首先阐述了GJB 151B-2013中CE101限值选取原则,分析了最严苛的限值选取和放宽方法。其次,介绍了电源滤波器的方案选型情况,并通过CE101和CE102... 为了更好地评估115 V交流电源电磁兼容特性,解决其供电时电源底噪验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该文首先阐述了GJB 151B-2013中CE101限值选取原则,分析了最严苛的限值选取和放宽方法。其次,介绍了电源滤波器的方案选型情况,并通过CE101和CE102两项验证选型方案结果,优选了电源滤波器方案。最后,对比分析了射频传导发射试验未能满足限值要求的原因。解决了底噪验证难、项目验收难和实验室使用难等问题,为电磁兼容实验室解决交流电源底噪验证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值水平 插入损耗 电磁兼容 射频电流
下载PDF
Resilience of a high latitude Red Sea corals to extreme temperature
19
作者 Mohamed Zaki Moustafa Zaki Daniel Moustafa Mary Sue Moustafa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3年第3期242-253,共12页
Our research objective was to expand the very limited knowledgebase pertaining to the ecology of fringing coral reefs in the Gulf of Suez, Egypt. Specifically, determine dominant coral species and investigate why this... Our research objective was to expand the very limited knowledgebase pertaining to the ecology of fringing coral reefs in the Gulf of Suez, Egypt. Specifically, determine dominant coral species and investigate why this reef is capable of surviving at such a high-latitude and extreme harsh environment.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annual reef surveys, randomized quadrat sampling, five permanent video transects and in situ seawater temperature. Of the known Gulf of Suez 35 taxa, only six (Acropora humilis, A. microclados, A. hemprichii, Litophyton arboretum, Stylophora pistillata, Porites columna, and P. plantulata), compose 94% of the reef's coral cover. Coral dominance across species shifted drastical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However, the six coral dominance remained unchanged, while some decreased others increased. These six coral taxa regularly experience daily changes in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that exceed These extreme temperatures variation and the fact that only six coral taxa dominance remained unchanged, suggest that these corals may have developed a mechanism to cope with extreme seawater temperatures as evidenced by their continued growth and survival over the study period. We speculate that species dominance shift occurre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a local oil spill rather than exposure to extreme temperatures. Further scrutiny of these species an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y are able to thrive is recommended, as they hold the potential to benefit other coral communities as a resilient transplant species and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coral survivability in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Sea Fringing REEF GULF of Suez CORAL BLEACHING Temperature Tolerance MARGINAL REEF Thermal limits Omponent Formatting Style STYLING insert
下载PDF
箱式变电站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兆明 申威 《电力设备》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对箱式变电站在我国应用及发展情况做了分析,介绍了两种箱变的主要结构及其差别,并着重对最近几年进入我国配电系统的预装式变电站的一些技术、应用场合、生产及配件情况做了叙述。通过分析和经济技术比较,认为箱变在我国具有很大市场潜... 对箱式变电站在我国应用及发展情况做了分析,介绍了两种箱变的主要结构及其差别,并着重对最近几年进入我国配电系统的预装式变电站的一些技术、应用场合、生产及配件情况做了叙述。通过分析和经济技术比较,认为箱变在我国具有很大市场潜力,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必将在箱变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变电站 预装式变电站 配电系统 经济技术比较 发展情况 大市场 中国 生产 潜力 差别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