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商的狡黠:《徐文长佚草》医学文献之谜发覆
1
作者 张东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2-77,共6页
自1926年慈溪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行世后,徐渭有医学著作的信息已然成为事实。然而,在徐渭的诗文中无为人治病及自行处方服药之记录,与其相关人员也未言及其能医。而比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更早的同名同卷本——清初息耕... 自1926年慈溪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行世后,徐渭有医学著作的信息已然成为事实。然而,在徐渭的诗文中无为人治病及自行处方服药之记录,与其相关人员也未言及其能医。而比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更早的同名同卷本——清初息耕堂抄本《徐文长佚草》根本没有医学内容。沈德寿排印本《徐文长佚草》中的医学部分其实是明代医官方谷《医林绳墨》卷七、卷八中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文长佚草》 《医林绳墨》 医学文献 伪托
下载PDF
“治未病”应贯穿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始终——林洪生学术经验系列(1)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英 林洪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728-2729,共2页
林洪生主任医师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治未病应贯穿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始终"、"扶正培本‘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恶性肿瘤"... 林洪生主任医师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治未病应贯穿于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始终"、"扶正培本‘系列’治疗方法防治恶性肿瘤"、"中医药分阶段治疗肿瘤的治则治法"、"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药单体成分的综合可以促进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代化进程"。长期在这些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洪生 学术经验 治未病
下载PDF
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 被引量:8
3
作者 翟红梅 姜家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4-86,共3页
近年来,对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多数属微观研究。深化林语堂翻译研究应坚持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翻译思想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汉英和英汉翻译研究相结合,语言学、诗学、文化学翻译研究方法相结合,翻译主、客体研究相结合。
关键词 林语堂 <浮生六记> 翻译研究
下载PDF
林语堂与沈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兆胜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7期76-79,共4页
因俞平伯与林语堂的介绍,清人沈复与他的《浮生六记》才得以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林语堂对《浮生六记》情有独钟,不仅赞赏有加,而且还将它译成英文,广为传布。林语堂受沈复笔下的芸娘影响最大,主要是她的贤德、风韵、乐而忘忧... 因俞平伯与林语堂的介绍,清人沈复与他的《浮生六记》才得以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林语堂对《浮生六记》情有独钟,不仅赞赏有加,而且还将它译成英文,广为传布。林语堂受沈复笔下的芸娘影响最大,主要是她的贤德、风韵、乐而忘忧的人生观等方面。另外,独抒己见、善写生活琐屑、亲近自然、体察物性、笔调从容平淡,这也是林语堂与沈复的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沈复 《浮生六记》 文学评论 清朝 悲剧意识 芸娘 人物形象 女性 小说
下载PDF
素心傲骨气韵流香——谈《林声自题画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玉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9-150,166,共3页
林声凝神观照松、竹、梅、菊、牡丹、鹤等多种艺术对象,其自题画诗是对绘画意境的点题与延伸、深化与升华,是审美情感运动的延续与上扬,表现创造主体素心傲骨、气韵留香的书画人生。素心傲骨,是指题画诗在审美内质的静态特征;气韵留香,... 林声凝神观照松、竹、梅、菊、牡丹、鹤等多种艺术对象,其自题画诗是对绘画意境的点题与延伸、深化与升华,是审美情感运动的延续与上扬,表现创造主体素心傲骨、气韵留香的书画人生。素心傲骨,是指题画诗在审美内质的静态特征;气韵留香,是题画诗在审美内蕴中的动态特征,是一种动态之美。林声的题画诗是其人格力量与生命情韵的集中显现,是形式美与内蕴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声 题画诗 素心傲骨 气韵留香
下载PDF
不同甘油浓度与平衡时间对食蟹猴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卢晟盛 李林 +2 位作者 胡传活 谢莉萍 卢克焕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5,共6页
探讨了不同甘油浓度(3%、5%、7%、11%)和不同平衡时间(30、60、90、120min)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食蟹猴精液冷冻的程序。参照TTE稀释液成分组成改良型TTE,冷冻前和解冻后均检测精子的活... 探讨了不同甘油浓度(3%、5%、7%、11%)和不同平衡时间(30、60、90、120min)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以建立和优化食蟹猴精液冷冻的程序。参照TTE稀释液成分组成改良型TTE,冷冻前和解冻后均检测精子的活力、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平衡时间为30min时精子的冷冻解冻后活力、复苏率均高于平衡时间90min和120min组,差异显著(P〈0.05),比60min组稍好;甘油浓度为3%、5%组的精子冷冻解冻后活力及复苏率均高于甘油浓度11%组,差异显著(P〈0.05),比7%组好;不同甘油浓度各组间以及不同平衡时间各组间畸形率、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在食蟹猴精液冷冻中,在改良TTE中加入3%-5%的甘油且平衡30min可以获得较好效果,精子冻后活率和复苏率达到45%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蟹猴 精液冷冻 甘油 平衡时间
下载PDF
《医林绳墨》周京重订本与初刊本的差异
7
作者 林士毅 周坚 刘时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9期1846-1848,共3页
《医林绳墨》为明代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清周京重刊《医林绳墨》,调整篇目,增删内容,修饰字句,使文理更加通顺,编排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阐发、完善了病症证治,较初刊本更具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医林绳墨 版本比较研究 明万历初刻本 清康熙向山堂刻本
下载PDF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上) 被引量:2
8
作者 池子华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1938~1942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最辉煌的时期。文章依据档案、当时的报刊、文献、口述历史资料及该会内部资料,考察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空间及内部组织结构变迁、与卫训总所的关系以及... 救护总队部的“林可胜时期”(1938~1942年),是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最辉煌的时期。文章依据档案、当时的报刊、文献、口述历史资料及该会内部资料,考察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空间及内部组织结构变迁、与卫训总所的关系以及“内部风潮”的潜滋暗长对抗战救护事业的多元效应,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 “林可胜时期” 组建工作 医疗服务 抗战救护工作
下载PDF
戴逵《竹林七贤论》探微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淑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9,共4页
戴逵的《竹林七贤论》两卷是研究"竹林七贤"的一部专门著述,其中不仅保留了大量关于"竹林七贤"的原始文献,也对"竹林七贤"的精神实质加以准确的揭示和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书一直未... 戴逵的《竹林七贤论》两卷是研究"竹林七贤"的一部专门著述,其中不仅保留了大量关于"竹林七贤"的原始文献,也对"竹林七贤"的精神实质加以准确的揭示和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书一直未予应有的关注。综合戴逵《竹林七贤论》与孙盛《魏氏春秋》关于"竹林七贤"的著述情况来看,《竹林七贤论》应是最早的关于"竹林七贤"的专门著述,其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均应高于《魏氏春秋》。由于《竹林七贤论》的缺佚情况较为严重,该书全貌已无由观览。但从现存佚文的细致论析中,仍然可以看出戴逵对"竹林七贤"精神实质的精当评价。戴逵评价嵇、阮诸贤时不仅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可信,而且对七贤有褒有贬,公正客观,特别是能透过表象,把握精神实质。这些应是戴逵《竹林七贤论》具有重要事实依据和思想深刻性的重要体现,由此也确立了戴逵及其《竹林七贤论》不容忽视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戴逵还曾指出竹林之放达是"有疾而颦",这不仅是阮籍、嵇康辞世百年之后的相知之言,也是最早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魏晋风度精神实质的不易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逵 竹林七贤论 孙盛 魏氏春秋 放达为非道论
下载PDF
中法广州湾租借地勘界考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佩弦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26-29,共4页
在广州湾未租借给法国之前,广州湾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1899年11月16日,中法签订《广州湾租借条约》,广州湾遂由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变为行政区域概念。其界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中外相关史料进行考述,... 在广州湾未租借给法国之前,广州湾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1899年11月16日,中法签订《广州湾租借条约》,广州湾遂由一个地理区域概念变为行政区域概念。其界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中外相关史料进行考述,可进一步清晰认识中法广州湾租借地勘界过程及广州湾界址的变化,有助对广州湾租借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湾 勘界 谭钟麟 苏元春 毕盛
下载PDF
论金圣叹小说评点的精神底蕴及其限度——以吴子林《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为切入点
11
作者 张晚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6,共5页
吴子林著作的中心观点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自觉,其标志为客观精神的觉醒。本文则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固然表现了一定程度之客观精神,但依然是一种主观品鉴形态,不是客观的知识系统形态,故不是客观精神的自觉。不宁... 吴子林著作的中心观点是: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是中国文学的第二次自觉,其标志为客观精神的觉醒。本文则认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固然表现了一定程度之客观精神,但依然是一种主观品鉴形态,不是客观的知识系统形态,故不是客观精神的自觉。不宁唯是,由于金氏的精神始终停留在才子的主观形态,由此而否定绝对形态的道德精神。这正是金氏人格精神的不足,也是超越金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子林 金圣叹 才子 精神
下载PDF
试论题画诗的审美特质——兼论林声题画诗的审美意蕴
12
作者 徐迎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画诗凝聚着中国文人画家独有的审美意绪,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倾向,即对趣、情、理的侧重与突显,透趣、显情、辨理正是题画诗突出的审美特质。林声的题画诗笃情隽永、生趣灵动、妙理荡漾,具有独到的审...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画诗凝聚着中国文人画家独有的审美意绪,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倾向,即对趣、情、理的侧重与突显,透趣、显情、辨理正是题画诗突出的审美特质。林声的题画诗笃情隽永、生趣灵动、妙理荡漾,具有独到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审美特质 林声
下载PDF
在诗与画的文本间创造——谈林声的题画诗
13
作者 王向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5-148,155,共5页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于画上题诗源远流长,屈原的《天问》可认为是可证的源头;自六朝以至唐宋以后,则屡见不鲜。林声是诗文书画并作的艺术家,而作画又自题诗,并专成一本自题画诗集则于史少见。以林声的题画诗为例,将题画诗的意义概括为三...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于画上题诗源远流长,屈原的《天问》可认为是可证的源头;自六朝以至唐宋以后,则屡见不鲜。林声是诗文书画并作的艺术家,而作画又自题诗,并专成一本自题画诗集则于史少见。以林声的题画诗为例,将题画诗的意义概括为三点:追求艺术的转体之妙,借画创生诗意和衍生为别具意义的独特创造。在题画诗研究方面提出中西题画诗的比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天问》 《林声自题画诗》 画中有诗 西方题画诗
下载PDF
略评林声《晚霞阁新吟》中的访古诗
14
作者 顾奎相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3,55,共4页
林声所著《晚霞阁新吟》诗集,内容以三辑构成:一辑是从国内外名胜古迹的观览中得诗,凡是古迹则以现代眼光予以观照,而革命历史遗迹则大力张扬其现实教育意义。二辑主要是对于自己多年人生过程中许多难忘的人和事的回忆,有对往事的诗化... 林声所著《晚霞阁新吟》诗集,内容以三辑构成:一辑是从国内外名胜古迹的观览中得诗,凡是古迹则以现代眼光予以观照,而革命历史遗迹则大力张扬其现实教育意义。二辑主要是对于自己多年人生过程中许多难忘的人和事的回忆,有对往事的诗化赋值。三辑为作者对自己所画景物的题画诗,这部分诗不仅有景物诗化的提升,更能见出诗画本一律的共同审美规律。林声是诗人画家,他的诗有律体,也有古体,皆以情真意切见长,读后能给人以非同一般的审美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声 《晚霞阁新吟》 游走成诗 回忆成诗 题画诗
下载PDF
李盛铎、萧大猷、林传甲书札四通——清末书法家吴树梅门生手札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世明 刘兰芬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3-76,共4页
中国社科院藏有吴树梅致李盛铎书函一通,《求是斋牍存》李盛铎书札系其复函。清代藏书家萧大猷著述繁富,离世两年前的一场大火将其书稿焚毁殆尽,《牍存》萧大猷两通信札实属考证其生平、交游之稀见史料。林传甲系清末民初教育家,《牍存... 中国社科院藏有吴树梅致李盛铎书函一通,《求是斋牍存》李盛铎书札系其复函。清代藏书家萧大猷著述繁富,离世两年前的一场大火将其书稿焚毁殆尽,《牍存》萧大猷两通信札实属考证其生平、交游之稀见史料。林传甲系清末民初教育家,《牍存》中林传甲向"绍元"(吴树梅之孙)讲述读书、科举应试的心得,列举应熟读书目、翻阅书目、摘读书目、涉猎书目,是为研究林传甲教育思想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树梅 吴凤慈 李盛铎 萧大猷 林传甲 清末书法家
下载PDF
《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小亚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3期126-127,148,共3页
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对发展翻译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基于直译(音译)、直译(音译)加注释、直译(音译)加意译、意译、省译五种翻译方法,该文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 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许多文化负载词,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对发展翻译事业,弘扬我国优秀文化意义重大。基于直译(音译)、直译(音译)加注释、直译(音译)加意译、意译、省译五种翻译方法,该文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五类进行描述性分析,指出林语堂针对每种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方法 林语堂 浮生六记
下载PDF
复合艺术的审美创造——读林声的《自题画诗》
17
作者 张学亚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题画诗是复合艺术的审美创造,“题画诗”可以揭示美学在审美艺术活动中的“复合间性”关系。林声的《自题画诗》体现了这种审美创造,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 林声 自题画诗 复合间性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论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经典化历程及其古今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清灵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9-83,共5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的代表作之一,备受当下大众与学者的关注。但这首词的经典化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自问世起便一直寂寂无闻,直至进入20世纪才受到肯定与重视,最终成就经典地位。关于此词经典化之古今差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的代表作之一,备受当下大众与学者的关注。但这首词的经典化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自问世起便一直寂寂无闻,直至进入20世纪才受到肯定与重视,最终成就经典地位。关于此词经典化之古今差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体现鲜明时代性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由现当代阐释深入挖掘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经典化
下载PDF
《圣济总录》中淋证证治拾萃 被引量:4
19
作者 施雪斐 王一花 +1 位作者 蒯仂 郭晶磊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圣济总录》对淋证的证治认识较全面。以卒淋、冷淋、热淋三篇为例,浅析《圣济总录》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方药思想进行总结,认为其与现代临床对淋证的认识基本相仿,但亦有不为现代临床相熟的药物,可为进... 《圣济总录》对淋证的证治认识较全面。以卒淋、冷淋、热淋三篇为例,浅析《圣济总录》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方药思想进行总结,认为其与现代临床对淋证的认识基本相仿,但亦有不为现代临床相熟的药物,可为进一步丰富中医药对淋证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济总录 淋证 证治
下载PDF
情景意的叠合融通——评林声的《晚霞阁新吟》
20
作者 祝志满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48-451,共4页
林声作为驻守相望于辽沈大地的党政前辈与文化学人,他在诗歌中润泽着千百年诗韵的悠扬与蕴积着广远的精神内蕴,向审美主体显明着具有古典诗歌韵律又富有个体身经目历后的心灵所感。
关键词 林声 叠合 古典诗歌 精神内蕴 审美主体 文化学 诗韵 心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