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与针灸理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国山 刘密 +3 位作者 章海凤 雷毅军 李铁浪 常小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4期10-12,共3页
《黄帝内经》是我国秦汉以前医疗水平的代表性著作,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五行道地,异法方宜"、"取类比象,遂生经络"、"以痛为输,渐以定穴"、"补虚泻实,凝... 《黄帝内经》是我国秦汉以前医疗水平的代表性著作,构建针灸学理论体系为后世针灸学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五行道地,异法方宜"、"取类比象,遂生经络"、"以痛为输,渐以定穴"、"补虚泻实,凝神侯气"四个方面来探讨《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以溯古求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 素问 针灸
下载PDF
阮刻《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月令》校读札记
2
作者 邱奎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玉烛宝典》一书大量引用《礼记.月令》的文字,而这些引文与现今通行的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之《礼记》多有不同。对比这些差异,可以发现阮本的一些错误,同时也可发现《玉烛宝典》作为一部成书于唐前的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其文字特征。
关键词 《礼记·月令》 《玉烛宝典》 《十三经注疏》
下载PDF
陆铨《海陵经籍志》稿本述论
3
作者 周日蓉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8年第8期88-92,共5页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所藏陆铨《海陵经籍志》稿本,为陆氏早年间所撰,其较为完善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和精审的考订,是研究泰州学术的重要资料。同时,陆氏《海陵经籍志》,与其所撰的《泰县著述考》各有所长,为探究陆氏目录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提...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所藏陆铨《海陵经籍志》稿本,为陆氏早年间所撰,其较为完善的体例、丰富的内容和精审的考订,是研究泰州学术的重要资料。同时,陆氏《海陵经籍志》,与其所撰的《泰县著述考》各有所长,为探究陆氏目录学思想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铨 海陵经籍志 泰县著述考
下载PDF
Pi Wei Xiang Biao Li and the Trajectory of Zuyangming
4
作者 Electra Peluffo 《Chinese Medicine》 2014年第1期7-15,共9页
In this paper, it is studied the reason why Zuyangming (stomach meridian) travels the body through yin territory in contrast with the other eleven main meridians governed by the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yinyang synchr... In this paper, it is studied the reason why Zuyangming (stomach meridian) travels the body through yin territory in contrast with the other eleven main meridians governed by the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yinyang synchronicity of meridians and territories to discover. Zuyangming meets this principle only partially (in face and leg) and that’s why the reasons for this exception in the thoraco-abdominal trajectory are attempted to be deciphered here. Ancient traditional medical texts describ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utes of meridian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leen stomach pair, which Su Wen 8 transforms into spleenstomach, mentioning the membranous binding (connective tissue today) which unifies both viscera. In addition, the embryological studies of the human fetus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yuan—source of life—and the development of tissues (fascia and membranes) during fetal organic evolution, allowing us to understand many of the classical ideas about life, health and disease. Reflections in this paper conclude that zuyangming internalizes its resplendent yang energy, and thus compensates for the predominant presence of yin energy (yin organs in yin territory), keeping the inter organic harmony of energy b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uyangming Zutaiyin STOMACH and SPLEEN MERIDIANS Membranes CONNECTIVE Tissue Su WEN ling shu Shang HAN Lun Nan jing
下载PDF
先秦至隋唐时期“痈”和“疽”的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欣妮 纪军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5期89-94,共6页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疽"二者概念演变的大致脉络,发现此二者的区别除《灵枢·痈疽》所述内容外,还在于二者词性和字义不同,即"疽"仅用于疾病的名称使用上,均为名词;而"痈"字通过假借的方式使其字义逐渐丰富,除表示病名外,还用于特指某具体病灶、表肿胀、表壅滞和浮肿之意,既可为名词,亦可为形容词。二者在古籍中有着看似混乱,实则规律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名 痈疽 《黄帝内经》 《灵枢》
下载PDF
《灵枢》早期传本再探
6
作者 闫敏敏 顾漫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传世本《灵枢》以宋绍兴乙亥(1165)史崧氏的校刊本为其祖本,史崧以前《灵枢》传本歧出,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其存在《针经》《九卷》《九灵》《九墟》等异名别本,然对流传路径仍不甚明晰。系统搜集《太素》《针灸甲乙经》《脉经》等所引《... 传世本《灵枢》以宋绍兴乙亥(1165)史崧氏的校刊本为其祖本,史崧以前《灵枢》传本歧出,前人研究已认识到其存在《针经》《九卷》《九灵》《九墟》等异名别本,然对流传路径仍不甚明晰。系统搜集《太素》《针灸甲乙经》《脉经》等所引《九卷》佚文,结合宋及以前古籍所载“针经”相关文献,发现今本《灵枢》直承高丽进献本《黄帝针经》而来,非唐宋时期流传古本《灵枢》。《灵枢》早期传本的流传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各传本之间并非历时地线性相递,而是一元多歧,多支并进。其中所保存的核心知识一直保持着连续与稳定,在当下有着重要的医学理论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针经》 早期传本
原文传递
A review o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an ancient classic of Chinese medicine:Huang Di Nei Jing 被引量:4
7
作者 Xiao Ye Min-hua D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Huang Di Nei Jing (Nei J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al tex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oday's Chinese medicine principles are built. This seminal ancient classic has ... Huang Di Nei Jing (Nei J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al tex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oday's Chinese medicine principles are built. This seminal ancient classic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many times by different scholars worldwide. The authors have found thirteen English versions, each of which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 By reviewing different versions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authors try to summarize the translation style, purpose, content and other features of each version, and point out each translation's weaknesses, strengths, or significance. The emerging of so many English versions of Nei Jing, an ancient and sophisticated text, shows that scholars have disparate understanding of its language and concepts. Additionally,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professions and goals of the translators will all contribute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in the translation.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so many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exist for such an ancient and important classic. However, to achieve truly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lassical texts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translators should abide by certain basic requirements and translation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 ling shu TRANSLATION ancient classics
原文传递
十二经筋临床应用浅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闫明 张贝贝 贾红玲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50-1152,共3页
经筋为病,除了各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及疼痛外,还有各条经筋独自循行部位的主病。对于经筋病的治疗除以痛为腧、经脉取穴外,还有对应点针刺法、不同经筋刺法等多种治法。但经筋病的主治范围还比较局限,很多与经筋相... 经筋为病,除了各经筋循行所过之处的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及疼痛外,还有各条经筋独自循行部位的主病。对于经筋病的治疗除以痛为腧、经脉取穴外,还有对应点针刺法、不同经筋刺法等多种治法。但经筋病的主治范围还比较局限,很多与经筋相关的五官九窍和内脏疾病涉及较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筋 《灵枢经》 维筋相交理论 跷脉
下载PDF
浅谈针灸标准制定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卢梦叶 王璇 徐天成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60-1162,共3页
针灸标准化制定存在的问题:标准依据的差异性;标准规范的差异性;临床与理论的差异性。此外,中医更注重个人行医经验,每个人衡量的标准差距很大。对于同一病证,针灸医师也会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疗法。因此针灸并不能完全强硬地... 针灸标准化制定存在的问题:标准依据的差异性;标准规范的差异性;临床与理论的差异性。此外,中医更注重个人行医经验,每个人衡量的标准差距很大。对于同一病证,针灸医师也会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疗法。因此针灸并不能完全强硬地依照标准来实施。针灸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当坚持其科学性、特殊性、及时性、民主性,正确处理标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提高标准本身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加强行业内部标准化意识,同时在现阶段建立起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和监督机制,有效推广易理解的针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标准 标准与规范 《黄帝明堂经》 《针灸甲乙经》 《铜人针灸腧穴图经》 《灵枢经》 《十四经发挥》
下载PDF
“五十九刺”定穴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丽英 史周晶 +2 位作者 史周莹 石雪华 董清华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326-2331,共6页
“五十九刺”是《灵枢经》中记载治疗热病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历代医家在文献著作中对其多有关注。但因原文缺少对这五十九个穴位的确切说明,且古今医家对于其中部分穴位定位的观点认识也存在差异,导致了临床对于针灸治疗热病及相关研... “五十九刺”是《灵枢经》中记载治疗热病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历代医家在文献著作中对其多有关注。但因原文缺少对这五十九个穴位的确切说明,且古今医家对于其中部分穴位定位的观点认识也存在差异,导致了临床对于针灸治疗热病及相关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针对五十九个穴位的争议之处,笔者认为,“两手外内侧各三”应指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少冲;“耳前后口下者各一”应指耳门、完骨;“项中一”应指哑门。明确“五十九刺”中五十九个穴位的定穴,对于临床治疗热病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九刺” 热病 《灵枢经》 《黄帝内经》
下载PDF
石学敏院士对六“厥”证的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军峰 卞金玲 吕建明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48-50,共3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认为对六经之"厥"的概念,应从文理和医理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并紧密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六经之"厥"应是十二经的病候之一,且与其所居经脉的诸病候形成并列关系,其病变机制应从本经脉的经...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认为对六经之"厥"的概念,应从文理和医理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并紧密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六经之"厥"应是十二经的病候之一,且与其所居经脉的诸病候形成并列关系,其病变机制应从本经脉的经络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反映去解释,在治疗上具有与其发病机制相对应的治疗原则、配方和操作方法,符合《灵枢经》的原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十二经脉 六“厥”证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灵枢》编撰者解析
12
作者 王燕平 李宏彦 张维波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508-2513,共6页
《黄帝内经》有问答形式的讨论以及直接论述两种写作方式,既有直接引述前人理论的内容,也有综述前人论点和解释古代医论的内容。《黄帝内经》中有时称"黄帝",有时称"帝",类似古代帝王的起居录,故只有黄帝与臣子或... 《黄帝内经》有问答形式的讨论以及直接论述两种写作方式,既有直接引述前人理论的内容,也有综述前人论点和解释古代医论的内容。《黄帝内经》中有时称"黄帝",有时称"帝",类似古代帝王的起居录,故只有黄帝与臣子或御医之间的对话和举止才可能被记录下来,其对话是真实情景的记录。《黄帝内经·灵枢》成书于公元110-120年,此时的统治者为邓后,而邓后发起了东汉的两次校书,其言行与《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有很多类似之处,故推断黄帝原型或为邓后。邓后的近臣,太医丞郭玉精通针灸,或为岐伯。郭玉的师公涪翁著有《针经》,此书可能是《黄帝内经·灵枢》的底本,即《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的"九针九篇"。此外,郭玉的师傅程高,以及借名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的宫廷御医也参与了《黄帝内经·灵枢》的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经》 《针经》 邓后 郭玉 涪翁 程高
下载PDF
《灵枢经》之九针浅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俊平 李树娟 杜元灏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77-79,共3页
《黄帝内经》是现存重要的古典医籍,而《灵枢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后世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九针"之名始于《黄帝内经》。"九针"作为规范的名词术语在《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其中... 《黄帝内经》是现存重要的古典医籍,而《灵枢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后世中医学尤其是针灸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九针"之名始于《黄帝内经》。"九针"作为规范的名词术语在《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其中《灵枢经》的开篇即为《九针十二原》,可见,"九针"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针灸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九针亦有众多演变,对《灵枢经》中关于九针的描述加以整理并综合分析,从九针的起源、针具的形状、不同主治证候以及历史演变等方面,探寻古人应用不同针具治疗相应疾患的规律;对九针的发展及现代应用加以总结,为今后针具的完善和创新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九针 针具
原文传递
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刘爱平 陈亚军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71-73,共3页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为《灵枢经》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该篇主要论述疾病的起因,一日中病情随着阳气的增减而呈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特点,以五输穴主治五脏病,依"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为《灵枢经》中非常重要的一篇,该篇主要论述疾病的起因,一日中病情随着阳气的增减而呈现"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特点,以五输穴主治五脏病,依"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的规律选穴。同时还可据"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取穴,对于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中医病因 五变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