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凌叔华小说的叙事艺术
1
作者 徐欣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 叙事艺术
下载PDF
凌叔华小说语言风格浅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涛 《榆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4-85,88,共3页
凌叔华的小说有意追求语言的通俗性与典雅性的统一,擅长用对话塑造形象,善于调配使用色彩词汇,从而形成 了温婉清幽的独特语言风格。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语言 清幽 独特 典雅 色彩词汇 追求 华小 通俗性 塑造形象
下载PDF
时间意识与张爱玲小说艺术 被引量:8
3
作者 冯爱琳 《惠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着重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时间意识形成的心理动因及表现 ,以及由此呈现出的小说艺术风貌。文章认为 ,时间焦虑背后的心理动因是身份焦虑 ,其外在表现是作品中呈现的两类时间形式 :现实时间与心理时间 ,张爱玲的时间策略是以心理时间操... 本文着重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时间意识形成的心理动因及表现 ,以及由此呈现出的小说艺术风貌。文章认为 ,时间焦虑背后的心理动因是身份焦虑 ,其外在表现是作品中呈现的两类时间形式 :现实时间与心理时间 ,张爱玲的时间策略是以心理时间操纵现实时间 ,在“过去”的时间场上找寻一片澄明之境。“意象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张爱玲 小说 文学艺术
下载PDF
凌叔华“出轨”小说与“后五四”情感
4
作者 马春花 郝心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36,共5页
“出轨”是凌叔华20世纪20年代作品的重要主题,《酒后》与《花之寺》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两篇小说在“出轨”的发生、对象的选择及夫妻之间的性别权力博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出轨”揭开美满婚姻表象下个人隐秘的情欲流动,凌... “出轨”是凌叔华20世纪20年代作品的重要主题,《酒后》与《花之寺》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两篇小说在“出轨”的发生、对象的选择及夫妻之间的性别权力博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出轨”揭开美满婚姻表象下个人隐秘的情欲流动,凌叔华的这两篇具有互文性的“出轨”小说,在书写具有现代意义的夫妻日常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呈现了中上阶层男女在新婚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权力博弈与自我形象塑造,让后来的人们得以窥见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家庭”中交叠传统与现代的性别关系与情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出轨 互文 “后五四” 亲密情感
下载PDF
傅雷论张爱玲
5
作者 程凯华 邓竞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6-82,共7页
傅雷既是著名的翻译家,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文章以他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为基础,从论说缘起、得失、影响三个层面考察,分析傅雷论张爱玲的正确性和缺失性,从而给予傅雷的张爱玲论以一个科学的文学批评史地位。
关键词 傅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缘起 得失 影响
下载PDF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6
作者 林晓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一 ,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 ;二 ,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反差 ;三 ,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创作 思想意蕴
下载PDF
来自世态一角女性生存的精神隐喻————凌叔华小说“家”意象主题分析
7
作者 崔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叙事作品中的主题意象能够给作品带来画龙点睛的功效,使作品的主题显得幽渺而深邃。凌叔华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意在通过“家”这一审美意象,来透视中产阶级女性狭窄的生存空间和苍白的生存处境。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 家意象 女性生存 精神隐喻 女性心理 主题思想
下载PDF
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试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8
作者 李新平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59-61,共3页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的著名女作家,她与冰心、庐隐一样善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观照女性的命运,探寻女性的命题,书写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她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中那些温柔端庄的温婉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心...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的著名女作家,她与冰心、庐隐一样善于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中观照女性的命运,探寻女性的命题,书写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她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都市温饱人家和高门巨室中那些温柔端庄的温婉女性,通过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人生际遇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家庭影壁、屏风后的生活内幕,讲述"五四"妇女运动以外的闺门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留下了时代生活的一个侧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 女性命题
下载PDF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叙事性文本——凌叔华小说综论
9
作者 崔涛 《宜宾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凌叔华选取别一角度探索着历史转型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 ,把女性的经验从一种小问题、一种呐喊变为一种艺术 ,填补了五四革命文学笔墨罕至的“空白”。她使女性文学一开始就在“人”的本真、“女人”的自身世界寻求生成和真正... 凌叔华选取别一角度探索着历史转型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 ,把女性的经验从一种小问题、一种呐喊变为一种艺术 ,填补了五四革命文学笔墨罕至的“空白”。她使女性文学一开始就在“人”的本真、“女人”的自身世界寻求生成和真正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女性意识 叙事
下载PDF
试论《燃烧的荒地》的人物心理刻画
10
作者 王小环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624-626,643,共4页
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路翎在他笔下设置人物的内心冲突总是异常激烈,人物总要经过反复地被拷问才能到达灵魂深处,路翎的语言常常出神入化,很好地贯穿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完美展现出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关键词 路翎 小说 人物心理刻画
下载PDF
差异中的契合:张爱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创作比较论
11
作者 孙红震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1-44,共4页
跨越时空的隧道,考察20世纪40年代走悄文坛的张爱玲小说与新时期轰动一时的新写实小说,二者在世俗化抒写方面有着相似的表述。对“宏大”叙事话语的悖离,普通人传奇的抒写,理想主义的遁逸是其契合的表征。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新写实小说 “宏大”叙事 普通人 理想主义
下载PDF
“心灵危机情境”:路翎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以《王炳全的道路》为例
12
作者 谢慧英 《龙岩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2-46,共5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家路翎在小说创作中突破了传统的情节结构模式,通过持续的"心灵危机情境",极力将人物推向高强度的心理冲突和灵魂的极端紧张状态,这一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构成其"心理小说"的要素。
关键词 路翎小说 “心灵危机情境” 情节结构模式
下载PDF
凌叔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13
作者 罗雪松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 ,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 ,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 ,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 ,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 ,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 ,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 ,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 ,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 :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小说集 花之寺 女人 闺秀形象
下载PDF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研究
14
作者 秦燕南 《科教导刊》 2017年第5Z期151-152,共2页
凌叔华是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其文学作品擅长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细腻的心理刻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分析了几组女性形象及其意蕴、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反差、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创作 思想意蕴
下载PDF
论凌叔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15
作者 袁仕萍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4-65,68,共3页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 凌叔华是新文学初期活跃于文坛的少数女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30年代。关注女性生存、审视女性弱点,揭露军阀罪恶、谴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老少皆宜的儿童小说是其三大主题。细腻的女性观察,柔美、幽深的诗的意境和精巧的现代小说结构布局形成了凌叔华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凌叔华20世纪20、3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不容忽视的成就垂名中国现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 20世纪20、30年代
下载PDF
试论凌叔华小说的话语蕴藉之美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苹苹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1-54,62,共5页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以妇女和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小说家,凌叔华的小说超脱了"五四"的激越和热烈,采用一种话语蕴藉的方式、借助含蓄与含混两种表现形态,使有限的话语蕴含多重复杂意义,赋予作品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这...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以妇女和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小说家,凌叔华的小说超脱了"五四"的激越和热烈,采用一种话语蕴藉的方式、借助含蓄与含混两种表现形态,使有限的话语蕴含多重复杂意义,赋予作品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与小说的表现对象相得益彰,使小说有一种美文效果,而且对于当今流于表面的文学创作现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蕴藉 凌叔华 小说
下载PDF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绘画因素
17
作者 许端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凌叔华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明显具有中国画的特质,因此,分析这种小说创作特点与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的渊源和联系,对于更深一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凌叔华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明显具有中国画的特质,因此,分析这种小说创作特点与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的渊源和联系,对于更深一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精髓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 绘画
下载PDF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诗骚”传统及其审美转化
18
作者 赵晓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162-164,共3页
"诗骚"传统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为研究的对象,从跨文体的角度,阐释"诗骚"从诗歌到小说领域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的具体体现与因由,概括总结其对"诗骚"传统的审美... "诗骚"传统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为研究的对象,从跨文体的角度,阐释"诗骚"从诗歌到小说领域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的具体体现与因由,概括总结其对"诗骚"传统的审美转化及其时代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骚”传统 凌叔华 跨文体 小说
下载PDF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中的男性文化视角
19
作者 张祎楠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一批年轻有才的女性作家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的洗礼,他们"人"的意识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觉醒。凌叔华的创作表达了对女性"解放"诉求,揭示出女性自我意识和价值追求的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一批年轻有才的女性作家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的洗礼,他们"人"的意识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觉醒。凌叔华的创作表达了对女性"解放"诉求,揭示出女性自我意识和价值追求的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凌叔华创作中男性的审美和男性价值判断标准不自觉地融入作品,虽是表现女性为争取自由独立,反对封建礼教的呐喊,可是却在无意中暴露出作家在叙述时的男性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女性 男性文化视角
下载PDF
无言·无解·无望——从故事结尾窥探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处境
20
作者 曹晓艺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7-40,共4页
凌叔华以女性独特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女性形象,包括闺阁小姐、新式女性与新妻子、太太阶层等。小说情节的安排中也体现出了凌叔华巧妙的构思,尤其是对于小说结尾的安排,小说的结尾不仅是故事的结局,更映照着主人... 凌叔华以女性独特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女性形象,包括闺阁小姐、新式女性与新妻子、太太阶层等。小说情节的安排中也体现出了凌叔华巧妙的构思,尤其是对于小说结尾的安排,小说的结尾不仅是故事的结局,更映照着主人公现实与未来的处境。以凌叔华小说的结尾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其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叔华 小说结尾 女性形象 生存处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