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凌叔华小说语言风格浅论 |
崔涛
|
《榆林学院学报》
|
2004 |
3
|
|
2
|
时间意识与张爱玲小说艺术 |
冯爱琳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3 |
8
|
|
3
|
凌叔华“出轨”小说与“后五四”情感 |
马春花
郝心舒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4
|
傅雷论张爱玲 |
程凯华
邓竞艳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5
|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 |
林晓霞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6
|
来自世态一角女性生存的精神隐喻————凌叔华小说“家”意象主题分析 |
崔涛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7
|
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试论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
李新平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9 |
0 |
|
8
|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叙事性文本——凌叔华小说综论 |
崔涛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4 |
0 |
|
9
|
试论《燃烧的荒地》的人物心理刻画 |
王小环
|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
2006 |
0 |
|
10
|
差异中的契合:张爱玲小说与新写实小说创作比较论 |
孙红震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心灵危机情境”:路翎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以《王炳全的道路》为例 |
谢慧英
|
《龙岩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凌叔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
罗雪松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3
|
凌叔华小说创作的思想意蕴研究 |
秦燕南
|
《科教导刊》
|
2017 |
0 |
|
14
|
论凌叔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
袁仕萍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5
|
试论凌叔华小说的话语蕴藉之美 |
尹苹苹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6
|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绘画因素 |
许端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7
|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诗骚”传统及其审美转化 |
赵晓迪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中的男性文化视角 |
张祎楠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9
|
无言·无解·无望——从故事结尾窥探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处境 |
曹晓艺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20
|
浅谈凌叔华小说的叙事艺术 |
徐欣怡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