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灵枢》发蒙针法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理论探析
1
作者 赵子含 周鸿飞 +1 位作者 刘峻 王健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89-92,共4页
“特发性耳鸣”是主观感觉的异常声响幻觉,甚至伴有睡眠障碍或情绪问题,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西医还没有明确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发蒙针法”最早记载于《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详细记载了适应证、操作时间与具体操作... “特发性耳鸣”是主观感觉的异常声响幻觉,甚至伴有睡眠障碍或情绪问题,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西医还没有明确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发蒙针法”最早记载于《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详细记载了适应证、操作时间与具体操作手法,为治疗“耳无所闻”“目无所见”疾病提供了治疗思路,对于现代医学中的“特发性耳鸣”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实践,本研究拟从理论基础及操作规范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蒙针法 耳鸣 特发性耳鸣 针灸 灵枢
下载PDF
《灵枢》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探析
2
作者 闫显栋 孙珂 +1 位作者 谢波 李守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从开阖枢的病候释义、中风病相似症状、针灸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剖析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的关联,发现三阳开阖枢异常与中风患者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有关,阳明阖异常与卒中发生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相关;三阴开阖枢异常与脏腑功能异常相关,其异常分... 从开阖枢的病候释义、中风病相似症状、针灸临床应用角度出发剖析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的关联,发现三阳开阖枢异常与中风患者运动平衡功能障碍有关,阳明阖异常与卒中发生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相关;三阴开阖枢异常与脏腑功能异常相关,其异常分别对应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吞咽言语障碍、卒中后抑郁。从足三阳、足三阴经论治中风病及其并发症有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灵枢》开阖枢理论与中风病息息相关。从中风病的针灸临床角度阐释开阖枢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开阖枢 中风病 三阴三阳 针灸
下载PDF
《灵枢》论五输穴学术思想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陆克艳 王馨敏 +1 位作者 钟凯 冯国湘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五输穴是针灸临床治病中的常用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灵枢》作为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在多篇内容对五输穴展开论述,对中医针灸学五输穴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并充分陈述了五输穴治疗作用及选穴依据关系,这些都为后... 五输穴是针灸临床治病中的常用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灵枢》作为中医经络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在多篇内容对五输穴展开论述,对中医针灸学五输穴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并充分陈述了五输穴治疗作用及选穴依据关系,这些都为后世五输穴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归纳整理《灵枢》中有关五输穴论述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并对其内涵做一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五输穴 学术思想 临床
下载PDF
《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篇第三十四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5
4
作者 阳晶晶 刘密 +3 位作者 李铁浪 常小荣 何亚敏 谢文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70-2471,共2页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灵枢》五乱第三十四主要论述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表现以及针灸治疗方法,其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主要从:言明逆顺、详载五乱;五乱刺道,穴选荥输;治...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灵枢》五乱第三十四主要论述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表现以及针灸治疗方法,其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主要从:言明逆顺、详载五乱;五乱刺道,穴选荥输;治乱之宗,导气调精等方面,概况和总结了该篇的学术思想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五乱 针灸 学术特点
下载PDF
试析《灵枢》对气至的认识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存志 高树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73-174,共2页
总结《灵枢》对气至的认识 ,提出气至是指谷气至 ,是补泻气调的过程。《灵枢》把谷气至作为针刺取效的关键 ,故明确气至的实质 ,对于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灵枢》 气至 谷气 针灸 得气
下载PDF
《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未艾 常小荣 +3 位作者 章海凤 刘密 张国山 林海波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3-204,F0003,共3页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 《九针十二原》是《灵枢经》卷一之首篇,文章对针灸的理、法、方、穴作了纲领性的阐述,特别是着重辨证论治的针术。九针十二原第一主要论九种不同形态针具的名称和功用,以及人体十二原穴的治疗意义。故取篇中"九针"和"十二原"之文,以"九针十二原"命篇。本文从九针的选用,用针的基本原则,十二原穴的作用及针刺治病的效应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学术思想,这些为后世针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九针十二原》第一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灵枢·官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从师临证一得 被引量:3
7
作者 董勤 刘农虞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06-307,共2页
介绍了杨兆民教授应用《灵枢·官针》中的“偶刺”、“齐刺”和“扬刺”法治疗中风后遗偏瘫、失语及精神障碍等证的经验,由此表明杨老精研古法,又融经旨于实践,师古不泥,中西合参,博采众长之学术风格。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灵枢.官针 刺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从《阴阳十一脉灸经》论“是动、所生”的实质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京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8-10,共3页
作者通过对马王堆医学帛书与《灵枢》的比较研究发现,《灵枢·经脉》中各脉病候的“是动”“所生”之分,并非是一种病证分类方法,而是对源于不同医籍的经脉病候的不同记述形式,本质上是古人对经脉主病的不同认识。
关键词 经脉 中医理论 灵枢经
下载PDF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钢 薛红 +2 位作者 周艳杰 黄健 蔡新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7,共5页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陈钢薛红周艳杰黄健蔡新凤(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关键词体质人类学灵枢骨度人体测量值成书年代中医文献学中图分类号R221《灵枢·骨度》篇所记载的人体活体体表测量值...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陈钢薛红周艳杰黄健蔡新凤(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关键词体质人类学灵枢骨度人体测量值成书年代中医文献学中图分类号R221《灵枢·骨度》篇所记载的人体活体体表测量值,是迄今我国关于体质人类学中活体人体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灵枢 骨度 人体测量值
下载PDF
《灵枢·逆顺第五十五篇》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雨儿 谢慎 +2 位作者 胡薇 葛君芸 常小荣 《中医药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44-144,F0003,共2页
《灵枢·逆顺第五十五篇》论述了气行逆顺,脉象盛衰,针刺之逆顺并强调治未病的思想。本文从察识气脉,刺有大约;明辨逆顺,刺之大法;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个方面论述该篇的主要学术思想。
关键词 灵枢·逆顺 针灸学术思想
下载PDF
浅谈汪昂研究《黄帝内经》的成就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正华 韩志毅 +1 位作者 张文军 赵钰蓉 《河南中医》 2012年第5期565-567,共3页
明清医家汪昂撷取《素问》、《灵枢》的精要内容,分为九类加以整理,博采众家之长,又参合己见,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全书以儒释医,通俗易懂;注解经文,质疑自释;精释运气,见解深邃;论述脏腑,颇多发明;阐释病机,指导临床;阐释治法,... 明清医家汪昂撷取《素问》、《灵枢》的精要内容,分为九类加以整理,博采众家之长,又参合己见,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全书以儒释医,通俗易懂;注解经文,质疑自释;精释运气,见解深邃;论述脏腑,颇多发明;阐释病机,指导临床;阐释治法,明确逆从,是汪昂研究《黄帝内经》的心血结晶,流传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汪昂
下载PDF
呕吐病位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鹏程 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的病位特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中呕吐见于足太阴脾经而非足阳明胃经的论述,对"呕吐在脾不在胃"的观点加以探讨;根...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的病位特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中呕吐见于足太阴脾经而非足阳明胃经的论述,对"呕吐在脾不在胃"的观点加以探讨;根据《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有关论述,提出"五脏皆令呕,必当令胃呕"的理论,列述五脏致呕的病机与治法方药,总结出"呕吐不在胃,亦不离于胃"的辨治规律,揭示了中医学辨证而非辨症的核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足太阴脾经 呕吐病位 脾失转运 五脏呕
下载PDF
《灵枢》寿夭刚柔篇针灸学术思想探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选 刘密 +2 位作者 张佳丽 刘昭 常小荣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11期779-780,共2页
寿夭刚柔篇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从"立形定气而视寿夭"、"审知阴阳,刺之有方"、"治疗应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几个方面入手,对针灸与人之寿夭的学术... 寿夭刚柔篇是《黄帝内经·灵枢》的重要篇章。从"立形定气而视寿夭"、"审知阴阳,刺之有方"、"治疗应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治疗的共性与特性"几个方面入手,对针灸与人之寿夭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寿夭刚柔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人之寿夭与疾病、疾病阴阳表里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治疗与时相应和因人而异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灵枢 寿夭刚柔篇 针灸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从《黄帝内经》看“心包络”与“心包” 被引量:9
14
作者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 2014年第2期197-198,共2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篇章中的记载考证,认为心包络是经典中固有的全称概念,心包络即包心之络脉,不是包心之外膜。心包是心包络的省称或简称。现代却以心包取代心包络使用,并误解中医"心包"为现代医学的心包。中医的心包已... 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篇章中的记载考证,认为心包络是经典中固有的全称概念,心包络即包心之络脉,不是包心之外膜。心包是心包络的省称或简称。现代却以心包取代心包络使用,并误解中医"心包"为现代医学的心包。中医的心包已经演变为现代医学心包膜的简称,两个心包含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灵枢经》 心包络 心包 心包经 心包膜
下载PDF
略论《素问》林亿新校正对《灵枢》经文的利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建军 赵允南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4-74,共1页
《素问》林亿新校正利用《灵枢》经文校对《素问》经文和王冰的注文,并与《甲乙经》联系起来简释,并指出《灵枢》与《针经》是异名同书。
关键词 《素问》 林亿新 《灵枢》 校正 经文
下载PDF
调补肝肾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玉宝 曲淑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8期92-93,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可归属于痹证,本于正气亏虚,由外感邪气引发,正虚以肝肾不足为重。中医以人为本,谨守病机,调补肝肾,益气养血、化痰逐瘀、滋阴清热,提高疗效,减少病发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痹证 调补肝肾 内经 逆调论 痹论 金匮要略 黄帝内经 灵枢 素问备 急千金要方 太平圣惠方
下载PDF
《黄帝内经》及别传本古今字例释
17
作者 李怀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02-303,305,共3页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不同的传本,《黄帝内经》与其别传本,常常在对同一个字的书写时,或写作古字,或写作今字,此乃给今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不同的传本,《黄帝内经》与其别传本,常常在对同一个字的书写时,或写作古字,或写作今字,此乃给今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相校,集录因书写或古字或今字而造成的异文材料,辨识解决有关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字 区别字 素问 灵枢 太素 甲乙经
下载PDF
面部电针联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贝秉袁 钟伟泉 老锦雄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3期453-455,484,共4页
目的基于《灵枢经·终始第九》理论,观察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的临床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 目的基于《灵枢经·终始第九》理论,观察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的临床疗效,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电针治疗基础上在双下肢根据患者的人迎、寸口脉大小选择小腿内侧或外侧的穴位进行温针灸,同时浅刺双足的足通谷、京骨、束骨等穴,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在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来评估两种疗法的疗效及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治疗后两组H-B分级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电针结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单纯面部电针疗法,可以为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方法、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灵枢经 电针 温针灸
下载PDF
《灵枢》半夏汤浅谈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中书 李春霖 +3 位作者 孙钦然 刘玉宁 刘方铭 侯献兵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72-73,共2页
探讨《灵枢》半夏汤药物组成及煎服法。认为半夏为生半夏,秫米为黏高粱;煎服法较繁且有颇多讲究;主要用于治疗邪客于内、阳不入阴之不寐。
关键词 《灵枢》 半夏 秫米 煎服法 甘澜水
下载PDF
基于《灵枢》浅谈杨上善“脉引筋气”思想论治经筋病 被引量:14
20
作者 韩聪 赵耀东 +2 位作者 金钰钧 朱玲 赵婷婷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80-83,共4页
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通过回顾《灵枢·经筋》篇,浅谈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脉引筋气”思想论治经筋病。从生理病理角度阐释经筋与经脉的内在联系,旨在论述经筋与经脉的相关性。分析论证认为“脉引筋气”思想秉承《灵枢》经筋理... 以古代文献记载为依据,通过回顾《灵枢·经筋》篇,浅谈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脉引筋气”思想论治经筋病。从生理病理角度阐释经筋与经脉的内在联系,旨在论述经筋与经脉的相关性。分析论证认为“脉引筋气”思想秉承《灵枢》经筋理论,更加强调经脉对经筋的气血渗灌及濡养调节作用,注重经穴与经脉气血的密切关系,充实了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拓展了当下理解针灸理论的维度,对于其中蕴含的学术资源,同样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黄帝内经太素 脉引筋气 经筋病 经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