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Chang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1
作者 朱晓进 李玮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1期113-131,共19页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language, so in the ligh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it is appropriate to 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language, so in the ligh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it is appropriate to 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the art of languag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arts with th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s rej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promotion of the vernacular. This language revolu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during each subsequent historical period have exerte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cluding literary forms, and hence have become an inner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nd of the shaping of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s well as the roles governing this process will not only disclose the universal linguistic context of literary creation cre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but will also enable us to find the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phenomena of literary genres and forms, writers' choice of literary styles,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etc., and will offer a correct expla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ay Fourth vernacular movement and the subsequent series of new literary forms andstyles. This is instrumental to achieving a better summation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nd to finding historical clu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esent-day literary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languag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modem chinese literature evolution of literary forms
原文传递
文学语言观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以胡适和老舍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东方 宋益乔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0,共4页
现代化与民族化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念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胡适和老舍,他们以各具内蕴的语言观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 现代化 民族化 胡适 老舍
下载PDF
论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圣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不可能是一种单方面的简单的行动,它总是与多方面的复杂的文学实践活动紧密相伴随的。在开放的文学市场中,作家们创作的旗帜林立,经过聚合分离,形成不同的文学概念,它们正好从...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不可能是一种单方面的简单的行动,它总是与多方面的复杂的文学实践活动紧密相伴随的。在开放的文学市场中,作家们创作的旗帜林立,经过聚合分离,形成不同的文学概念,它们正好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我国文学的发展轨迹,从本质上体现着当代文学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概念 文学观念
下载PDF
“近现代转型期文学”:一个新的文学史概念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建舟 严丽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4,共8页
由于文学史研究视角的变化,传统的文学史分期面临挑战,本文试图超越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科疆界,借鉴"时段"理论,采用"转型"视角,提出"近现代转型期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同时区分"核心时段&qu... 由于文学史研究视角的变化,传统的文学史分期面临挑战,本文试图超越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科疆界,借鉴"时段"理论,采用"转型"视角,提出"近现代转型期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同时区分"核心时段"与"一般时段",以便把握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的特质,既突出转型,又强调源流,更注重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转型期文学 文学史概念 核心时段 一般时段
下载PDF
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新凤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36-139,共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一个文科类专业,具有着明显的人文气质,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更是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代表着我国的历史传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依靠语言来完成,而理解语言意境则能使人们...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一个文科类专业,具有着明显的人文气质,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更是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代表着我国的历史传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依靠语言来完成,而理解语言意境则能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同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更加深入情境的感受。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领会语言意境,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已经分析能力,进一步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语言意境 应用
下载PDF
论现代书话的概念与文体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普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书话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创作现象。在相对冷寂的书话理论研究中,对创作实绩丰富却面目模糊的书话进行概念的厘定及文类特点的归纳廓清是首要工作。书话大致显示出短札式、小品化、抄书体的体制特征。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等表现... 书话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创作现象。在相对冷寂的书话理论研究中,对创作实绩丰富却面目模糊的书话进行概念的厘定及文类特点的归纳廓清是首要工作。书话大致显示出短札式、小品化、抄书体的体制特征。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等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和适当变化建构了书话独特的体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话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概念厘定 文体特征
下载PDF
“个性主义”文学的语言观与现代汉语形成期的修辞观
7
作者 泓峻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3,95,共6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诗歌革命,曾经把白话假定为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语言,提出了"自然的音节"、"自然的韵律"等创作主张。具有个性主义倾向的小说则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五四语体"——倾诉式话... 在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诗歌革命,曾经把白话假定为一种最接近内心的语言,提出了"自然的音节"、"自然的韵律"等创作主张。具有个性主义倾向的小说则尝试着用一种独特的"五四语体"——倾诉式话语——抵达主体的内心世界。在现代汉语建立之初,语言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新的语言能否真实、准确、完整地传达语言背后的内容。相对于这一问题,语言形式上繁与简、雅与俗的讨论,都不具有本质性。现代汉语的修辞理想,与现代文学的个性主义诉求高度契合,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主义文学 语言观 现代汉语 修辞理想
下载PDF
全球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8
作者 游修庆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7-81,共5页
全球化问题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多元主义是当代全球状况的一个构成特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命运问题。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民族危亡和中西文化碰撞中发生的,现代文学的这种发生语境决定了现代文学研究和文... 全球化问题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多元主义是当代全球状况的一个构成特征。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探讨中国文化的命运问题。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民族危亡和中西文化碰撞中发生的,现代文学的这种发生语境决定了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有着密切关系,其具体表现和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文学进行文化批评,一是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问题 中国文化 现代文学 文化语境 文化批评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观探析
9
作者 王瑜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入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 现代文学史观既可以是时间上的所指也可以是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古代文学史观到现代文学史观的演变是个复杂的过程,除国外新思潮、新思想传入的影响外,文学、史学观念的变革亦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进化论"、"阶级论"、"现代性"等文学史观带有二元对立的思维特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数十年。开拓与探寻适合当前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学史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潜存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观 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