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瓣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术中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晓清 杨曦 +5 位作者 石岩 徐月仙 方翔 范新宇 吴亚玲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手术进行解剖学观察,连续观察17例,记录皮瓣切取情况,皮瓣大小,穿支来源,穿支起源和穿出点的位置,穿支长... 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手术进行解剖学观察,连续观察17例,记录皮瓣切取情况,皮瓣大小,穿支来源,穿支起源和穿出点的位置,穿支长度、数量和直径,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17例皮瓣手术中,15例顺利切取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8.2%,其中86.7%穿支起源于腘动脉,13.3%穿支起源于外侧腓肠动脉;穿支起点86.7%在腘窝横纹以上,平均距离腘窝横纹1.5 c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长度平均为4.8 cm(3~7 cm);穿支动静脉比例统计证实,1根动脉1根静脉占73.3%,1根动脉2根静脉占26.7%;动脉内径平均0.59 mm(0.4~0.8 mm),静脉内径平均0.78 mm(0.4~1.3 m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关系有4种类型:Ⅰ型不伴行型(20.0%),Ⅱ型交叉型(26.7%),Ⅲ型疏松伴行型(26.7%),Ⅳ型紧密伴行型(26.7%)。Ⅳ型包括可分离亚型(13.3%)与不可分离亚型(13.3%)。结论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特殊的解剖特点,血管蒂位置、走形、直径及与腓肠外侧神经的关系均存在变异,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腓肠外侧浅动脉 腓肠外侧皮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外踝后穿支皮瓣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3 位作者 张发惠 袁锋 李海丰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8,356,共5页
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察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的筋膜皮肤穿支情况。临床切取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创伤缺损3例。结果:外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后方为跟... 目的:介绍外踝后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基础与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察外踝后间隙内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的筋膜皮肤穿支情况。临床切取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创伤缺损3例。结果:外踝后间隙长约4cm,前界为外踝及腓骨长短肌腱,后方为跟腱,表面为深筋膜覆盖,间隙内充满疏松脂肪组织。在外踝后间隙内走行的腓动脉终末支及其延续的跟外侧动脉,共发出2~3条皮肤穿支血管,口径0.1~0.8mm。一般0.5mm以上的穿支血管总能找到1条。外踝后间隙内的穿支血管与上方的腓动脉最远侧肌间隔穿支血管间,遵循“压力平衡规律”,穿支血管的“口径和间距”互补代偿,以保证该区域血供的稳定。临床上设计切取以外踝后穿支血管为蒂的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旋转轴点在外踝尖上1~2cm,面积10~14cm×4~6cm,修复3例足踝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结论:外踝后穿支皮瓣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旋转轴点下移,更适合修复足踝远侧的创面,且减少对小腿供区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外踝后穿支 穿支皮瓣 远端蒂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下载PDF
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胜华 谭建国 +3 位作者 唐茂林 向宇燕 曾效恒 王泽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1± 1.3 )cm ,中线外侧 ( 1.8± 0 .6)cm起自腓总神经 ,分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 2 /3部 ,末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相吻合。其营养动脉主要为窝外侧皮动脉 ,于腓骨头水平面上方 ( 4 .6± 2 .3 )cm处发自动脉 ,并于腓骨头上 ( 4 .6± 1.2 )cm ,中线外侧 ( 2 .1± 0 .5 )cm处开始伴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下降 ,下端主要与腓动脉穿支吻合 ,形成一营养血管链。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为蒂可以设计近端或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腘窝外侧皮动脉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5
作者 史增元 尹维刚 +2 位作者 毛海蛟 吴发科 范永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结果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 目的探讨足背外侧动脉链的组成,为施行足背外侧动脉链岛状皮瓣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48侧成尸足,解剖观测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外踝前动脉降支、跗外侧动脉与第四跖背动脉的外径、走行、吻合和分布范围。结果外踝后动脉跟外侧支为腓动脉的终末支,外径(1.0±0.3)mm。外踝前动脉降支外径(1.3±0.3)mm,沿外踝前缘向下走行,在外踝尖的水平分为前、后支,后支与跟外侧支吻合,占97.9%,吻合处的外径(0.8±0.3)mm;前支与跗外侧动脉吻合,占91.6%,吻合处外径(0.6±0.2)mm;跗外侧动脉发出分支与弓形动脉或第4跖背动脉吻合,占95.8%,吻合处的外径(0.6±0.2)mm。足背外侧皮神经与足背中间皮神经司足背外侧皮肤的感觉。结论上述4条动脉吻合形成足背外侧动脉链,扩大了足背外侧皮瓣的切取面积,增加了临床应用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外踝后动脉 外踝前动脉 跗外侧动脉 跖背动脉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8
6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手部软组织缺损两种皮瓣修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祝李霖 吴伟炽 +2 位作者 牛国庆 黄东 黄国英 《现代医院》 2013年第1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跗外侧动脉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两者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2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采用腓动... 目的探讨并比较跗外侧动脉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两者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2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跗外侧动脉皮瓣与手部肤色、纹理接近,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耐磨,外观较佳,对手指屈伸功能无影响,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8mm;术后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换药治疗7—21d后,2例愈合,1例行二次游离植皮,足部活动良好。腓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0mm,但较周围肤色稍深、纹理较疏松:术后4例因皮瓣臃肿行削薄手术;小腿供区9例仅留线状瘢痕,4例植皮成活良好对供区外观影响小,功能无影响。结论手部较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跗外侧皮瓣修复外观及功能较佳,但足部供区植皮容易坏死应注意防范;腓动脉穿支皮瓣对供区损伤小,适宜修复手部中等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皮瓣修复,可以达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软组织缺损 跗外侧动脉皮瓣 腓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8
作者 林炎生 廖进民 +4 位作者 魏建华 陆卓琼 罗少军 孔禄生 欧阳向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股后 皮神经 血管蒂 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发惠 张朝春 +2 位作者 林松庆 宋一平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前臂外侧皮-头静脉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临床采用虎口动脉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27例,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 目的探讨桡动脉鼻烟窝穿支前臂外侧皮-头静脉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临床采用虎口动脉穿支蒂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27例,致伤原因:机器致伤15例,车祸致伤8例,爆炸伤4例。缺损部位:手背软组织缺损13例;手掌软组织缺损3例;虎口区挛缩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3.0cm^12.0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14.0 cm×6.0 cm,皮瓣旋转点平桡腕关节。结果临床修复27例,创面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1例。所有病例经2~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前臂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桡动脉鼻烟窝穿支蒂前臂皮瓣,可以修复手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皮神经 头静脉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吉林 朱晞 张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有腓动脉的穿支或跗外侧动脉保证。其中腓动脉穿支的外径为 1.2± 0 .3( 0 .5~ 2 .1)mm ,跗外侧动脉的外径为 0 .9± 0 .2 ( 0 .5~ 1.8) m m。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 ,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侧肌皮瓣 应用解剖 外科皮瓣 肌皮瓣 跗外侧动脉 腓动脉穿支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晓阳 吴攀峰 +3 位作者 张兴 肖勇兵 潘丁 唐举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3-988,共6页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15例患者仅存在单穿支。根据术中探测结果设计单穿支分叶皮瓣,其穿支穿出点位于分叶皮瓣交界线附近。按“逆行四面解剖法”常规游离穿支血管和I级源血管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在浅筋膜层内游离亚穿支血管,达到合适自由度后,将皮瓣进行分割并重新组合拼接,确认单穿支分叶皮瓣血运良好后断蒂并移植至受区。结果:15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面积8.0 cm×5.0 cm+6.0 cm×5.5 cm~16.0 cm×9.5 cm+24.0 cm×9.0 cm;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未发生皮瓣缺血坏死,外形满意,供区实现一期闭合。术后随访3~12(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只需解剖一个穿支、吻合一组血管、牺牲一个供区,是修复四肢宽大而不规则创面和解决股前外侧体区穿支血管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MSCTA辅助穿支皮瓣移植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建明 薛峰 +5 位作者 夏云宝 储旭东 华国军 李坤 骆宇春 潘功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0年9月,我们对6例小腿、足踝软组织缺损病人拟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前行MSCTA检查,下肢血管三维成像,术中根据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的位置、直径、分布情况,设计穿支... 目的探讨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5月~2010年9月,我们对6例小腿、足踝软组织缺损病人拟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前行MSCTA检查,下肢血管三维成像,术中根据穿支皮瓣的穿支血管的位置、直径、分布情况,设计穿支皮瓣的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以及皮瓣的大小,行穿支皮瓣移植手术。结果 MSCTA图像显示:2例膝上外侧动脉穿支、4例胫后动脉穿支图像清晰,而且与皮瓣移植手术中解剖穿支血管情况完全一致。2例穿支皮瓣行吻合血管游离移植,4例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手术顺利完成。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坏死,1个月后皮瓣整形后愈合良好。结论 MSCTA图像在穿支皮瓣移植手术中提供有价值的解剖路径,对穿支血管显影有良好的敏感性,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因此,MSCTA在穿支皮瓣移植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穿支皮瓣 膝上外侧动脉 外科皮瓣
下载PDF
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松林 刘鸣江 +4 位作者 陶克奇 黄雄杰 夏小丹 刘昌雄 李匡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7例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24例,多叶皮瓣1例,嵌合肌瓣3例... 目的总结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临床应用37例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24例,多叶皮瓣1例,嵌合肌瓣3例,嵌合骨瓣6例,嵌合肌瓣和骨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为16 cm×7 cm,最小为4 cm×3 cm。皮瓣供区保留深筋膜和主要的浅静脉,尽量直接缝合。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切取后以穿支为中心进行阶梯状修薄。结果 37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仅1例皮瓣后期因为反复溃烂予以切除。随访4~2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比较薄而柔软,外形良好,9例应用骨瓣修复的骨折愈合时间3~7月,平均4.2月。全部皮瓣供区直接闭合,供区损害很小。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比较薄、外形美观、设计灵活、供区损伤小、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可以嵌合切取小块骨瓣和肌瓣,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手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上臂外侧皮瓣 修复 桡侧副动脉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涧 郑和平 +4 位作者 谢志平 张天浩 王之江 张豪杰 陆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根据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研究,获得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 在前足外侧设计... 目的 探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根据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研究,获得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第5跖骨穿支与足背外侧区血管吻合特点, 在前足外侧设计并切取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转位修复前足缺损创面7例.结果 本组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经1~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未发现穿鞋不适、行走受限等异常,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解剖恒定,血供丰富,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中小创面较为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外侧动脉 第5跖骨 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腘动脉外侧皮支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明武 曹文华 +1 位作者 姚忠军 刘仁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6-307,共2页
报道了动脉外侧皮支血管的解剖特点,及以此动脉为蒂,做成逆行或顺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踝关书及小腿周围软组织缺报的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临床应用该皮瓣32例,效果满意。
关键词 GUO动脉 外侧皮支 岛状皮瓣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穿支皮瓣血管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陆林国 徐秋华 +2 位作者 燕山 董佳生 徐华 《上海医学影像》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探测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探讨高频彩超在穿支血管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频彩超对43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探测,其中腹壁下动... 目的应用超声探测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探讨高频彩超在穿支血管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频彩超对43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探测,其中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6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5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例。重点为探测各穿支血管出肌点的精确位置,并在该处体表作标记。结果43例穿支皮瓣血管均能显示,并较为精确地定位。穿支血管管径极细,平均约0.7mm;变异较大,出肌点极不恒定。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是目前唯一精确有效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胸背动脉穿支 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下载PDF
超声造影增强技术在探索穿支皮瓣血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陆林国 徐智章 +2 位作者 刘吉斌 徐秋华 燕山 《上海医学影像》 201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 目的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增强技术(CEUS)检查并定位穿支皮瓣血管,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彩超基础上运用CEUS对32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检查,并行超声三维重建,除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外,力求清晰、直观地显示穿支与主干的关系以及穿支在皮瓣内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 31例(97%)穿支皮瓣血管经CEUS能更清晰地显示和定位,26例(81%)获得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术中证实超声所见,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 CEUS能更加清晰、准确地显示和定位穿支血管,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维超声能直观地为临床手术提供穿支血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胸背动脉穿支 胸外侧动脉穿支 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下载PDF
多种形式股前外侧穿支瓣修复膝周复杂性创面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颖 程琳 +2 位作者 杜伟力 覃凤均 沈余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目的探讨多种形式股前外侧穿支蒂组织瓣修复膝周复杂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关节外露的患者26例,彻底清创或行肿瘤切除后根据创面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远端蒂股前... 目的探讨多种形式股前外侧穿支蒂组织瓣修复膝周复杂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关节外露的患者26例,彻底清创或行肿瘤切除后根据创面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远端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筋膜瓣、肌皮瓣和远端穿支蒂股前外侧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大小为(8 cm×5 cm)~(19 cm×10 cm),皮瓣面积(9 cm×6 cm)~(19 cm×11 cm)。结果本组采用远端蒂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穿支皮瓣11例,远端蒂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穿支阔筋膜皮瓣6例(其中2例行髌韧带重建),远端蒂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穿支肌皮瓣4例,皮瓣、肌皮瓣大小为(9 cm×6 cm)~(18 cm×10 cm);采用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远端穿支蒂螺旋桨皮瓣3例,远端蒂旋股外侧血管降支穿支和远端穿支双血供股前外侧皮瓣2例,皮瓣大小为(11 cm×6 cm)~(19 cm×11 cm)。本组皮瓣全部成活23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24个月,体表恶性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无一例骨感染发生,行髌韧带重建的2例患者功能良好。全组患者皮瓣及供瓣区外形良好,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多种不同形式的股前外侧穿支蒂组织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对供区影响小,不需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膝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膝周组织缺损具体状况及穿支形式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大腿 创面
下载PDF
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房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勇 温涛 +3 位作者 黄凯明 王科 郑晶燕 李校堃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乳房缺损及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的可行性与临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根治术,术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保乳术后...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乳腺癌病人术后的乳房缺损及术后乳房部分重建的可行性与临床美容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根治术,术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瓣修复保乳术后的组织缺损及乳房部分重建,术后评价其临床美容效果。结果:20例病人手术成功,恢复良好,均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5.0±6.2)(6~30)个月,保乳术后形态良好,肿瘤均未局部复发。结论: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前锯肌筋膜组织瓣在乳腺癌病人保乳术后进行部分重建手术是可行的,手术安全,可获得良好的乳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胸外侧动脉穿支 前锯肌筋膜瓣 保乳 乳房重建
下载PDF
小腿外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朝诗 尚希福 +3 位作者 韩卉 余珊 付杰 黄学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附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皮瓣逆转后,静脉血可通过交通吻合支而回流。用于修复足前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前部损伤 小腿外侧皮瓣 逆转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