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中药资源蔓荆子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灵光 张秀平 方豫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23-3927,共5页
选择夏季、秋季两个时期对江西中药资源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inn.var.trifolia)进行定点抽样调查和光谱采集,开展了不同时期的蔓荆子及周边共生地物光谱特征研究,建立了蔓荆子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择国产资源一号02C和资源三号... 选择夏季、秋季两个时期对江西中药资源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inn.var.trifolia)进行定点抽样调查和光谱采集,开展了不同时期的蔓荆子及周边共生地物光谱特征研究,建立了蔓荆子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择国产资源一号02C和资源三号卫星及其他辅助资料,经数据融合后,结合遥感分类提取技术实现对蔓荆子的空间分布监测,估算了其面积及产量,监测精度达到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inn.var.trifolia) 遥感 监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被引量:9
2
作者 胥秀英 郑一敏 +1 位作者 杨艳红 傅善权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9-610,共2页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结...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蔓荆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木犀草素的线性范围0.0325~0.39μg,r=0.9999,回收率101.13%,RSD2.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可用于蔓荆子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木犀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蒙古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马晓丰 田晓明 +1 位作者 陈英杰 屠鹏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属 蒙古黄芪 黄酮类
下载PDF
我国单叶蔓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4
4
作者 梁芳 周香珍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38-21640,共3页
[目的]调查我国单叶蔓荆的资源状况,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单叶蔓荆野生和栽培资源进行调查。[结果]与第3次中药资源普查相比,除江西省单叶蔓荆分布面积增加... [目的]调查我国单叶蔓荆的资源状况,为单叶蔓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样方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我国单叶蔓荆野生和栽培资源进行调查。[结果]与第3次中药资源普查相比,除江西省单叶蔓荆分布面积增加外(增加15.5%),其余各省分布面积均明显减少。从目前资源拥有量状况来看,单叶蔓荆处于原始状态的为876.33 hm2,占总数的31.3%;处于被轻度采挖的为405.00 hm2,占总数的14.4%;处于被过度采挖的为625.33 hm2,占总数的22.3%;处于残存的为895.64hm2,占总数的32.0%。[结论]我国单叶蔓荆资源正在减少,人们对其资源保护的认识不够,需加强对其资源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 资源调查 分布范围 分布面积 年蕴藏量
下载PDF
海岸单叶蔓荆沙埋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变化与其耐沙埋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瑞莲 杨淑琴 +3 位作者 贾有余 黄清荣 解卫海 刘晓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729-7737,共9页
选择烟台海岸沙地抗沙埋强的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为试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根据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进行了轻度(1/3茎长)、中度(2/3茎长)和重度半埋以及全埋处理。在沙埋20d后,测定了不同沙埋处理下匍匐茎各段上... 选择烟台海岸沙地抗沙埋强的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a)为试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根据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进行了轻度(1/3茎长)、中度(2/3茎长)和重度半埋以及全埋处理。在沙埋20d后,测定了不同沙埋处理下匍匐茎各段上匍匐茎长度、枝条高度、不定根长度,以及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含量,以探讨单叶蔓荆碳水化合物变化和转化在其耐沙埋中作用。结果显示,在轻度、中度半埋和全埋下单叶蔓荆匍匐茎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被沙埋匍匐茎处有大量不定根生成;同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增高和纤维素含量下降,尤其是生长最快的匍匐茎顶部(如轻度半埋),茎中可溶性糖较低、淀粉增加最多,纤维素最低。但是被重度半埋和全埋的匍匐茎生长较少,茎中纤维素含量较多、淀粉含量较少。研究表明,沙埋是一种胁迫,它损伤叶片、扰乱碳水化合物代谢平衡。但它又是胁迫信号使植物产生适应性反应,它使未遭沙埋的匍匐茎顶端通过加速碳水化合物转化、分解纤维素、提高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为顶端生长提供能量和营养,以加速匍匐茎快速生长摆脱沙埋。同时沙埋部位枝叶通过分解其纤维素,产生更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为匍匐茎不定根生长提供能量。因此,沙埋后匍匐茎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是其快速生长和摆脱沙埋的能量来源而在其适应沙埋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单叶蔓荆对沙埋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了其具有表型可塑性特性,该特性是其沙埋后维护匍匐茎顶部快速生长、不定根形成、碳水化合物转化以及具有较高抗沙埋能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埋 单叶蔓荆 碳水化合物 抗沙埋
下载PDF
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仲礼 孔冬瑞 王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4-668,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四层细胞构成,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2)花药壁表皮细胞具多细胞腺体。(3)药室内壁...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对单叶蔓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花药壁由四层细胞构成,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2)花药壁表皮细胞具多细胞腺体。(3)药室内壁和部分药隔细胞具纤维性加厚。(4)绒毡层细胞有两种来源,外周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近药隔部分来源于药隔细胞。绒毡层为分泌型,细胞具双核。(5)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排列,偶有左右对称型。(6)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花粉具3孔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体强 吴锦忠 +1 位作者 余德亿 陈丽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9-104,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环氧对薄荷烷)、反-水合桧烯、β-葑基乙醇、β-荜澄茄油烯和τ-萘醇等(在早、中、晚期样中这5种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3.778%、12.871%和15.097%),但主体成分均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时期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6%、90.2%和94.1%)。不同采收期的蔓荆子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具代表性的首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34.994%)、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63.943%)和dl-柠檬烯(4-薄荷烷-1,8-二烯,31.819%)。早期挥发油中质量分数较高的还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22.972%)、β-水芹烯(10.753%)、1,8-桉油精(8.151%)和桧烯(7.842%)等,而晚期有β-蒎烯(15.798%)、β-石竹烯(10.043%)和1,8-桉油精(5.927%)。此外,中期出现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总质量的6.08%);晚期不含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而出现一些沸点较高的三环倍半萜类如δ-古芸烯(3.584%)、β-荜澄茄油烯(6.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蔓荆子 采收期 挥发油 萜类结构类型
下载PDF
脱水和高氧压过程中单叶蔓荆叶片细胞膜透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解卫海 刘丹 +2 位作者 孙金利 张萍 朱建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分析植物细胞在组织脱水过程中电解质外渗量增加的原因以及细胞膜透性变化与细胞脱水胁迫和高氧压胁迫关系,并从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对细胞脱水程度与细胞电解质外渗量增加的比例关系进行描述,以辨明细胞膜在组织脱水过程中对离... 【目的】分析植物细胞在组织脱水过程中电解质外渗量增加的原因以及细胞膜透性变化与细胞脱水胁迫和高氧压胁迫关系,并从非平衡态热力学角度对细胞脱水程度与细胞电解质外渗量增加的比例关系进行描述,以辨明细胞膜在组织脱水过程中对离子透性的变化是否与组织脱水胁迫的伤害有关。【方法】采用植物P-V曲线测定技术测定单叶蔓荆叶片的水分关系并收集不同压力区间的组织压出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压出溶液中的钠、钾离子含量,并据此分析细胞脱水过程中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用压力室测定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P-V曲线时,随着细胞失水程度和氧分压的增大,组织压出液中钠、钾离子的总量不断增加,但组织压出液中钠、钾离子的浓度随着压力升高反而下降,同时,组织压出液中钠、钾离子的总量与压力呈接近线性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细胞连续脱水和高氧分压没有导致细胞膜透性的增大。另外,组织压出液中离子累积量与压出液体积累积量的关系呈现出2个具有不同斜率的双相线性关系,首先是离子累积量快速上升的阶段,然后是离子累积量缓慢上升、累积速度大大下降的阶段。离子累积量快速上升的阶段可能表明细胞间隙溶液压出阶段,钠、钾离子含量较高;随后的压出液离子累积速度大幅下降阶段可能代表了细胞内溶液经过细胞膜超滤作用压出阶段,这一阶段压出液中钠、钾离子含量较低,说明细胞膜对钠、钾离子的透性很低,未受到脱水和高氧压胁迫的明显伤害而透性增大。【结论】在本试验的压力区间内,无论是细胞脱水程度的增大,还是压力室氧分压的大幅度升高(最高达大气氧分压的24倍),都没有引起细胞膜对钠、钾离子透性的增大。这些结果表明植物细胞膜的透性相当稳定。因此,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条件下,仅仅通过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增大做出脱水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大的结论时应该更加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脱水胁迫 氧胁迫 细胞膜透性
下载PDF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李丽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生物测定 杂草 甘蓝
下载PDF
几种青稞新品种叶片出生与穗分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扎桑 朱丽娟 卓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932-1937,共6页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春性新品种藏青2000、藏青85、喜拉22为材料,藏青320作为对照,采用尿素、微生物肥料和空白(对照)3个肥料处理,研究青稞各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 以青稞(Hordeum vulgare Linn.var.nudum Hook.f.)春性新品种藏青2000、藏青85、喜拉22为材料,藏青320作为对照,采用尿素、微生物肥料和空白(对照)3个肥料处理,研究青稞各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与穗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品种不同肥料处理间,各穗分化时期叶龄数差异较小;各品种穗分化前期(伸长期至内外颖分化期)的叶龄余数高于穗分化后期(雌雄蕊分化期至毛状期),随着穗分化的进展各不同肥料处理间叶龄余数逐渐减少,且整个穗分化过程中不同品种叶龄余数间无明显差异;穗分化前期各不同肥料处理品种间的叶龄指数差异较小,但随着穗分化的进展,穗分化后期各肥料处理下不同品种间的叶龄指数差异越来越明显,且随着穗分化的进展其叶龄指数也逐渐增大。表明叶龄、叶龄余数和叶龄指数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青稞幼穗分化进程的形态数量指标,在品种类型和生态条件基本明确的基础上,用叶龄指标衡量穗发育进程较为直观实用;当生态条件适宜而品种类型不同时,采用叶龄余数指标较为可靠;而在基因型确定、生态条件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叶龄指数指标为宜。为青稞新品种栽培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Hordeum vulgate Linn.var.nudnm Hook.f.) 肥料 叶龄 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 穗分化
下载PDF
4种牡荆属植物来源生药的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辛海量 胡园 +2 位作者 张巧艳 郑汉臣 秦路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7-3038,共2页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黄荆子 牡荆子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黄花水仙和南日岛水仙的组培快繁 被引量:22
12
作者 何玮毅 陈晓静 陈祥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以黄花水仙和南日岛水仙为材料,对2个水仙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低温处理1个月的带鳞茎盘基部的鳞片为外植体,接种于MS+0.5 mg.L-1BA+0.1 mg.L-12,4-D的诱导培养基和MS+1.0 mg.L-1BA+0.5或1.0 mg.L-12,4-D的继代增... 以黄花水仙和南日岛水仙为材料,对2个水仙品种的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低温处理1个月的带鳞茎盘基部的鳞片为外植体,接种于MS+0.5 mg.L-1BA+0.1 mg.L-12,4-D的诱导培养基和MS+1.0 mg.L-1BA+0.5或1.0 mg.L-12,4-D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诱导黄花水仙形成的小鳞茎数量多,增殖率高;南日岛水仙以MS+0.5 mg.L-1BA+2.0 mg.L-1NAA的诱导培养基和MS+1.0 mg.L-1BA+0.5或1.0 mg.L-12,4-D的增殖培养基效果较好.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1NAA,移栽后成活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仙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RAPD标记鉴定银白杨×新疆杨杂交后代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玉平 鲁绍伟 +2 位作者 李少宁 陈波 潘青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25-29,42,共6页
利用RAPD标记对银白杨(♀)×新疆杨(♂)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DNA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4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75条带,多态性带占扩增总带数的41.3%,扩增片段大小在300~3000bp之间。父母本的特异... 利用RAPD标记对银白杨(♀)×新疆杨(♂)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DNA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4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75条带,多态性带占扩增总带数的41.3%,扩增片段大小在300~3000bp之间。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在子代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1.25%和46.88%。杂交后代的带型分为叠加型、缺失型和特异型。父母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22,子代8与父本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130,子代6与母本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78。本研究从分子水平鉴定杂交种,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杨树杂交亲本选配和杂种子代表现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杂交后代 银白杨 新疆杨
下载PDF
天然野生和种植药用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Ⅰ.天然野生和种植药用蔓荆子挥发油成分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兆杰 罗伟丽 +1 位作者 李斌 许青 《药物分析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出挥发油,并利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找出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将色谱分离出的35种成分进行鉴定,从中定性了21种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60%。从GC-MS鉴定结果看,天...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出挥发油,并利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找出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将色谱分离出的35种成分进行鉴定,从中定性了21种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60%。从GC-MS鉴定结果看,天然野生蔓荆子比种植药用蔓荆子缺少了氯代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和1-甲氧基-4-(2-丙烯基)苯,因此,两者在挥发油成分上极为相似,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挥发油 GC-MS-D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单叶蔓荆植物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宗文 韩晓弟 +1 位作者 高原 杨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439-15440,共2页
利用生物制片与显微技术,对单叶蔓荆营养器官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及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从植物形态学角度看,单叶蔓荆具有盐生植物的典型特点。
关键词 单叶蔓荆 形态学 盐生植物
下载PDF
牡荆挥发油的组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凌玮玮 张正竹 +1 位作者 凌铁军 张应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5-79,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牡荆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牡荆挥发油及挥发油中的主要单体成分对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枯草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牡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牡荆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牡荆挥发油及挥发油中的主要单体成分对大肠杆菌、四联球菌、枯草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牡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43·12%)、β-榄香烯(4·03%)和桧烯(3·82%),且石竹烯和β-榄香烯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牡荆挥发油的重要抑菌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 挥发性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单叶蔓荆子化学成分研究初报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体强 朱金荣 +1 位作者 吴锦忠 余德亿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年第5期50-52,共3页
对产于福建(莆田平海)海滨沙地的单叶蔓荆子的一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福建沿海沙滩单叶蔓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建产单叶蔓荆子的水分、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05%、5.9%和3.36%,符合2005年版《中... 对产于福建(莆田平海)海滨沙地的单叶蔓荆子的一般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福建沿海沙滩单叶蔓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福建产单叶蔓荆子的水分、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0.8%、4.05%、5.9%和3.36%,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其重金属元素含量Pb<0.01μg/g、As<0.1μg/g、Hg<0.01μg/g、Cd为0.02μg/g、Cu为6μg/g,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中重金属元素限量要求。蔓荆子生药材17种氨基酸总量为3.51%(mg/100 mg),此外还检出微量γ-氨基丁酸(GABA,2.203 mg/100 g)。蔓荆子生药材中含有10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69.6%)为主,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6.6%)、硬脂酸(5.4%)、油酸(22.0%)、亚油酸(46.0)及少量亚麻酸(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圆叶蔓荆) 蔓荆子 化学成分 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维洋 李剑芳 赵利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84-2185,共2页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规律,以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其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单叶蔓荆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及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干燥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规律,以及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其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确定单叶蔓荆药材的合理采收时间及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叶蔓荆干燥果实及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夏末秋初,单叶蔓荆果实和叶片中蔓荆子黄素的累积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约为同时期叶片含量的3倍。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措施下,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较对照提高约16.3%,而叶片中的含量仅较对照提高2.7%。结论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山东及周边省份于8月底至10月上中旬采收单叶蔓荆果实入药较为适宜。起垄与直立整形相结合的复合管理措施能够显著促进单叶蔓荆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积累,而对叶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蔓荆 蔓荆子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蔓荆子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再波 赵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主要... 目的: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主要成分为:α-蒎烯(4.26%)、1,8-桉树脑5.90(%)、芳樟醇(3.59%)、莰烯(4.89%)、丁子香酚(2.18%)、β-石竹烯(14.72%)、β-古芸烯(2.56%)、双环吉马烯(4.35%)、α-雪松醇(1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蔓荆子 挥发油
下载PDF
福建3个产地水仙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晓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31,共4页
 通过对福建漳州、平潭和南日岛3地水仙(NarcissustazettaLinn.var.chinensisRoem.)核型的分析,探讨南日岛地区水仙的起源,了解南日岛、漳州、平潭3地水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地水仙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相同,均为同源三倍体(2n=3x=3...  通过对福建漳州、平潭和南日岛3地水仙(NarcissustazettaLinn.var.chinensisRoem.)核型的分析,探讨南日岛地区水仙的起源,了解南日岛、漳州、平潭3地水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地水仙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相同,均为同源三倍体(2n=3x=30);核型差异较小,都属于典型不对称的二型核型。3地水仙是同一起源的中国水仙,它们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发突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和生态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产地 水仙 核型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