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ual Effect of Au-Nanoparticles on Nucleic Acid 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line Particles
1
作者 Yuri M. Yevdokimov Sergey G. Skuridin +4 位作者 Victor I. Salyanov Vladimir I. Popenko Victor M. Rudoy Ol,ga V. Dement′eva Eleonora V. Shtykova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1年第4期461-471,共11页
Au-nanoparticles (size about 2 nm, but not 5 or 15 nm) are capable of effectively incorporating into quasinematic layers of particles of 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line dispersion formed by 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 Au-nanoparticles (size about 2 nm, but not 5 or 15 nm) are capable of effectively incorporating into quasinematic layers of particles of 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line dispersion formed by 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 molecules of various families (DNA and poly(I)xpoly(C)). This Au-size-dependent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amplitudes of abnormal bands in the CD spectra specific to initial 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line dispersions and simultaneously by an appearance of plasmon resonance band in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The study of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of 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line dispersion treated with Au-nanoparticles by means of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methods demonstrates that incorporation of Au-nanoparticles into quasinematic layers of these particles results in two effects: i) it facilitates reorganization of the spatial cholesteric structure of particles, and ii) it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Au-clusters in the content of particles. It is not excluded that these effects represent a possible reason for genotoxicity of Au-nanopar- 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s Gold nanoparticles Nucleic Acid liquid-crystalline Dispersions Circular DICHROISM Structure of LYOTROPIC liquid Crystals of (Bio)Polymers Genotoxity of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油酸囊泡层状液晶作为模板电化学合成银纳米颗粒 被引量:6
2
作者 郑龙珍 金乐红 +2 位作者 吴守国 孙秀玉 林祥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在油酸囊泡的层状液晶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地制备了银纳米颗粒。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发现银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油酸囊泡中,并且油酸囊泡能够有效地阻止产生的银纳米颗粒发生... 在油酸囊泡的层状液晶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地制备了银纳米颗粒。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发现银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油酸囊泡中,并且油酸囊泡能够有效地阻止产生的银纳米颗粒发生聚集反应。此外,我们还提出了银纳米颗粒形成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囊泡 层状液晶 电化学沉积 合成 银纳米颗粒 纳米材料
下载PDF
立方晶及其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琰 陈建明 +2 位作者 陈酩 高申 钟延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4-839,共6页
立方晶是两亲性脂质和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自发形成的立方液晶的纳米分散体系。立方晶属于自稳定体系,是双连续的水相和脂相形成的类似"蜂窝"状的结构,在其中表面活性剂插入脂质双分子层,晶胞在三维方向上以无限循环方式排列,形... 立方晶是两亲性脂质和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自发形成的立方液晶的纳米分散体系。立方晶属于自稳定体系,是双连续的水相和脂相形成的类似"蜂窝"状的结构,在其中表面活性剂插入脂质双分子层,晶胞在三维方向上以无限循环方式排列,形成极小曲面的紧密结构。立方晶独特的脂水双连续相立方液晶结构,能够同时增溶亲水、亲脂及两亲性分子,具有生物可降解性、高生物黏附性、制备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使之在药物载体领域展现较大的优势。本文结合近年文献报道,阐述了立方晶的结构、制备、表征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晶 立方液晶 纳米粒 单油酸甘油酯 结构 制备 表征 药物载体
下载PDF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红兵 霍东风 蒋新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由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各种几何形态构成的药物输送载体正成为制剂载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是一定浓度的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含双连续水区和脂质区的闭合脂质双层"蜂窝状(海绵状)&... 由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各种几何形态构成的药物输送载体正成为制剂载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是一定浓度的两亲性脂质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含双连续水区和脂质区的闭合脂质双层"蜂窝状(海绵状)"结构,该独特的内部双水道结构和巨大膜表面积使其能够包封各种不同极性和剂量的药物,具有多样化的药物包裹性。作为药物载体,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还具有载药量大、保护多肽蛋白类药物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可口服、局部黏膜和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在多种剂型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展望了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新型药物载体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 药物载体 两亲性脂质 自组装
下载PDF
复方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中姜黄素和胡椒碱的包封率测定 被引量:9
5
作者 付建武 涂瑶生 +2 位作者 孙冬梅 张建军 施之琪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建立复方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姜黄素和胡椒碱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4.6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48:52),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343nm,430n... 目的建立复方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姜黄素和胡椒碱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4.6mm×250mm,4.6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48:52),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343nm,430nm(波长转换时间:16.5min);采用微柱离心法和透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姜黄素在1.8081~18.081n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胡椒碱在3.3331~33.331n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微柱离心法和透析法测定姜黄素、胡椒碱的包封率分别为59.52%、56.02%和60.13%、55.86%。结论采用微柱离心法和HPLC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复方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姜黄素和胡椒碱的包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胡椒碱 脂质立方液晶 微柱离心 透析法 包封率
下载PDF
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旬 贺秀丽 +2 位作者 刘秀菊 郭京艳 翟光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处理高压匀质法进行制备,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制得的液晶纳米粒在电镜下呈类球形,平均粒... 目的:制备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处理高压匀质法进行制备,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制得的液晶纳米粒在电镜下呈类球形,平均粒径176.1 nm,zeta电位-25.19 mV,平均载药量(1.5±0.2)%,包封率(95±1.8)%,36 h体外释放60.0%,释放方程为ln(1-Q)=-0.0251t-0.0075。结论: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 甘油单油酸酯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丹酚酸B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在体肠吸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秀君 刘志东 +3 位作者 黄瑜 庞晓晨 瞿继兰 韩真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以丹酚酸B(salB)为模型药物制备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对其大鼠在体肠吸收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丹酚酸B立方液晶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处方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单向灌流法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结果]... [目的]以丹酚酸B(salB)为模型药物制备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对其大鼠在体肠吸收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丹酚酸B立方液晶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处方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单向灌流法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72.2±5)nm,Zeta电位为(-14.8±2)mV,包封率为(38.6±3)%。肠吸收实验表明丹酚酸B溶液与纳米粒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且在十二指肠吸收最好,纳米粒的大鼠小肠吸收优于丹酚酸B溶液(P<0.05)。[结论]丹酚酸B立方液晶纳米粒能够促进其在大鼠小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立方液晶纳米粒 肠吸收
下载PDF
几种辅料对葛根素液晶纳米粒粒径、电位、包封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宁 杜守颖 +3 位作者 薛宇涛 马军明 陆洋 李鹏跃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703-708,共6页
[目的]为探讨几种辅料(油酸、油酸钠、十八胺、维生素E醋酸酯、吐温80)对葛根素液晶纳米粒粒径、电位、包封率的影响并择最优辅料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素液晶纳米粒,以粒径、Zeta电位、pH、包封率为... [目的]为探讨几种辅料(油酸、油酸钠、十八胺、维生素E醋酸酯、吐温80)对葛根素液晶纳米粒粒径、电位、包封率的影响并择最优辅料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素液晶纳米粒,以粒径、Zeta电位、pH、包封率为指标筛选最适宜的稳定剂,并考察其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维生素E醋酸酯最适合作为液晶纳米粒的稳定剂,得到制剂的粒径半径为(94.62±3.18)nm,电位为(-37.47±1.550)mV,体系pH是8.70,包封率可达到92.14%±0.3827%,并且可使周内包封率保持90%以上。[结论]维生素E醋酸酯可显著提高液晶纳米粒的稳定性,使纳米粒分散良好,粒径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纳米粒 包封率 粒径 ZETA电位 稳定性
下载PDF
自组装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9
作者 高金龙 付英超 +4 位作者 王奎涛 谷娜 龚敬捧 李宛萍 金向群 《天津药学》 2018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制备自组装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的纳米粒子,并对粒子的大小、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进行了表征。方法:在叶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使叶酸发生自组装形成液晶叶酸,用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然后将左旋咪唑... 目的:制备自组装液晶叶酸包载左旋咪唑的纳米粒子,并对粒子的大小、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放进行了表征。方法:在叶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使叶酸发生自组装形成液晶叶酸,用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然后将左旋咪唑进行包封,再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交联剂制备成纳米粒子,利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测定粒子的粒径和形态,计算包封率。最后探索其在模拟体液中的释药行为。结果:在X射线衍射图中存在3.3°处的自组装特征峰,说明叶酸完成自组装成为液晶叶酸,其在生物显微镜下呈枝干形纹理,在扫描电镜下呈层叠枝状。当叶酸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0时,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20 nm,形态为球型,外围有散枝结构,载药率高达85%。载药纳米粒子在模拟体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结论:自组装液晶叶酸载药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载药率和缓释特性,粒径分布均匀,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叶酸 纳米粒子 粒径分布 缓释性能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of cubosomes,hexosomes,an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被引量:4
10
作者 Anan Yaghmur Huiling M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871-885,共15页
The use of lipid nano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is an active research area,and a great interest has particularly been show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Among different lipid nanocarriers,ISAsomes(Internally s... The use of lipid nano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is an active research area,and a great interest has particularly been show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Among different lipid nanocarriers,ISAsomes(Internally self-assembled somes or particles),including cubosomes and hexosomes,an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have unique structural features,making them attractive as nano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In this contribution,we focus exclusively on recent advances in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SAsomes,mainly cubosomes and hexosomes,and their use as versatile nanocarriers for different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Additionally,the advantages of SL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ral and pulmonary drug delivery are discussed with focus on the biological fates of these lipid nanocarriers in vivo.Despite the demonstrated advantages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s including preclinical studies,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nanoparticles with biological fuids and tissues of the target sites is necessary for effcient designing of drug nanocarriers and exploring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fate CUBOSOMES Drug delivery Hexosomes Inverse non-lamellar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s Nano-self-assemblies Solid crystalline phases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11
作者 陶莉 罗千古 吴传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09-2811,共3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BCA—CLN)的处方。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形貌;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苷(BCA)加入量、单油酸甘油酯用量和F127用量对(BCA—CLN)性质的影响;根据归一值的...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BCA—CLN)的处方。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形貌;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芩苷(BCA)加入量、单油酸甘油酯用量和F127用量对(BCA—CLN)性质的影响;根据归一值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呈类球形,三个影响因素和总评归一值之间存在定量关系。优选的处方范围为BCA用量为80—90mg,GMO用量为6.5~7g,F127用量为600—800mg。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液晶纳米粒 黄芩苷 星点设计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盐酸多柔比星-吲哚菁绿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处方工艺
12
作者 黄勤标 曾令军 +3 位作者 陈珍珍 刘志宏 张倩 宋洪涛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制备盐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DOX-ICG LLCN),对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DOX-ICG-LLCN,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考察基... 目的制备盐酸多柔比星(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DOX-ICG LLCN),对其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pH梯度法制备DOX-ICG-LLCN,以粒径、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其进一步优化。结果最优处方制得的DOX-ICG-LLCN粒径为(101.90±6.20)nm,多分散指数为0.127±0.055,DOX包封率为(91.14±2.34)%,ICG包封率为(90.66±1.86)%。结论所制备的DOX-ICG-LLCN处方工艺合理可靠,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吲哚菁绿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 制备工艺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下载PDF
共载GNA和PLHSpT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13
作者 魏晴 林彤远 +2 位作者 王强 王雷 陈卫东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284-29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载GNA与PLHSpT的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Cubs-(GNA+PLHSpT)],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温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同时包裹GNA与PLHSpT的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Cubs-(GNA+PLHSpT)],通过单因素考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载GNA与PLHSpT的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Cubs-(GNA+PLHSpT)],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温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同时包裹GNA与PLHSpT的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Cubs-(GNA+PLHSpT)],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等确定最优处方。利用DLS、TEM、DSC、体外释放等体外表征最优处方下[Cubs-(GNA+PLHSpT)]的外观形貌、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包封率、体外释放曲线及累积释放率等物理性质,MTT法检测[Cubs-(GNA+PLHSpT)]对SK-BR-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优处方下的[Cubs-(GNA+PLHSpT)]平均粒径为(133.7±0.57)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71±0.01),Zeta电位为(-12.40±0.41)mV,GNA和PLHSpT包封率分别为(89.70±0.39)%和(87.74±0.71)%,透射电镜显示最优处方下的[Cubs-(GNA+PLHSpT)]呈球形或者类球形,表面无黏连,对SK-BR-3细胞的IC50值为(3.46±0.11)μg·mL^(-1)。结论最优处方下的[Cubs-(GNA+PLHSpT)]粒径分布均匀,药物包封率高,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 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 综合加权评分法 体外表征 抗肿瘤
下载PDF
Non-Equlibrium Doping,Phase Selection and Fuctionalization in TiO_2 Nanoparticls Prepared by RF Thermal Plasma Methods
14
作者 T.Ishigakl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4-,共1页
1 Results Control of dispersion in synthesized nano-size powders is cru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application,such as the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 nano-strucured bodies.Dispersion of plasma-synthesized ... 1 Results Control of dispersion in synthesized nano-size powders is crucial to the real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application,such as the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 nano-strucured bodies.Dispersion of plasma-synthesized TiO2 nanoparticles,which are formed in-flight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plasma,should be superior to those prepared by ordinal wet processes,as the particles have no surface residual groups.RF thermal plasma is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ly high temperatures,and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precursor one-step process high crystalline nanoparticle
原文传递
苦参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斯琴 高慧敏 +9 位作者 李春 王智民 沈硕 闫利华 郭凤倩 向定华 王萍 符德静 刘晓谦 易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6,共10页
目的:制备苦参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MAT-LLCN)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与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在明确单油酸甘油酯(GMO)与泊洛沙姆407(P407)最佳比例的基础上,以极端顶点混料设计法筛选MAT-LLCN最佳处方,并对其载药量... 目的:制备苦参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MAT-LLCN)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与经皮吸收行为。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在明确单油酸甘油酯(GMO)与泊洛沙姆407(P407)最佳比例的基础上,以极端顶点混料设计法筛选MAT-LLCN最佳处方,并对其载药量进行考察。以预溶胀的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与MAT-LLCN混合均匀,制得MAT-LLCN凝胶。采用偏光显微镜(PLM)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MAT脂质立方液晶(MAT-LLC)进行结构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比较MAT-LLCN凝胶及其普通凝胶的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特性,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二者作用于皮肤不同时间所引起的皮肤结构变化情况。结果:MAT-LLCN凝胶最佳处方为GMO-P407(9∶1)质量分数5.5%,MAT质量分数1%~6%,卡波姆9400.6%,加水至足量。制得的MAT-LLC为体心型LLC。制备的MAT-LLCN凝胶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R^(2)=0.9540),释药机制为Fick扩散。体外透皮试验显示,MAT-LLCN凝胶中MAT的累积释放率、稳态释放速率及大鼠皮肤滞留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凝胶(P<0.05)。皮肤HE染色结果表明,MAT-LLCN凝胶能够使皮肤角质层细胞排列疏松,同时能够维持真皮层细胞结构的稳定。结论:制得的MAT-LLCN凝胶可通过快速打开皮肤角质层屏障,加快药物跨皮肤转运,并在真皮层中形成药物贮库,提示LLC在药物经皮给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立方液晶纳米粒 凝胶 极端顶点混料设计 体外释放 体外透皮 滞留量
原文传递
基于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的注射用载多西他赛液晶纳米粒的研制
16
作者 王熙临 许欣媛 +2 位作者 陈黎明 潘颋 翁伟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1-1737,1744,共8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将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作为液晶材料制备载药液晶纳米粒(LCNPs)的可行性。分别合成了2种液晶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 PEG)双硬脂酸酯(m PEG350-DS)和聚乙二醇(PEG)双硬脂酸酯(S-PEG400-S)。所得的2种材料遇水均可形成溶致液... 本研究旨在考察将聚乙二醇双硬脂酸酯作为液晶材料制备载药液晶纳米粒(LCNPs)的可行性。分别合成了2种液晶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 PEG)双硬脂酸酯(m PEG350-DS)和聚乙二醇(PEG)双硬脂酸酯(S-PEG400-S)。所得的2种材料遇水均可形成溶致液晶,其中S-PEG400-S液晶可被稳定地分散而得到LCNPs。以多西他赛为模型药,添加适量卵磷脂后可获得具有良好负载能力的LCNPs,其粒径为137.9 nm、ζ电位为–19.7 m V、包封率96.5%、载药量为3.4%、含量为标示量(2 mg/m L)的98.2%。载药LCNPs在体外抑瘤试验和体内药动学研究中显示出优于市售注射液(泰索帝)的抑瘤效果和显著的长循环特征。根据偏光显微镜、小角X射线散射和冷冻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推测该LCNPs中的液晶相态为海绵(L3)相。上述试验结果表明,S-PEG400-S具备成为载药LCNPs材料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衍生物 硬脂酸酯 液晶纳米粒 海绵相 多西他赛 注射剂 药物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外翻肠囊法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滕爽 邱玲 +5 位作者 陈红鸽 申宝德 沈成英 徐平华 韩晋 袁海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674-3678,共5页
为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芍药苷(Pae)溶液进行比较,该试验采用离体肠外翻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e的含量,研究Pae-LLCN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 为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芍药苷(Pae)溶液进行比较,该试验采用离体肠外翻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e的含量,研究Pae-LLCN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Pae-LLCN与Pae在不同浓度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可能为被动吸收;Pae-LLCN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高于Pae(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Pae-LLCN与Pae在整个大鼠小肠均有吸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LLCN能显著改善Pae的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脂质液晶纳米粒 外翻肠囊法 肠吸收
原文传递
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邱玲 尹蓉莉 +5 位作者 申宝德 张利红 武娜 郑娟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495-3499,共5页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Pae-LLCN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F127)与甘油单油酸酯(GMO)质量比为1∶10、芍药苷投料量为40 mg、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用量为20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达到73.72%,载药量为14.81%,粒径(170±16)nm,体外24 h累积释放量为72.68%。结论 Pae-LLCN制备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脂质液晶纳米粒 体外释放 包封率 自发乳化-超声法 正交设计 透析法
原文传递
光甘草定醇质体与立方液晶纳米粒皮肤滞留量比较及抗豚鼠皮肤光老化作用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丽峰 丁苗苗 +2 位作者 何新 王艳 刘昌孝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944-1950,共7页
目的制备光甘草定醇质体与立方液晶纳米粒,通过测定2种纳米制剂在离体豚鼠皮肤中的滞留量优选出适合光老化经皮给药的制剂。建立光老化模型,通过观察优选制剂对豚鼠光老化模型的治疗效果来评价药物的疗效。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光甘草定... 目的制备光甘草定醇质体与立方液晶纳米粒,通过测定2种纳米制剂在离体豚鼠皮肤中的滞留量优选出适合光老化经皮给药的制剂。建立光老化模型,通过观察优选制剂对豚鼠光老化模型的治疗效果来评价药物的疗效。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光甘草定醇质体,高压均质法制备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利用Franz扩散装置考察光甘草定醇质体、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离体鼠皮中的滞留量,优选出光甘草定经皮给药治疗光老化的纳米制剂。紫外线照射背部剃毛豚鼠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质(给予空白凝胶0.5 g/只)组、维甲酸(阳性对照,0.5 g/只)组和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高、低剂量(0.50、0.25 g/只)组,治疗2周后,通过肉眼观察、HE染色、Masson染色等评价其治疗效果,用水份测定仪观察其对豚鼠皮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 2种纳米制剂凝胶的鼠皮滞留量最高者为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凝胶。豚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建立成功,HE染色、Masson染色等结果表明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对光老化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使光老化皮肤的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光甘草定立方液晶纳米粒在离体鼠皮中的滞留较高,对豚鼠皮肤光老化模型治疗效果显著,为光甘草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甘草定 醇质体 立方液晶纳米粒 皮肤滞留量 光老化
原文传递
去甲斑蝥素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素珍 刘为萍 +1 位作者 朱静 吴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66-5568,共3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立方液晶纳米粒,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结果:利用乳化法制备的立方液晶具有较好的包封率,粒径在140n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稳定性良...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制备去甲斑蝥素立方液晶纳米粒,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结果:利用乳化法制备的立方液晶具有较好的包封率,粒径在140n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乳化法制备立方液晶纳米粒简便可行,去甲斑蝥素立方液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立方液晶纳米粒 包封率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