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璐 张静 +4 位作者 马世荣 陈玲 郭英 李擒龙 杨守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样 病理学 影像学 MRI
下载PDF
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诊断(附7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2
作者 闻芳 胡春洪 +1 位作者 胡粟 戴启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1iposareoma,DDLS)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资料,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首次发病年龄42-77岁,平均54岁,男4例,女3例。结果4...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1iposareoma,DDLS)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去分化脂肪肉瘤的CT资料,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首次发病年龄42-77岁,平均54岁,男4例,女3例。结果4例表现为混合密度肿块,脂肪密度肿块边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2种成分之间分界清楚;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瘤内脂肪成分小于10%。去分化成分,平扫与软组织密度相似,增强呈显著不均匀强化,有延迟强化。结论 DDLS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脂肪肉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去分化型 CT 病理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江心 张杰 +3 位作者 林洁 唐坤 郑祥武 李伟伟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I。,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的CT表现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PRI。,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肿瘤最大径为8~27cm,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呈椭圆形,其余10例均呈显著不规则分叶状或铸型生长。CT平扫表现:8例可见脂肪组织,分别为分化型3例、去分化型2例、混合型3例;4例未见明显脂肪组织,其中2例黏液型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圆细胞型及1例多形性型v;t软组织密度为主;2例混合型肿块内伴有大块致密钙化。CT增强扫描表现:8例行增强扫描,其中2例脂肪瘤型可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及条索影轻度强化;1例硬化型软组织团块呈轻度强化;2例黏液型可见索条分隔样轻度强化及整体云絮样轻度强化;1例去分化型中的去分化瘤体区域、1例多形性型及l例伴有钙化的混合型中的多形性瘤体区域均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PRI。病理组织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CT表现的多样性,不同亚型CT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并能反映各自病理类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软组织脂肪肉瘤10例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娄鉴娟 朱岩 +2 位作者 张晶 徐海 王德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亚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的脂肪肉瘤的CT及MRI特点,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结果: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中,3例为混合型,以分化型为主,部分为粘液型,其中1例局灶区含...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亚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的脂肪肉瘤的CT及MRI特点,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结果: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中,3例为混合型,以分化型为主,部分为粘液型,其中1例局灶区含去分化成分。分化型,粘液型,去分化型各1例。中纵隔1例为混合型,部分为分化型,部分为粘液型。发生于下肢者3例,1例为分化型,1例为粘液型,1例为混合型,部分为多形型,部分为分化型。分化型脂肪肉瘤表现为肿块大部分为脂肪的密度或信号,内有不规则增厚的分隔或小结节样非脂肪成分,增强后非脂肪成分有中等强化。粘液型表现为水样密度,类似囊肿类病变。去分化型肿块几乎为软组织构成,并有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见少量脂肪密度。混合型为各类亚型的混合。结论:软组织脂肪肉瘤由于其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影像学表现的多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理取材及临床预后的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病理 影像诊断
下载PDF
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磊 童汉兴 +5 位作者 邵叶波 陆巍 何俊义 徐静 俞慈心 张勇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S)的临床特点及联合脏器切除术在RPL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8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共完成手术8...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S)的临床特点及联合脏器切除术在RPL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8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共完成手术82例次,其中31例次为首次手术,51例次为复发再次手术。完整切除率为70.7%,首次手术完整切除率(87.1%)显著高于复发再手术(60.8%),P=0.009。联合脏器切除32例次,联合脏器切除率为39.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首次手术是否完整切除将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大小是肿瘤复发的因素。结论: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RPLS的切除率,肿瘤大小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病理类型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而联合脏器切除、首次手术完整切除等因素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肉瘤 完整切除率 联合脏器切除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新明 何裕隆 +6 位作者 张漓 陈志辉 李明哲 黄奕华 蔡世荣 陈创奇 詹文华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手术治疗17例PRPL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共进行手术30例次,其中13例次为首次手术,17例次为再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24例次(80.0%),其...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手术治疗17例PRPL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共进行手术30例次,其中13例次为首次手术,17例次为再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24例次(80.0%),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2例次(40.0%),肿瘤部分切除5例次(16.7%),探查活检1例次(3.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无论是首发还是复发,手术切除都是标准的治疗手段,晚期肿瘤姑息切除亦能减轻邻近压迫症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治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德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复发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2012年收治的3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人13例22次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发病例较初发者更容易引发临床症状和侵袭周围组织...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复发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2012年收治的3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人13例22次复发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发病例较初发者更容易引发临床症状和侵袭周围组织或脏器,手术完全切除率低;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复发间期逐渐缩短,恶性度增加,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腹膜后间隙的特殊性和肿瘤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腹膜后脂肪肉瘤不易被彻底切除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强调首次完全完整和彻底的切除是防止复发、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脂肪肉瘤 复发 临床特征 无瘤术
原文传递
S100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侯雷 赵旭东 +2 位作者 黄晓辉 刘娜 李沛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12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S100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根据S100蛋白表达情况分为S100蛋白阳性组(58例)和S100蛋白... 目的探讨S100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根据S100蛋白表达情况分为S100蛋白阳性组(58例)和S100蛋白阴性组(5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 结果 108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5年复发率为88.9%(96/108),中位复发时间为32.7个月。S100蛋白阳性组患者的1、2、5年复发率为25.9%(15/58)、53.4%(31/58)、96.6%(56/58),中位复发时间为26.2个月。S100蛋白阴性组患者的1、2、5年复发率为10.0%(5/50)、36.0%(18/50)、80.0%(40/50),中位复发时间为40.0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S100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首次复发时间(χ2= 9.931,P= 0.002)、术后生存率(χ2= 4.571,P= 0.033)有关。而年龄、性别、是否联合脏器切除、肿瘤大小、术中放疗与患者术后的复发时间无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100蛋白阳性(OR= 1.582,95% CI:1.005~2.491)、病理分型(OR= 1.531,95% CI:1.254~1.87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S100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S100蛋白阳性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S100蛋白质类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阴囊壁肉瘤的超声诊断
9
作者 文晓蓉 黄景 +2 位作者 陈扬 王坤杰 李永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阴囊壁肉瘤的超声特征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9例阴囊壁肉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总结阴囊壁肉瘤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阴囊壁横纹肌肉瘤5例,其中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目的探讨阴囊壁肉瘤的超声特征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9例阴囊壁肉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总结阴囊壁肉瘤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阴囊壁横纹肌肉瘤5例,其中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3例(包括2例阴囊壁肉膜下横纹肌肉瘤),肿块为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呈弱回声,血供丰富。阴囊壁脂肪肉瘤4例,2例为稍强回声,2例为强回声及弱回声相间的不均质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血供较丰富。结论阴囊壁肉瘤是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检查有助于其与睾丸肿块的鉴别,根据肿块回声及血供特点还可初步推断肿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壁 肉瘤横纹肌肉瘤 脂肪肉瘤 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