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混合式绝缘油与绝缘纸板“液–固”组合体系的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郝建 高晨煜 +3 位作者 陈鑫 郭沛 廖瑞金 李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中油-纸绝缘体系的"液–固"交界面易发生沿面闪络,导致变压器绝缘失效。为考察新型三元混合式绝缘油对油-纸绝缘体系沿面闪络电压的提升效果,为此以矿物油–纸绝缘为参比,研究了交流电压下三元混合式油–纸...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中油-纸绝缘体系的"液–固"交界面易发生沿面闪络,导致变压器绝缘失效。为考察新型三元混合式绝缘油对油-纸绝缘体系沿面闪络电压的提升效果,为此以矿物油–纸绝缘为参比,研究了交流电压下三元混合式油–纸绝缘体系的沿面闪络特性,分析了沿面闪络电压、油浸纸板表面损伤、以及沿面闪络后的油中溶解气体特性。结果表明:当针–板电极间距离由5 mm增大至20 mm时,与矿物油–纸绝缘体系相比,三元混合式绝缘油-纸绝缘体系的沿面闪络电压约高10%~20%,主要原因在于三元混合式绝缘油–纸绝缘体系中针电极尖端的电场值较小,且三元混合式绝缘油的击穿性能优于矿物油。经历多次沿面闪络后,三元混合式绝缘油浸渍纸板的表面损伤程度弱于矿物油浸渍纸板,且三元混合式绝缘油中溶解的C2H2及总烃类气体含量低于矿物油。该结果为安全应用三元式混合绝缘油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绝缘油 油–纸绝缘 闪络电压 表面损伤 产气特性
下载PDF
深层盐岩本构关系及其在石油钻井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春和 曾义军 +1 位作者 吴文 陈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78-1682,共5页
在大量现场盐岩蠕变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对盐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稳态蠕变规律,提出了稳态蠕变三维分析方程,并针对深层盐岩地区石油钻井中的泥浆密度确定难题,采用FLAC3D软件,给出了优化的泥浆密度图谱,为合理进行钻井液密度... 在大量现场盐岩蠕变力学试验的基础上,对盐岩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稳态蠕变规律,提出了稳态蠕变三维分析方程,并针对深层盐岩地区石油钻井中的泥浆密度确定难题,采用FLAC3D软件,给出了优化的泥浆密度图谱,为合理进行钻井液密度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井工程 岩石力学 盐岩 蠕变 本构关系 泥浆密度
下载PDF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水体系层状液晶的流变性
3
作者 冯尚华 张翠娟 李衍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570,共6页
采用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NP-10)/水体系层状液晶在不同温度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流变性。在线性黏弹区内,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与频率的关系不符合Maxwell模型,并用滑移模型、范德华力、水化... 采用应力控制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NP-10)/水体系层状液晶在不同温度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流变性。在线性黏弹区内,其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与频率的关系不符合Maxwell模型,并用滑移模型、范德华力、水化作用解释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层状液晶表现此类流变性的原因;用Burgers模型解释了蠕变-回复实验的结论,其结果与线性的振荡实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 层状液晶 流变性 滑移 蠕变-回复
下载PDF
锰对Al-Cu合金固液态区间蠕变及应力松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魁英 李庆春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5年第1期33-35,共3页
在自行研制的流变性能测试装置上研究了锰对Al-5%Cu合金固液态区间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影响,考察了锰加入量对合金蠕变,蠕变速率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锰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合金的蠕变量,降低蠕变速率.此外,锰还能使残余应力提... 在自行研制的流变性能测试装置上研究了锰对Al-5%Cu合金固液态区间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影响,考察了锰加入量对合金蠕变,蠕变速率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锰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合金的蠕变量,降低蠕变速率.此外,锰还能使残余应力提高.锰加入量增加,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合金 固液态区间 蠕变 应力松弛
下载PDF
多能变换装备功率模块封装绝缘的“胶–固”沿面放电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闫豪生 +5 位作者 陈晨 王伟 李志辉 邹亮 张黎 李庆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9447-9460,共14页
多能变换装备功率模块易在有机硅凝胶和陶瓷基板界面形成沿面放电。该文对高频电应力下胶–固绝缘放电特性、气泡流注发展过程和陶瓷基板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有机硅凝胶的固–液两相性和自愈性,将沿面放电问题转化为气泡发展问题,... 多能变换装备功率模块易在有机硅凝胶和陶瓷基板界面形成沿面放电。该文对高频电应力下胶–固绝缘放电特性、气泡流注发展过程和陶瓷基板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有机硅凝胶的固–液两相性和自愈性,将沿面放电问题转化为气泡发展问题,探究胶–固绝缘失效规律和损伤机理。研究表明:胶–固沿面放电脉冲信号集中于电压极性反转后和峰值附近,放电次数和幅值随频率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随温度的升高单调递增;通过不同脱气方式,揭示了硅凝胶内部气泡和基板烧结气隙是影响沿面放电的重要因素;基板损伤与胶–固界面流注特性有关,并对沿面放电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IGBT封装绝缘结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板 有机硅凝胶 胶–固沿面放电 气泡 固–液两相性 损伤特性
下载PDF
高压电力电气用液体注射成形硅橡胶的制备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永现 陈石刚 袁喜良 《有机硅材料》 CAS 2007年第5期279-283,共5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或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乙烯基双封头、乙烯基环体为原料,制成乙烯基硅油;并与经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气相法白炭黑混合,制成基胶;基胶中分别加入铂催化剂和端含氢硅油,制成了双组分液体硅橡胶。研究了乙烯...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或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乙烯基双封头、乙烯基环体为原料,制成乙烯基硅油;并与经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的气相法白炭黑混合,制成基胶;基胶中分别加入铂催化剂和端含氢硅油,制成了双组分液体硅橡胶。研究了乙烯基硅油的黏度和配比、气相法白炭黑的比表面积、结构化控制剂的用量、耐漏电起痕添加剂的用量等对液体硅橡胶力学性能、电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黏度5000mPa.s的乙烯基硅油和黏度80000mPa.s的乙烯基硅油拼混而成的乙烯基硅油(混合后的黏度为20000mPa.s)为基础硅油,补强剂选择比表面积大于300m2/g的气相法白炭黑、且用量不超过30份,结构化控制剂选择六甲基二硅氮烷且用量为15份(相对于气相法白炭黑的用量),耐漏电起痕添加剂用量为2份,铂催化剂的用量(Pt的质量分数)为60×10-6,抑制剂的质量分数为1.2%时,液体硅橡胶胶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加工性能达到最佳,完全满足高压电力电气用液体注射硅橡胶的特殊要求,已被广泛用作高等电压电缆附件、电缆终端、冷缩套管、电缆屏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缩电缆附件 耐漏电起痕 液体注射 硅橡胶
下载PDF
热致液晶共聚酯增强竹塑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谭伟 郝笑龙 +1 位作者 王清文 欧荣贤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与热塑性聚合物相比,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具有更低的黏度和更高的结晶度,以及更好的力学性能,有望用于增强竹塑复合材料(BPC)。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热致液晶聚合物(对羟基苯甲酸/2-羟基-6-萘甲酸共聚酯,HBA/HNA)作为增强相,马来酸酐接... 与热塑性聚合物相比,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具有更低的黏度和更高的结晶度,以及更好的力学性能,有望用于增强竹塑复合材料(BPC)。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热致液晶聚合物(对羟基苯甲酸/2-羟基-6-萘甲酸共聚酯,HBA/HNA)作为增强相,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界面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增强等规聚丙烯(PP),并以增强PP作为基体制备了竹粉质量分数为55%的BPC。通过力学测试、动态力学分析、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蠕变分析、热重分析和热机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HBA/HNA对BPC力学性能、结晶行为、蠕变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HBA/HNA质量分数为PP质量的3%时,BPC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35%和10%,而过高的HBA/HNA质量分数会降低增强效果。HBA/HNA未改变PP基体的晶型,但显著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刚性HBA/HNA限制了PP基体分子链的运动、滑移和取向,从而提高了30℃时BPC的抗蠕变能力。HBA/HNA的加入降低了BPC在30~60℃时厚度方向上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率,提高了BPC的热稳定性。因此,通过HBA/HNA改性PP是提升BPC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热致液晶共聚酯 力学性能 结晶 蠕变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有创监测指标的利与弊
8
作者 侯琪 黄俊 +1 位作者 徐华康 刘顺利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88-691,共4页
发生烧伤后,血浆样液体快速向组织间隙及皮肤破损处渗漏,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患者进入休克期,此时首要的治疗措施即实施快速高效的液体复苏。在运用补液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个体化”复苏,通过选择恰当的监测指标评估复苏效... 发生烧伤后,血浆样液体快速向组织间隙及皮肤破损处渗漏,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患者进入休克期,此时首要的治疗措施即实施快速高效的液体复苏。在运用补液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个体化”复苏,通过选择恰当的监测指标评估复苏效果、指导复苏进程、避免复苏不力或过度复苏成为了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核心问题。笔者对现有文献及参考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讨论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的过程中对于指导液体复苏、评估复苏效果有参考价值的各项有创监测指标的应用进展,为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诊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液体复苏 有创监测指标 过度复苏 液体蠕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