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technique for removal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 related sticky silicone oil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Hai-Shuang Lin Yong-Ping Tang +5 位作者 Lu Zhang En-Ze Liu Ling-Ying Ye Ming-Na Xu Rong-Han Wu Zhi-Xiang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1年第12期1903-1908,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ticky silicone oil(SSO)removal using a 22-gauge vein detained needle and 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wrap-and-peel technique.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 AIM: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ticky silicone oil(SSO)removal using a 22-gauge vein detained needle and 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wrap-and-peel technique.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retinal detachment who had received silicone oil and perfluorocarbon liquid(PFCL)as intraocular tamponades.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if they exhibited SSO remnants during silicone oil removal.The aspiration of most of the SSO remnants was performed by a 22-gauge vein detained needle.The small amounts of droplets adhered to the macula and epi-macular membrane were subsequently removed by the ILM warp-and-peel technique.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In vitro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SSO remnants in four groups.RESULTS:Of 71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ilicone oil removal during the study period,9 patients exhibited SSO remnants and underwent follow-up for at least 3mo.Seven eyes(78%)underwent the ILM wrap-and-peel technique to completely remove small droplets of SSO that were glued to the macula and epi-macular membrane.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Post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revealed normal retinal structure in all patients.In vitro analyses showed that balanced salt solution and prolonged vibration(for 1wk)had the strongest effects on silicone oil and PFCL compound opacities.CONCLUSION:SSO remnants could be removed in an intact manner and without complications,using a vein detained needle-assisted and ILM wrap-and-peel technique.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FCL and infusion fluid should be completely removed before silicone oil injection to prevent SSO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cky silicone oil perfluorocarbon liquid silicone oil removal inner limiting membrane peel in vitro analysis
下载PDF
Use of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in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s
2
作者 B C Ang 《眼科学报》 1992年第1期38-39,44,共3页
We now have an additional tool to help in managing complicated retinal detachments. We look forward to the day when we can leave the liquid without having to remove it becau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ocular complications.
关键词 perfluorocarbon liquids retinal detachemtn vitrectomy.
下载PDF
A surprising visual improvement following a prolonged 5-month retained subfoveal perfluorocarbon liquid
3
作者 Daniel SW Ting Vicky Hsin-Ju Lu +1 位作者 Gavin SW Tan Edmund YM W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7期1079-1081,共3页
Dear Sir,I am Dr.Daniel Ting,from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ingapore National Eye Centre,Singapore.I write to present a case of a surprising significant visual improvement following a prolonged 5-month retained... Dear Sir,I am Dr.Daniel Ting,from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Singapore National Eye Centre,Singapore.I write to present a case of a surprising significant visual improvement following a prolonged 5-month retained subfoveal perfluorocarbon liquid.Retained perfluorocarbon liquid(PFCL)has been shown to cause decreased visual acuity,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toxicity,retinal degeneration and gravity deforma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R A surprising visual improvement following a prolonged 5-month retained subfoveal perfluorocarbon liquid Figure
下载PDF
制备包裹吲哚菁绿和液态氟碳的纳米级双模态造影剂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澄 宫玉萍 +3 位作者 王志刚 李攀 冉海涛 郝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全氟己烷(PFH)的纳米级双模态显像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热致相变,光声成像及超声成像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技术制备包裹ICG及PFH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INP纳米粒),观察及分析INP纳米粒理化性质、... 目的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全氟己烷(PFH)的纳米级双模态显像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热致相变,光声成像及超声成像效果。方法采用多步乳化技术制备包裹ICG及PFH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INP纳米粒),观察及分析INP纳米粒理化性质、相变过程及体外增强光声及超声显像效果。结果成功制备INP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607.26±23.53)nm,温度达70℃时,纳米粒逐渐增大变为微气泡,温度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气泡变大且数量增多,最后气泡破裂,整个过程约持续40s。激光辐照30s后,INP纳米粒可检测到明显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结论成功制备包裹ICG和PFH的PLGA纳米粒,其在激光辐照下可产生光声信号和超声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吲哚菁绿 液态氟碳 纳米结构 光声成像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高分子相变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何子朋 王志刚 +4 位作者 李攀 柯青兰 岳媛媛 康娟 曾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9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细胞靶向效果及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微球,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叶酸配体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验证其体外... 目的制备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细胞靶向效果及超声显影情况。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纳米微球,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叶酸配体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相变超声造影剂,以人卵巢癌SKOV3细胞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性能,以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辐照实验观察其超声显影情况。结果所制备叶酸受体靶向高分子相变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229.13±13.46)nm,体外细胞寻靶实验显示靶向造影剂与SKOV3细胞大量结合,而普通造影剂组与游离叶酸干预组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造影剂溶液经一定功率HIFU辐照后,超声显影效果较辐照前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良好靶向性,并具备HIFU辐照后增强超声显影的特性,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叶酸受体 靶向 液态氟碳
下载PDF
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显影实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红霞 郑元义 +3 位作者 周洋 赵建龙 罗银灯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液态氟碳高分子微球,观察其体外物理特性及超声、CT显影效果。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微球;以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以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检测微球粒径、电位;DiI着...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液态氟碳高分子微球,观察其体外物理特性及超声、CT显影效果。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的高分子微球;以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以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检测微球粒径、电位;DiI着色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结构和荧光强度;行体外超声和CT,观察其显影效果。结果所制备的液态氟碳高分子微球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形态规则,呈球包球形;平均粒径为(413±32)nm,平均电位为(-2.42±5.71)mV;荧光染色后微球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外壳呈环形红色荧光,而内部包绕的液态氟碳不发光、呈黑色;体外超声与CT显影效果好。结论成功制备的液态氟碳高分子微球粒径小,稳定性好,体外可同时增强超声和CT,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液态氟碳 高分子聚合物
下载PDF
包裹液态氟碳高分子纳米球相变及体外超声显影 被引量:7
7
作者 何坤燕 冉海涛 +2 位作者 李茂萍 郑元义 王志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1期679-683,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液态氟碳(PFP)高分子纳米球,观察其物理特性、体外热致相变、声致相变及体外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单乳化法)制备包裹PFP的MPEG-PLGA纳米球(P-NP),以光镜观察纳米球形态分布,以纳米...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液态氟碳(PFP)高分子纳米球,观察其物理特性、体外热致相变、声致相变及体外超声显影效果。方法采用乳化-蒸发法(单乳化法)制备包裹PFP的MPEG-PLGA纳米球(P-NP),以光镜观察纳米球形态分布,以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纳米球粒径和电位;在显微镜上放置加热板实时观察P-NP的相变情况;于体外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仪辐照后,观察其超声显影效果。结果所制备的包裹PFP的高分子纳米球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形态规则,呈球包球形;平均粒径为(393.2±40.7)nm,平均电位为(-5.23±8.69)mV;加热板显示的温度约为42.6℃时,光镜下显示纳米球开始转变为微气泡,且随着温度增高,所产生的气泡逐渐增多;体外行LIFU辐照后,在超声基波和谐波模式下可观察到显影明显增强。结论成功制备了PFP高分子纳米球,其粒径小、稳定性好,体外经LIFU仪辐照后可增强超声显影,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氟碳 纳米球 相变 造影剂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对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新红 段蕴铀 +2 位作者 胡慧军 冯华松 赖莉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81-984,共4页
目的 :观察肺内注入全氟萘烷 (FDC)形成的部分液体通气 (PL 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E- SWD)家兔动脉血气、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体循环功能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4 2只 ,体质量 (2 .35± 0 .2 1) kg,经... 目的 :观察肺内注入全氟萘烷 (FDC)形成的部分液体通气 (PL 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E- SWD)家兔动脉血气、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体循环功能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4 2只 ,体质量 (2 .35± 0 .2 1) kg,经气管插管注入配方海水制备成 PE- SWD模型后 ,随机分为 3组 (n=14 ) :阳性对照组 (PE) ;常规机械通气组 (CMV) ,即常规通气(CMV) +呼气末正压 (PEEP)治疗 ;部分液体通气组 (PL V) ,即肺内注入 FDC+CMV+PEEP。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15、30、6 0、12 0、180 m 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体循环参数、肺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和存活时间。结果 :PL V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 ,达到 (2 6 2 .84± 6 4 .33) mm Hg(1mm Hg=0 .133k Pa) ,肺静态顺应性提高约 31.3% ,气道峰压下降约 2 3.4 % ,血浆TNF-α较 PE组减低约 2 4 .9%。但存活时间与 PE组无显著差异 ,少于 CMV组。 结论 :PL V可明显改善 PE- SWD家兔的动脉血气和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峰压、减少肺组织损伤 ,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但治疗结束后存活时间少于 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全氟碳化合物 海水淹溺 肺水肿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小猪肺组织结构及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彭雪梅 孙婵 +4 位作者 王华东 肖燕青 王仲红 颜亮 王彦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以perfluorocarbon(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灌洗后急性肺损伤小猪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小猪急性肺损伤(ALI)后,将动物分为两组PLV组和传统机械通气(CV)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 目的探讨以perfluorocarbon(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灌洗后急性肺损伤小猪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小猪急性肺损伤(ALI)后,将动物分为两组PLV组和传统机械通气(CV)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3、4h6个时点观察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8个不同部位的肺组织做病理切片。结果PLV组灌注PFC后PaO2高于CV组、AaDO2显著低于CV组;病理切片比较PLV组病变轻于CV组,两组上部肺叶病变均轻于下部肺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V组前部肺叶病变轻于后部肺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LV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轻于CV组肺组织。结论急性肺损伤后,以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能明显提高肺氧合能力,升高Pa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氟碳 急性肺损伤 病理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兔海水型肺水肿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段蕴铀 张新红 +4 位作者 冯华松 胡慧军 赖莉芬 段玮 宁浩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 (PL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E -SWD)家兔肺内气体交换、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体循环功能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 ,并与常规机械通气 (CMV)进行比较。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2 4只 ,经气管插管注入海水制备成PE ...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 (PL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E -SWD)家兔肺内气体交换、肺顺应性、气道峰压、体循环功能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 ,并与常规机械通气 (CMV)进行比较。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2 4只 ,经气管插管注入海水制备成PE -SWD模型后 ,随机分为 3组 (各组n =8) ,阳性对照组 (PE) ;常规机械通气组 (CMV) ,即CMV +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 ;部分液体通气组 (PLV) ,即肺内注入全氟萘烷 (FDC) +CMV +PEEP。治疗 180min ,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力学、体循环参数、肺病理组织学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变化。结果 PLV可明显改善PE -SWD家兔的动脉血气 ,并能提高肺顺应性 ,降低气道峰压 ,减少肺组织损伤 ,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全氟碳化合物 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下载PDF
重水硅油交换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小健 朱晓华 +1 位作者 唐罗生 姜德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85-87,90,共4页
目的总结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剥膜、重水、激光光凝、重水硅油交换,其中5例联合晶体粉碎治... 目的总结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剥膜、重水、激光光凝、重水硅油交换,其中5例联合晶体粉碎治疗,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28例,部分复位2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重水进入视网膜下、脉络膜上腔硅油,术后硅油乳化、PVR复发、白内障。结论重水硅油交换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可获满意疗效,硅油-重水交换具有阻止巨大裂孔后缘下滑作用,从而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 硅油 巨大裂孔 视网膜脱离 激光 玻璃体切割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不同氟碳供给途径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雪梅 孙婵 +3 位作者 王华东 王仲红 颜亮 李经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不同氟碳(perfluorocarbon,PFC)供给途径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后,动物分三组①PFC滴入组;②PFC灌入组;③对照组。分别在AL...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不同氟碳(perfluorocarbon,PFC)供给途径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后,动物分三组①PFC滴入组;②PFC灌入组;③对照组。分别在ALI前,ALI及ALI后1、2、3、4h7个时段观察HR、MAP、PET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气变化。结果肺灌洗后三组动物PaO2显著降低、AaDO2显著升高,两组PLV灌注PFC后PaO2升高、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FC滴入组2h后各时段与PFC灌入组相应时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不同的PFC供给途径时部分液体通气,滴入组血气改善的效果明显好于灌入组,但对血液动力学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氟碳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液态氟碳纳米粒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汤娜 王东林 景香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761-763,共3页
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液态氟碳纳米粒作为构建超声分子探针的新型材料,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的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超声分子探针,有望实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本文对液... 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液态氟碳纳米粒作为构建超声分子探针的新型材料,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的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超声分子探针,有望实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本文对液态氟碳纳米粒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氟碳 纳米粒 造影剂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对兔海水淹溺型肺水肿的气体交换和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新红 段蕴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 (PLV)与常规机械通气 (CM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E SWD)家兔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2 4只 ,经气管插管注入海水制成PE SWD模型后 ,随机分为 3组 (n =8) :阳性对照组 (PE) ;常规机...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 (PLV)与常规机械通气 (CMV)对海水淹溺型肺水肿 (PE SWD)家兔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 2 4只 ,经气管插管注入海水制成PE SWD模型后 ,随机分为 3组 (n =8) :阳性对照组 (PE) ;常规机械通气组(CMV) ,即常规通气(CMV) +呼气末正压 (PEEP)治疗 ;部分液体通气组 (PLV) ,即肺内注入全氟萘烷 (FDC) +CMV +PEEP。治疗180min,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 、PaCO2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肺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 PLV组治疗后PaO2 明显改善 ,较CMV组稳定 ;肺泡腔渗出减少 ;肺水肿、肺不张等轻于CMV组 ;TNF α水平低于PE组 (P <0 0 5 ) ,但与CMV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 PLV可明显改善PE SWD家兔的动脉血气情况 ,减轻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全氟碳化合物 海水淹溺 肺水肿
下载PDF
过氟化碳液体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松 赵秉水 +5 位作者 郭荣珍 张金华 李燕 吴淑荣 洪巧兰 刘培 《临床眼科杂志》 1999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氟化碳液体(perfluorocarbonliquid,PFCL)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FCL(法国产过氟萘烷,perfluo... 目的探讨过氟化碳液体(perfluorocarbonliquid,PFCL)在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surgery,VR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FCL(法国产过氟萘烷,perfluorodeclin,纯度100%,C10F18)治疗2例(2只眼)晶体脱位于玻璃体内,采用玻璃体切除,PFCL漂浮晶体于前房,再行常规的白内障摘除术。在VR术中应用PFCL治疗37例(37只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网脱)、2例(2只眼)外伤性网脱和1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采用玻璃体切除、膜剥离、PFCL使用、气液交换、眼内激光、惰性气体(SF6、C3F8)及硅油眼内填充。结果晶体脱位2例,顺利取出,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VR术40例,使用PFCL一次,近期(出院时)观察有效35例(35只眼,87.5%),失败5例(5只眼,12.5%)。视力与术前比较提高者24眼(64.9%),不变9眼(24.3%),降低4眼(17.14%)。27例随访时间为3~11月(平均6.5月),有效25只眼(92.6%),视力≥0.05,占48%。结论PFCL可安全有效的治疗晶体脱位于玻璃体内,提高了VR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氟化碳液体 晶体脱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膜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氟碳液体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少华 王文吉 陈钦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9-250,共2页
目的 :评价氟碳液体作为一种“流体动力操作工具”在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 方法 :玻璃体切除联合氟碳液体玻璃体腔内注射处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4 1例 4 2只眼 ,最后行气 液交换 ,硅油或C3 F8眼内填充。 结果 :手... 目的 :评价氟碳液体作为一种“流体动力操作工具”在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 方法 :玻璃体切除联合氟碳液体玻璃体腔内注射处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4 1例 4 2只眼 ,最后行气 液交换 ,硅油或C3 F8眼内填充。 结果 :手术结束时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达 10 0 % ,手术后随访 3~ 6个月 ,34只眼视网膜保持复位 ,解剖复位率达 81%。 结论 :氟碳液体在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是一种理想的流体动力操作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液体 玻璃体切除术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液态氟碳相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洋 王志刚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02-405,共4页
液态氟碳属于含氟脂肪族化合物的一种,其最初用于血液替代品,近年来其主要被用于超声、CT及MRI显像。研究还发现,液态氟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液-气相转变。本文就液态氟碳相变的基础研究及其在显像、治疗及HIFU增效方面的应用分别做... 液态氟碳属于含氟脂肪族化合物的一种,其最初用于血液替代品,近年来其主要被用于超声、CT及MRI显像。研究还发现,液态氟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液-气相转变。本文就液态氟碳相变的基础研究及其在显像、治疗及HIFU增效方面的应用分别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氟碳 相变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联合伊洛前列素治疗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鹏 李琦 +3 位作者 王长征 易斌 黄勇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 id ventilation,PLV)联合气道内给予血管扩张药伊洛前列素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 jury,ALI)兔肺气体交换、肺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24只,用油酸混合兔血清复制成ALI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 id ventilation,PLV)联合气道内给予血管扩张药伊洛前列素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 jury,ALI)兔肺气体交换、肺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24只,用油酸混合兔血清复制成ALI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各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常规机械通气组(conventionalm echan ical ventilation,CMV);部分液体通气组(PLV);联合组为PLV+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iloprost)。分别监测各组治疗前后各时相点PaO2、PaCO2及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动脉平均压(pu 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的变化。结果联合组PaO2从(104±16)mmHg升高到(236±38)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从(22±5)mmHg降低到(16±3)mmHg(P<0.05)。联合组PaO2的升高及PAP的降低优于CMV组和PLV组。结论部分液体通气联合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不仅对于改善ALI肺氧合功能优于单纯部分液体通气,还可减低部分液体通气对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液体通气 全氟化碳 急性肺损伤 伊洛前列素
下载PDF
部分液体通气参与体外循环肺损伤保护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业伟 郑景浩 +2 位作者 张儒舫 吴容 龚瑾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9-633,565,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CPB)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以全氟化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深低温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CPB动物实验模型。20只幼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PB组)和实验组(CPB+PLV组):对照组只行单纯CPB;实验组在CP...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CPB)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以全氟化碳(PFC)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PLV)对深低温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CPB动物实验模型。20只幼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PB组)和实验组(CPB+PLV组):对照组只行单纯CPB;实验组在CPB停后即刻经气管插管向幼猪肺内灌入FC-77。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同样的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分别于CPB前、CPB停后即刻、CPB停后1及2 h抽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6]含量检测。于实验结束即刻取左下肺小块组织,经过实验室处理,观察肺组织组织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CPB停后2 h,TNF-α、IL-8、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CPB停后1、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05)。光学显微镜下实验组肺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CPB停后对照组肺组织中ICAM-1的表达呈强阳性,实验组呈弱阳性。结论PLV对CPB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paO2和抑制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全氟化碳 部分液体通气 肺损伤
下载PDF
全氟化碳液体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凤娥 朱琦 +2 位作者 许迅 方丽珍 黄璐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液体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6月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并在手术中使用全氟化碳液体的 94例 95眼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 85眼 ( 89 4% ...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液体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6月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并在手术中使用全氟化碳液体的 94例 95眼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 85眼 ( 89 4% )。术后视力提高 76眼 ( 80 % ) ,视力无改变 12眼 ( 12 6% ) ,视力下降 7眼 ( 7 4% )。术后前房全氟化碳液体残留 3眼 ,玻璃体腔内全氟化碳液体残留 2眼 ,患者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对角膜、视网膜及眼压产生影响。结论 全氟化碳液体作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暂时性眼内填充物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碳液体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