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取富烃液体燃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中青 丁紫霞 +4 位作者 李逍然 朱亮 岑珂慧 黄明 陈登宇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51,共14页
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关键,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的共催化热解技术,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液体燃料,还可达到“以废治废... 生物质能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利用成为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关键,并对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纤维素生物质与废塑料的共催化热解技术,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液体燃料,还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进而实现生物质与废塑料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本工作从生物质与废塑料高值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生物质和废塑料共催化热解制备富烃液体燃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纤维素生物质和废塑料的基础化学特性差异,论述了废塑料种类、催化剂种类、物料和催化剂比例、催化热解温度等因素对生物质和废塑料共催化热解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阐述了生物质和废塑料单独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并揭示了共催化热解过程中的协同反应机理,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生物质与废塑料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塑料 共催化热解 催化剂 富烃液体燃料
下载PDF
生物质预处理催化热解制备液体燃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盼盼 王学涛 +2 位作者 邢利利 李浩杰 刘梦杰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液体燃料技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质直接热解生成的生物油成分复杂、热值低、含氧量高、酸性强,制约了生物油的应用。从热解机理、生物质预处理、催...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液体燃料技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质直接热解生成的生物油成分复杂、热值低、含氧量高、酸性强,制约了生物油的应用。从热解机理、生物质预处理、催化剂和预处理和催化耦合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生物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指出预处理技术普遍存在时间长的缺点,使用催化剂会导致生物油产率的降低,而预处理和催化耦合技术有望突破这2项技术难点;生物质快速热解定向制备富烃生物油、催化剂的选择与优化、预处理和催化耦合技术将是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高品质液体燃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生物质 催化热解 催化剂 液体燃料 预处理 富烃生物油
下载PDF
An Integrated Mass Balance Approach for Assess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a Liquid-Rich Shale Resource Play:An Example from Upper Devonian Duvernay Formation,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 被引量:5
3
作者 Zhuoheng Chen Chunqing Ji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259-1272,共14页
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 using reservoir volumetric approach relies on porosity and oil/gas saturation characterization by laboratory tests.In liquid-rich resource plays,the pore fluids are subject to phase chang... 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 using reservoir volumetric approach relies on porosity and oil/gas saturation characterization by laboratory tests.In liquid-rich resource plays,the pore fluids are subject to phase changes and mass loss when a drilled core is brought to the surface due to volume expansion and evaporation.Further,these two closely related volumetric parameters are usually estimated separately with gas saturation inferred by compositional complementary law,resulting in a distorted gas to oil ratio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liquid hydrocarbon loss from sample.When applied to liquid-rich shale resource play,this can lead to overall under-estimation of resource volume,distorted gas and oil ratio(GOR),and understated resource heterogeneity in the shale reservoir.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integrated mass balance approach for resource calculation in liquid-rich shale plays.The proposed method integrates bulk rock geochemical data with production and reservoir parameter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laborator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olumetric parameters by restoring the gaseous and light hydrocarbon loss due to volume expansion and evaporation in the sample.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Duvernay production well(14-16-62-21 W5)in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WCSB)to demonstrate its use in resource evaluation for a liquid-rich play.The results show that(a)by considering the phase behavior of reservoir fluids,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infer the quantity of the lost gaseous and light hydrocarbons;(b)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st gaseous and light hydrocarbons,the method generates an unbiased and representative resource potential;and(c)using the corrected oil and gas mass for the analyzed samples,the method produces a GOR estimate close to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ed hydrocarbons from initial production in 14-16-62-21 W5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volumetric parameter light and gaseous hydrocarbon loss liquid-rich resource play Duvernay WCSB
原文传递
Principal components methodology-A novel approach to forecasting production from liquid-rich shale(LRS)reservoirs 被引量:2
4
作者 Ibukun Makinde W.John Lee 《Petroleum》 CSCD 2019年第3期227-242,共16页
With increasing global demand for energy,the importance of unconventional shale oil and gas research cannot be over-emphasized.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requires rapid and reliable means of forecasting production.Exist... With increasing global demand for energy,the importance of unconventional shale oil and gas research cannot be over-emphasized.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requires rapid and reliable means of forecasting production.Existing traditional decline curve analysis(DCA)methods have been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satisfactorily forecast production from unconventional liquid-rich shale(LRS)reservoirs.This is due to several causes ranging from the complicated production mechanisms to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in shales.The use of hybrid(combination)DCA models can improve results.However,complex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can still make their application quite tedious without proper diagnostic plots,correct use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some knowledge of the production mechanisms involved.This work,therefore,presents a new statistical data-driven approach of forecasting production from LRS reservoirs call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Methodology(PCM).PCM is a technique that bypasses a lot of the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existing methods of forecasting and forecasts production with reasonable certainty.PCM is a data-driven method of forecasting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In our study,we simulated production of fluid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for 30 years with the aid of a commercial compositional simulator.We then appli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Methodology(PCM)to the production data from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ells by us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to calculat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Thes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then used to forecast oil production from wells with production histories ranging from 0.5 to 3 years,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simulated data.Application of the PCM to field data is also included in thi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al components liquid-rich shale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Production forecasting Pattern recognition
原文传递
硫化砷渣协同处理铜冶炼烟尘浸出液回收铜
5
作者 黄家全 白明云 +2 位作者 李耀山 文堪 高昭伟 《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259-263,共5页
为充分回收铜冶炼过程产生的硫化砷渣和烟尘中的铜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贯彻“以废治废”的理念,采用硫化分离技术,用铜冶炼生产过程产生的硫化砷渣沉淀富铜液回收铜冶炼固废中的铜资源。系统探究了沉淀过程中温度、硫化渣用量、反应... 为充分回收铜冶炼过程产生的硫化砷渣和烟尘中的铜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贯彻“以废治废”的理念,采用硫化分离技术,用铜冶炼生产过程产生的硫化砷渣沉淀富铜液回收铜冶炼固废中的铜资源。系统探究了沉淀过程中温度、硫化渣用量、反应时间对沉铜效率和硫化砷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每100 mL富铜液使用4.5 g硫化砷渣、反应时间3.5 h时具有最良好的铜沉淀效果,该条件下对应的铜沉淀率为88.92%,沉铜后的溶液中铜含量为0.36 mg/L,沉淀铜后所得铜渣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5.14%,砷的质量分数为3.18%,符合返回熔炼炉冶炼回收铜的要求;沉淀铜渣中的As主要来源于原料硫化砷渣,原料硫化砷渣中经氧化产生的少量As 2O 3在沉淀过程中不与稀硫酸反应,随着铜的沉淀一起沉到铜渣中。使用硫化砷渣沉淀铜可减少传统硫氢化钠沉淀铜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产生,全生产链为“以废治废”,且生产环境友好,结果可为铜冶炼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铜冶炼烟尘 硫化砷渣 污酸 富铜液 硫化沉淀 以废治废 铜回收
下载PDF
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全氟辛酸的去除
6
作者 陈欣 钱文平 +3 位作者 陈天奇 邵凌云 张文芬 张书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80,共9页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计、制备了一种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POP-3F),通过引入氟原子增加了材料的疏水性,增加了主客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氟-氟相互作用,提升了材料对PFOA的吸附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固体核磁(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分析系统(TGA)等对POP-3F进行了表征。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了POP-3F在不同pH、盐浓度和腐植酸条件下对PFOA的吸附性能。在pH值为2时,POP-3F对PFOA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6%,可用于去除酸性工业废水中的PFOA。并且POP-3F对于PFOA的去除率几乎不受NaCl和腐植酸浓度的影响,在加入NaCl后,POP-3F表面会形成双电层,可以削弱POP-3F与PFO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去除率仅下降了1%。腐植酸与PFOA存在竞争吸附,在高浓度腐植酸条件下,POP-3F对PFOA的去除率仅下降了0.73%。在最佳pH条件下考察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通过数学模型拟合了实验结果,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显示,POP-3F的理论容量为191 mg/g,高于活性炭和其他多数吸附剂,表现出较高的吸附容量。此外,POP-3F对PFOA的吸附去除几乎不受基质种类的影响,在模拟自然水中吸附效果略有降低(仅降低0.1%),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PFOA的去除率仅微幅下降(降低0.67%),表明其具有循环使用和可再生性,在实际PFOA污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 全氟辛酸 吸附
下载PDF
高铁赤泥钙化还原过程液相生成抑制机理
7
作者 李靖 郑富强 +4 位作者 景涛 代友训 王洪阳 侯传兵 陈玉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高铁赤泥中赋存大量铁资源难以回收利用,钙化还原—磨选方法可实现赤泥中铁、铝组分的高效分离。针对高铁赤泥钙化还原过程中易形成液相,导致物料熔化和设备黏结的问题,本文提出分段式钙化还原—磨选技术路线,研究不同温度制度下,高铁... 高铁赤泥中赋存大量铁资源难以回收利用,钙化还原—磨选方法可实现赤泥中铁、铝组分的高效分离。针对高铁赤泥钙化还原过程中易形成液相,导致物料熔化和设备黏结的问题,本文提出分段式钙化还原—磨选技术路线,研究不同温度制度下,高铁赤泥钙化还原产物的形态、金属化率、微观结构、金属铁晶粒的生长规律和相关磨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分段钙化还原焙烧,可在低温阶段完成铁氧化物还原至金属铁和钙铝化合物形成的反应过程,在高温阶段完成金属铁颗粒的聚集长大过程,将低熔点物形成和高温焙烧分离进行,抑制液相生成。采用第一段1 125℃焙烧30 min、第二段1 200℃焙烧40 min的分段焙烧制度,还原过程无明显液相生成,金属铁颗粒的平均粒度达到21.52μm。还原产物经磨选后,所获得的还原铁粉TFe质量分数和Fe回收率分别达到92.84%和78.68%。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高铁赤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赤泥 钙化还原 还原铁粉 液相形成 磨矿磁选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晓华 王铁良 +7 位作者 魏亮亮 钟红舰 魏红 张迪 刘进玺 郭洁 吴绪金 段然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1458,共8页
为监测市场上富硒鸡蛋中蛋清及蛋黄中硒形态的种类及分布规律,优化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蛋清及蛋黄粉中硒形态的方法。随机选取富硒鸡蛋样品,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冷冻干燥及蛋黄脱脂处理... 为监测市场上富硒鸡蛋中蛋清及蛋黄中硒形态的种类及分布规律,优化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测定富硒鸡蛋蛋清及蛋黄粉中硒形态的方法。随机选取富硒鸡蛋样品,进行蛋清蛋黄分离、冷冻干燥及蛋黄脱脂处理,处理后样品经Tris-HCl缓冲液(5 mmol/L,pH=7.5) 55℃恒温振荡、酶解提取,高速离心机(10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过0.22μm有机滤膜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能在11 min内实现5种硒形态的基线分离,且各种硒形态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4,其检出限在0.5~3.0μg/L,回收率在81.6%~110%,可以满足检测需求,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市场上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且测得的富硒鸡蛋蛋清样品中硒形态主要成分为硒代蛋氨酸,而蛋黄样品主要成分为硒代半胱氨酸,还有少量的硒代蛋氨酸,同时,一些鸡蛋还含有极少量的亚硒酸根,但蛋清及蛋黄中硒代氨基酸的含量总和占总硒含量的83.3%~98.4%,适用于富硒鸡蛋中的硒形态提取。由此可见,市场上富硒鸡蛋中的硒主要以硒代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比较适合日常补硒,建立的方法可以对市场上富硒食品起到一定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 富硒鸡蛋 硒形态 硒代氨基酸 分布规律
下载PDF
湘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浆液过渡态熔体类型成因联系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宏飞 李厚民 +4 位作者 余金杰 李立兴 马收先 孙燕 李小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 岩浆液态不混溶形成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是与高度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流体的重要形式。湘南地区与钨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富钠富挥发分,以芙蓉矿田矿化蚀变碱长花岗岩中的钠长石电气石石英囊为代表;另一种富钾富挥发分,以界牌岭矿床矿化蚀变花岗斑岩中的锂白云母萤石囊(团块)为代表。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可形成于同一矿床,为同期岩浆活动产物,成分上K2O与Na2O负相关,表明它们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熔体-流体包裹体发育,为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液态不混溶产物。两种浆液过渡态熔体富含成矿物质,与成矿关系密切,湘南地区多数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云英岩型、构造蚀变带型、钾化花岗岩型钨锡多金属成矿可能与富钾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钠化花岗岩型铌钽矿化与富钠富挥发分的浆液过渡态熔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多金属矿床 浆液过渡态熔体 熔体-流体包裹体 液态不混溶 湘南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富水软岩隧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宇航 李孟凯 +1 位作者 蔡海兵 张立峰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8期118-122,133,共6页
公路隧道穿越富水软岩段施工时,易导致围岩坍塌、初期支护结构变形等不良现象。文中以雾岭头隧道某浅埋富水软岩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了考虑不同流固耦合效应的隧道施工模型,研究两种工况下开挖过程中围岩变... 公路隧道穿越富水软岩段施工时,易导致围岩坍塌、初期支护结构变形等不良现象。文中以雾岭头隧道某浅埋富水软岩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了考虑不同流固耦合效应的隧道施工模型,研究两种工况下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隧道穿越富水地层时,是否考虑流固耦合理论围岩和支护结构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变形,考虑耦合作用下的拱顶沉降值增大1.63倍,支护结构左右边墙应力集中特征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穿越富水软岩段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流固耦合 富水软岩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用富钒液制取V_(2)O_(5)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荣一阳 叶国华 +5 位作者 亢选雄 朱思琴 梁雪崟 项新月 张云 宋昌溆 《矿冶》 CAS 2023年第3期78-86,共9页
评述了用富钒液制取五氧化二钒的研究进展,并从效率、环保等方面对沉钒工艺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常规沉钒方法在沉钒时带来的影响和其特点进行了表述。其中,铵盐沉钒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沉钒手段;酸性铵盐沉钒流程较短且沉钒率高,弱碱性... 评述了用富钒液制取五氧化二钒的研究进展,并从效率、环保等方面对沉钒工艺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常规沉钒方法在沉钒时带来的影响和其特点进行了表述。其中,铵盐沉钒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沉钒手段;酸性铵盐沉钒流程较短且沉钒率高,弱碱性铵盐沉钒可以在常温下作业,耗酸量小。其次,列举了两种新型沉钒方法:梯级阳离子置换法和三氯氰胺沉钒法。指出这两种沉钒新工艺弥补了常规沉钒工艺在沉钒时的缺点,但离工业运用还有一段路要走。最后,针对这两种新型沉钒方法,指出今后可从沉钒机理和杂质对沉钒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从高浓度钒液中清洁高效制取高纯五氧化二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钒液 提钒 V_(2)O_(5) 溶剂萃取 铵盐沉钒 三聚氰胺
下载PDF
碳捕集系统中贫富液换热器的热经济学优化研究
12
作者 韩冰 金赫 田相峰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82-87,共6页
以锦界电厂15万t/a CO_(2)捕集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贫富液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的优化研究,达到对CO_(2)捕集贫液所含热量的充分利用。以最大年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推导出最大净收益时的最优效能εopt与最优传热面积A opt的关系。根... 以锦界电厂15万t/a CO_(2)捕集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贫富液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的优化研究,达到对CO_(2)捕集贫液所含热量的充分利用。以最大年收益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推导出最大净收益时的最优效能εopt与最优传热面积A opt的关系。根据电厂碳捕集系统中蒸汽先做功后供热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热电联产供热热价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与按锅炉供热热价相比,按照热电联产供热热价优化的贫富液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更小,传热温差更大,采用热电联产供热热价优化得到的结果更合理。当采用热电联产供热热价优化贫富液换热器时,能从贫液中多回收热量900 kW,二氧化碳捕集可减少蒸汽量消耗0.36 kg/s,节能率为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系统 贫富液换热器 热电联产热价 热经济学 优化
下载PDF
300kt/a乙苯装置催化干气脱丙烯技术创新及应用
13
作者 李斌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261-263,共3页
介绍300kt/a乙苯装置脱丙烯系统于2021年5月4日完成优化改造后投入使用,富丙烯干气外送量由500Nm^(3)/h提高至3500Nm^(3)/h,回收多余的乙烯气体,解决了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改造 运行 旋液分离器 操作 富丙烯干气
下载PDF
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双液注浆技术探析
14
作者 王澈 《江西建材》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文中结合广西六宾高速新寨隧道洞口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双液注浆施工情况,通过不断调整水泥、水玻璃的材料、配合比、注浆压力、注浆速度等参数,总结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注浆工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穿过复杂软弱地段,提升... 文中结合广西六宾高速新寨隧道洞口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浅埋段双液注浆施工情况,通过不断调整水泥、水玻璃的材料、配合比、注浆压力、注浆速度等参数,总结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注浆工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穿过复杂软弱地段,提升双液注浆技术穿过花岗岩隧道施工效率,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 全风化 花岗岩 双液注浆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16
15
作者 杨智 侯连华 +4 位作者 林森虎 罗霞 张丽君 吴松涛 崔景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最为古老的陆相液态烃页岩层系之一,是近海咸化湖盆混积岩沉积,具有丰富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典型富液态烃凹陷。基于页岩层系实际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是中国最为古老的陆相液态烃页岩层系之一,是近海咸化湖盆混积岩沉积,具有丰富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吉木萨尔凹陷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典型富液态烃凹陷。基于页岩层系实际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层系发育上、下两个含油系统,具有源储一体、薄层叠置、厚度较大、整体含油、连续分布的特征:(1)近海湖泊沉积环境,间歇性海水注入使湖泊生物群体死亡,利于有机质富集保存;细粒混积岩沉积为主,划分为6层2.5个三级沉积旋回;(2)烃源岩主要发育在芦草沟组第2段(P2l2)和第5段(P2l5),岩性主要为碳酸盐质泥岩和硅质泥岩,有机碳含量多大于4%,Ⅱ型干酪根为主,Ro介于0.6%~1.1%,处于生油窗口;(3)储层普遍较致密,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碳酸盐质砂岩、硅质砂岩,孔隙度主体介于6%~12%,空气渗透率小于0.1 m D,连通孔喉直径主体介于几十至几百纳米,以粒内孔、粒间溶蚀孔为主,含油饱和度多介于80%~90%,储油条件较好;(4)地层流体压力系统以常压—弱超压为主,原油密度平均为0.8971g/cm^3,50℃平均黏度为165.2m Pa·s,为低—中等热演化程度产物,地层条件下整体流动性较差。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页岩油资源丰富,经评价致密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0.91×10~8t,其中P_2l_1和P_2l_4是致密油"甜点段",致密油"甜点区"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10×10~8t,其中P_2l_2和P_2l_5是页岩油"甜点段",页岩油"甜点区"也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甜点区 甜点段 页岩层系液态烃 非常规油气 成化湖盆 细粒沉积 致密储层
下载PDF
基于原位转化/改质技术的陆相页岩选区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4 位作者 付金华 侯连华 刘显阳 林森虎 李士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8,共8页
与依靠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页岩气、致密油开发相比,原位转化/改质技术更适合规模效益开发中国陆相大面积分布、成熟度介于0.5%~1.0%、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6%的页岩层系液态烃资源.本研究基于原位转化/改质技术具有不受地质条件限制... 与依靠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页岩气、致密油开发相比,原位转化/改质技术更适合规模效益开发中国陆相大面积分布、成熟度介于0.5%~1.0%、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6%的页岩层系液态烃资源.本研究基于原位转化/改质技术具有不受地质条件限制、地下转化轻质油、高采出程度、较低污染等技术优势的特点,综合考虑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厚度、页岩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和现今埋深等地质参数,评价优选试验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南部,其中埋深小于1 500 m的分布面积大于6 000 km^2.页岩选区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是原位转化/改质技术工业试验的有利页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页岩层系液态烃 陆相页岩层系 原位转化技术 原位改质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资源潜力 致密油
下载PDF
哌嗪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半贫液脱碳工艺配方优选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花亦怀 刘倩玉 +4 位作者 丁御 唐建峰 尹全森 付生洪 周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822,共11页
哌嗪(PZ)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MDEA)半贫液脱碳工艺是高含碳天然气预处理能耗高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针对某天然气处理陆上终端采用的PZ活化MDEA半贫液脱碳工艺(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8×10^9 m^3/a,原料气中CO2体积分数为35%),采用... 哌嗪(PZ)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MDEA)半贫液脱碳工艺是高含碳天然气预处理能耗高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针对某天然气处理陆上终端采用的PZ活化MDEA半贫液脱碳工艺(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8×10^9 m^3/a,原料气中CO2体积分数为35%),采用吸收再生实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贫液、半贫液吸收CO2性能以及富液解吸CO2性能进行考察,优选适用于半贫液脱碳工艺的胺液配方,并采用HYSYS软件建立半贫液工艺模型,对筛选出较优工艺配方下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总胺浓度增加,贫液、半贫液吸收CO2性能及富液解吸CO2性能先增加后减小,较优总胺质量分数为40%;总胺质量分数一定时,随PZ添加量增加,贫液及半贫液吸收CO2性能先增加后减小,解吸CO2相对再生能耗先增加后降低,PZ较优添加质量分数为3%,之后随着PZ添加量的增加,解吸CO2相对再生能耗又缓慢升高,较优胺液配比(质量分数)为37%MDEA+3%PZ;模拟得到较优工艺参数为再沸器温度386.15 K,贫液吸收温度323.15 K,贫液循环量253 m^3/h、半贫液循环量1147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贫液工艺 天然气脱碳 贫液 半贫液 富液
下载PDF
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论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4 位作者 吴松涛 潘松圻 李嘉蕊 蒋文琦 王小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 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世界油气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点领域,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深入解读含油气源岩层系的地质形成条件,发现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源岩层系油气成功开发的技术路径。储集层属性是指储集层储存和渗滤油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地史时期微—纳米级孔-喉-缝系统充注和聚集了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资源,人工压裂形成缝网系统突破了致密储层的连通属性短板,成功开发了规模油气资源,突破流动属性短板可能是另一个发展方向。烃源岩属性是指烃源岩滞留、转化和排出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已转化的滞留油气和未转化的残留有机质,滞留及潜在烃类资源规模巨大,地下人工加热等方式理论上可突破烃源岩的有机质数量和成熟度属性短板,可能是实现成功开发的有效路径。储集层属性和烃源岩属性是实现源岩层系油气规模发展的内在潜质基础,公共属性参数是外部环境基础。造缝产烃还是改质造烃?前提是准确研判优选何种内在属性参数,基础是系统整合优化所有外在属性参数,推动实现源岩层系油气商业化可持续发展,未来中低熟富有机质页岩及油页岩、中高熟富气态烃页岩层系、低变质程度富油煤岩、深层可气化煤炭等是值得期待的战略发展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层系油气 储集层属性 烃源岩属性 微纳米孔喉系统 煤岩油 页岩油 页岩气
下载PDF
心复康口服液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元会 吴华芹 +9 位作者 马铁民 陈双厚 刘瑞华 张百舜 程慧平 褚瑜光 房玉涛 石洁 何建成 曹雪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9-1030,共2页
目的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心梗后心衰大鼠梗塞周围心肌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用心复康口服液于术后24 h灌胃给药,以卡托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给药2,4,6,8周,观察大鼠梗... 目的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心梗后心衰大鼠梗塞周围心肌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用心复康口服液于术后24 h灌胃给药,以卡托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给药2,4,6,8周,观察大鼠梗死周围心肌AT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复康口服液和卡托普利组皆明显增加梗死周围心肌中ATP含量(P<0.01)。结论心复康口服液可升高梗死周围心肌组织中ATP含量从而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复康口服液 高能磷酸化合物 心力衰竭 大鼠
下载PDF
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富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艳 冮洁 +4 位作者 金李玲 沈冰 田朝杰 王婷 闫卉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3,287,共4页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铆钉菇(Gomphidiaceae)、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真姬菇(Hypsi...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铆钉菇(Gomphidiaceae)、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羊肚菌(Morehella esculenta)、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等食用菌富锌能力的考察,筛选出具有较强的耐锌和富锌能力的羊肚菌做为富锌菌种,并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对羊肚菌菌丝体富锌适宜的锌源、锌浓度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体富锌适宜的锌源是Zn(CH3COO)2,在100~800mg/L的锌浓度范围内菌丝体都可以生长,菌丝体对锌的最适富集浓度为600mg/L。羊肚菌菌丝体最优富锌条件为:发酵温度25℃,起始pH7,振荡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装液50mL,锌添加量为600mg/L,接种量5%(V∶V)培养时间4d时,羊肚菌菌丝体的生物量及含锌量达最高,总富锌率可达23.20%,富集锌的有机化程度为3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富集锌 液体发酵 菌丝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