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4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永新 黎源倩 +1 位作者 渠凌丽 何成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7-1671,共5页
建立了食品中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的Vpara(16S-23SrDNAIGS)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对上述致病菌进行四重PCR... 建立了食品中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的Vpara(16S-23SrDNAIGS)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对上述致病菌进行四重PCR扩增,采用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食品中4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PCR扩增产物。优化了多重PCR扩增和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的实验条件。当芯片电泳的筛分介质HPMC-50浓度为2.2%、溴乙锭(EB)含量为3.75μmol/L、电场强度为120V/cm时,pUC Mix DNA Marker8和待测致病菌的多重PCR扩增产物可以实现基线分离,600S内即可完成上述4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74%~2.09%。本方法能够检出1×10^2cfu/mL的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志贺菌。方法特异性高,所设计的引物在10种非目的菌株体系中均未见扩增的片段。将本法应用于食品中上述致病菌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分析手段,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多重荧光PCR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占鳌 裴艳琴 叶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308-9313,共6页
食源性疾病多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威胁个人健康及全球食品安全,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尤其是有的细茵难以培养,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因此寻找有效、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多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威胁个人健康及全球食品安全,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尤其是有的细茵难以培养,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因此寻找有效、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高通量检测方法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的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本文在总结食源性致病菌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多重荧光PCR技术原理及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由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荧光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多响应曲面优化-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6
3
作者 渠凌丽 黎源倩 +3 位作者 郑波 何成艳 何玲 李永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产物-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志贺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多响应曲面法优化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条件,以含有DNA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的1.0%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通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同时检测4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此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志贺菌的ipaH基因及副溶血性弧菌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2%~1.58%.通过多响应曲面的优化,有效改善了毛细管电泳对DNA分子的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响应曲面优化 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下载PDF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检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6
4
作者 毛红霞 黎源倩 +2 位作者 裴晓方 何超 渠凌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7,共5页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g/L... 建立了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O157:H7的uidA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这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多重PCR引物,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采用7.0g/L甲基纤维素为筛分介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了3种常见致病菌的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多重PCR反应和毛细管筛分电泳条件下,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的多重PCR扩增产物,22min内即可完成3种常见致病菌的毛细管电泳检测。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7%-2.07%。与凝胶电泳法比较,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多种致病菌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毛细管电泳法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下载PDF
3种食源性致病菌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华健 张宁 +7 位作者 杨威 赵志强 李茜 陆安 田勇 何欣 赵兴华 李杰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1209,共9页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 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TaqMan多重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针对大肠杆菌O157∶H7 rfbE基因、沙门菌invA基因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hlyA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qPCR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生鲜食品中致病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qPCR方法特异性好,只扩增3种靶细菌;灵敏性最低检测值均为10^(4) copies·μL^(-1);重复性良好,批内变异系数为0.09%~2.97%,批间变异系数为0.23%~7.82%;对120份生鲜肉样品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均检出2份大肠杆菌O157∶H7,21份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多重qPCR方法检出14份沙门菌,比国标法多检出1份,建立的方法可检出所有受污染样品。综上表明,建立的多重qPCR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沙门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O157∶H7 沙门菌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下载PDF
纳米粒子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邱佩佩 毋福海 +1 位作者 白研 贺锦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60-1167,共8页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和死亡持续威胁着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开发快速、准确且灵敏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和确保食...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和死亡持续威胁着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开发快速、准确且灵敏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是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和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常规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人员,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粒子凭借其小尺寸、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等理化特性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此外,将识别元件修饰于纳米粒子表面并结合新颖的分析技术,能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综述主要总结和比较了磁性纳米粒子、贵金属纳米粒子、荧光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贵金属纳米粒子 荧光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文文 宋惠月 +5 位作者 梁玉林 刘秀 尹建军 宋全厚 丁梦璇 周鹏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551,共6页
目的验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试剂和仪器在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不同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运用LAMP建立便捷、快速、高效地检测方法,并以实验室储... 目的验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试剂和仪器在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不同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运用LAMP建立便捷、快速、高效地检测方法,并以实验室储备菌株及人工污染乳制品样品评价LAMP检测引物试剂和仪器在快速筛查中的适用性。结果选用的引物试剂仅对目标菌株核酸产生扩增,其余菌株无扩增,扩增检测灵敏度均达101fg/μL。用国家标准法和LAMP方法同时检测婴幼儿奶粉、奶酪样品,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对发酵奶样品进行检测时大肠杆菌O157:H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呈现出良好的检测结果。检测总耗时不超过30 min。结论采用的GenieⅡ实时荧光检测仪操作简单,便携轻便,可实时监测不同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污染,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合企业批量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 乳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实时荧光 现场快速检测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设计和方法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嘉琦 孙波 +4 位作者 马红梅 王东 赵志军 李勇 曾瑾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建立针对水样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并测试该方法在自来水样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位于该菌拟核中高度保守的p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后建立了针对该菌的TaqMan实时... 目的建立针对水样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并测试该方法在自来水样中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位于该菌拟核中高度保守的pl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后建立了针对该菌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合滤膜法处理含有plc基因的标准菌株的模拟污染水样,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所建立的产气荚膜梭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3株食源性致病菌、3株艰难梭菌及1株腐败梭菌的Ct值大于40;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10 copies/μL,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模拟污染水样的最低检测限为1.0×10^(2)CFU/mL。应用该方法对4份人工模拟污染阳性水样与90份自来水样进行检测发现,2份1.0×10^(2)CFU/mL的模拟污染水样可检出产气荚膜梭菌,2份1.0×10 CFU/mL的模拟污染水样与90份自来水样均未检出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所建立的产气荚膜梭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性高的优点,对水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 水样检测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2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康俊杰 王秋悦 +5 位作者 吴晨雨 苑中策 董洁琼 杨鹏 陈秀英 郑百芹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6,共6页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的TaqMan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分别针对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和副溶血弧菌的tlh基因序列的保守片段,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快速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的TaqMan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分别针对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和副溶血弧菌的tlh基因序列的保守片段,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并优化其使用浓度及反应退火温度,建立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可特异性扩增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其他菌株无扩增。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最低检测值可达1 copies/μL,副溶血弧菌检测灵敏度为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2%,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与传统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检测时长大幅度缩短。综上表明,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 副溶血弧菌
原文传递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可视化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的比较
10
作者 徐颖 庄国栋 +1 位作者 王丽丽 滕新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以检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为目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分别建立可视化RPA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rfbE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特异性、灵敏度检测,建立实时荧光RP... 目的以检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为目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分别建立可视化RPA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rfbE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进行特异性、灵敏度检测,建立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结合SYBR Green I在核酸反应中的颜色变化特征,设计可视化RPA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和可视化RPA检测方法,分别在35℃时反应不超过25 min即可检测EHEC O157:H7。设计的引物和探针仅对EHEC O157:H7出现特异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低于10-5 ng/μL。结论EHEC O157:H7的可视化RPA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且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为EHEC O157:H7的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可视化RPA 显色反应 实时荧光RPA 检测方法 食源性致病菌
原文传递
新型液相芯片系统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子良 王颖 +3 位作者 彭少杰 韩伟 盛越颖 王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62-463,524,共3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液相芯片系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荧光多重PCR技术以及液相芯片检测系统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荧光多重PCR技术结合液相芯片检测系统能够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在8 h内实现定...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液相芯片系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荧光多重PCR技术以及液相芯片检测系统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荧光多重PCR技术结合液相芯片检测系统能够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在8 h内实现定性和半定量检测,其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结论:基于荧光多重PCR技术的液相芯片系统操作简便、干扰少、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检测系统 荧光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技术 单增李斯特菌 芯片系统 沙门菌 志贺菌 应用研究 检测灵敏度
原文传递
基于噬菌体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璇 戚敏钰 +3 位作者 马荟琳 姚一青 陆斌 曹岩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5-1652,共8页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对致病菌的准确检测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必要前提。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仪器法、噬菌体法等。噬菌体具有特异性强...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损失,对致病菌的准确检测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必要前提。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仪器法、噬菌体法等。噬菌体具有特异性强,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以及能区分活细菌和死细菌的特性,为开发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基于噬菌体的细菌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建立快速、有效、经济的细菌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病原菌 细菌 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器 荧光标记法 报告基因法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