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斑潜蝇在山东发生危害的特点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长英 李建庆 徐建波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375,共2页
通过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了解南美斑潜蝇的发生危害特点。结果表明 ,雌虫并非一定将卵产在取食孔内 ;当粗潜道形成时 ,潜道数和幼虫数不一致 ;幼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取食危害的症状不同 ,其化蛹部位也不同。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危害特点 发生规律 成虫产卵 取食
下载PDF
昆明地区拉美斑潜蝇田间种群发生与危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智英 王剑文 +1 位作者 佘宇平 陶滔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昆明地区蔬菜地拉美斑潜蝇幼虫危害和成虫活动主峰在4~5月,次高峰在10~11月。满天星花卉大棚内斑潜蝇种群主高峰在7~8月,次高峰在4~5月。蚕豆从11月到翌年4月,拉美斑潜蝇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幼虫在10~11月和... 昆明地区蔬菜地拉美斑潜蝇幼虫危害和成虫活动主峰在4~5月,次高峰在10~11月。满天星花卉大棚内斑潜蝇种群主高峰在7~8月,次高峰在4~5月。蚕豆从11月到翌年4月,拉美斑潜蝇成虫数量呈上升趋势,幼虫在10~11月和2~4月为害较重。该虫在蔬菜地不转移危害,但在蔬菜与蚕豆地之间却转移危害。植株幼苗期和成苗期受害轻重依品种而异,植株中部叶片受害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斑潜蝇 发生 危害 昆明地区 种群 天敌
下载PDF
冀东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寄主选择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靖玲 陈志 +2 位作者 陈胜萍 庞保平 刘晓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对冀东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冀东地区温室大约1 a发生10代~13代,露地大约1 a发生5代~6代,其中,成虫期1d^3d,卵期3d^6d,幼虫期3d^8d,蛹期7d^10d;在夏秋季完成一代通常需要15d^25d,3月~... 对冀东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冀东地区温室大约1 a发生10代~13代,露地大约1 a发生5代~6代,其中,成虫期1d^3d,卵期3d^6d,幼虫期3d^8d,蛹期7d^10d;在夏秋季完成一代通常需要15d^25d,3月~5月和8月~10月是2个发生高峰期;南美斑潜蝇对不同蔬菜的选择性不同,选择性最强的为荷兰豆,其次为菜豆,再次为豇豆、秋黄瓜、丝瓜、甜瓜、芹菜、茄子、白萝卜、番茄、南瓜、西瓜、冬瓜和青椒,不选择苦瓜和尖椒,其中荷兰豆和菜豆的受害程度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发生规律 寄主选择性 冀东地区
下载PDF
昆明地区马铃薯田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幼虫时空格局研究
4
作者 严乃胜 李正跃 +3 位作者 孙跃先 尹俊杰 陈斌 和淑琪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4期204-206,共3页
采用整株调查法和网捕法调查了昆明地区小春马铃薯田中南美斑潜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小春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南美斑潜蝇幼虫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对上部叶片的危害较轻。幼虫在4月3日以前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密度水平,中部、下部... 采用整株调查法和网捕法调查了昆明地区小春马铃薯田中南美斑潜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小春马铃薯的整个生长季节中,南美斑潜蝇幼虫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对上部叶片的危害较轻。幼虫在4月3日以前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密度水平,中部、下部叶片的危害指数分别在15.00和22.63以下,随后密度开始上升,到4月18日达到高峰,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危害指数分别达到69.63和51.25,之后由于部分被害老叶枯死脱落,虫量下降,到临近采收的4月24日,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危害指数分别下降到43.50和35.75。成虫数量只有1个高峰,出现在4月11日,每网虫数达32.6头,但成虫取食产卵造成的危害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11日,中、下部危害指数分别达41.50和39.38,第2个高峰出现在收获前的4月24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害虫 南美斑潜蝇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凉山州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5
作者 马建列 白海燕 康晓慧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综述了 1997~ 2 0 0 0年凉山州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主要发生区域为州内终年较温暖的平坝河谷地区 ,南美斑潜蝇一年发生 13~ 18代 ,美洲斑潜蝇一年发生 10~ 15代 ,无越冬现象。其发生主要受寄主植物、气候... 综述了 1997~ 2 0 0 0年凉山州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主要发生区域为州内终年较温暖的平坝河谷地区 ,南美斑潜蝇一年发生 13~ 18代 ,美洲斑潜蝇一年发生 10~ 15代 ,无越冬现象。其发生主要受寄主植物、气候、天敌的影响 ,防治技术应采取农业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南美斑潜蝇发生危害的特点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建庆 梅增霞 《滨州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86-89,共4页
南美斑潜蝇是从国外传入的一重要害虫,已在国内数省发生,并对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室内研究和野外调查,初步掌握了南美斑潜蝇在莱阳一带发生危害规律和各个虫态的危害特点,发现不同寄主植物被幼虫危害后的症状有差异,化蛹... 南美斑潜蝇是从国外传入的一重要害虫,已在国内数省发生,并对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室内研究和野外调查,初步掌握了南美斑潜蝇在莱阳一带发生危害规律和各个虫态的危害特点,发现不同寄主植物被幼虫危害后的症状有差异,化蛹部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也不一样.成虫在6月中上旬有个日活动高峰期,为5:30~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检疫害虫 发生规律 危害特点 幼虫 成虫
下载PDF
南美斑潜蝇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喻泽懿 刘昌权 +2 位作者 龙育堂 岳文秀 王凤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30-33,共4页
南美斑潜蝇已成为贵阳市蔬菜上的主要害虫。通过在3 个县(区、市)进行定点系统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基本摸清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贵阳无滞育现象,可周年危害,危害盛期在4~11 月;温暖多湿利于发生,当气... 南美斑潜蝇已成为贵阳市蔬菜上的主要害虫。通过在3 个县(区、市)进行定点系统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基本摸清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在贵阳无滞育现象,可周年危害,危害盛期在4~11 月;温暖多湿利于发生,当气温在10℃以上时,田间虫情消长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随气候的变化,每年形成2~3个危害高峰期。并发现斑潜蝇茧蜂等2 种天敌。防治应以加强植物检疫、开展农业防治与适时化学防治相结合,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压低虫口基数,保护天敌,控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生活习性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玉溪市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兰芳 范文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南美斑潜蝇在云南省红塔区分布广泛,从海拔1 630 m的城区到2 200 m的高冷凉山区均有分布,其寄主种类达36科104种,其中粮经作物13科43种、花卉4科10种、杂草19科51种,在生产上主要危害蚕豆,在邻近蔬菜地(虫源地)的早播蚕豆田发生重,距离... 南美斑潜蝇在云南省红塔区分布广泛,从海拔1 630 m的城区到2 200 m的高冷凉山区均有分布,其寄主种类达36科104种,其中粮经作物13科43种、花卉4科10种、杂草19科51种,在生产上主要危害蚕豆,在邻近蔬菜地(虫源地)的早播蚕豆田发生重,距离蔬菜地较远其相对迟播的蚕豆田发生轻。在自然温湿度条件下,南美斑潜蝇30~40 d左右完成1个世代,夏季需21~25 d、春秋季27~32 d、冬季45~47 d。1年可发生11~13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南美斑潜蝇成虫在不施任何农药的自然条件下,1年在10月中旬和4月中旬发生2次高峰,呈典型的"双峰型"动态变化。成虫日活动高峰分别在上午11:00和下午15:00。在无食料条件下成虫寿命室内为1.7 d,室外为1.6 d。气温21℃和24℃时都以饲喂蜂蜜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危害 发生规律
下载PDF
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文涛 安英鸽 +1 位作者 杨建斌 李卫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在豇豆田对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发现 ,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混合发生 ,始花期为危害始盛期 ,平均单叶虫害面积约达 3 1 %~ 50 %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幼虫田间高峰期分别为 6月 9日、6月 2 5日和 6月 ... 在豇豆田对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发现 ,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混合发生 ,始花期为危害始盛期 ,平均单叶虫害面积约达 3 1 %~ 50 %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幼虫田间高峰期分别为 6月 9日、6月 2 5日和 6月 9日、6月 2 3日 ;蛹的高峰期均为 6月 1 9日和 7月 1日 ;成虫高峰期均为 6月 2 1日和 7月 3日。几种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绿菜宝 ( 1 50 0倍 )、虫螨克 ( 2 0 0 0倍 )防效达 73 %以上 ,爱福丁 ( 2 0 0 0倍 )防效只有 4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 发生规律 防治 豇豆
下载PDF
烟台市拉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名榜 刘英智 +2 位作者 叶春生 刘崇林 孙冬梅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11-217,共7页
通过 1 998~ 2 0 0 0年对拉美斑潜蝇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寄主植物有伞形花科等 1 6科 68种 ,温度是制约其发生的主要因子 ,不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 ,但可在冬暖大棚内越冬和继续发生为害 ,成为露地发生主要虫源 ,通过自然传播扩散 ;... 通过 1 998~ 2 0 0 0年对拉美斑潜蝇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寄主植物有伞形花科等 1 6科 68种 ,温度是制约其发生的主要因子 ,不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越冬 ,但可在冬暖大棚内越冬和继续发生为害 ,成为露地发生主要虫源 ,通过自然传播扩散 ;②控制为害的关键技术是 ,选用以生物农药为主的农药品种 ,对冬暖大棚及伞形花科、豆科及葫芦科等受害重的菜田进行集中治理 ,做到早防治和连续防治的综合措施 ;③ 3年共累计防治面积 50 0 0 0hm2 ,其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斑潜蝇 发生规律 控制技术
下载PDF
烟台市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混合发生与防治适期的研究
11
作者 王云娟 林艺庆 +3 位作者 刘成毅 杨振玲 王典章 邱名榜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本研究结果 :①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共有寄主植物 2 4科 87种 ,其中混合发生为害寄主植物有 1 1科 4 9种 ;②温度是制约其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 ,冬暖大棚是其冬季及早春继续发生为害的重要场所 ,并成为露地发生的主要虫源 ;③在发生区... 本研究结果 :①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共有寄主植物 2 4科 87种 ,其中混合发生为害寄主植物有 1 1科 4 9种 ;②温度是制约其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 ,冬暖大棚是其冬季及早春继续发生为害的重要场所 ,并成为露地发生的主要虫源 ;③在发生区内 ,主要通过自然传播扩散 ;④防治两种斑潜蝇应贯彻“预防保护”方针 ,狠抓冬暖大棚和主要寄主作物的早防治和连续防治 ,减少虫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 混合发生 防治适期 蔬菜害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