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规律及我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大历史观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西辉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是对国际形势总体特征的判断,需要基于新时代大历史观视角准确认识这一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是对国际形势总体特征的判断,需要基于新时代大历史观视角准确认识这一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西方推广其现代化模式的结果。我们需秉承宏大历史观,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趋势和时代潮流,从国际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模式三个维度,辩证看待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格局 经济全球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近年来日本学界构筑“新世界史像”的探索
2
作者 张艳茹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2期145-155,M0007,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回应国内社会需要以及受西方史学理论潮流影响之下,日本学界在审视既有研究基础上出现了探索“新世界史像”热潮。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史书写、世界史与全球史的关系以及区域史与世界史的关系等问题为理论探讨热点。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回应国内社会需要以及受西方史学理论潮流影响之下,日本学界在审视既有研究基础上出现了探索“新世界史像”热潮。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史书写、世界史与全球史的关系以及区域史与世界史的关系等问题为理论探讨热点。在史观方面,提出应突破欧洲中心史观、近代化论、国民国家论、进步史观等的束缚。在研究广度上,主张吸纳全球史优长,拓展时空观念、重视联系性、强化薄弱区域和领域的研究。2016年开始出版的《密涅瓦世界史丛书》及2021—2023年出版的《岩波讲座世界历史》较集中反映了近年的新进展。尽管日本学界“新世界史像”探索成绩斐然,但尚未能构筑自身成熟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界 “新世界史像” 欧洲中心史观 全球史
下载PDF
全球化叙事与汉学的问题意识
3
作者 黄卓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73,共18页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一颇具分量的侧角。为对这些持续呈现的论述做一系统化的梳理,有必要将之解析与提炼为两个有所分化的视角,即以西方全球化为主导的普遍主义叙述及带有泛亚化特征且“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主义叙述,就此可以见到,尽管后者也构成了与前者的某种互补与抵消关系,但也证明了在对待全球化与中国关系时人们持有的多重立场与态度。在此基础上,也需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扩充性态势做出补充描述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叙事 全球史 汉学 东亚研究 西方中心论 中国中心论 “文学世界”
下载PDF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4
作者 吴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颂女性的坚贞与多情,赞美其才智与个性,更是对程朱理学中的贞洁观念发出挑战与批判。小说对女性进行全面刻画,重新评价妒妇、荡妇等人物形象,肯定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及其聪明才智,力图建构独立自主的女性个体,客观上呈现了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 “三言” 冯梦龙 文学创作与妇女观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史抒情和叙事两大传统 被引量:35
5
作者 董乃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9-177,共9页
中国文学史存在一条抒情传统,从古至今已得到较充分的阐论,且为海内外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但中国文学史也存在着一条与之相对应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叙事传统,而且这两条传统乃是共生互补、相扶相益的关系,这一点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重... 中国文学史存在一条抒情传统,从古至今已得到较充分的阐论,且为海内外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但中国文学史也存在着一条与之相对应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叙事传统,而且这两条传统乃是共生互补、相扶相益的关系,这一点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论证得也不充分。这对全面深入理解中国文学史的面貌、特征和本质,无疑非常不利。因此亟需建立文学史研究的叙事视角,并以此为贯穿线重审全部中国文学史。一种研究视角的建立必有其客观实在的条件,决非随心所欲所能奏功;而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一旦建立,却能够反哺研究工作,使之打开新局面。试以叙事视角和叙事贯穿线观察中国文学史,就不但会收到扩大文学史资料库和研究范围之效,而且会对古老的中国文学本身获得许多新认识,从而使整个中国文学史研究前进一步。当然,对于文学史贯穿线,应该从多种视角去思考和作出概括,多种视角可以并存共荣,叙事视角也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抒情 叙事 叙事视角 传统
下载PDF
中国环境史学科名称及起源再探讨——兼论全球环境整体观视野中的边疆环境史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9,共14页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 环境史名称、起源、研究对象等,是中国环境史学科及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其起源涉及环境史学科起源、研究起源、记录及思考的起源等三个层面。中国环境史记录及思考起源远古三代,环境史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普遍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学科起源于2008年。环境史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非生物发展变迁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发展变迁史的学科,探究环境变迁的动因、特点、规律等,可资鉴当代。中国内地及边疆是全球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全球环境整体观,并以之指导边疆环境史研究,推进环境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名称 起源 研究对象 全球环境整体观 边疆环境史
下载PDF
《全球文明史》与“世界史”概念的再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轶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4,共5页
结合皮特.斯特恩斯等所著《全球文明史》中体现出来的世界史方法论和体系思想,笔者认为,“世界史”与中国史不应是对应关系,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史不是世界史,只有从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研究才是世界史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 结合皮特.斯特恩斯等所著《全球文明史》中体现出来的世界史方法论和体系思想,笔者认为,“世界史”与中国史不应是对应关系,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史不是世界史,只有从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研究才是世界史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历史学内部学科分支类目重新斟酌的建议,并结合《全球文明史》就具有整体观念的世界史的编纂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文明 历史编纂学 全球史观
下载PDF
新世纪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格局、问题意识及方法范式 被引量:8
8
作者 党圣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2,共8页
新世纪以来,文学史理论研究出现了转型性质的变化,产生了一批新术语和新观念,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形态的文学史研究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新世纪以来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新格局。问题意识的转变和研究方法的更新... 新世纪以来,文学史理论研究出现了转型性质的变化,产生了一批新术语和新观念,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形态的文学史研究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新世纪以来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新格局。问题意识的转变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是形成这种格局的基本前提。当下全球化的进程为多元民族文学在交流与融会中逐渐凸显文学理论所具有的一般共性与地方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也为差异互见的中西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前提,全球化语境是影响当前及今后文学理论发展和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未来的中国文学史理论研究中,要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意识,凸显中国文学自身的精神特质,培养自觉的理论创新意识,建构具有民族特质的文学史哲学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理论 问题意识 研究范式 全球化
下载PDF
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编纂中的历史分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欣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 历史分期是历史编纂的核心问题之一。一些西方学者如巴勒克拉夫、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斯特恩斯、本特利等,在通史类全球史编纂实践中尝试以全球各文明发展的总形势为依据来划分历史阶段。从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分期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以来,与西方传统世界史研究相比,上述学者对人类历史整体及阶段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科学,对世界史编纂中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传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其束缚。目前,西方通史类全球史研究对各文明社会内部发展的考察特别是发展动力的研究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已经成为西方通史类全球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通史 全球史 历史分期 历史编纂学 欧洲中心论 全球史观
下载PDF
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兼评弗兰克与彭慕兰的"全球经济观"编造出的新神话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宪堂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贡德·弗兰克与彭慕兰通过对明清时期西方白银流入东方过程的描述试图说明,直至18世纪中期,中国一直在世界 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这一观点对于打破长期流行的"欧洲中心论"的神话是有益的,它为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 贡德·弗兰克与彭慕兰通过对明清时期西方白银流入东方过程的描述试图说明,直至18世纪中期,中国一直在世界 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这一观点对于打破长期流行的"欧洲中心论"的神话是有益的,它为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历史提供了新的 框架和角度。然而,白银在明朝中期以后的大量输入,虽然扩大了中国大一统经济系统的容量,促进了生产的扩张与贸易的发 展,使濒于热寂状态的社会经济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毫无疑问,这是以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超限榨取为代价的。白银加快 了中国经济之轮的转速,却未能开拓出经济发展的新天地,反而使整个社会因资源的过度耗费而陷进了"高度平衡的陷阱"。所 以,弗兰克与彭慕兰在抛弃旧神话的同时,又编造出了一个新神话,即以"一体化全球经济"为前提的"大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 中国经济史 明清外贸 全球经济观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将古代文学现代化、将中国文学研究西方化、将文学研究政治化,是最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中国诗歌通史》的撰写,就是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新的尝试。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 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将古代文学现代化、将中国文学研究西方化、将文学研究政治化,是最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中国诗歌通史》的撰写,就是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新的尝试。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文化特征,是新时期文学史写作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确立了"通古今之变"和"观中西之别"的新的文学史观。文学史的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规律",而是为了"描述经验"。将诗歌通史的写作立足于对每一时段的充分研究之上,写出每一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独特风貌,是我们这部《中国诗歌通史》在具体写作中努力的目标,也是其重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学史观 反思与构建 通古今之变 观中西之别
下载PDF
全球史观下社会政策教育的英国传统——与德国的比较和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蒙克 赵一璋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5期19-31,72,共14页
从全球史观入手,在比较研究视野下分析英国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与这一演变密不可分的社会政策学的学科化历程,并通过回顾福利国家发展史研究中“为何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没有诞生在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反而是出现于19世纪欧洲的工... 从全球史观入手,在比较研究视野下分析英国福利国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与这一演变密不可分的社会政策学的学科化历程,并通过回顾福利国家发展史研究中“为何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没有诞生在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反而是出现于19世纪欧洲的工业经济后发国家德国”这一重要问题,探讨社会政策学科史中一个重要谜题:既然德国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为何社会政策学在德国长期以来都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反而是福利国家建设的后来者英国,率先实现了社会政策学的学科化。希望通过思考这些重大历史和学科问题,能对当前中国的社会政策学科建设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学科建设 英国传统 全球史观
下载PDF
解读宇文所安的“文化唐”概念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0,共7页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在2010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提出"文化唐"的概念。此概念与传统以朝代史划分文学史不同的是,以文学文化史作为贯穿文学史的核心。本文旨在阐明"文化唐"的概念,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学史...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在2010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提出"文化唐"的概念。此概念与传统以朝代史划分文学史不同的是,以文学文化史作为贯穿文学史的核心。本文旨在阐明"文化唐"的概念,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学史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唐 文学文化史 他者视角 话语群体
下载PDF
构建具有性别视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立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历史证明,中国古代女作家数量众多,创作质量颇高,她们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我国现当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中,被书写的中国古代女作家只有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不多的几人,... 中国古代文学演进的历史证明,中国古代女作家数量众多,创作质量颇高,她们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我国现当代中国古代文学史撰述中,被书写的中国古代女作家只有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不多的几人,我国古代众多值得被历史铭记的女作家以及她们的创作文本被悬置屏蔽。随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新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应该也必须从两性视阈出发,构建自己的历史书写体系。如此,中国古代文学史书写将变得更加丰富与完整。那种缺乏性别视阈,以致遮蔽重大社会群体与历史史事的文学史我们没有理由再继续写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 性别视阈&中国古代文学史
下载PDF
语文教材史视阈中的文体意识及学科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继奋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7-92,共6页
通过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语文教材史,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文体意识的衍变。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反思:应强化文体意识,加深对文学文体功能的多层面认识;寻找相关上位学术领域生产学科新知识;细化文体知识与能力的分级描述并优化终极评价。
关键词 语文教材史 视阈 文体意识 学科反思
下载PDF
从人类发展的视角看《全球通史》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辽阔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发展史。如果从纵向看人类历史,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果从横向看,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类从相互隔绝走向交流往来,并促进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史学著作《全球通史》,记...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发展史。如果从纵向看人类历史,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果从横向看,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类从相互隔绝走向交流往来,并促进人类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史学著作《全球通史》,记述了从史前时期一直到21世纪的世界历史。《全球通史》不仅是一部世界史,也是一部人类发展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类发展哲理。从人类发展的视角看《全球通史》,能够从整体上对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走向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107人类发展 视角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下载PDF
20世纪的古埃及文明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文鹏 《古代文明》 2007年第1期4-14,共11页
20世纪古埃及文明研究的前后两个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上半叶,既有单一的古埃及文明的专题研究,又有“近东”区域的古埃及文明的研究。20世纪下半叶,除了古埃及文明专题的更加深入、细致和多视角的研究外还把古埃及文... 20世纪古埃及文明研究的前后两个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上半叶,既有单一的古埃及文明的专题研究,又有“近东”区域的古埃及文明的研究。20世纪下半叶,除了古埃及文明专题的更加深入、细致和多视角的研究外还把古埃及文明扩大到地中海区域文明中,使东西方文明连结为一体,并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埃及文明 20世纪 “近东文明” 地中海文明 全球史观
下载PDF
我国高校世界历史通识教育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军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世界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爱国情怀、独立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通贯达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是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手段。因此,高校应该转变观念,通过理念、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世界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爱国情怀、独立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通贯达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是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手段。因此,高校应该转变观念,通过理念、制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进行相关通识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通识教育 全球视野 本土关怀
下载PDF
当代澳大利亚文学中后殖民主义书写与解读
19
作者 孙艳洁 时贵仁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在西方文化研究和文学评论领域风靡一时且影响广泛的理论体系,自从传入澳大利亚后,因其批评性、尖锐性和实用性而引人注目。在长期的理论运用过程中,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创作和研究实践中又被赋予... 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在西方文化研究和文学评论领域风靡一时且影响广泛的理论体系,自从传入澳大利亚后,因其批评性、尖锐性和实用性而引人注目。在长期的理论运用过程中,后殖民主义理论在当代澳大利亚文学创作和研究实践中又被赋予了澳大利亚特有的民族文化。文章以彼得·凯里(Peter Carey)和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等代表性作家的小说为切入点,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系统梳理和解读澳大利亚独特的民族与文化背后的多元文学盛景,继而挖掘植根于文学文本中的澳大利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文化身份 后殖民语言 文学史观
下载PDF
“破名者的姿态”--评金理《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亦聪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4-37,共4页
中国近世文化的一个痼疾是名与实的高度分离,新文化运动以后,此种痼疾并未消失,反而与新的文化资源、社会思潮结合产生了“现代名教”。金理的《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以章太炎、鲁迅、胡风、胡适为... 中国近世文化的一个痼疾是名与实的高度分离,新文化运动以后,此种痼疾并未消失,反而与新的文化资源、社会思潮结合产生了“现代名教”。金理的《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以章太炎、鲁迅、胡风、胡适为中心,就他们对现代名教的批判展开研究,一方面立足文学史视野对现代思想史进行反观,另一方面也是站在现代思想史的角度提示我们现代文学的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理 《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 现代名教 “名” 章太炎 鲁迅 胡风 胡适 文学史 思想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