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山左底层文人的日常书写与晚年心态解析——以王克笃的散曲集《适暮稿》为考察对象
1
作者 刘英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通过对王克笃散曲集《适暮稿》中日常生活书写的细读与研究,分析了他自足、自适、清高、自遣、淑世、喟世、哀穷的复杂心态,认为这些心态的产生与其生活环境、身份地位、年龄时段、个体性情、治生观念有着疏密不同的关系。
关键词 明代 底层文人 王克笃 散曲 日常书写 晚年心态
下载PDF
审美趣味:作为意象批评法的美学基础
2
作者 景旭锋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意象批评法的“意象”是显性形式,“趣味”则是寄寓文人性情的隐性本真。“意象批评法”中文人审美趣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魏晋人往往关注山水自然之趣,唐人舍弃的是文以载道的政治诉求,宋人在意的常常是理趣,明人在小说中展示... 意象批评法的“意象”是显性形式,“趣味”则是寄寓文人性情的隐性本真。“意象批评法”中文人审美趣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魏晋人往往关注山水自然之趣,唐人舍弃的是文以载道的政治诉求,宋人在意的常常是理趣,明人在小说中展示他们的奇趣;香草美人的趣味则为历代文人所赏。意象批评法是文人个体审美经验的自我表达,探讨意象批评法中文人审美趣味的兴起、发展及其演变过程,希望可以构建趣味阐释方式,构建当代文学批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批评法 意象 审美体验 文人趣味 趣味阐释
下载PDF
厅堂式演出对昆曲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王化旭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70,共6页
自明代末年起,士大夫阶层为便于更好地赏玩昆曲,纷纷组建家班,形成了厅堂演出的形式。这种以家班形式运作的私人化演出,对昆曲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人雅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很直接地体现在对昆曲的改造上,从而使其声腔、... 自明代末年起,士大夫阶层为便于更好地赏玩昆曲,纷纷组建家班,形成了厅堂演出的形式。这种以家班形式运作的私人化演出,对昆曲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人雅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很直接地体现在对昆曲的改造上,从而使其声腔、剧本、程式、服饰都得到了进一步改良,愈显其精细婉柔的特点。由于文人的介入和亲力实践,昆曲表演更趋于规范化,也因此深深打上了“文人戏”的烙印;但由于士大夫阶层对昆曲的过度雅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昆曲自有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厅堂式演出 士大夫阶层 规范化 过度雅化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士”阶层与先秦政治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邹之坤 刘成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中国哲学发轫于先秦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从产生之初,就走上了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哲学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哲学,这一特质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士"阶层密切相关,中国"士"的历史是和哲学的历... 中国哲学发轫于先秦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从产生之初,就走上了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哲学更多地表现为政治哲学,这一特质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士"阶层密切相关,中国"士"的历史是和哲学的历史同时揭幕的。中国先秦"士"阶层这一独特的精英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对"道"的坚守,决定了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把关心政治、社会和人生作为己任,进而也规定了其后两千多年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士阶层 道统与政统
下载PDF
中唐文士阶层赏玩之风的审美意蕴——以白居易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汤凌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中唐文士阶层盛行赏园、赏石、赏花、游玩等休闲活动,形成了一股富有审美意蕴的赏玩之风,折射出中唐文士审美生活的丰富样态和多元面相。中唐文士阶层赏玩之风推重悠闲自得的审美情趣,追求适意为尚的审美理想,推崇"境心相遇"... 中唐文士阶层盛行赏园、赏石、赏花、游玩等休闲活动,形成了一股富有审美意蕴的赏玩之风,折射出中唐文士审美生活的丰富样态和多元面相。中唐文士阶层赏玩之风推重悠闲自得的审美情趣,追求适意为尚的审美理想,推崇"境心相遇"的审美境界。中唐赏玩之风深受庄子齐物论、南宗禅张扬自性等思想的滋养。审丑尚怪之风是中唐文士阶层赏玩活动的特殊形态,在张扬审美个性、引领文士阶层审美时尚和审美观念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士阶层 赏玩之风 审美生活 审美意蕴 审丑尚怪之风 白居易
下载PDF
论宋代士大夫与当时的舍利瘗埋 被引量:1
6
作者 冉万里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 宋代的舍利瘗埋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隋唐时期的舍利瘗埋主要是在皇帝(隋文帝、武则天、唐懿宗等)的主导下进行舍利瘗埋;宋代初期定州的静志、净众在舍利瘗埋过程中,尚得到皇室的资助,其余则主要以士大夫及民间人士、僧侣为主导,应与当时佛教的世俗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从考古发现的宋代舍利瘗埋的资料来看,舍利瘗埋这种佛教活动,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借助佛教展现他们的护国、佑己及先祖、求平安的情怀。但由于士大夫的参与,使得这一原本庄严的宗教活动变成了充满人文情调的活动,而且与宋代社会温馨的人文情调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舍利瘗埋 士大夫 人文情怀
下载PDF
家族史的建构:宋朝士人阶层追寻的精神家园——以相州韩琦家族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游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宋朝在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诸多士大夫不懈努力,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社会的家族理念,形成了有着宋代特色的关于宗族的系统论述,而且,很多士大夫身体力行,逐渐完善了这套宗族理论。相州韩琦家族就有寻找祖... 宋朝在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诸多士大夫不懈努力,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社会的家族理念,形成了有着宋代特色的关于宗族的系统论述,而且,很多士大夫身体力行,逐渐完善了这套宗族理论。相州韩琦家族就有寻找祖先的曲折历程。韩琦本人较为详尽地记述了他找到祖先墓地的种种经历,构建了系统而完整的相州韩氏家族的谱系。毫无疑问,这些弥足珍贵的记录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于韩氏家族本身,对宋代历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不过,韩琦叙述家族历史的文字颇为模糊,需要认真解读,才可寻绎到历史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阶层 韩琦家族 家族史
下载PDF
元代下层文人选择杂剧的心态试探 被引量:2
8
作者 聂俊亮 《邢台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4-58,共5页
元代下层文人对杂剧艺术的选择,促进了杂剧的大繁荣。他们在选择杂剧的过程中,或隐或显地呈现出了各种心态,主要有宗教的解脱心态、生存的边缘化心态、娱乐的自适心态和价值的凸现心态。
关键词 元代 下层文人 杂剧 心态 宗教
下载PDF
“好事者”——唐诗民间书写传播的桥梁 被引量:1
9
作者 石树芳 《杜甫研究学刊》 2021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以唐诗为考察对象,“好事者”当是一类人的统称,这类人姓名不详,身份迥异,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以自己的方式收集诗歌,追寻诗人,并在有意无意之间书写传播诗歌。“好事者”作为普通民众中的一员,绝大多数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部分“好... 以唐诗为考察对象,“好事者”当是一类人的统称,这类人姓名不详,身份迥异,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以自己的方式收集诗歌,追寻诗人,并在有意无意之间书写传播诗歌。“好事者”作为普通民众中的一员,绝大多数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部分“好事者”以“好事者”之名闪现于文献材料之中,少数“好事者”留下了姓名。“好事者”的加入使得唐诗的民间书写传播更加复杂多变,同时也为诗人作品提供更为宽广的认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事者 民间书写 文人创作 民间传播 下层民众
下载PDF
晚明书画消费与士大夫的身份危机
10
作者 董文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1-149,327,共9页
晚明消费社会中,书画消费活动逐渐由士大夫阶层普及到社会下层,呈现大众化趋势。社会各阶层纷纷仿效士大夫的消费活动,形成书画消费场域的社会竞争,严重削弱了书画消费的身份象征意味。这使得士大夫产生极大的身份危机。因此,他们采取... 晚明消费社会中,书画消费活动逐渐由士大夫阶层普及到社会下层,呈现大众化趋势。社会各阶层纷纷仿效士大夫的消费活动,形成书画消费场域的社会竞争,严重削弱了书画消费的身份象征意味。这使得士大夫产生极大的身份危机。因此,他们采取区分雅俗身份,创新消费品味,转变流行时尚,增加书画的特殊化等方式,保持与其他阶层的社会差异,重塑书画消费中的身份意义。这映照出晚明社会阶层变动时社会自我调节机制的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书画消费 士大夫 社会阶层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与宋元明文学的流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晔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对于科举礼部试来说,唐宋解试是一种资格考试,而明清乡试是一种科名考试。宋元明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使参加礼部试的解额,从应届的考试资格变为永久的社会身份,进而改变了近世人才及文学流动的基本模式。在阶层流动上,从唐宋的循环式流... 对于科举礼部试来说,唐宋解试是一种资格考试,而明清乡试是一种科名考试。宋元明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使参加礼部试的解额,从应届的考试资格变为永久的社会身份,进而改变了近世人才及文学流动的基本模式。在阶层流动上,从唐宋的循环式流动,变为明清的进阶式流动;在地理流动上,从唐宋的直线式流动,变为明清的折线式流动。由此推动了两个重大的社会变化,即举人阶层的形成和省城文化圈的兴起。它们分别从阶层和地域两个维度,促进了近世文学的转型与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落第再试 社会流动 举人阶层 省城文学
下载PDF
中国文人的生活时尚与阅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三山 范凡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年第2期4-8,共5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中国文人阶层与图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阅读成为中国文人生活时尚的原因,指出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和文人阶层的瓦解,与之相关的文人的阅读生活时尚也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阅读成为大众生活时尚...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中国文人阶层与图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阅读成为中国文人生活时尚的原因,指出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和文人阶层的瓦解,与之相关的文人的阅读生活时尚也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阅读成为大众生活时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阶层 生活时尚 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文典籍中“城市”与“山林”关系的思辨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边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考析。从中发现,"城市山林"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概念;"城市"与"山林"两词媾和的过程,本质上是文人阶层有关"人之栖居"问题的长期思辨与抉择。而对此的认知,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园林"与"城市山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山林 历史概念 文人阶层 古代诗文典籍 《四库全书》
下载PDF
道德自律与诗意生存——宋代雅集图背后的文人群体人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楚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宋代是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方面具有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烈的淑世精神和入世理想,另一方面也具有最高雅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品位,这一切都直观地反映在了宋代的一系列“文人雅集图”作品里。文章将... 宋代是一个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时代。宋代的士大夫阶层,一方面具有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烈的淑世精神和入世理想,另一方面也具有最高雅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品位,这一切都直观地反映在了宋代的一系列“文人雅集图”作品里。文章将宋代文人雅集图作品从历史事件、事实层面上升到政治文化层面进行探讨,分析文人雅集图程式化画面背后的政治、审美理想,以及宋代文人精英阶层的群体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阶层 文人雅集图 政治理想 群体人格 隐逸
下载PDF
宋代苏州中下层文人的庭园理想——以朱长文乐圃为考察中心
15
作者 蒋燕娜 杨万里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9-67,共9页
宋代苏州社会稳定,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兴建园林之风盛行。朱长文生活重心在苏州,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苏州中下层文人,他所修葺的堂园一体的乐圃寄予了长者之思、雅士之情与出处之志,庭园既是其必需的安憩之所,也是其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 宋代苏州社会稳定,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兴建园林之风盛行。朱长文生活重心在苏州,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苏州中下层文人,他所修葺的堂园一体的乐圃寄予了长者之思、雅士之情与出处之志,庭园既是其必需的安憩之所,也是其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基地。中下层文人建园自居正是在仕进理想受阻时,对自己学识的精进与人格的坚守。所以,宋代苏州中下层文人的庭园理想是安逸与竞争并存的理想,是包含遮风避雨的屋舍、顺心适意的园居生活、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及实现人生追求的希望在内的四者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长文 乐圃 宋代苏州 中下层文人 庭园理想
下载PDF
东晋南朝陈郡高门袁氏研究
16
作者 朱华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83-90,共8页
东晋南朝陈郡高门袁氏由低级士族跻身一流甲族的本质原因是:善于乱世立身;维护皇权;揉合儒玄;
关键词 东晋南朝 陈郡 袁氏 士族
下载PDF
战国时期“士”的生活
17
作者 王立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士的人格相对独立、思想自由,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达到中国文化史所罕见的学术高峰。同时,士的政治阶级地位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士作为等级体例中的一个层次,渐渐的由于没落贵族和上升的庶民加入而不断壮大起来。优... 士的人格相对独立、思想自由,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达到中国文化史所罕见的学术高峰。同时,士的政治阶级地位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士作为等级体例中的一个层次,渐渐的由于没落贵族和上升的庶民加入而不断壮大起来。优秀的士可以受到君王礼遇,成为座上宾,当时的私门养士、争士成风,私门中的食客也有高低之分。士的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士都非常穷困,这也是他们甘愿投入私门做食客以求温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的理解 思想状况 政治阶级地位 经济条件
下载PDF
《梼杌闲评》作者非李清论
18
作者 王文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0-44,共5页
《梼杌闲评》的作者究竟为何人至今仍是学术界的未解之谜,许多研究者根据清人缪荃孙、邓之诚的推测,进一步加以证明其作者是明末史学名儒李清。对《梼杌闲评》与李清的《三垣笔记》的内容进行仔细推敲,不管是从《梼杌闲评》作品本身来看... 《梼杌闲评》的作者究竟为何人至今仍是学术界的未解之谜,许多研究者根据清人缪荃孙、邓之诚的推测,进一步加以证明其作者是明末史学名儒李清。对《梼杌闲评》与李清的《三垣笔记》的内容进行仔细推敲,不管是从《梼杌闲评》作品本身来看,还是从李清本人来看,他都不是《梼杌闲评》的作者。《梼杌闲评》的作者应是熟悉当时社会市井生活的下层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梼杌闲评》 作者 李清 下层文人
下载PDF
南朝统治阶层嬗变探究
19
作者 杨恩玉 刘文兴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永嘉南渡后,东晋南朝统治阶层经历了北来高门士族、寒门武力侨民和南方土著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东晋后期因孙恩、卢循之乱造成的北来高门士族势力的衰微促使了以京口刘裕和兰陵萧氏为代表的寒门武力侨民的兴起,从而奠定了宋、齐、梁三... 永嘉南渡后,东晋南朝统治阶层经历了北来高门士族、寒门武力侨民和南方土著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东晋后期因孙恩、卢循之乱造成的北来高门士族势力的衰微促使了以京口刘裕和兰陵萧氏为代表的寒门武力侨民的兴起,从而奠定了宋、齐、梁三朝主要统治阶层的根基;而侯景之乱则使得南方以三吴和岭南为代表的土著势力逐渐取代前两者成为主要的政权主导力量,并对之后的南朝社会乃至隋唐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统治阶层 北来高门士族 寒门武力侨民 南方土著
下载PDF
从诗歌功能的演变看文人趣味之生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春青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124,共8页
从"趣味"或"审美趣味"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曾经经历过贵族趣味、士大夫趣味、文人趣味分别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从西周之初至春秋之末是贵族趣味居于主导地位的时期;从战国之初到东汉之初是士大夫趣味居于主导地... 从"趣味"或"审美趣味"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曾经经历过贵族趣味、士大夫趣味、文人趣味分别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从西周之初至春秋之末是贵族趣味居于主导地位的时期;从战国之初到东汉之初是士大夫趣味居于主导地位时期;从东汉中期之后,文人趣味渐渐获得了主导地位。"文人"是士大夫阶层新产生的一种身份,"文人趣味"是这种新身份的标志。对于"文人趣味"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而诗歌功能的历史演变就是一个恰当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功能 趣味 文人趣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