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转型探赜
1
作者 王俊虎 李明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从最初具有试验性质的“化大众”尝试到适应民众需求的“大众化”转型,完成了由五四传统的现代启蒙现实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过渡与转变,反映了时代与人民的呼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从最初具有试验性质的“化大众”尝试到适应民众需求的“大众化”转型,完成了由五四传统的现代启蒙现实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过渡与转变,反映了时代与人民的呼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转型,从先前过度欧化、高度强调自我、对社会无限度批判的“化大众”文学逐渐转变为作者注重在创作中融入本土特色、愿意深入革命与人民生活当中去取材,努力创作鼓舞民众抗战勇气、赞扬无产阶级革命的“大众化”文学,彰显出中国现代文学特有的中国经验、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现实主义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美术家办报:传播视域下的抗战时期新四军版画艺术
2
作者 赵昊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 抗战期间,新四军版画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要美术阵地之一,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莫朴、吕蒙、赖少其、杨涵、吴耘、沈柔坚、涂克、邵宇等属于新四军的知名美术家大多数都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学习经历,且都在新四军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这些美术家成为媒体人,在参与办报的过程中注重了传播时效性、信息丰富性、形式新鲜性,重视普及与提高,从而在版画创作中凸显了以传播为导向的战斗性、文化性、多样性等特征。一系列表现军事行动、社会政策、生产生活的,以及承担对敌宣传任务的新四军版画作品,通过报刊、展览、集册、张贴等多种渠道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立场、思维与方法,可为当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新四军 版画史 进步报刊 传播渠道
下载PDF
延安时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历史条件、路向及贡献
3
作者 肖菊梅 陈泓睿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 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特殊的战时环境、人民立场的科学指导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为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延安时期的艺术教育在管理体制架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与艺术教育教员队伍三个方面,始终遵循与思想政治教育并行的办学路径。这一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历史贡献包括:培养大批革命文艺人才、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研究和总结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条件、路径与贡献,有助于深化对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 艺术教育 思想政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乡愁乌托邦的抒写与建构——以《黄河大合唱》为例
4
作者 王俊虎 赵文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9-113,共5页
“乡愁乌托邦”是现代性发展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时空综合体的现代情感结构,存在时间上的流动与空间上的想象。延安时期关于乡愁乌托邦的抒写与建构所呈现出的“乡愁”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乡愁”抒写指向过去的家... “乡愁乌托邦”是现代性发展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时空综合体的现代情感结构,存在时间上的流动与空间上的想象。延安时期关于乡愁乌托邦的抒写与建构所呈现出的“乡愁”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乡愁”抒写指向过去的家国乡土,乌托邦则指向未来社会的维度。《黄河大合唱》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艺作品,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乡愁乌托邦,忠实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艰苦抗战下奋起反抗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延安文艺 《黄河大合唱》 乡愁乌托邦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艺“革命化”转向的历史考察、主体塑造及价值启示
5
作者 张今誉 翟坤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6-73,110,共9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战线”的同时形塑了一支革命的“文化军队”,不仅对塑造革命意识、激发革命行动、丰富革命生活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革命文艺理论成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溯延安时期文艺发展历程,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真理性、坚守中国共产党文艺领导的方向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人民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革命文艺 历史考察 社会主义文艺
下载PDF
红色叙事与民族文艺:知识考古视域下的西藏当代文学“拓荒期”共同体话语
6
作者 颜亮 杜亦峰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西藏当代文学的拓荒期是一个多维向、共进式推动发展而生成的历史情势,其中意涵了宏观/微观、现实/思想、主要事件、社会转型等复杂历史镜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向,中国当代文学所续接的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传输进藏,由此生成了... 西藏当代文学的拓荒期是一个多维向、共进式推动发展而生成的历史情势,其中意涵了宏观/微观、现实/思想、主要事件、社会转型等复杂历史镜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向,中国当代文学所续接的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传输进藏,由此生成了西藏文学拓荒时期创作主体们关于西藏和平解放过程、西藏建设、西藏民主改革等富含多义的文学话语、文学陈述、文学主题,成为西藏当代文学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开启,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共同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当代文学 拓荒期 知识考古学 文学话语 中华民族文艺
下载PDF
“何其芳现象”研究史述评
7
作者 刘世浩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08-114,152,共8页
自1980年代末以来,有关“何其芳现象”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学界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学术探讨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貌。如果说最初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政治因素对何其芳文学创作形成的消极影响,站在“审美主体性”的立场... 自1980年代末以来,有关“何其芳现象”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学界围绕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学术探讨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貌。如果说最初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政治因素对何其芳文学创作形成的消极影响,站在“审美主体性”的立场上批判“文艺为政治服务”等文艺理念的话,那么,21世纪以来,研究者们更加关注何其芳“转向”前后文艺思想的延续性问题,并由此出发,对“何其芳现象”这一概念本身提出了质疑。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何其芳现象”研究史进行回顾与总结,既可以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推进何其芳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在此基础上,对何其芳“转向”前后心态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何其芳现象”这一文学史概念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理论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现象” 文化政治 新时期 延安文艺
下载PDF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化建设与传承 被引量:11
8
作者 贾翠玲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3,79,共7页
数字化保护是红色文献的有效保护方式。文章以《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数据库组织实施、数据库功能及价值,并总结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对红色文献... 数字化保护是红色文献的有效保护方式。文章以《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数据库组织实施、数据库功能及价值,并总结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对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献 延安时期 中共中央机关报 数字化保护
下载PDF
论文艺功能的嬗变与底蕴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天忠 唐灿灿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网络时代,随着文学新现象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现代高科技与文学相伴相生,进一步消解了文艺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文艺的功能要素和功能体系等发生了嬗变,形成了以审美为宗旨的多种功能复合渗透的文艺功能体系。文艺的休闲娱乐功能日益成为... 网络时代,随着文学新现象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现代高科技与文学相伴相生,进一步消解了文艺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文艺的功能要素和功能体系等发生了嬗变,形成了以审美为宗旨的多种功能复合渗透的文艺功能体系。文艺的休闲娱乐功能日益成为平民消费的时尚;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逐渐被排挤,趋向潜导化;经济功能成为文艺创作的强大驱动力。文艺功能是随着时代、社会、政治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随着社会的需要,发挥着与时代相适应的作用,从而表现出文艺功能的历时性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文艺功能 嬗变 功能要素 功能体系 政治功能 网络文学
下载PDF
从新时期“人民性”讨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9,共6页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 新时期文艺观的思想解放,最早就是从反思和批判“阶级斗争工具论”开始的,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逐步反思了文艺的阶级性,同时对文艺的人民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论。最终,党中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过吸收、借鉴,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从而把文艺的人民性问题提到了新时代的新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文艺为人民服务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中国文艺不仅要继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中国化,为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服务,而且要继续努力实现《共产党宣言》的“世界文学”思想,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造福于世界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新时期 人民性 阶级性 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观
下载PDF
从赣南民歌到陕北秧歌——论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内在理路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文武 周平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政治理念艺术化、艺术行为大众化、艺术话语民间化是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主要规律是:践行民族利益与政治目标的结合,增强了文艺形态的感召力;实施文艺大众化策略,突显了文艺形态的社会价值;达成民族... 政治理念艺术化、艺术行为大众化、艺术话语民间化是苏区-延安文艺形态的基本特征。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建构的主要规律是:践行民族利益与政治目标的结合,增强了文艺形态的感召力;实施文艺大众化策略,突显了文艺形态的社会价值;达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彰显了文艺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苏区-延安文艺形态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启示意义:民间性与大众化的有机结合,可有效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政治性与艺术性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文艺的健康发展,进而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助于树立民族尊严、确立民族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延安文艺形态 赣南民歌 陕北秧歌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艺大众化的探索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乐程 周红月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是延安时期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在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 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是延安时期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在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由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给文艺工作者以启迪,使得文艺创作面向大众,贴近生活。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促进了大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对现今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大众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的理论发展历程(1954-2014年)——以《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五类舞蹈学术期刊为对象的梳理与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田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18-237,共20页
对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进行整理,既是传承、保存古典舞研究资料的手段,也是对古典舞学术思路、学术历程的一种梳理。文章以《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等五类舞蹈学术期刊为对象,通过对六十... 对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进行整理,既是传承、保存古典舞研究资料的手段,也是对古典舞学术思路、学术历程的一种梳理。文章以《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舞蹈论丛》《舞蹈艺术丛刊》《舞蹈研究》等五类舞蹈学术期刊为对象,通过对六十年来中国古典舞理论文献的整理,厘清中国古典舞的理论发展脉络,知晓过去,体察当下,打通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理论文献 《舞蹈》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舞蹈论丛》 《舞蹈艺术丛刊》 《舞蹈研究》
下载PDF
故纸遗音——老报刊见证世纪风雨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岫 《四川图书馆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73-76,共4页
介绍了首都图书馆所珍藏的数百种报刊创刊号,并对其本身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报刊 创刊号 文献价值
下载PDF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原始口述版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惠 高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46,共9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本,从口头演讲转化为书面文本先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但在其版本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忽略了对《讲话》原始口述版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本,从口头演讲转化为书面文本先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多个不同版本。但在其版本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忽略了对《讲话》原始口述版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及亲历座谈会的作家日记、回忆记述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毛泽东原始口述版《讲话》“引言”提请参会者讨论的应为六个问题,而非公开发表时的五个问题,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文艺问题,而是将文艺问题置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特定的政治、军事、经济语境中去考量,并与参会者进行轻松和谐的现场互动。“结论”虽不及公开发表时语言严谨、逻辑严密,却颇为生动风趣,现场感极强。《讲话》由口头演讲转化为公开发表的文字文本,不仅意味着语言形态、意涵的变化,历史现场的变动,而且也呈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动态发展轨迹。考察原始口述版《讲话》,有助于完整呈现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回忆录 口述史
下载PDF
“左联”时期国民党文艺期刊浅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艳 左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左联时期,国民党文艺期刊充当了围剿左翼文艺运动的杀手锏,它们虽然造成了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但还是避免不了注定失败的结果。
关键词 左联时期 国民党文艺期刊 国民党文艺政策
下载PDF
汉魏六朝咏琴文学的艺术学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自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 咏琴文学是指专门咏琴的文学作品,而不包括为琴曲所撰写的歌辞以及琴学著作。据现存文献来看,真正以琴作为歌咏对象的文学作品至迟在西汉就已出现。从内容来看,汉魏六朝时期的咏琴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歌咏作为具体的"物"的琴,属于咏物文学;一类是描写弹琴、听琴等表演或欣赏之类的艺术活动。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内涵,属于重要的艺术文献。用今天的学科分类标准来看,汉魏六朝咏琴文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涉及设计艺术学、文学和音乐学等多个学科。从艺术学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当时文人是如何认识古琴与古琴艺术的,可以看出时代生活与艺术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传统琴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琴文学 艺术文献 汉魏六朝 造物思想 情感表达 音乐思想 琴德
下载PDF
精神分析与新时期文艺理论的重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智跃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和改造了新时期文学观,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二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三是将创作心理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说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是深刻的,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批判和改造了新时期文学观,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元化;二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心理批评方法;三是将创作心理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下,新时期文艺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新时期 文艺理论
下载PDF
“延安文学”正名及其相关概念考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惠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7-71,57,共6页
近年来,随着延安文艺研究的升温,研究中普遍存在用"延安文学"指称"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现象。事实上,"延安文学"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地域文学的范畴,可泛... 近年来,随着延安文艺研究的升温,研究中普遍存在用"延安文学"指称"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现象。事实上,"延安文学"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地域文学的范畴,可泛指在延安这一地域所生发的所有文学现象,它与"延安文艺"、"延安时期文学"、"解放区文学"等概念的内涵虽有交叉,但其概念本身有着明晰的外延与内涵,不可互相指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延安文学 延安时期 解放区文学
下载PDF
《解放日报》视域中的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的嬗变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俊虎 郝婷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2-109,共8页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将“文艺”专刊改为综合性副刊。《解放日报》改版前的作品更多地是呈现知识分子对于自由婚恋的憧憬与理想,探讨婚后女性面临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窘境以及个人私欲与革命信仰进行博弈而产生的离婚危机。改版后,综合副刊上刊登的婚恋作品主人公大多是工农兵出身,呈现出政治进步可以成就美满婚姻、夫妻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可以促进家庭和谐、男女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收获爱的体验的新型婚恋观。文章通过考察改版前后不同时期《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涉及婚恋问题的文学作品,发现了延安时期男女婚恋观念的嬗变轨迹,认为《解放日报》对男女婚恋问题的反映与思考,对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延安时期 延安文艺 婚恋观 十七年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