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文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识——兼评《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被引量:1
1
作者 耿纪永 刘朋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07,共13页
一般认为,作家、作品以及事件是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构成要素,但循此写法,却不足以体现翻译文学史的深度,还需具有通性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介入。具有通史性质的翻译文学史侧重点在于史料挖掘与梳理,囊括了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各要素,... 一般认为,作家、作品以及事件是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构成要素,但循此写法,却不足以体现翻译文学史的深度,还需具有通性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论的介入。具有通史性质的翻译文学史侧重点在于史料挖掘与梳理,囊括了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各要素,却难以围绕各要素进行深入探索,而以作家、作品或事件某一具体要素作为对象的翻译文学史研究侧重点在于深度,则需要运用较为系统的方法论。因此,作为历史研究方法论内在构成要素的史识、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在翻译文学史各要素内部研究深度的体现上,有待进一步彰显,而崔峰的《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对于体现此四要素助力翻译文学史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翻译史 方法论 《翻译、文学与政治:以〈世界文学〉为例(1953-196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