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ibution and Modern Public Debt:On the Nature of Patriotic Public Deb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1
作者 Chuanrong Huang 《Sociology Study》 2023年第6期309-314,共6页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first modern domestic debt in China.The theorists judge whether a certain public debt has modernity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has modern public debt form,ignoring the inconsistency...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first modern domestic debt in China.The theorists judge whether a certain public debt has modernity according to whether it has modern public debt form,ignoring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institutional provisions and actual implementation.The modern nature of public debt must have bot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modern public deb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ssuing background,system design,collection and repayment of patriotic bond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part of patriotic bonds subscribed by the Qing royal family is still the nature of donation and return,while the part subscribed by ordinary businessmen and people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as a modern nature.The dual nature of patriotic bon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background when the bonds are issu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ation and return modern nature patriotic bonds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PDF
Functional Features and Layouts of Yangzhou Residential Garde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Residential Gardens of Officials, Merchants and Literati
2
作者 ZHANG Lihui ZHANG Yue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4期39-43,共5页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social classes and their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took residential gardens of three principal groups(official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social classes and their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took residential gardens of three principal groups(officials, merchants and literati) for example, analyzed functional features and layouts of the gardens, explore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local residential garde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design and expression of modern urban livable sp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Residential gardens in Yangzhou Functional features LAYOUTS
下载PDF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 of Railway Traffic Acciden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3
作者 Qinghua Lu Zhaoguo Zhang Wei Zheng 《Journal of World Architecture》 2019年第5期13-15,共3页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order to restore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rried out maintenance and repairs on the railways that c...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order to restore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rried out maintenance and repairs on the railways that caused serious damage to transportation tasks through war-torn smoke,and carried out large-scale railway construction.However,in the course of operation,railway safet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due to outdated equipment,low quality of staff,lack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vandalism,and various natural disasters.In the face of severe conditions,the railway authorities summed up the accidents and learned the safety of the railways,so that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which start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was gradually on the right track,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afe development of the railway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ailway accident COUNTERMEASURES PREVENTION
下载PDF
The Rise and Fall of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4
作者 Huang Haij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2,共6页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 epublic of China,foreign invasion made China suffer from an unprecedented humiliation,and the W estern powers initiated a commercial intrusion by forcing China to sign unequal ...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 epublic of China,foreign invasion made China suffer from an unprecedented humiliation,and the W estern powers initiated a commercial intrusion by forcing China to sign unequal treaties and open treaty ports. From this perspective,a deep exploration is made to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and its function. The rule shows that the developing route of national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can determin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in addition,i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at the social nature is vital to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民国 早期 中华 发展趋势 中国 商业性 社会性
下载PDF
Social Class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angzhou Home Garden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5
作者 ZHANG Lihu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ir home gardens,these three classes were different,reflecting abundant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 and regional culture,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Yangzhou culture,as well a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ome gardens in Yangzh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e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angzhou home gardens Typ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下载PDF
商贸驱动下汕头港市聚落的形成与形态研究
6
作者 潘莹 陈铄霓 施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5,共11页
港市聚落是海岸带上因港而兴的典型商贸聚落,自古以来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的重要桥梁。我国近代通商口岸汕头是粤东韩江流域的重要港市,其对国家贸易网络和潮汕城镇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汕头港市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借助历... 港市聚落是海岸带上因港而兴的典型商贸聚落,自古以来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的重要桥梁。我国近代通商口岸汕头是粤东韩江流域的重要港市,其对国家贸易网络和潮汕城镇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汕头港市聚落形态为研究对象,借助历史地图、经济史和地方志等相关资料,通过历史地图转译和建筑类型学等方法,梳理韩江三角洲港市群的演替规律和汕头的历史空间脉络,并着重探究以商贸为主导机制、通过自下而上的力量形成的民国初期的汕头港市聚落形态,从选址规律、空间结构和街巷体系等方面总结其形态特征,挖掘海港人居环境营建的智慧与多元文化价值,为港市聚落发展规划及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市聚落 聚落形态 汕头 民国初期
下载PDF
清末民初江苏地区家谱特点探析
7
作者 任欣欣 王丽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清末民初,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家谱修撰成为部分家族承继血缘关系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江苏地区是修纂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家谱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扬州吴氏、宜兴吕氏和无锡锡山秦氏三个家族的家谱具有完备的体例,重... 清末民初,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家谱修撰成为部分家族承继血缘关系和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江苏地区是修纂家谱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对家谱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补充。扬州吴氏、宜兴吕氏和无锡锡山秦氏三个家族的家谱具有完备的体例,重视家规族约的制定,并充实了对家族女子成员的记载内容。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和区域文化紧密相关,是传统文化和近代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江苏地区 家谱
下载PDF
慢熟的土地:清末到民国的云南话剧文学(1913—1949年)
8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7-101,共15页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作家的本土创作演出和外来剧作家在云南的“在地”创作演出。在这一时期里,云南现代话剧文学创作蹒跚地走向初步成型,耕耘中,远远守望着姗姗来迟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话剧文学 民国时期 时代催生 早成慢熟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领导层对和平共处的认识
9
作者 孙泽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
在两极对立的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指导下,至1956年,通过直接建交和谈判建交的方式,与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外交实践,实现了与一些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家领导层从新中国成立... 在两极对立的冷战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和平共处外交方针的指导下,至1956年,通过直接建交和谈判建交的方式,与2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外交实践,实现了与一些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家领导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实践中认识到: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的长期方针;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的核心;制度自信是和平共处的底蕴;国家富强是和平共处的后盾;和平共处要有危机意识;坚持和平共处形式上的多样性、策略上的灵活性和方针上的求同存异;签订和平条约和建构制度机制是和平共处的保障。上述认识对当下坚持和谐共处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领导层 和平共处 外交实践
下载PDF
近代读书会教育功能的需求分布、形式延展与价值回归——基于民国报纸的讨论
10
作者 张赟玥 凌冬梅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梳理民国报纸文献中的读书会主题史实,从组织者、对象、功能、举措等维度解析了近代读书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三大功能,揭示了近代读书会在提升国民素质、深化学术研究、增进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宣扬爱... 梳理民国报纸文献中的读书会主题史实,从组织者、对象、功能、举措等维度解析了近代读书会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三大功能,揭示了近代读书会在提升国民素质、深化学术研究、增进职业技能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宣扬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正面导向意义,同时辨析了国民政府借文化之名推动国内反动斗争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揭露了帝国主义借文化之名实施意识形态侵略的史实,并探索了新时代背景下以读书会推动进步共读、提升文化自信的教育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读书会 教育功能 民国报纸 民国文献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1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民初新式知识分子重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
12
作者 赵炎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 民初一些知识分子以报刊为阵地大声疾呼并努力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赋予此一流行话语以时代新义,其中“天下”与“国家”由异趋同聚合为近代共和国,而“匹夫”则由传统臣民一跃而为近代国民。“天下”与“匹夫”的关系遂转变为国家与国民的新关系。而近代语境下的“匹夫有责”的“责”则凸显为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道义精神,视其为天赋人权精神中应有之义,具体外现为职责、责任、良心与诚信等道德素养,蕴含着浓郁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等价值诉求。这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渐成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新式知识分子 报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历史经验
13
作者 吴宏亮 冯军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开启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开启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多种形式渠道建设师资队伍,探索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式,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创阶段的探索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如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主题主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一致是重要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办好中国特色是长远之计等,这对于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下载PDF
“林译小说”的现代阅读及其意义——以民初教育部褒奖小说为例
14
作者 付建舟 汤吉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93,共10页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影响很大,其中十几种为民初教育部所褒奖,以利于通俗教育。这十几种褒奖小说为国民所普遍阅读,其中首推《黑奴吁天录》,其“阅读”焦点在于借黑奴悲黄种人,体现出浓厚的启蒙色彩。对三种伦理小说的阅读,反映了读...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影响很大,其中十几种为民初教育部所褒奖,以利于通俗教育。这十几种褒奖小说为国民所普遍阅读,其中首推《黑奴吁天录》,其“阅读”焦点在于借黑奴悲黄种人,体现出浓厚的启蒙色彩。对三种伦理小说的阅读,反映了读者对传统伦理的重视,尤其是通过西方小说发现中西在人伦上的相通之处,从而更加坚定了维护“伦理”的信念。对四种社会小说的阅读,体现了读者关注下层人民的悲悯情怀,更肯定了西方社会小说与我国古文在叙事技法上惊人的相似之处。对其他几种小说的阅读,各有侧重。对这些褒奖小说的阅读反映了读者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此外,考证与品评、批评这两种广义的“阅读”方式则大力促进了近代翻译小说批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阅读 民初教育部 褒奖
下载PDF
近代变局与庆宽的仕宦人生
15
作者 李文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9,180,共16页
庆宽是晚清民初的“奇人”,以民籍混入内务府旗籍,借助绘画的特长和办皇差的机会,在晚清拥堵的官场上,逐级升迁至候选内务府三院卿,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引发了官场侧目,遭到光绪帝下旨抄家的惩罚。戊戌之后,庆宽利用往日的关系网成为访日... 庆宽是晚清民初的“奇人”,以民籍混入内务府旗籍,借助绘画的特长和办皇差的机会,在晚清拥堵的官场上,逐级升迁至候选内务府三院卿,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引发了官场侧目,遭到光绪帝下旨抄家的惩罚。戊戌之后,庆宽利用往日的关系网成为访日特使,又因为辛丑议约的劳绩,获得保举,恢复了原有旗籍和职衔。晚清最后十年,庆宽在仕途上做最后一搏,但最终止步于四品道台,遂决心离开官场。在民初的十年,庆宽以平民视角观察政局,时而以旗人身份筹划旗人生计,时而作为普通市民关注城市自治,逐渐淡出了时代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宽 内务府旗人 抄家 清末民初的社会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中的民族主义
16
作者 洪振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蕴涵了丰富的民族主义。它产生的外部因素是西方“先进”所形成的“榜样”力量,以及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和经济侵略,内部因素是中国自身的落后,以及中国人所具有的“经世忧国”传统精神。它产生的路径基本是:先进的西... 清末民初博览会事业蕴涵了丰富的民族主义。它产生的外部因素是西方“先进”所形成的“榜样”力量,以及西方帝国的霸权行径和经济侵略,内部因素是中国自身的落后,以及中国人所具有的“经世忧国”传统精神。它产生的路径基本是:先进的西方列强,对落后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导致中国利权外溢,产生严重民族危机,具有“经世忧国”精神的中国人奋发图强,既积极学习西方,仿行西法,又反省自身落后,积极展开竞争,谋求改良、发展,其中,蕴涵了忧患、危机、反省意识及竞争、发展观念,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富强。这样的民族主义具有追赶性、内向性、开放性特征,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虽有过急追求发展的一面,但其价值目标及立足自身的方法取向是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博览会事业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史实”的考证与呈现——评赵盼超著作《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
17
作者 尹丹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9-192,共4页
民国初期(1912-1928)即“北洋时代”北京地区的美术史研究,以往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成了一个热点并诞生了很多新的成果,赵盼超新著《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即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该著作有三个特点,首先... 民国初期(1912-1928)即“北洋时代”北京地区的美术史研究,以往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成了一个热点并诞生了很多新的成果,赵盼超新著《民国初期(1912-1928)北京地区中国画研究》即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该著作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该书结构及行文清晰,以史料的客观性为基础展开论述,同时注重问题意识;其次是注重以“社会身份”的视角来对所论及人物进行讨论,将“人”放到政府、社团、学院等社会网络中来进行考察;再次是注重将艺术创作放到艺术传播的视角来进行考察。这部专著在具体的研究中将更多的重心倾注于影响制约艺术创作与艺术观念的诸多社会因素,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更为完整的艺术场域,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北京的美术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北京 中国画 书评
下载PDF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18
作者 李宗刚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3-86,155,共15页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和理念研究作为切入点,探索共和国教育体制对文学创作的正反作用,为当下文学教育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国教育 文学教育 大学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清末民初讽喻联的“言文合一”趋向及意义
19
作者 肖百容 秦红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清末民初的讽喻性楹联在中国古代讽喻传统的基础上,与白话运动相结合,在音韵、句式、技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新变。平仄规则的自由化、句式词汇的白话化、修辞技巧的谐趣化,使得清末民初讽喻联在“形”与“神”双重层面契合了“言文... 清末民初的讽喻性楹联在中国古代讽喻传统的基础上,与白话运动相结合,在音韵、句式、技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新变。平仄规则的自由化、句式词汇的白话化、修辞技巧的谐趣化,使得清末民初讽喻联在“形”与“神”双重层面契合了“言文合一”理念,成为“我手写我口”的实践性文体。清末民初讽喻联最直接且最真实地反应了民众的心声,作为强有力的“战斗武器”,于嬉笑怒骂之中,剖析黑暗惨痛之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楹联 讽喻 “言文合一”
下载PDF
福州聚成堂遗存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20
作者 胡彩云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聚成堂是清末至民国间福州南后街众多书坊之一,书坊内的古籍版本齐全,是近代文人墨客经常流连之处。概述聚成堂历史去向,梳理其遗存文献构成。聚成堂遗存的雕版、古籍、民国文献,多是福建地区著名学者的著述,部分雕版弥补了纸本文献亡... 聚成堂是清末至民国间福州南后街众多书坊之一,书坊内的古籍版本齐全,是近代文人墨客经常流连之处。概述聚成堂历史去向,梳理其遗存文献构成。聚成堂遗存的雕版、古籍、民国文献,多是福建地区著名学者的著述,部分雕版弥补了纸本文献亡佚之缺憾。这批文献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资源,对其展开抢救性保护与深入研究,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成堂 雕版 古籍 民国文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