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秦汉简帛经方的流传脉络与发展
1
作者 周登威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南北朝时期的《范汪方》《深师方》等方书保留了不少与出土秦汉经方高度一致的药方。通过对读出土秦汉简帛经方文献与传世方书,发现形成于秦汉时期的经方并没有完全失传,其精华已悄然汇入经方医学的历史长河,滋养着后世经方医学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范汪方》《深师方》等方书保留了不少与出土秦汉经方高度一致的药方。通过对读出土秦汉简帛经方文献与传世方书,发现形成于秦汉时期的经方并没有完全失传,其精华已悄然汇入经方医学的历史长河,滋养着后世经方医学的发展与创新。经方本身关系到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是组成民族记忆与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土经方重要性的一个体现,恰恰在于其与传世经方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为印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延绵不断,提供了医学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帛医药文献 经方 《和齐汤法》 武威医简
下载PDF
《老子》“三绝三弃”辨正 被引量:6
2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8,共8页
从句法、语序、义理等角度看,它本《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都要优于郭店楚简版。《周礼》"六德"说早就将圣知仁义并提,故老子具备提出这类主张的时代条件。这种思想与其他章节没有任何矛盾,相反,它... 从句法、语序、义理等角度看,它本《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都要优于郭店楚简版。《周礼》"六德"说早就将圣知仁义并提,故老子具备提出这类主张的时代条件。这种思想与其他章节没有任何矛盾,相反,它是"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必然要求。楚简版"三绝三弃"应是摘抄者改动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想在同为教材的儒道思想材料之间做一调和,也可能是未能吃透老子思想而妄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周礼》 圣智 仁义 简帛
下载PDF
《老子》“宠辱若惊”章新诠 被引量:5
3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1-88,共8页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乃卑辱之事。正如"大患"是对"贵"的价值判断,"辱""下"都是对"宠"的价值判断("下"即"辱"),故章首两命题宜断句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郭店楚简本将"人"字断在本章章首乃误点句读。老子在此是做价值重估,从而颠覆以"宠""贵"为上的世俗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宠辱若惊” 简帛
下载PDF
《说文》收字释义文献用例补缺——以简帛文献证《说文》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显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6,共6页
《说文》所收字所释义有不少不见于传世文献,或只见于后世传世文献,成为研究《说文》的一大难题。本文以简帛文献为主要研究材料,以大量例证说明,这一难题有不少都可得到解决,许慎所收字所释义并非向壁虚造,同时也说明出土简帛文献具有... 《说文》所收字所释义有不少不见于传世文献,或只见于后世传世文献,成为研究《说文》的一大难题。本文以简帛文献为主要研究材料,以大量例证说明,这一难题有不少都可得到解决,许慎所收字所释义并非向壁虚造,同时也说明出土简帛文献具有重大的语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释义 语料价值 许慎 例证 研究材料 简帛 传世文献 出土
下载PDF
论简帛的文献学研究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显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 22万枚(件),总共约 700 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 一个世纪以来,发现的简帛文献已达约 22万枚(件),总共约 700 万字。它们具有极强的文献真实性,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古籍文意解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对简帛文献的研究,以利于古文献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帛书 文献学 研究价值
下载PDF
《老子》重要争议性字词考辨(一) 被引量:2
6
作者 汪韶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98-104,共7页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到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处择取可能引起思想歧变或错舛... 古今的《老子》诠释似乎陷入到了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诠释学的无政府主义"窘境。但通过对地上地下几个重要版本的对勘,可获取更为可信的文本,从而为校准或深入理解老子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处择取可能引起思想歧变或错舛的争议性字词进行考辨,以确定"恒道""以观其所曒""浴神""天地而弗能久""抟气致柔""玄监(鉴)"等文本,并消除相关的一些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争议性字词 简帛
下载PDF
“智慧出,有大伪”是衍文吗?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韶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1,共5页
"智慧出,有大伪"不是衍文。从版本角度看,楚简本独无此句,作证力量不足;从文义角度看,此句可与上下文相贯。"大伪"与仁义、孝慈、贞臣并列,说明它在世人眼中具有正面价值。过去多将它理解成虚伪、巧伪或奸险,非是,... "智慧出,有大伪"不是衍文。从版本角度看,楚简本独无此句,作证力量不足;从文义角度看,此句可与上下文相贯。"大伪"与仁义、孝慈、贞臣并列,说明它在世人眼中具有正面价值。过去多将它理解成虚伪、巧伪或奸险,非是,宜循其本义理解为礼法之类的人为建制。"大伪"句也不是道家后学为反对荀子思想而将其窜入《老子》,而应是老子本人反对西周以来尊崇并依赖仁义礼乐的传统。楚简本独无此句,盖因抄手不明"伪"义而有意漏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大伪” 礼制 简帛
下载PDF
秦汉文字中{痛}之用字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再兴 张磊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6期545-552,共8页
秦汉简帛中{痛}这个词的用字形式相当丰富。各种用字形式在文献分布、时代分布上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一种常见用字形式"恿",《说文解字》作为"勇"字古文,秦汉文字中也用来记{勇}。从秦汉复杂的用字情况来看,可... 秦汉简帛中{痛}这个词的用字形式相当丰富。各种用字形式在文献分布、时代分布上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一种常见用字形式"恿",《说文解字》作为"勇"字古文,秦汉文字中也用来记{勇}。从秦汉复杂的用字情况来看,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文字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 {勇} 用字 秦汉简帛
下载PDF
《天问》简帛释证
9
作者 李永明 黄灵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凥安在"...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凥安在",一句中的"凥"应作"居"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作"尾闾"讲;二、文献的相互印证,如利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中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内容,与《天问》中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三、文义的释证,如《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一句的释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天问》 简帛文献 二重证据法
下载PDF
《周易研究》之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综述
10
作者 黄海啸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周易研究》自1988年创刊以来至2005年底刊登的64篇有关“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归类阐述与分析研究,梳理了《周易研究》所关注“出土易学文献研究”的脉络,为今后本刊确立研究重点与方向提供了系统的分析资料。
关键词 周易研究 出土文献 简帛文献 易学文献
下载PDF
《老子》“能敝而不成”校释
11
作者 汪韶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6,共7页
通行本“能蔽不新成”在古今造成了理解上的巨大障碍。此命题当校订为“能敝而不成”。“新”是两千多年前某加工者受《老子》二十二章“敝则新”影响,而在此处误增的衍文。这一误增,不仅使本句变得佶屈聱牙,还把人们的理解带入歧途。... 通行本“能蔽不新成”在古今造成了理解上的巨大障碍。此命题当校订为“能敝而不成”。“新”是两千多年前某加工者受《老子》二十二章“敝则新”影响,而在此处误增的衍文。这一误增,不仅使本句变得佶屈聱牙,还把人们的理解带入歧途。结合“大成若缺”可知,“能敝而不成”意为能安于缺而不奢求全,这正是“不欲盈”、知足知止的实践工夫。“能敝而不成”是个体的价值抉择,其原因一是盈不可久,二是若缺之敝本已是“大成”,三是消弭争端以维系和谐共处的关系格局。“能敝而不成”绝非所谓的“超级保守主义”,而是一种人生智慧,提醒着世人拨转原已颠倒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能敝而不成” “大成若缺” 简帛
下载PDF
论简帛《五行》与先秦儒家美学之“乐感”精神
12
作者 谭玉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儒家哲学与美学也因此打上了“乐”的烙印。自孔子起,“乐”(lè)就受到了关注与重视.成为儒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入战国以后,尤其是在简帛《五行》那里,对“乐”的追求与崇尚得以丰... 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儒家哲学与美学也因此打上了“乐”的烙印。自孔子起,“乐”(lè)就受到了关注与重视.成为儒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进入战国以后,尤其是在简帛《五行》那里,对“乐”的追求与崇尚得以丰富与深化。“乐”不仅包容着仁、义、礼、智、圣五种道德(“行”),还成为大全之“德”实现的前提条件,“德”与“乐”是一物之两面。此外,《五行》赋予了“君子”以“乐”的精神品格,成为“君子”就要获得与之相应的“乐”。这让“君子”境界冲破了单纯的道德境界而进入了审美的自由境界,即“乐”境。总之,在孔子哲学与美学思想基础上,简帛《五行》与《孟子》《荀子》等一道彰显出先秦儒家美学的另一副面貌——“乐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五行》 君子 不乐无德 天人合一 “乐感”精神
下载PDF
秦汉简帛中的俗文学资料及其研究价值
13
作者 夏利亚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睡虎地秦简《成相篇》,不仅有助于解决"成相辞''的性质、起源等问题,而且有助于重新确立荀子及''成相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放马滩秦简《墓主记》把志怪小说的滥觞时间提前了至少五个世纪,改写了俗文学史。... 睡虎地秦简《成相篇》,不仅有助于解决"成相辞''的性质、起源等问题,而且有助于重新确立荀子及''成相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放马滩秦简《墓主记》把志怪小说的滥觞时间提前了至少五个世纪,改写了俗文学史。尹湾汉简《神乌赋》的发现丰富了汉赋的种类,把俗赋出现的历史提早了二百多年。出土简帛中的俗文学作品,都是非常宝贵的研究资料,对俗文学史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简帛 俗文学 资料 价值
下载PDF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14
作者 何家兴 《北方论丛》 2021年第2期27-30,共4页
坚持中国的文学本位立场,立足于新出土材料,构建早期文体的动态谱系,探求早期的文体观念、形态和规律,是追溯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重要途径。陈民镇所著《有"文体"之前——中国文体的生成和早期发展》一书所运用的材料和... 坚持中国的文学本位立场,立足于新出土材料,构建早期文体的动态谱系,探求早期的文体观念、形态和规律,是追溯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重要途径。陈民镇所著《有"文体"之前——中国文体的生成和早期发展》一书所运用的材料和方法对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中国古代文学 简帛文献
下载PDF
《甲骨金石简帛文学源流》的贡献与缺失
15
作者 范春义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7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刘奉光教授所著《甲骨金石简帛文学源流》把文学书写载体作为划分文学研究对象的标准,具有首创意义,并针对对象特点,提供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但在传世文学研究范围的划分与具体的操作过程方面仍有完善空间。
关键词 文学 甲骨 金石 简帛
下载PDF
先秦两汉简帛文献中的外科病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含丽 段晓华 熊益亮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2,共4页
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是研究我国早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填补了中国医学史发展的空缺,其中外科疾病的记载最为丰富,现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简帛文献中的外科病名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外科疾病命名以症状、病因、病位等单一要素或... 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是研究我国早期医学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填补了中国医学史发展的空缺,其中外科疾病的记载最为丰富,现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简帛文献中的外科病名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外科疾病命名以症状、病因、病位等单一要素或多要素组合为主要方式,并总结其具有名实不副,病症混杂;标本合一,权衡标本;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病先于证,辨病为主的主要特点,通过简帛文献中外科病名的研究,以管窥当时人们传统医学思维方式和对中医疾病观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简帛文献 外科 病名
下载PDF
简帛医书伤寒病及治疗方药源流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祖亮 方懿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72-276,共5页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简帛医学文献共有14枚与伤寒病相关的简牍,记载了伤寒病信息及治疗方药。治疗伤寒病的简帛医方应用范围广,至今还有较大临床价值。通过与传世医学文献的比较分析,认为《素问》可能是简帛医学文献伤寒病的理论源头,而...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简帛医学文献共有14枚与伤寒病相关的简牍,记载了伤寒病信息及治疗方药。治疗伤寒病的简帛医方应用范围广,至今还有较大临床价值。通过与传世医学文献的比较分析,认为《素问》可能是简帛医学文献伤寒病的理论源头,而简帛文献记录的治疗伤寒病的方药应当为《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药提供了参考素材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病 方药 简帛医学文献 素问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出土战国至西汉养生类文献字词研究述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嘉鸿 李美辰 《武术研究》 2023年第12期41-44,共4页
养生是中医学中关于人体保健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出土大量先秦两汉的养生类文献,意义重大。通过对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养生类文献字词研究成果的整理与评述,文章提出今后研究的五个方向,分别为深化出土养生类文献的字词研究... 养生是中医学中关于人体保健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出土大量先秦两汉的养生类文献,意义重大。通过对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养生类文献字词研究成果的整理与评述,文章提出今后研究的五个方向,分别为深化出土养生类文献的字词研究,出土养生类文献与传世医学文献的对比研究,谱写早期中医养生学史,建设出土医学文献数据库,推动出土养生类文献的科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养生 医学文献 简帛
下载PDF
从出土简帛医学文献考中医“■疝”病名的演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翀 郭晶磊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6期553-567,共15页
■疝是中医学中一个常见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有三种写法:頽疝、■疝、■疝。以出土简帛医学文献为依据,结合相关传世文献,从字形释义、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疝病名的演变过程进行考证,认为"■"与"... ■疝是中医学中一个常见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有三种写法:頽疝、■疝、■疝。以出土简帛医学文献为依据,结合相关传世文献,从字形释义、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三个方面对疝病名的演变过程进行考证,认为"■"与"疝"最初为两个病名,"■"指阴部疾病,"■疝"指腹部疾病,《黄帝内经》中的"疝"当为"■"病与"疝"病的合称,二者同为厥阴脉所产病,在症状和治疗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晋至宋的医学文献中,"■疝"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病名,症状为阴部肿大兼有疼痛;金朝开始,因"疝"字衍生出了专指阴部疾病的含义,"■疝"也成了"疝病"诸多分类中的一种,其症状仅为阴部肿大不兼有疼痛。以中医"■疝"病名的演变考证为例,说明出土简帛医学文献所提供的大量新证据对于厘清传世医书中的古代病名源头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文献 疝气病 病名
下载PDF
由简帛古书看“文集”与“丛书”的早期形态
20
作者 邱雯蓉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古人一向述而不作,多由后人汇纂其诗文,编撰成书。这种汇纂主要有文集与丛书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先秦时期古书著于竹帛,且多单篇流传,当时的"文"与"书"之间其实并无明显区分,这一点在简帛... 古人一向述而不作,多由后人汇纂其诗文,编撰成书。这种汇纂主要有文集与丛书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先秦时期古书著于竹帛,且多单篇流传,当时的"文"与"书"之间其实并无明显区分,这一点在简帛古书中有很好的验证,近年出土的不少简帛古书既具有"文集"的性质,又具有"丛书"的性质。可见,"文集"与"丛书"的早期形态其实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集 丛书 简帛古书 早期形态 先秦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