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度聚类算法改进的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亮 余池 +3 位作者 尚玮姣 许海云 吕世炅 陈利利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301,共15页
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在改进传统主路径分析法中主路径内容单一、主题一致性较差等不足的同时,留下了两个缺陷,即所选主路径在语义空间的位置可能偏离主题聚簇中心、不同主路径的主题区分度并不明显。本文在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在改进传统主路径分析法中主路径内容单一、主题一致性较差等不足的同时,留下了两个缺陷,即所选主路径在语义空间的位置可能偏离主题聚簇中心、不同主路径的主题区分度并不明显。本文在语义主路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逐步优化的主路径选择方法,即将主题聚簇密度和路径遍历权重进行叠加形成复合密度,通过调节复合密度中两个要素的比重来优化主题聚簇中心的定位,当聚簇中心的位置变化收敛后,将位于不同主题聚簇中心的路径作为结果输出。将本文方法分别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专利引文网络和材料科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引文网络,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所产生的多条主路径不仅在主题聚簇中的布局更加合理,而且选取不当主路径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主路径分析 主题一致性 主题聚类 材料科学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
2
作者 朱俊峰 田俊行 +4 位作者 吴科奇 王峰 姜煜煜 孙学义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正极材料 直接修复再生 固相法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微项目式新能源专业实验教学——锂离子电池实验案例
3
作者 吴珏 陈昕 +2 位作者 成锦强 庄智鹏 王显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念,对微项目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初步探索。教师结合生活热点设定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半自主拟定项目课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预实验;教师与学生进行多维度...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念,对微项目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展开初步探索。教师结合生活热点设定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半自主拟定项目课题;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预实验;教师与学生进行多维度互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微项目式实验教学,有效提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电池行业工科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项目式 实验教学 探索式教学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光伏储能实验测量系统构建
4
作者 齐文娟 武梦涵 +1 位作者 梁永坤 毛彦永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储能电池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光伏储能的实验测量系统,为光伏储能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实验平台。实验测量系统包括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测量和显示电路、电量提醒报警电路、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储能电池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光伏储能的实验测量系统,为光伏储能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实验平台。实验测量系统包括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测量和显示电路、电量提醒报警电路、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等,可实现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管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特性测量、电量估计和显示以及电池过热保护等功能。通过实验测量系统开展光伏储能与锂离子电池特性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池特性和测试方法,为掌握光伏储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光伏储能 实验测量系统 电量估计
下载PDF
流动水溶液体系中Na-LSX型分子筛锂离子交换度的响应面优化
5
作者 王伟云 王阔 +2 位作者 李学振 程金娟 毛燎原 《能源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以Na-LSX型分子筛为原料,将氯化锂溶液作为交换剂,研究了Na-LSX型分子筛在流动水溶液体系中的Li-Na离子交换度。以Li-Na离子交换度为指标,通过对反应温度、体积空速和交换剂物质的量浓度等3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 以Na-LSX型分子筛为原料,将氯化锂溶液作为交换剂,研究了Na-LSX型分子筛在流动水溶液体系中的Li-Na离子交换度。以Li-Na离子交换度为指标,通过对反应温度、体积空速和交换剂物质的量浓度等3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了流动水溶液体系中离子交换的工况,明确了各因素对Li-Na离子交换度影响的显著性,提高了交换效率,提升了锂盐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当交换剂物质的量浓度为1.08 mol/L,温度为100℃,体积空速为12 h-1时,分子筛的交换度可达96.695%,10 g分子筛可于120 min内达交换平衡,锂盐的利用率为12%。各因素对交换度影响的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交换剂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空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SX型分子筛 锂离子 交换度 流动水溶液体系
下载PDF
A pore-sca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ode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6
作者 Jianbang Zeng Fangming Jiang Zhi Ch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23期2793-2810,共18页
A mesoscopic pore-scale model of multi-disciplinary processes coupled with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established via a relatively novel numerical method—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 A mesoscopic pore-scale model of multi-disciplinary processes coupled with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is established via a relatively novel numerical method—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method.This model is based on mesoscopic treatment to the electrode(including separator)micro-pore structures and solves a group of inter-coupled SPH equations,including charge(ion in electrolyte phase and electron in solid phase),species(Li?in electrolyte phase and lithium in solid active materials),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s.Model parameters,e.g.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re location-dependent,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local component of the medium.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are prescribed to occur exactly at the interface of solid active materials and electrolyte.Simulations to isothermal discharge processes of a battery of 2-dimensional idealized micro-pore structure i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 preliminarily corroborate the reasonability and cap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SPH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模型 锂离子电池 粒子 电化学反应 平滑 能量守恒方程 物理化学性质 微孔结构
原文传递
考虑温度影响及容量损失的SOC估算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原 黄荣杰 +1 位作者 秦东晨 王婷婷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1-225,共5页
研究了温度对锂电池参数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容量损失的荷电状态(SOC)估算方法。首先,基于不同温度下锂电池混合脉冲功率特性试验(HPPC),建立了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改进等效电路模型;然后,通过充放电试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不同电流倍率下... 研究了温度对锂电池参数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容量损失的荷电状态(SOC)估算方法。首先,基于不同温度下锂电池混合脉冲功率特性试验(HPPC),建立了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改进等效电路模型;然后,通过充放电试验得出了不同温度、不同电流倍率下锂电池的容量系数,进而提出了一种考虑容量损失的SOC计算公式;最后,利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对锂电池SOC进行在线估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OC估算方法与以往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温度 容量损失 等效电路模型 荷电状态 无迹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Monolayer MoS_(2)Fabricated by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Interlayer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Enables Ultrafast Ion Transport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8
作者 Meisheng Han Yongbiao Mu +3 位作者 Jincong Guo Lei Wei Lin Zeng Tianshou Zh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26-142,共17页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and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s make MoS_(2)a promising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However,the anisotropic ion transport in layered structures and the poor intrinsic conductivity of MoS...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and unique layered structures make MoS_(2)a promising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However,the anisotropic ion transport in layered structures and the poor intrinsic conductivity of MoS_(2)lead to unacceptable ion transport capability.Here,we propose in-situ construction of interlayer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caused by Co^(2+)substituting Mo^(4+)between MoS_(2)layers,which can break the limitation of interlayer van der Waals forces to fabricate monolayer MoS_(2),thus establishing isotropic ion transport paths.Simultaneously,the doped Co atoms chang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onolayer MoS_(2),thus improving its intrinsic conductivity.Importantly,the doped Co atoms can be converted into Co nanoparticles to create a space charge region to accelerate ion transport.Hence,the Co-doped monolayer MoS_(2)shows ultrafast lithium ion transport capability in half/full cells.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rout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nolayer MoS_(2)and demonstrates its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fast-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layer MoS_(2) Interlayer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Co atoms doping Surface-capacitance effect Fast-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封迈 陈楠 陈人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2-807,共16页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运行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已经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存在容量迅速恶化的问题,这限制了其在极寒地区以及航空、国防军事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探讨,综述...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运行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已经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存在容量迅速恶化的问题,这限制了其在极寒地区以及航空、国防军事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探讨,综述了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策略,着重介绍了电导率较高的新型锂盐、由低熔点和高介电常数组成的混合溶剂以及有助于形成稳定SEI膜的成膜添加剂对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上述因素对于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机制。综合分析表明,Li+的溶剂化结构与去溶剂化过程在电极界面上的行为直接决定了电池的低温性能。本文强调了从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入手来设计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性,为未来低温锂离子电池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温 电解液 锂盐 溶剂 添加剂
下载PDF
基于分层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锂电池放电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玮 韩甜 +1 位作者 赵杨梅 张雪楠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软包锂离子电池由许多电池单元叠压形成,其中电池单元的电和热行为对电池的整体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电池单元与单体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大容量软包锂电池的分层多维模型,并考虑了瞬态温度变化与电化学反应间的... 软包锂离子电池由许多电池单元叠压形成,其中电池单元的电和热行为对电池的整体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电池单元与单体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孔电极理论建立了大容量软包锂电池的分层多维模型,并考虑了瞬态温度变化与电化学反应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该分层模型研究不同温度下电池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和热特性,得到更为真实的电池温度场分布。此外,介绍了表征电池单体内不同电池单元荷电状态分布的均匀指数。仿真表明,电池单体内的温度梯度差异加剧了不同电池单元间的过电位不一致和电流密度不一致程度,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单体电池的衰退演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电池单元 电化学特性分析 热分析
下载PDF
阻抗分析法在锂离子电池析锂阈值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奇松 陈荣 李慧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8-1282,共5页
本工作应用阻抗分析法对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及充电倍率下的析锂阈值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与无损检测方法-弛豫电压分析法即dV/dt法进行对比分析。以电池充电过程中通过间歇式休眠获得的阻抗值作为分析数据,充电末期阻抗下降的... 本工作应用阻抗分析法对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温度及充电倍率下的析锂阈值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与无损检测方法-弛豫电压分析法即dV/dt法进行对比分析。以电池充电过程中通过间歇式休眠获得的阻抗值作为分析数据,充电末期阻抗下降的拐点代表电池开始发生析锂,对应的电压及荷电态即为电池的析锂阈值。结果表明该阻抗分析法可以实现对电池析锂的无损检测,其结果与弛豫电压分析法一致,而且阻抗分析法不仅可准确判断电池是否发生析锂,而且可以测得电池开始发生析锂的阈值电压或荷电态,从而为充电制式优化提供依据。通过使用阻抗分析法对圆柱型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析锂阈值电压的检测,并结合不同温度和充电倍率对电池析锂边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磷酸铁锂和镍钴铝三元电池来说,两种电池都在低温环境中极易发生析锂现象,而随温度的升高,电池发生析锂的阈值逐渐提高,析锂现象有所改善。而对镍钴铝三元电池,常温下增大倍率至0.6 C充电时,电池便开始发生析锂。说明以析锂阈值法对电池进行监测分析对后续电池充电策略的制定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析锂阈值 无损检测 阻抗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回声状态网络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12
作者 李晓华 赵宇 《电池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66-73,共8页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用于纯电动汽车及大型电气系统。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循环充放电,电池性能大幅度衰退,会间接导致用电系统的性能衰退或发生故障。因此,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剩余有效寿命(RUL),能够保障电池安全可靠运行...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用于纯电动汽车及大型电气系统。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循环充放电,电池性能大幅度衰退,会间接导致用电系统的性能衰退或发生故障。因此,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剩余有效寿命(RUL),能够保障电池安全可靠运行。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RUL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回声状态网络(ESN)的锂离子电池RUL预测方法,实现在线准确预测锂离子电池RUL。首先,通过遗传算法(GA)的交叉和变异操作优化PSO,提高粒子局部与全局寻优能力。然后通过GA-PSO对ESN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退化预测模型,利用NASA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实验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数据集条件下,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门控循环单元(IPSO-GRU)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极端学习机(GA-ELM)、非线性自回归(NARX)动态神经网络、改进蚁狮优化算法支持向量回归(IALO-SVR)、间接健康指标与ESN的预测方法相比,GA-PSO-ESN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稳定性和泛化能力,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回声状态网络 剩余使用寿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贵重金属的回收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晓峰 孔祥华 赵增营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新型储能器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钴 ,镍等贵重金属元素 ,尝试将传统的络合法与离子交换法相结合 ,实现了对材料中的多种金属元素的分离和回收 ,其中钴镍两种金属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 84.9%和 89.1%,工艺流程简单 ,是... 新型储能器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钴 ,镍等贵重金属元素 ,尝试将传统的络合法与离子交换法相结合 ,实现了对材料中的多种金属元素的分离和回收 ,其中钴镍两种金属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 84.9%和 89.1%,工艺流程简单 ,是一种可行的回收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回收工艺 贵重金属 废旧电池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融合预测方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月峰 赵光权 彭喜元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62-1469,共8页
针对传统基于粒子滤波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不足:过度依赖电池经验退化模型和模型输入变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关向量机、粒子滤波和自回归模型融合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通过相关向量机提取电池历史数据... 针对传统基于粒子滤波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的不足:过度依赖电池经验退化模型和模型输入变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关向量机、粒子滤波和自回归模型融合的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通过相关向量机提取电池历史数据的退化趋势,构建趋势方程替换以往的电池经验退化模型,作为粒子滤波算法的状态转换方程。引入自回归模型的长期趋势预测值,替换观测值构建粒子滤波算法的观测方程。将3种方法相融合估计电池剩余寿命。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方法不仅预测精度高而且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避免了构建复杂的电池机理退化模型,通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相关向量机 粒子滤波 自回归模型 融合方法
下载PDF
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军 唐盛贺 +3 位作者 黄际伟 陶熏 周燕 李大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共3页
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简要介绍了商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性质以及由其引起的安全问题,从替代电解质材料和电解质添加剂两个方面综述了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 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简要介绍了商用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性质以及由其引起的安全问题,从替代电解质材料和电解质添加剂两个方面综述了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新型锂盐、成膜添加剂和阻燃添加剂等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提高的最新进展,展望了锂离子电解液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安全性能 添加剂
下载PDF
聚并苯掺杂C_(60)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艳玲 周德凤 +2 位作者 潘秀梅 苏忠民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35-1338,共4页
在 AM1半经验方法水平上 ,对不同数目的 Li+ 位于 C6 0 笼内和笼外时形成的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 ,PAS负极材料由于掺杂 C6 0 而吸附更多的 Li+ ,并且 Li+ 容易嵌入到 C6 0 中 ,从理论上解释了聚并苯 (PAS)导电性能改善的原因 ,并对 PAS... 在 AM1半经验方法水平上 ,对不同数目的 Li+ 位于 C6 0 笼内和笼外时形成的复合物进行几何优化 ,PAS负极材料由于掺杂 C6 0 而吸附更多的 Li+ ,并且 Li+ 容易嵌入到 C6 0 中 ,从理论上解释了聚并苯 (PAS)导电性能改善的原因 ,并对 PAS中掺杂 C6 0 的最佳比例进行了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并苯 掺杂 C60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AM1 富勒烯 量子化学 AM1 导电性能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卫星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艾力 房红征 +1 位作者 于功敬 樊焕贞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年第4期1262-1265,1272,共5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质量轻、比能量高、寿命长和自放电率小等优点,成为替代传统镍氢、镍镉电池的第3代航天器用储能电源;寿命预测是锂离子电池健康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掌握电源性能衰退趋势的重要手段,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问...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质量轻、比能量高、寿命长和自放电率小等优点,成为替代传统镍氢、镍镉电池的第3代航天器用储能电源;寿命预测是锂离子电池健康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掌握电源性能衰退趋势的重要手段,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问题已成为电子系统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预测问题,采用了NASA埃姆斯中心的锂离子电池地面试验采集的数据,然后重点研究了3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并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进行了估计,最后对各种预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文本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中,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寿命预测 数据驱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青松 姜乃文 +1 位作者 罗星娜 曹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2-256,共5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模型未进行实验验证导致可信度低问题,设计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舱。围绕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模拟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验证研究。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对比分析,证实一...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模型未进行实验验证导致可信度低问题,设计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舱。围绕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模拟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验证研究。通过实验数据与模拟对比分析,证实一节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可以触发多米诺效应使全部锂电池发生热失控;针对模拟存在燃爆时间点比实验提前35.7%、层级燃爆时间间隔比实验增长30.97%,燃烧持续时间比实验减少31.82%的缺陷,提出在模拟中增加外部网格的改进意见;通过实证研究改进后的锂电池热失控多米诺效应模拟模型可用于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米诺效应 实验验证 模拟 热失控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脱锂态Li_xCoO_2(0.5 被引量:6
19
作者 闫时建 刘鑫 +1 位作者 仇卫华 田文怀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研究了随锂离子的脱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CoO2(0·5<x<1)晶体结构的变化.对高温合成的LiCoO2用强氧化剂NaS2O8化学抽取锂离子,得到几种不同锂含量的脱锂态LixCoO2,并使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进行晶体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 研究了随锂离子的脱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CoO2(0·5<x<1)晶体结构的变化.对高温合成的LiCoO2用强氧化剂NaS2O8化学抽取锂离子,得到几种不同锂含量的脱锂态LixCoO2,并使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进行晶体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0·5<x<1范围内LixCoO2晶胞参数c发生变化.电子衍射结果表明,脱锂态的LixCoO2(0·5<x<1)中发生了X射线衍射检测不到的锂离子/空位有序排列的相变,从而使晶体结构显著变化,并给出了相应的晶体结构模型.相变在以LiCoO2为电极的电池充放电曲线上表现为电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COO2 晶体结构 化学脱锂 相变 晶体结构模型
下载PDF
哈龙替代灭火剂抑制空运锂离子电池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青松 白伟 +1 位作者 程相静 曹文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2-1265,共4页
为解决机载哈龙灭火剂不能长时间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结合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点与现有灭火剂适用性,筛选出细水雾灭火剂与超细干粉灭火剂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设计试验平台开展细水雾灭火剂与超细干粉灭火剂在相同条件下抑制30%和1... 为解决机载哈龙灭火剂不能长时间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结合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点与现有灭火剂适用性,筛选出细水雾灭火剂与超细干粉灭火剂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设计试验平台开展细水雾灭火剂与超细干粉灭火剂在相同条件下抑制30%和100%电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对比试验,通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温度峰值、降温反应时间,考察细水雾灭火剂和超细干粉灭火剂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灭火能力和速率。结果表明:细水雾灭火剂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比超细干粉抑制能力提升140%左右,灭火速率提升了300%左右,据此提出在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方面细水雾灭火剂较超细干粉灭火剂存在明显优势,是取代哈龙灭火剂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特点 灭火剂 对比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