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9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OLOv8模型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磊 赵海翔 +6 位作者 崔鸿武 黄桢铭 高阳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朱建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2-1293,共12页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 为实现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强度量化及分类,克服投喂主观性,优化饲料利用率。实验采用YOLOv8模型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识别和检测以及YOLOv8-segmen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的虾头进行分割,根据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实现对虾摄食强度的量化,并利用Convnext模型将图像中对虾的摄食强度划分为强摄食、中摄食和低摄食3个级别。实验结果显示,迭代200次后,YOLOv8模型对饲料区域内对虾目标检测的mAP50达到了99.5%,YOLOv8-segment模型对虾头分割的mAP50达到了92.1%,展现了YOLOv8模型的强大性能。经实验验证发现,在不同摄食强度下饲料区域内对虾的数量和虾头的像素面积存在明显差异。Convnext模型对凡纳滨对虾3种摄食强度的图像分类准确率为98.8%。该方法可以客观有效地将对虾摄食强度进行量化,并将对虾的摄食强度进行分类,为实现对虾的精准投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摄食强度量化 计算机视觉 YOLOv8
下载PDF
河北省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监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瑶 张碧函 +1 位作者 殷蕊 宫春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 以河北省黄骅地区海水工厂化和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尾水为研究对象,检测这两种养殖模式下不同养殖阶段所排放的养殖尾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及活性磷酸盐(DIP)等指标的变化,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 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对养殖尾水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尾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DIN与DIP;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工厂化养殖模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工厂化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均超过《河北省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排放限值;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种模式下养殖尾水的内梅罗综合指数P值均处于严重污染状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综合评价污染指数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线粒体遗传变异分析
3
作者 范春 高雪忠 +3 位作者 于晓丹 刘红 王建刚 李云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41-346,共6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母系遗传背景以及遗传特性,运用线粒体基因(mtDNA)D-loop区分子标记技术,对凡纳滨对虾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碱基组成一致,A+T的含量(81.52%)明显高于C+G的含量(18.48%);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960±0.01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104±0.051,明显高于养殖群体的(H_(d)=0.680±0.075,π=0.060±0.029)。经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种群间的遗传变异率为13.0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率为86.91%,野生凡纳滨对虾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分化存在显著差异(F_(st)=0.131,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MT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A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Neural Tissu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After Acute Exposure to Alexandrium pacificum
4
作者 YANG Huijie HUANG Xianghu +4 位作者 MA Yukun HU Zhangxi ZHANG Ning LI Changling ZHANG Yule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Alexandrium pacificum(A.pacificum)is a typical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ous dinoflagellate.Harmful algal blooms(HABs)caused by this species can br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conomic losses to the aquacult... Alexandrium pacificum(A.pacificum)is a typical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ous dinoflagellate.Harmful algal blooms(HABs)caused by this species can br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conomic losses to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In this study,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an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neural tissu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L.vannamei)after acute exposure to A.pacificum disrupted solution for 72 h,an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identif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amples,300 DEG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of which 194 were up-regulated,and 106 down-regulated.The gene ontology(GO)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DEGs we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cortical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troponin complex,amylo-alpha-1,6-glucosidase and thymidine phosphorylase.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enrichment analysis found that DEGs were mainly enriched in th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process,intercellular tight junctions and mitopha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oglycans,signaling pathways,and various metabolic processes that regulate cell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nd apoptosis all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response of L.vannamei to A.pacificum tox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openaeus vannamei Alexandrium pacificum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RANSCRIPTOME NERVE
下载PDF
Insight into the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duced by microorganisms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during superchilling storage
5
作者 Chuang Pan Kaiying Yang +6 位作者 Xianqing Yang Haiyun Wu Chunsheng Li Shuxian Hao Yongqiang Zhao Shengjun Chen Xiaoshan Lo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461-3471,共11页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duced by microbial community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during superchilling storage were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In this study,6 microorganism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biomarkers by 16S rDNA se...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duced by microbial community in Litopenaeus vannamei during superchilling storage were demonstrated in this study.In this study,6 microorganism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biomarkers by 16S rDNA sequencing and 71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by untargeted metabolomic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icroorganisms and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revealed that Oceanicaulis,Aliihoeflea,Prauserella,Chelativorans and Pseudoalteromonas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the important microorganisms of deterioration of superchilled shrimp.Moreover,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ightness value had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hewanella(P<0.01),and thiobarbituric acid content,total viable count value,total sulfhydryl content,trichloroacetic acid-soluble peptide and Ca2+-ATPase activity showe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with Oceanicaulis,Prauserella,Chelativorans,Aliihoefl ea and Pseudoalteromonas(P<0.05).This study off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mechanisms behind quality degradation induced by microorganisms,which may help the quality maintaining of Pacific white shrimp during superchilling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HILLING PSYCHROPHILES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Litopenaeus vannamei Quality
下载PDF
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水质特征及污染物排放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倪蒙 原居林 +3 位作者 储忝江 刘梅 孙翠萍 顾志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探明浙江省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养殖水体污染状况,降低养殖风险,2016年7-10月对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凡纳... 为探明浙江省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养殖水体污染状况,降低养殖风险,2016年7-10月对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池塘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和主要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水质分析结果显示,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其中TN、TP和COD为主要的超标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环杭州湾围垦养殖区凡纳滨对虾池塘均为严重污染状态,其中,总磷为首要污染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都达到了60以上,均为中度-重度富营养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水质 污染指数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表型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43
8
作者 张晓君 陈翠珍 +3 位作者 阎斌伦 房海 秦国民 徐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4-662,共9页
采用常规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检验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引起凡纳滨对虾幼虾发生毁灭性死亡的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 采用常规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检验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引起凡纳滨对虾幼虾发生毁灭性死亡的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表型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及日本对虾仔虾均有强致病性。分离鉴定的4株副溶血弧菌具有淀粉酶、明胶酶、卵磷脂酶活性,但不具有蛋白酶、脂肪酶活性,KP溶血均呈阴性,且均具有K抗原;代表菌株(JGB080708-1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6bp,GenBank登录号为GQ205448)和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195bp,GenBank登录号为GQ205453)与副溶血弧菌的两种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可达98%以上。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林可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25
9
作者 栾生 罗坤 +5 位作者 阮晓红 曹宝祥 王浩 杜学芳 张凯 孔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452,共8页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 利用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构建家系,建立育种基础群体,估计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G×E)。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范围分别在(0.19±0.09)—(0.43±0.09),(0.27±0.04)—(0.45±0.06),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水平,并且统计检验显著(P<0.05)。Z-score检验表明,体重和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BAS)两个测试场间差异均不显著。体重和存活性状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和0.008,表现为低度线性负相关。对于体重和存活性状,HBHH和QBAS场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83±0.04和0.40±0.11。体重性状的G×E效应不显著(K<0.5),但存活性状存在显著的G×E效应(K>0.5)。上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基础群体体重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多代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体重 存活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美国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种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孙成波 陈国良 +4 位作者 童汉荣 叶宁 邓超 李婷 王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美国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形态差异很小,而SIS种群、OI种群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有...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来源于美国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形态差异很小,而SIS种群、OI种群趋异程度逐渐增加。判别分析结果显示,4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有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4个种群雌虾的判别准确率P1为61.76%—97.14%,判别准确率P2为62.03%—96.43%,综合判别率为80.25%;4个种群雄虾的判别准确率P1为75.76%—97.06%,判别准确率P2分别为67.57%—97.06%,综合判别率为80.71%,各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均较高;主成分分析,构建的雌体的5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3.594%,主成分2:19.534%,主成分3:15.748%,主成分4:13.653%,主成分5:8.653%。累积贡献率为81.182%。而在构建的雄体的5个主成分中,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2.095%,主成分2:19.270%,主成分3:15.430%,主成分4:15.245%,主成分5:7.885%。累积贡献率为79.925%。综上所述,Kona Bay种群与Molokai种群应是同一种群,与SIS种群亲缘关系较为接近,SIS种群和OI种群为独立的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芽孢杆菌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卓佳 林亮 +1 位作者 杨莺莺 林小涛 《南方水产》 CAS 2005年第3期54-59,共6页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 应用Biolog方法和传统的平板培养方法分析比较了施用芽孢杆菌制剂的虾池(B)和没有施用任何有益菌的虾池(A)在养殖后期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用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析了2种群落的代谢功能的差异。2个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可培养细菌优势菌属都是革兰氏阴性菌;B虾池对虾肠道可培养细菌数量比A虾池的少;但B虾池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其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均显著高于A虾池(P<0.05)。结果表明,虾池施用了芽孢杆菌制剂,可促进养殖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凡纳滨对虾 BIOLOG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殖期水体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琼 李贵阳 +6 位作者 罗坤 孔杰 莫照兰 栾生 李杰 曹宝祥 张玉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 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了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中Chao1,ACE和Goods-coverage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Observed-specie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者共同的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有一定差异,在雄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76.15%和21.28%;在雌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6.01%和29.02%。两者的核心微生物群(属水平)明显不同,雄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Glaciecola、Octadecabacter、Methylobacterium、Psychroserpens、Olleya;雌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Pseudomonas、Polaribacter、Pseudoalteromonas、Vibrio、Arcobacter、Synechococcus、Hyphomonas、Paracoccus、HTCC、Thalassomonas、Thalassobius、Owenweeksia等,其中包括了Vibrio、Pseudomonas和Owenweeksia等病原相关菌类。该实验结果对凡纳滨对虾育苗阶段亲虾的健康管理、病害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繁殖期 养殖水体 HiSeq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高盐和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玉超 王仁杰 +6 位作者 沈敏 董甜甜 崔彦婷 王淑生 凌涛 李玉全 付瑞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7-354,共8页
实验以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和各期幼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高盐和温度对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及各期幼体对高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和温度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时间和集中孵化时间(P<0.05)。随盐度和温度升高,... 实验以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和各期幼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高盐和温度对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及各期幼体对高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和温度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时间和集中孵化时间(P<0.05)。随盐度和温度升高,平均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度30和温度32°C时孵化率最高。盐度由33升至36时孵化率由74.67%下降到50.79%,盐度39时孵化率仅为3.42%,盐度42无幼体孵出。受精卵最早可在7.5h左右完成幼体破膜孵化。同一温度下,初孵时间随盐度的升高而延长。盐度27—33和温度30—33°C时,受精卵集中于胚胎发育后的7.5—11.5h完成孵化,时间最短;溞状幼体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随变态发育逐渐提高,表现为Z3>Z2>Z1;糠虾各期幼体及仔虾P1—P3间耐盐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幼体的发育指数也随盐度升高而下降,盐度越高,幼体发育越慢。结果说明,高盐和低温会抑制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变态,受精卵孵化的盐度上限在39—4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温度 凡纳滨对虾 孵化 变态发育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家系亲权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东宇 孔杰 +4 位作者 孟宪红 栾生 罗坤 卢霞 曹宝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7,共10页
为了在遗传分析研究中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本研究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位点中选取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基于各位点的扩增片段大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微卫星位点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位点组合、反应体系及反... 为了在遗传分析研究中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本研究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微卫星位点中选取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基于各位点的扩增片段大小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微卫星位点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位点组合、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成功建立了1个五重、2个四重和1个三重PCR反应体系,并将其应用于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亲权鉴定。结果显示,四组多重PCR体系中的16个微卫星位点在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8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1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36。利用Cervus3.0软件,对已知系谱关系的11个凡纳滨对虾家系进行亲权分析,其第一亲本累积排除率(CE-1P)、第二亲本累积排除率(CE-2P)和双亲累积排除率(CE-PP)分别为0.99525487、0.99990862和0.99999986。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同时使用四组多重PCR体系进行亲权分析时,其模拟配对率和亲权鉴定准确率均为100%,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鉴别效果良好,表现出准确的鉴别能力。本研究所建立的四组凡纳滨对虾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均可为后续的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权鉴定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卫星多重PCR 亲权鉴定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感染白斑症病毒(WSSV)后大颗粒血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志栋 战文斌 +1 位作者 薛艳红 邢婧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1,共5页
采用抗凡纳滨对虾大颗粒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症病毒(WSSV)后血细胞中大颗粒细胞的变化。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大颗粒细胞的细胞质较正常细胞的多;从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的第1... 采用抗凡纳滨对虾大颗粒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了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症病毒(WSSV)后血细胞中大颗粒细胞的变化。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感染WSSV后,大颗粒细胞的细胞质较正常细胞的多;从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的第1天至第3天,大颗粒细胞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同时,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比例也增加较大第1天为15.2%,第2天为18%,第3天增大到45.9%,而后大颗粒细胞的比例稍有下降,到第8天下降到43.3%,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虾的大颗粒细胞比例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症病毒 单克隆抗体 大颗粒细胞
下载PDF
基于家系水平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种群体出肉率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柴展 栾生 +2 位作者 罗坤 孔杰 许圣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0,共8页
本研究从家系水平上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种群体出肉率的差异,评估出肉率性状的选择潜力,寻找替代出肉率的间接选择性状,可为出肉率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数。2012年,保种群体养殖350 d后,测定42个家系(2094尾凡... 本研究从家系水平上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种群体出肉率的差异,评估出肉率性状的选择潜力,寻找替代出肉率的间接选择性状,可为出肉率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数。2012年,保种群体养殖350 d后,测定42个家系(2094尾凡纳滨对虾)的8个表型性状(净肉重、体重、头胸甲长、腹节长、头胸甲-腹节长、体长、全长、肥满度),然后将虾杀死,剖取虾肉,计算出肉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家系间出肉率的差异;计算各表型性状与出肉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表型性状对出肉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家系出肉率的均值为(53.59±3.26)%,分布范围为50.25%-59.51%,变异系数为6.08%,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8个表型性状中,与出肉率的相关性最高的3个性状分别为净肉重(r=0.478)、头胸甲-腹节长(r=0.376)和腹节长(r=0.370);在表型性状对出肉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包括头胸甲-腹节长、体重和头胸甲-腹节长/全长3个性状,预测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172。本研究首次在家系水平上表明,凡纳滨对虾保种群体家系间出肉率差异显著,但遗传变异度较低,为提高遗传进展,需进一步持续收集外部种质资源群体,并对出肉率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选择,以便获得期望的遗传进展。已测定表型性状与出肉率均处于中低度线性相关水平,初步获得与出肉率中度相关的间接选择性状;已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出肉率的准确度较低,因此,应进一步采用新的技术如超声波、核磁共振等,测定肌肉横截面积、腹节周长等新的性状,提高预测出肉率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家系 出肉率 相关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世代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童馨 龚世圆 +3 位作者 喻达辉 黄桂菊 杜博 李色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4-220,共7页
采用微卫星位点对凡纳滨对虾的海南群体(进口亲虾繁育的第1世代:G1)、山东和饶平群体(G2)、湛江2和湛江3群体(G3)、湛江1和上海群体(G4)共4个世代7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2对有效扩增引物,对7个... 采用微卫星位点对凡纳滨对虾的海南群体(进口亲虾繁育的第1世代:G1)、山东和饶平群体(G2)、湛江2和湛江3群体(G3)、湛江1和上海群体(G4)共4个世代7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12对有效扩增引物,对7个群体共280个个体进行扩增,得到10个多态位点,共获得等位基因数63个。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15个之间,各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4.70—5.80之间。平均观测(期望)杂合度在0.36—0.43(0.53—0.65)之间。杂合子偏离指数(D)为负值,表明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对7个群体、10个多态位点进行Hardy-Weinberng平衡检测,共有54个偏离平衡。对7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进行检测,得到近交系数FIS在9个多态位点均为正值,两两群体间的固定指数FST值在0.149—0.375之间。FST显著性检验表明,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极显著(P<0.01)。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遗传变异(72.17%)来自于群体内,来自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27.83%)较小。凡纳滨对虾不同世代间遗传变异大,随着繁育世代的增加,遗传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卫星DNA 遗传分化 杂合子缺失
下载PDF
检出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的体长和体重关系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雅梅 邱亮 +3 位作者 程东远 张庆利 万晓媛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03,共8页
对采自天津、浙江和山东等养殖场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的442尾个体进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测量各群体每尾对虾的生物学体长和体重。引入医学上的劳累尔(Ro... 对采自天津、浙江和山东等养殖场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的442尾个体进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测量各群体每尾对虾的生物学体长和体重。引入医学上的劳累尔(Rohrer)体重指数(Ponderal index,PI,W/L3)关系建立对虾体重(W)和体长(L)关系函数。结果显示,4个凡纳滨对虾的EHP阳性群体[平均体长为(5.37±1.19)cm]的体重指数PI平均值为(5.19±0.26)×10^(–3) g/cm^3,EHP阴性群体的凡纳滨对虾群体[平均体长为(2.49±0.21)cm]为(7.96±0.51)×10^(–3) g/cm^3,根据PI=a·L^((b–3))的函数矫正EHP阴性和阳性群体的体长差异引起的PI差值后,同等体长EHP阳性群体的PI值为阴性群体的(70.5±8.7)%,表明同样大小的个体,EHP阳性群体的平均体重比阴性群体平均体重低30%;EHP阳性群体中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是EHP阴性群体的(2.39±0.93)和(2.05±0.86)倍,表现为对虾EHP阳性群体个体大小不均匀;EHP阳性群体体重偏差率是EHP阴性群体的2.34–3.45倍,体长相同时,EHP阳性的体重波动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体长 体重 劳雷尔体重指数 虾肝肠胞虫
下载PDF
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文亮 许华 +2 位作者 唐杨 宋晓玲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5,共9页
为了研究外源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游离态活菌作为游离态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 为了研究外源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游离态活菌作为游离态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生物膜作为生物膜组(活菌含量为10~8 CFU/g);每组8个平行。在养殖大棚暂养7 d后,对凡纳滨对虾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在第17天进行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攻毒实验;第22天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期间在第1、5、10、15天采样,称重并测量体长计算生长速率。在第1、5、10、15、20、25天采样,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16S r DNA序列V3+V4区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生物膜组和游离态组对虾体重、体长增长速率高于空白组,生物膜组与游离态组对虾体重、体长差异性不显著,生物膜组和游离态组对虾体重、体长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性显著。实验中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组成,其中,变形菌门平均占到总量的94.0%。变形菌门中主要以弧菌属(Vibrio)、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Octadecabacter等为主,生物膜组、游离态组、空白对照组弧菌属平均含量分别为34.65%、39.27%、58.00%。在WSSV攻毒实验中,生物膜组、游离态组、空白对照组平均累积死亡率分别为80.0%、77.0%、92.0%,各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中,生物膜组、游离态组、空白对照组平均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1.3%、75.0%、77.3%,生物膜组与游离态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膜和游离态蜡样芽孢杆菌投喂凡纳滨对虾后,可改变对虾肠道的微生物组成,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增强抗病能力,而且添加蜡样芽孢杆菌生物膜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生物膜 凡纳滨对虾 肠道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高盐突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敏 赵玉超 +6 位作者 凌涛 王仁杰 董甜甜 崔彦婷 李玉全 王淑生 付瑞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4-209,共6页
为模拟夏季水分蒸发水体盐度快速升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及理化调节的影响,试验设置盐度从30突变至35、40、45、50、55及60,以盐度30为对照,突变盐度下养殖28d,每7d检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体长增... 为模拟夏季水分蒸发水体盐度快速升高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性能及理化调节的影响,试验设置盐度从30突变至35、40、45、50、55及60,以盐度30为对照,突变盐度下养殖28d,每7d检测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体长增长率,试验结束时检测血清Na+/K+-ATP酶、总ATP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表明,高盐突变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相对增重率(P<0.05),随着突变盐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的相对增重率逐渐降低,60盐度组仅为对照组的15.53%。盐度突变至50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显著下降。随着高盐突变幅度的增加,Na+/K+-ATP酶和ACP酶活力受到显著影响(P<0.05),其中Na+/K+-ATP酶活力逐渐上升,在突变60盐度时表现为最高;ACP酶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总ATP酶、SOD酶、AKP酶受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盐突变幅度越大,凡纳滨对虾存活率越低、生长越缓慢,Na+/K+-ATP酶活力升高,渗透调节能力增强,ACP酶活力升高,说明高盐突变激发凡纳滨对虾机体代谢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度 突变 生长 酶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