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建筑作为一种生涯——柳士英与夏昌世在喻家山麓的相遇
被引量:
9
1
作者
冯江
《新建筑》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1953年,多位重要的建筑师为了武汉三校(即后来的华中工学院)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聚首于喻家山南麓,其中柳士英与夏昌世的设计理念相左,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上世纪20~30年代他们分别在日本和德国习得了建筑学,但在回到中...
1953年,多位重要的建筑师为了武汉三校(即后来的华中工学院)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聚首于喻家山南麓,其中柳士英与夏昌世的设计理念相左,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上世纪20~30年代他们分别在日本和德国习得了建筑学,但在回到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逐渐发展出各自的建筑理念。在两位先生屋顶形式之争中,华中工学院最早一批建筑很快便建成了,并成为新中国建筑史中弥足珍贵的遗产。通过这一段钩沉,讲述了两位建筑师从习得的建筑学到人生的建筑学的转变过程,从而认为有必要重新理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及其作品,应辩证看待习得的建筑学与人生的建筑学共同构成的复杂建筑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士英
夏昌世
华中工学院校园
习得的建筑学
生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筑作为一种生涯——柳士英与夏昌世在喻家山麓的相遇
被引量:
9
1
作者
冯江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新建筑》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基金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1ZGXM56001)
文摘
1953年,多位重要的建筑师为了武汉三校(即后来的华中工学院)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聚首于喻家山南麓,其中柳士英与夏昌世的设计理念相左,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上世纪20~30年代他们分别在日本和德国习得了建筑学,但在回到中国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逐渐发展出各自的建筑理念。在两位先生屋顶形式之争中,华中工学院最早一批建筑很快便建成了,并成为新中国建筑史中弥足珍贵的遗产。通过这一段钩沉,讲述了两位建筑师从习得的建筑学到人生的建筑学的转变过程,从而认为有必要重新理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及其作品,应辩证看待习得的建筑学与人生的建筑学共同构成的复杂建筑生涯。
关键词
柳士英
夏昌世
华中工学院校园
习得的建筑学
生涯
Keywords
liu
Shiying
Hsia
changshi
HIT campus
learnt architecture
career
分类号
TU-02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建筑作为一种生涯——柳士英与夏昌世在喻家山麓的相遇
冯江
《新建筑》
201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