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之间”与“缝合” 刘家琨在“锦都院街”设计中的策略 |
邓敬
殷红
|
《时代建筑》
|
2007 |
7
|
|
2
|
对刘家琨四川美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的两种阅读 |
邓敬
钟文凯
|
《时代建筑》
|
2008 |
8
|
|
3
|
玉林南路3号11栋2单元7楼 |
青锋
|
《建筑师》
|
2007 |
2
|
|
4
|
无梦又十年 |
金秋野
|
《建筑师》
|
2010 |
2
|
|
5
|
刘家琨的西村实践设计策略 |
华益
|
《时代建筑》
|
2016 |
3
|
|
6
|
乡土传统的多种诠释——刘家琨、王澍建筑设计中乡土角色的差异 |
潘沈佳
郭子瑜
姚冬晖
|
《建筑与文化》
|
2022 |
1
|
|
7
|
可传承的前提 刘家琨、赵扬、水雁飞的“反”字诀 |
冯仕达
华益
朱竞翔
|
《时代建筑》
|
2023 |
0 |
|
8
|
平凡建筑的平凡之美 刘家琨设计的成都水井坊博物馆 |
梁井宇
|
《时代建筑》
|
2014 |
3
|
|
9
|
“贝森·西村大院”的“在地性”分析 |
朱翼
|
《城市建筑》
|
2020 |
3
|
|
10
|
百年“本体”与百年“本土” 关于“基石”和“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的一些反思 |
王骏阳
|
《时代建筑》
|
2023 |
1
|
|
11
|
西村大院五点 |
王骏阳
|
《建筑师》
|
2022 |
1
|
|
12
|
成都鹿野苑博物馆设计解析 |
黄珺仪
|
《重庆建筑》
|
2018 |
0 |
|
13
|
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类型学思想探析 |
沈巧蕊
王琳
冯钰
|
《城市建筑》
|
2023 |
0 |
|
14
|
十年 |
邓在
|
《建筑师》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