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松涛对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的贡献
1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刘松涛是我国现代教育编辑出版家、语文教学专家,也是新中国教材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整理的开创者。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其工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先后创办《冲锋报》《教育阵地》《人民教育》《教师报》《教育研究》等重... 刘松涛是我国现代教育编辑出版家、语文教学专家,也是新中国教材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整理的开创者。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其工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先后创办《冲锋报》《教育阵地》《人民教育》《教师报》《教育研究》等重要报刊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并编写了一系列中小学语文、数学、地理、自然等课本和教育图书;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老解放区教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松涛 教育报刊 教材建设 老区教育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曾国藩、刘蓉、郭嵩焘早期交谊考——以刘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洪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13,共7页
曾国藩、刘蓉、郭嵩焘作为湘军元老,不仅在晚清历史舞台上各自扮演过重要角色,三人之间的友谊亦值得关注和研究。1833年至1852年间,三人虽聚少离多、显晦有别,却能求同存异、关爱有加,从而建立起长久牢固的友谊,奠定了终生事业的基础,... 曾国藩、刘蓉、郭嵩焘作为湘军元老,不仅在晚清历史舞台上各自扮演过重要角色,三人之间的友谊亦值得关注和研究。1833年至1852年间,三人虽聚少离多、显晦有别,却能求同存异、关爱有加,从而建立起长久牢固的友谊,奠定了终生事业的基础,也为后人考察近世湖湘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蓉 曾国藩 郭嵩焘 湘军 交谊
下载PDF
中国首任驻德使节刘锡鸿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熟村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33-36,共4页
刘锡鸿坚持尊王攘夷,重本抑末的儒家学说,受到清流派李鸿藻等人的赏识,使他得为驻英副使,驻德正使。排斥洋务派李鸿章、郭嵩焘等,一再加以弹劾。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他的观念,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 刘锡鸿 郭嵩焘 李鸿藻 李鸿章 清流派 洋务派
下载PDF
晋察冀边区《初小国语课本》的编撰特色与多维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新 石鸥 胡坤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5,共8页
抗战胜利后,晋察冀边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编撰了《初小国语课本》。该套课本颇具特色,它满足了晋察冀边区对初小国语教科书的需求,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初小国语课本》突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动员、全方位关照边区农村的现... 抗战胜利后,晋察冀边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编撰了《初小国语课本》。该套课本颇具特色,它满足了晋察冀边区对初小国语教科书的需求,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初小国语课本》突出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动员、全方位关照边区农村的现实生活、同时侧重实用性学科知识的学习。《初小国语课本》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通过这些课本实现了最广泛的社会动员、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对推动边区经济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启示我们在当下教科书改革的浪潮中应该不忘初心,努力挖掘和继承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编撰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 革命根据地 小学语文 《初小国语课本》 刘松涛
下载PDF
邛关九折无平路 江水双源有急流——郭嵩焘与刘锡鸿纷争的考察
5
作者 张生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83-86,共4页
郭嵩焘与刘锡鸿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各种近代史著述均有论及。笔者认为郭、刘二人分歧中性格冲突是主要的。嵩焘之弟昆焘亦有言曰:“度家兄情性,终非能作自了汉者。独其平日待人以诚,而不甚鉴别,常恐为人所误,须得良友辅之乃妙,细思而未... 郭嵩焘与刘锡鸿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各种近代史著述均有论及。笔者认为郭、刘二人分歧中性格冲突是主要的。嵩焘之弟昆焘亦有言曰:“度家兄情性,终非能作自了汉者。独其平日待人以诚,而不甚鉴别,常恐为人所误,须得良友辅之乃妙,细思而未得其人也。”此言可谓郭、刘二人矛盾的恰当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刘锡鸿 性格冲突 清朝 历史人物
下载PDF
曾国藩致刘蓉两封未刊信札的点校与考释——兼论曾国藩、刘蓉、郭嵩焘早期对传统友道的践履
6
作者 刘小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湖南省图书馆藏刘孟涵稿本《挽词杂著》中发现两封曾国藩写给刘蓉的未刊信札,是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曾国藩最早的信札。对两封信札进行点校和释读,对信札书写时间进行考证。并结合曾国藩、刘蓉、郭嵩焘早期交往经历,简述三人之间诚挚的友... 湖南省图书馆藏刘孟涵稿本《挽词杂著》中发现两封曾国藩写给刘蓉的未刊信札,是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曾国藩最早的信札。对两封信札进行点校和释读,对信札书写时间进行考证。并结合曾国藩、刘蓉、郭嵩焘早期交往经历,简述三人之间诚挚的友谊和高远的志向,及其对后来三人治学之路的影响。三人之间的金兰之交堪称中国传统友道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刘蓉 郭嵩焘 未刊书信 传统友道 志向
下载PDF
郭嵩焘伦敦画像事件考:图像的政治与文化相遇中的他者套式
7
作者 王宏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58,共20页
1878年,驻英公使郭嵩焘请英国画师古得曼(Walter Goodman)为自己画像,这本是一件普通之事,但国内的《申报》发表了关于画像的相关报道,提及画像过程的一些细节,郭嵩焘以为此报道"意取讪侮",十分不悦,他感到背后有人故意对其... 1878年,驻英公使郭嵩焘请英国画师古得曼(Walter Goodman)为自己画像,这本是一件普通之事,但国内的《申报》发表了关于画像的相关报道,提及画像过程的一些细节,郭嵩焘以为此报道"意取讪侮",十分不悦,他感到背后有人故意对其进行毁谤。其后有关"夫人外交"的争议,亦是此一事件的延续。郭嵩焘在驻英时期,正值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之际,革新与保守各派,多有交锋。担任郭嵩焘副手的刘锡鸿,与郭的思想立场迥异,是其身边主要的政治敌手。郭嵩焘以为《申报》的报道即是刘锡鸿等人的故意构陷。国内的反对势力趁此机会参劾郭嵩焘,终于造成了他被清廷召回的结果。郭嵩焘与古得曼关于画像的"分歧",体现的是中西文化间关于图像传统和文化观念的"冲突",折射出异文化观察中的"他者套式"(stereotype),而普通画像事件变成了一场政治角力,正可反映出图像的政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的政治 他者套式 郭嵩焘 刘锡鸿 张佩纶 《申报》
原文传递
从齐家到经世如何可能——晚清湖南理学家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广欣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9-179,共11页
从罗泽南和郭嵩焘带有理学印记的学术著作、刘蓉的书信到曾国藩以礼学齐家与经世的主张,所有这些反映的是晚清湖南理学家这样一个学术、政治群体互相关联乃至连续的思考过程。前三人揭示的是政治领袖通过处理家内关系为社会树立道德权... 从罗泽南和郭嵩焘带有理学印记的学术著作、刘蓉的书信到曾国藩以礼学齐家与经世的主张,所有这些反映的是晚清湖南理学家这样一个学术、政治群体互相关联乃至连续的思考过程。前三人揭示的是政治领袖通过处理家内关系为社会树立道德权威并培养领导才能,或通过模仿家内关系加强与同事情感和思想的充分交流以求和衷共济。他们都相信儒家的道德伦理可以从家内推广到家外。曾国藩在此基础上提出儒家理想的家庭可以作为从政治军的模型。他特别的贡献在于思考如何将程朱理学彰显的普遍道德价值落实于当下的具体情境。为此,他不是自限于心性之学,而是倡导综合性的礼学,从整个经史学术的传统中寻找思想的资源:对作为道德实践依据的礼的追寻和探索,明显超越了此前儒家各个学术分支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泽南 郭嵩煮 刘蓉 曾国藩 礼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