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的情报观到系统的安全观:兵家情报思想探赜
1
作者 刘畅 张力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情报思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情报思想究竟折射出何种情报观,并且其背后蕴含何种国家安全意蕴,还需要系统梳理。全景把握古代情报思想,能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启示。[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兵家为研究...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情报思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情报思想究竟折射出何种情报观,并且其背后蕴含何种国家安全意蕴,还需要系统梳理。全景把握古代情报思想,能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启示。[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兵家为研究对象,选取《孙子兵法》《六韬》《吴子》三个代表性的兵家著作为具体分析文本,系统提炼兵家的情报观,并从“情报—反情报”“情报—决策—安全”两个维度剖析古代情报观及其背后蕴含的安全观。[研究结论]兵家的情报思想体现出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情报工作体系,包含了“情报工作周期”的各个要素,并构建了情报与安全之间相关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情报史仍具有良好的现代价值,在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效能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史 兵家情报思想 情报观 安全观 国家安全 情报工作 《孙子兵法》 《六韬》 《吴子》
下载PDF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文体性质论
2
作者 吴怀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五柳先生传》历来被视作反映陶渊明个人生活与思想的代表作,具有“实录”性质。然而,传主信息的模糊性、行为的传奇性却表明此文并非陶渊明个人生活的如实记录。实际上,汉代以来兴起的史书“杂传”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文体要素,此文人物... 《五柳先生传》历来被视作反映陶渊明个人生活与思想的代表作,具有“实录”性质。然而,传主信息的模糊性、行为的传奇性却表明此文并非陶渊明个人生活的如实记录。实际上,汉代以来兴起的史书“杂传”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文体要素,此文人物的类型化、内容的虚构性、精神的娱乐性与思想的寄托性表明其并非典型的“杂传”,而是在“杂传”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小说因素或小说性质—兼具典型性、叙事性、虚构性和寄托性—是作为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单篇小说唐传奇的“前身”。陶渊明并非生活在社会主流之外,《五柳先生传》显示了陶渊明复杂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及杰出的文学创造力,反映出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深刻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文体 散文 杂传 小说
下载PDF
异域思想本土化和宗教思想审美化——以陶渊明、谢灵运、刘勰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王先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9-14,共6页
六朝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即以同情、采纳为主和以反对、排斥为主。陶渊明对于佛教世界观的根基,便持否定的态度,他对佛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异于佛家的解答,对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谢灵运、刘... 六朝文人对佛教的接受,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维度,即以同情、采纳为主和以反对、排斥为主。陶渊明对于佛教世界观的根基,便持否定的态度,他对佛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异于佛家的解答,对所处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理论做出了独特贡献。谢灵运、刘勰则是佛教的信仰者,他们吸收了佛学的思想资源,把佛学的有用成分转化到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思维之中,对六朝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创新做出了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接受 陶渊明 谢灵运 刘勰
下载PDF
论刘因和陶诗与陶诗《饮酒二十首》思想之异同
4
作者 杨英楠 辛昕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其高洁的人格和豁达的思想受到后人仰慕。元人刘因通过书写《和饮酒二十首》既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追慕,也通过和陶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通过二人“饮酒诗”的比较,揭示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能够看到元...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其高洁的人格和豁达的思想受到后人仰慕。元人刘因通过书写《和饮酒二十首》既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追慕,也通过和陶诗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通过二人“饮酒诗”的比较,揭示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能够看到元代初期北方诗坛“慕陶之风”的产生以及刘因成为“不召之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刘因 饮酒诗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下载PDF
文质论的两种形式与刘勰的立文之道
5
作者 付佳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0-220,共11页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 在早期二元对立思维影响下,汉儒偏重观察文质的历时意义,将文质应用于政治,打造文质循环、损益救弊之说,以质为先,长期影响着文质论的表述形式。魏晋之际,二元思维在玄学清谈和佛教义解中出现新变。佛经翻译使形而上的文质论和形而下的翻译行动发生联结,揭示出以旧文质观观照文学的问题所在,使文质在共时层面的和谐成为当务之急。在《文心雕龙》中,文质论历时、共时两种形式交融。刘勰更加明晰了文、质两端与“情”在共时层面的联系,以“情文”为“立文之道”,并从质体文用的角度,提出了对“情”的价值判断,在肯定文华的同时折衷了质派,丰富了文学文质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论 刘勰 立文之道 “情文”
下载PDF
刘伯温医养之道
6
作者 陈家正 俞美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9-73,共5页
文章探索刘伯温本人著作、相关研究者论述,阐述刘伯温论医观点;认为刘伯温本人对医理药理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他不以医学为谋食之技,而是在早夜以谋道的自然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触学习医学知识。不仅较深入地掌握了一定的医理药理及... 文章探索刘伯温本人著作、相关研究者论述,阐述刘伯温论医观点;认为刘伯温本人对医理药理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他不以医学为谋食之技,而是在早夜以谋道的自然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接触学习医学知识。不仅较深入地掌握了一定的医理药理及百姓日用方药,而且将医理同养生、治国紧密联系,上升到统一的医道,再落实到有实践意义的以儒为医。将国病比作人病,将人才比作治国良药,完成了对医学认知从学识到规律,再落实到治国实践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伯温 养生 中医 中药
下载PDF
刘焘行年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星移 王兆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98-103,共6页
刘焘是北宋后期词人、书法家,元三年(1088)进士;元六年至八年,为曾布幕僚,后任定州安抚史管勾,与苏轼同僚;绍圣年间(1094—1097),任删定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秘书省正字兼著撰;崇宁元年(1102),任监察御史;政和八年(1118),为淮南东... 刘焘是北宋后期词人、书法家,元三年(1088)进士;元六年至八年,为曾布幕僚,后任定州安抚史管勾,与苏轼同僚;绍圣年间(1094—1097),任删定官;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秘书省正字兼著撰;崇宁元年(1102),任监察御史;政和八年(1118),为淮南东路提刑;宣和七年(1125),除秘阁修撰;靖康(1126)中,因擅离官守,被劾致仕,后家居故乡长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刘焘 生平事迹 书法家
下载PDF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 被引量:6
8
作者 邵明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7,共6页
《五柳先生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多被人们看成为陶渊明的自传,并影响了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但实际上,《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况文”,是其综合历代贤人而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认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真实地把握陶渊明的形象特性。
关键词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自传
下载PDF
山水情怀 精神归复--刘湲《秋山闻道》的审美意蕴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爱国 翟毅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34-41,共8页
刘湲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秋山闻道》,聚焦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古琴音乐的音响形式为参照,营构出丰富而感性的意象世界。《秋山闻道》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大音稀声""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 刘湲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秋山闻道》,聚焦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古琴音乐的音响形式为参照,营构出丰富而感性的意象世界。《秋山闻道》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大音稀声""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透射出中国文人音乐传统中自我吟咏,精神自由的文化追求,也反映出作曲家立足传统的现代审美意识和开拓民族管弦乐新法的革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湲 《秋山闻道》 民族管弦乐 《富春山居图》 审美意蕴
下载PDF
《六韬》真伪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解文超 崔宏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3-77,共5页
《六韬》是我国先秦著名兵书,唐孔颖达首先对该书产生怀疑;宋代疑古之风盛行,真伪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元、明、清及近代学者群起而应之,对《六韬》疑而不信,认为该书是一部伪作。通过对存世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的考证,《六韬》确为... 《六韬》是我国先秦著名兵书,唐孔颖达首先对该书产生怀疑;宋代疑古之风盛行,真伪问题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元、明、清及近代学者群起而应之,对《六韬》疑而不信,认为该书是一部伪作。通过对存世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的考证,《六韬》确为先秦之作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韬 兵书 真伪
下载PDF
一部清末民初的陶瓷专论力作——《陶雅》内容价值评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宁 罗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本文从鉴藏学、文献学、哲学和历史学方面对《陶雅》进行价值评析,认为《陶雅》一书虽然体例芜杂,讹漏较多,但是仍不失为一部清末民初重要的陶瓷研究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陶雅》 陈浏 内容价值 不足
下载PDF
论苏轼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湖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6,共8页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 我国古代早在韩愈之前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道观:一是重道轻文的儒家文道观,它所说的道只局限于儒家之道;另一是刘勰《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它对道的理解不囿于儒家之见,指的是自然之道,并重视文的能动作用及其审美特点。到了宋代,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文心雕龙》的文道观,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对文艺的规律和审美特点作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和探索,贡献巨大,应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刘勰 文道 自然 苏轼
下载PDF
证人社二次“别会”与晚明浙中王学讲会之分合——兼论黄宗羲并非刘门“左右师席者”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天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7-31,共15页
证人社是晚明浙中最为重要的王学讲会,然因为主持者刘宗周与陶奭龄的学术分歧而曾有过二次“别会”,也即崇祯四年的“白马别会”与崇祯十一年的“古小学别会”,学界则多有将之混淆误解。十多年间,两派弟子的讲学与论辩,既有分歧又有交融... 证人社是晚明浙中最为重要的王学讲会,然因为主持者刘宗周与陶奭龄的学术分歧而曾有过二次“别会”,也即崇祯四年的“白马别会”与崇祯十一年的“古小学别会”,学界则多有将之混淆误解。十多年间,两派弟子的讲学与论辩,既有分歧又有交融,使得浙中的王学讲会在明清之际繁荣一时,发展出蕺山、姚江两大心学学派。其中陶奭龄对讲会活动较为积极,而刘宗周及其弟子则因为学术多有发明而影响深远。黄宗羲后来对蕺山学作出过重要贡献,但他关于“白马别会”的记载多半有误,就证人社讲会而言则参与极少,且并非刘门“左右师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证人社 浙中王学讲会 刘宗周 陶奭龄 黄宗羲
下载PDF
陶渊明不为刘勰重视的原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合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60,共4页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 陶渊明在生前与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得名未盛 ,有诗学的原因 ,更有文化的原因。陶渊明以其独创之“新自然说”为基本立场 ,与流行之佛教及其学说发生抵触 ,学术上之未能“预流”,导致主流文化对他的漠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陶渊明不提只字 ,反映了他代表主流文化同时又身为佛门信徒的双重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刘勰 玄学 佛学
下载PDF
论柳宗元以道为本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道为本体,道与审美,道与文的三个层面论述了柳宗元以道为本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间的关联,阐释了道在柳宗元的美学思想中处于本体性地位,为建构其美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强调了柳宗元以道为本的美学思想在中唐文学发展史中的独特性和重... 从道为本体,道与审美,道与文的三个层面论述了柳宗元以道为本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间的关联,阐释了道在柳宗元的美学思想中处于本体性地位,为建构其美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强调了柳宗元以道为本的美学思想在中唐文学发展史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本体 审美 文道关系
下载PDF
“务去陈言”与“归本大中”——论韩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3,共7页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自异于众的艺术个性,而是以兼容众长、归本大中的旨趣发明儒道。“明道”方式的差异使韩柳在如何学习前代艺术,如何对待骈俪之文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韩柳的分歧源于其“道”论的差异,韩愈着力从开启主体道德自觉与智慧的角度发明儒道,他深刻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注重主体之开启的理论追求,柳宗元则更多地关注对儒道之普遍性原则的探索。明道方式的差异在韩柳的古文艺术中有丰富的呈现,韩文善于以丰富的情事和生动独创的语言与艺术手法发明儒家的人伦之道,较少在义理上探幽入微;柳文则更富于思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柳宗元 明道 个性化 大中
下载PDF
摄影这个新瓶子——论刘半农与陶冷月的摄影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铮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5期84-94,共11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与陶冷月对于摄影的不同认识和实践具有意味深长的意义。刘半农的画意摄影根植于传统文人情趣,追求传统绘画效果与意趣表达;陶冷月遵从摄影的观看法则与成像原理,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的摄影实践,具...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与陶冷月对于摄影的不同认识和实践具有意味深长的意义。刘半农的画意摄影根植于传统文人情趣,追求传统绘画效果与意趣表达;陶冷月遵从摄影的观看法则与成像原理,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的摄影实践,具体表现手法上或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与传统的对话来取得与现代的某种平衡。他们对摄影的不同认识及探索,赋予摄影新的生命与活力,并对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出更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半农 陶冷月 画意摄影 媒介特性
下载PDF
中唐新春秋学与柳宗元散文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广欣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4期29-38,共10页
包括柳宗元在内的永贞革新集团,受陆淳所传之新春秋学影响甚大。因与该团体中的吕温、韩晔、凌准等陆淳弟子相交往,柳宗元接触并钦服于新春秋学,直至最终拜入陆氏门下。柳宗元从学于陆淳的时间不长,但对新春秋学思想理路的领悟不可谓不... 包括柳宗元在内的永贞革新集团,受陆淳所传之新春秋学影响甚大。因与该团体中的吕温、韩晔、凌准等陆淳弟子相交往,柳宗元接触并钦服于新春秋学,直至最终拜入陆氏门下。柳宗元从学于陆淳的时间不长,但对新春秋学思想理路的领悟不可谓不深。而新春秋学因素亦参与了柳宗元文学思想与实践的"构建";在散文创作领域,这一点表现得较为明显。柳氏对"文以明道"、"文德"等的独特认识,恰合于中唐新春秋学的基本立场与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春秋学 柳宗元 文以明道 文德论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中的美本原思想新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天忠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9-35,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论天地和动植之文(自然美)所持的主要是《易传》哲学和汉儒的宇宙起源论及阴阳五行说,也参合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玄学和佛学的思想;而论人文所持的是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和圣人之道。《原道》中表达了文与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论天地和动植之文(自然美)所持的主要是《易传》哲学和汉儒的宇宙起源论及阴阳五行说,也参合了道家的自然之道、玄学和佛学的思想;而论人文所持的是儒家社会政治伦理和圣人之道。《原道》中表达了文与美相通一致的思想,是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领域中一切美的对象和审美与创美的称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等自然美的本原思想;"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和"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等人化美的本原思想,尤其是"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的美的生成思想等,与大唯物史观的美本原论极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原道》 儒道思想 《易传》阴阳之道 美本原 大唯物史观
下载PDF
刘勰“忽视”陶渊明的原因论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世轩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14,共7页
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 刘勰以其“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闻名后世,然而其对伟大诗人陶渊明的“遗忘”与“忽视”,却影响了他那伟大理论家的令名,成为历代崇尚者难以避讳的故实。仔细寻绎刘勰的生平为人、审美趣味与时代追求,可以考见他之“无视“陶渊明实为必然。这在二人的纵向比较中可以明显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忽视 陶渊明 原因分析 期待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