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堡工艺两个云南茶树品种加工茶叶的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蕊 高斯婷 +6 位作者 周小慧 郑茂新 张丽君 杨雪怡 肖雪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4-264,共11页
为揭示云南两个品种基于六堡茶工艺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成分,探讨较为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 为揭示云南两个品种基于六堡茶工艺加工后的茶叶的香气成分,探讨较为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相对香气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分析云南两个品种茶叶渥堆发酵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52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挥发性成分种类为主,以芳樟醇、月桂烯醇、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相对含量较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品种加工过程中主要香气贡献挥发性成分有19种,两个样品显著(P<0.05)贡献的香气化合物包括苯甲醇、癸醛、壬醛、α-紫罗酮、1-辛烯-3-醇、雪松醇、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壬醛、癸醛、β-紫罗兰酮等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云抗10号(Y6)陈香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α-雪松醇、长叶蒎烯、β-柏木烯、右旋萜二烯、α-紫罗酮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黑龙潭群体种(H6)陈香透参香的形成具有较大贡献。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云抗10号、黑龙潭群体种均适合作为六堡茶原料,其中黑龙潭群体种在感官审评、关键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都高于云抗10号,因此黑龙潭群体种相较于云抗10号更适合做六堡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工艺 茶树品种 品质 香气成分 相对香气活度值
下载PDF
论杨绛记忆书写的伦理与诗学
2
作者 孙大坤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作家姿态和自我意识,及其对所忆内容的取舍着墨和对“改造”成效的自审,不仅从形式上丰富了新时期的记忆书写,同时也提示了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别样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文化记忆 《干校六记》 《将饮茶》
下载PDF
广西六堡黑茶生物学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再彬 吴琼 +2 位作者 蒋泽军 张均伟 罗云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8-72,共5页
以绿茶和普洱黑茶为对照,研究不同年份广西六堡黑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和咖啡因的含量变化及氧化程度。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黑茶和绿茶的特征吸收峰有明显差异,前者在205 nm及272 nm;后者在330nm。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茶叶提取液... 以绿茶和普洱黑茶为对照,研究不同年份广西六堡黑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和咖啡因的含量变化及氧化程度。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黑茶和绿茶的特征吸收峰有明显差异,前者在205 nm及272 nm;后者在330nm。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茶叶提取液的抗氧化性,研究表明:绿茶毛尖>六堡茶>普洱茶,并且随着六堡茶年份的增加其抗氧化性减弱;用HPLC分析儿茶素类物质和CAF(咖啡因)的含量,表明:绿茶毛尖>六堡茶>普洱茶;绿茶毛尖>六堡茶=普洱茶;因此饮用黑茶不易发生兴奋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六堡 儿茶素类物质 抗氧化性 咖啡因
下载PDF
桂红4号等无性系茶树品种开发六堡茶工艺 被引量:4
4
作者 唐海芹 王磊 +2 位作者 甘春萍 苏敏 罗小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以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的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含量丰富的云南大叶种为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开发出无性系品种桂绿1号和桂红3号较好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桂红4号... 以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的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含量丰富的云南大叶种为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开发出无性系品种桂绿1号和桂红3号较好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桂红4号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和工艺二;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参数,为六堡茶开辟了新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红4号 无性系茶树品种 六堡茶 工艺探讨
下载PDF
桂绿1号等茶树新品种开发六堡茶主要生化成分及茶色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海芹 甘春萍 +1 位作者 王磊 黄婷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1-73,共3页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历年来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相比无性系缺陷大。采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做对照,进行...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有黑茶,历年来制作六堡茶的主要原材料相比无性系缺陷大。采用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做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并对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这几个新品种进行人工后发酵生化成分和色素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适制六堡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新品种 六堡茶 生化成分 茶色素
下载PDF
外源酶对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色素转化规律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芬 温立香 +6 位作者 黄欣欣 彭靖茹 何梅珍 林家威 黄寿辉 檀业维 黄俊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70-74,共5页
通过在六堡茶渥堆过程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及过氧化物酶,研究外源酶对干茶色泽变化和茶叶中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转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与茶多酚含量的相关性,旨在为缩短六堡茶的渥堆时间和提高六堡茶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在六堡茶渥堆过程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及过氧化物酶,研究外源酶对干茶色泽变化和茶叶中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转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与茶多酚含量的相关性,旨在为缩短六堡茶的渥堆时间和提高六堡茶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果胶酶在六堡茶渥堆的前期可以显著提高茶黄素含量及促进茶汤色泽的加深,而渥堆的后期能够提高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第10天时,茶黄素含量是空白样的2.23倍,第20天时茶红素含量是空白样的4.32倍,渥堆结束时茶褐素含量比空白样提高29.66%;木瓜蛋白酶在渥堆15天后能迅速增加茶褐素的含量及促进干茶色泽的加深;过氧化物酶在渥堆前期可以显著提高茶褐素的含量,在渥堆的中期提高茶黄素含量的效果较明显,第15天时,茶黄素含量提高64.29%;纤维素酶能够降低茶红素转化成其他物质的速度。此外,茶红素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而茶褐素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因此,果胶酶、过氧化物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色素的转化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渥堆 外源酶 茶叶色素
下载PDF
柳茶对CCl_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29
7
作者 汪晓立 杨兵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746-748,共3页
柳茶能显著防止CCl_4中毒小鼠鼠SGPT,SGOT升高;降低肝MDA;提高肝、血GSH含量和GSH-px活性。柳茶能诱导肝微粒体蛋白及细胞色素P-450的合成。表明柳茶的保肝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关键词 柳茶 四氯化碳损伤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关于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区永纯 谢映华 甘伟红 《区域金融研究》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调查分析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积极探索金融资本向地方优势产业资本渗透的途径,有效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努力促进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成为强势支柱产业。
关键词 六堡茶 优势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
下载PDF
“世上千般万种情,最喜采茶敬亲人”——论钦州市采茶戏名家刘北尤及其创作 被引量:2
9
作者 陆衡 颜莺 郑德威 《钦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刘北尤对钦州市采茶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作和移植了近40个采茶戏,改变了钦州采茶戏没有完整剧本,演出时完全由演员自由发挥的历史。这些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采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关注民生,寓教于乐;在情节安排上善于运用巧... 刘北尤对钦州市采茶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作和移植了近40个采茶戏,改变了钦州采茶戏没有完整剧本,演出时完全由演员自由发挥的历史。这些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采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关注民生,寓教于乐;在情节安排上善于运用巧合和误会,戏剧性强;在音乐曲调的选择上,以南音为主,唱词通俗诙谐,乡土气息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市 刘北尤 采茶戏 创作
下载PDF
六堡茶渥堆新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芬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研究外源酶及渥堆条件对六堡茶渥堆发酵速度及品质的影响,选取酶活力配比、添加酶浓度、茶叶水分含量、渥堆温度4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筛选出最适宜的六堡茶渥堆新工艺组合为:酶活力配比(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为1:2,添加酶浓度为2.5万U/kg... 研究外源酶及渥堆条件对六堡茶渥堆发酵速度及品质的影响,选取酶活力配比、添加酶浓度、茶叶水分含量、渥堆温度4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筛选出最适宜的六堡茶渥堆新工艺组合为:酶活力配比(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为1:2,添加酶浓度为2.5万U/kg,茶叶水分含量为26%~29%,渥堆的温度为40℃。该工艺组合不仅可以有效的缩短六堡茶渥堆周期,而且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渥堆 工艺 品质
下载PDF
唐代茶人对饮茶用水的鉴别与品评——唐代茶道研究之二
11
作者 王洪军 董娟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63-72,共10页
中唐以后,随着茶道的兴起,茶道中人非常注重对于饮茶用水的鉴别、品评与选择。同时,唐代众多诗人将自己在饮茶中对于不同山泉、江河溪水与井水的清纯甘美和亲身感受,以诗歌的形式加以吟诵与赞美,尽情抒发内心深处的浓郁情感,赋予茶道以... 中唐以后,随着茶道的兴起,茶道中人非常注重对于饮茶用水的鉴别、品评与选择。同时,唐代众多诗人将自己在饮茶中对于不同山泉、江河溪水与井水的清纯甘美和亲身感受,以诗歌的形式加以吟诵与赞美,尽情抒发内心深处的浓郁情感,赋予茶道以活的灵魂。笔者考证了陆羽、刘伯刍和张又新对饮茶用水的鉴别与品评标准,并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茶道 名水鉴别 陆羽 刘伯刍 张又新
下载PDF
六堡茶香气特征和真菌群落鉴定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受基 滕翠琴 +2 位作者 郭德军 黄丽 陈德强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2-262,共11页
分别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六堡茶的香气成分和真菌群落构成。从六堡茶中鉴定出醛类13种,酯类9种,醇类8种,酮类8种,烃类2种,酸类1种,杂环类2种,香气类型以花香、果香、甜香、草香为主,六堡茶呈现多种香气... 分别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六堡茶的香气成分和真菌群落构成。从六堡茶中鉴定出醛类13种,酯类9种,醇类8种,酮类8种,烃类2种,酸类1种,杂环类2种,香气类型以花香、果香、甜香、草香为主,六堡茶呈现多种香气综合特征。不同样品中鉴定的真菌丰度差别较大,属水平真菌占比较多的有Aspergillus、Rhodotorula、Geosmithia、Wallemia、Penicillium、Blastobotrys和Fusarium等,Aspergillus、Rhodotorula两个属的微生物占比达到82.57%~99.73%,为六堡茶中的主要真菌。Aspergillus、Wallemia丰度与陈香关键成分壬醛相对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3,Aspergillus、Rhodotorula、Penicillium、Blastobotrys、Fusarium与槟榔香特征成分芳樟醇氧化物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97、0.96、0.83和0.84。推测Aspergillus、Wallemia可能参与了六堡茶陈香特征形成,Aspergillus、Rhodotorula、Penicillium、Blastobotrys、Fusarium可能参与了槟榔香的形成,结果说明,六堡茶香气特征与真菌群落结构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香气 真菌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平 《茶叶》 2015年第2期86-92,共7页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 通过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和方法、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结果显示,《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是在《六堡茶》基础上增加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内容制定而成,增加的内容主要有产品保护范围、原料种植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栽培技术、采摘、毛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等,产品等级从7个等级缩减至5个等级,前者比后者要求更宽广、更严格。《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对保证六堡茶质量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产品 六堡茶 标准 比较
下载PDF
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士成 董鹏 +1 位作者 刘伊琳 陈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9-22,共4页
近年来,梧州市通过采取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平台建设、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创新产业科技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以茶兴业、以茶富民效应已初显。但是,六堡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仍... 近年来,梧州市通过采取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平台建设、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创新产业科技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以茶兴业、以茶富民效应已初显。但是,六堡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仍面临政策支撑不足、科技研发力量有限、茶园基础薄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等困难,针对上述困难,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引领产业有序发展;出台扶持政策,推动产业规模发展;完善平台建设,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位推动品牌建设,做大做强产业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品牌建设 困难 建议
下载PDF
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其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静健 《茶叶》 2013年第1期43-44,共2页
六堡茶系广西历史名茶,但由于消费者对六堡茶的历史及品质缺乏了解而造成目前市场混乱。本文概述了现代六堡茶产制的历史,并从制作工艺、编号、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厘清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演变,阐述其在传统工艺与改制工艺上制作过... 六堡茶系广西历史名茶,但由于消费者对六堡茶的历史及品质缺乏了解而造成目前市场混乱。本文概述了现代六堡茶产制的历史,并从制作工艺、编号、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厘清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演变,阐述其在传统工艺与改制工艺上制作过程与品质的差异,肯定了三鹤牌六堡茶的悠久历史与优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历史 传统工艺 改制工艺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茶业史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红军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182-202,共21页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地之一。本文通过史料的蒐集和考证,力图将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茶叶产销情形尤其是对外贸易较全面、真实地展现给读者,为广西茶叶历史的深入研究夯实基础。
关键词 广西茶业 六堡茶 洞茶 梧州关 对外贸易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晓东 韦静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3-27,共5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和消费结构升级,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市场价值不断攀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无性系良种快速繁育、水溶性农药安全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和消费结构升级,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市场价值不断攀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无性系良种快速繁育、水溶性农药安全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减施增效、茶园机械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六堡茶加工工艺与设备的创新,对支撑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作者提出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一带一路 发展 科技创新 建议
下载PDF
物与人的互动表达——晚清民国时期的六堡茶与马来亚华人劳工群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凡晶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3-19,3,共7页
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在南洋的消费市场主要存在于马来亚的锡矿场之中。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场中的华工人数众多、收入尚可,为六堡茶在马来亚的物资消费奠定基础,使其成为矿场生活的必需。六堡茶的消费不仅是华工延续迁出地的饮茶习惯,也是... 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在南洋的消费市场主要存在于马来亚的锡矿场之中。相较于其他行业,矿场中的华工人数众多、收入尚可,为六堡茶在马来亚的物资消费奠定基础,使其成为矿场生活的必需。六堡茶的消费不仅是华工延续迁出地的饮茶习惯,也是华工在当地解决维生素匮乏、传染病泛滥等生存困境的良方,还是华工在移民社会适应和满足身份识别需求的物质表达。在茶叶消费的过程中,茶被附着了人的意义,饮用人的身份被转接在茶的身上,六堡茶遂与劳工的身份绑定在一起被形塑为“劳工茶”。本研究将视角集中在移民社会下六堡茶与马来亚华人劳工群体的互动,观察茶被赋予人的标签的过程及其强化群体认同、彰显社会地位的过程。籍此以物作为研究人与社会的媒介和载体,从而达到“以物论人”“以物论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劳工茶 马来亚华工
下载PDF
传统制茶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以广西六堡茶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星亚 《现代食品》 2021年第24期130-132,142,共4页
传统制茶技艺已有4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是其中之一。六堡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其传统制作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存在传承队伍规模小,动力不足;宣传力度小,保护不到位;开发力度弱,生命力不强等问题。本... 传统制茶技艺已有4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是其中之一。六堡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其传统制作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存在传承队伍规模小,动力不足;宣传力度小,保护不到位;开发力度弱,生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宣传“茶养”、开展“茶育”、发展“茶旅”方面进行探索,寻找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创新传承和六堡茶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传统制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六堡茶外贸转口港的兴起与更替——以清代为考察中心
20
作者 彭庆中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3-27,96,共6页
一直以来,业界对六堡茶转口港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清代“十三行”垄断贸易这个“辉煌”时期。其实,六堡茶外贸转口港在历史上经历了较多的变迁与更替。在六堡茶外贸转口的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海禁、时局、鸦片战争条约、通商口岸以... 一直以来,业界对六堡茶转口港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清代“十三行”垄断贸易这个“辉煌”时期。其实,六堡茶外贸转口港在历史上经历了较多的变迁与更替。在六堡茶外贸转口的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海禁、时局、鸦片战争条约、通商口岸以及出口关税等原因,先后出现了澳门、广州、香港三大转口港。作为中国茶叶最早外贸转口港的澳门,现在几乎被人遗忘。而在清代,曾经一度作为全国唯一通商口岸的广州,凭借着垄断经营的特殊优势,迅速崛起,却又在短短八十多年后迅速陨落,令人唏嘘。后来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在被确立为自由港之后,凭借自身发达的资讯、规范的市场、发达的物流吸引了大量茶叶经过本港转口,确立了她在近代茶叶外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转口港 澳门 广州 香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