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的偏颇看刘勰文艺思想的保守成分 |
赵树功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7
|
|
2
|
文心雕龙宗经篇疏释 |
莫恒全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3
|
《文心雕龙》声律论对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上) |
祝诚
江慰庐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2 |
1
|
|
4
|
《文心雕龙》声律论对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下) |
祝诚
江慰庐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2 |
1
|
|
5
|
刘勰《文心雕龙》的汉乐府研究 |
赵明正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浅谈魏晋南北朝意境理论的生成——以刘勰《文心雕龙》之“意象”观为例 |
车孟杰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2 |
3
|
|
7
|
道教生命哲学与刘勰的养气说 |
杨清之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8
|
从《文心雕龙》对陈琳的评价看刘勰文学批评观的局限性 |
郑晓霞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9
|
“隐秀”释义 |
成迅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0
|
《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局限 |
吴炫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1
|
从《文心雕龙》看礼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 |
朱玉纯
|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7 |
2
|
|
12
|
应用写作并不一概拒绝文学手法——刘勰哀祭文写作理论的启示 |
莫恒全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3
|
《文心雕龙·隐秀篇》言意观解析 |
岳爱华
姜一
|
《运城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4
|
刘勰“风骨”理论通诠 |
高玉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5
|
析《文心雕龙》论述文理对自然之理的借用 |
黄仲山
|
《天中学刊》
|
2008 |
0 |
|
16
|
引史失实 论理不周——《文心雕龙·知音篇》商榷 |
乔守春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史通》“亡篇”说献疑 |
张固也
徐伟连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8
|
从《文心雕龙》看檄文文体特征 |
杨榕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11 |
1
|
|
19
|
《文心雕龙》之“博”探究 |
吴明明
吴建民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20
|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的文人观 |
李桂芹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