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沙湾7种海藻栽培比较及其对栽培海区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恩义 陈秀丽 +2 位作者 申玉春 叶宁 吴灶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5,共7页
为改善流沙湾当前不合理的养殖结构,用传统的筏式栽培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8月在流沙湾进行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全缘马尾藻S.integerrimum、多胞马尾藻S.polyporum、硇洲马尾藻... 为改善流沙湾当前不合理的养殖结构,用传统的筏式栽培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8月在流沙湾进行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全缘马尾藻S.integerrimum、多胞马尾藻S.polyporum、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半叶马尾藻S.hemiphyllum和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e等7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栽培,观察了各种野生马尾藻的繁殖周期和栽培物候学,比较了各种栽培藻类与其野生种群的物候,测定了藻类栽培海区和邻近海区的水质。结果表明,长心卡帕藻、亨氏马尾藻、全缘马尾藻、多胞马尾藻、硇洲马尾藻、半叶马尾藻和羊栖菜栽培产量(以鲜重计)分别为6.3、5.2、5.2、3.5、2.5、2.3、0.9kg.m-2;除营养繁殖的长心卡帕藻外,各种藻繁殖期较自然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藻类栽培海区的水质明显优于邻近海区。通过经济价值、栽培产量和生长期的长短等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流沙湾等粤西地区可以栽培的经济海藻有长心卡帕藻、全缘马尾藻和硇洲马尾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湾 大型海藻 栽培物候 生长 产量 水质
下载PDF
流沙湾的底栖大型海藻调查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恩义 申玉春 +1 位作者 叶宁 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0-35,共6页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2008年3月~2009年1月调查了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109°55'~109°59'E,20?22'~20°28'N)底栖大型海藻资源,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底栖大型海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共采集底栖大型海藻3门10目17科19属32种,其中红藻门4目9科9属15种,绿藻门4目6科7属14种,褐藻门2目2科3属3种,以亚热带藻种占绝对优势,达59.4%,温带成分21.9%,热带成分18.7%。采样海藻具印度-西太平洋海洋植物区系中国-日本亚热带海洋植物亚区特点。调查区域内底栖大型海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大型海藻 资源调查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流沙湾
下载PDF
流沙湾贝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恩义 陈秀丽 +3 位作者 朱小江 申玉春 叶宁 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9-46,共8页
对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20°22'103″~20°28'526″N,109°55'341″~109°59'185″E)的贝类资源进行周年调查,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贝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 对流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20°22'103″~20°28'526″N,109°55'341″~109°59'185″E)的贝类资源进行周年调查,定性、定量分析该海湾贝类种类、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流沙湾采集到的贝类有3纲7亚纲13目42科79属104种,其中帘蛤科24种,牡蛎科、贻贝科各6种,汇螺科和蜒螺科各5种,其他各科均小于5种;贝类组成表现出温带性质,温带种类占绝对优势,该海湾贝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的中国-日本亚区,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资源调查 群落结构 生物量 栖息密度 流沙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