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犀(奇蹄目,犀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邓涛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306,共20页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新种甘肃黑犀(Diceros gan- suensis sp.nov.)是该属在中国和东亚的首次发现。化石采自甘肃临夏...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新种甘肃黑犀(Diceros gan- suensis sp.nov.)是该属在中国和东亚的首次发现。化石采自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中部。新种以尺寸较小、头型短、枕顶高耸、枕面窄而高、枕嵴无中沟、副枕突短小、下颌上升支距m3较近、前臼齿较小、DP1无后脊、P2原脊孤立、P2和P3后脊细窄而区别于东地中海地区的Diceros neumayri。D.neumayri的分类位置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曾在黑犀(Diceros属)和白犀(Ceratotherium属)之间反复变更。研究显示,甘肃黑犀和D.neumayri的一系列共同的原始特征表明它们与更进步的白犀有明显的区别,应该归入黑犀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犀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貘类化石(奇蹄目、貘科)一新种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邓涛
何文
陈善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209,共20页
描述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貘属新种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 sp. nov.),它是貘属中已知最小的种之一。在基本特征上,临夏盆地的和政貘与现生貘已相当接近,前臼齿完全臼齿化,门齿、犬齿的数目和形态也与现生貘一致。...
描述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貘属新种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 sp. nov.),它是貘属中已知最小的种之一。在基本特征上,临夏盆地的和政貘与现生貘已相当接近,前臼齿完全臼齿化,门齿、犬齿的数目和形态也与现生貘一致。东亚晚中新世缺少貘科化石的材料,和政貘的发现对中国第四纪貘类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显示中中新世起源于欧洲的真貘在晚中新世时期已扩散至东亚。貘类通常适应于潮湿的热带森林环境,但和政貘在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中的发现说明这类动物也能够生活于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貘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豪猪化石在临夏盆地的新发现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伴月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20,共17页
近年来,在甘肃临夏盆地又发现了4件豪猪类的头骨化石,它们属于Hystrix的一新种,被命名为短吻豪猪(Hystrix brevirostra)。该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大,头骨相对较低宽,吻部和齿隙较短,较短的鼻骨的后缘为向后凸的弧形,其后端约与泪骨相对...
近年来,在甘肃临夏盆地又发现了4件豪猪类的头骨化石,它们属于Hystrix的一新种,被命名为短吻豪猪(Hystrix brevirostra)。该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大,头骨相对较低宽,吻部和齿隙较短,较短的鼻骨的后缘为向后凸的弧形,其后端约与泪骨相对。下颌骨的下齿隙较短,凹入较深。颊齿齿冠较H.gansuensis者稍低,较H.lufengensis者稍高。DP4的舌侧沟不与颊侧褶I相连,P4的舌侧沟伸向中脊,不与颊侧褶II相连。邓涛等(2011)曾将产于对康的一件豪猪头骨化石鉴定为H.gansuensis。现研究表明,他们描述的标本(HMV 2003)应属于不同于H.gansuensis的新种:H.brevirostra。将H.brevirostra(新种)的幼年的头骨与成年的头骨比较后发现,豪猪头骨的一些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硬腭和鼻骨后缘的相对位置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后移,两上颊齿列在幼年彼此稍向后靠近,但在成年则彼此平行等。关于百花村(LX 200205)和山城(LX 200041)两地点产豪猪化石层位的时代,根据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分析,其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产于我国新近纪的豪猪化石目前仅已知3种(H.gansuensis,H.lufengensis和H.brevirostra)。新种H.brevirostra可能比H.lufengensis稍进步,但较H.gansuensis稍原始。由于H.brevirostra的吻部较H.gansuensis和H.lufengensis者都短,它可能代表不同于该两种的另一进化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柳树组
早上新世何王家组
豪猪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竹鼠(拟速掘鼠亚科,鼠超科)一新种在甘肃临夏盆地的发现
4
作者
王伴月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西北大学的野外考察队于2018年5月在甘肃广河县下杨湾附近的柳树组岩层的地表采得一啮齿类头骨的前部。该头骨的基本形态符合副竹鼠(Pararhizomys)的属征,但个体要比该属现已知的种都小,可能代表副竹鼠类一新种,命名为小副竹鼠(Pararhiz...
西北大学的野外考察队于2018年5月在甘肃广河县下杨湾附近的柳树组岩层的地表采得一啮齿类头骨的前部。该头骨的基本形态符合副竹鼠(Pararhizomys)的属征,但个体要比该属现已知的种都小,可能代表副竹鼠类一新种,命名为小副竹鼠(Pararhizomys parvulus)。新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很小;臼齿齿冠较高,上臼齿系前侧高冠和舌侧高冠;M1‒3的舌侧内凹垂向深于颊侧的中凹;M3冠面视显示内凹和中凹均横向延伸,彼此稍重叠,内凹宽于中凹。根据Pararhizomys的进化趋势,在副竹鼠已知的4个种中,P.parvulus与P.huaxiaensis共有上臼齿具舌侧高冠和M3具横向延伸的内凹和中凹的特点,两种可能组成姐妹组。根据其臼齿的齿冠更高和内凹垂向深度更深的特点判断,P.parvulus可能比Pararhizomys目前已知的种(包括P.huaxiaensis)都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拟速掘鼠亚科
副竹鼠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龙江柳树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
2
5
作者
马立军
邵龙义
+1 位作者
徐克剑
野兆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0,共6页
柳树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穆棱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5种岩相、11种岩相类型,识别出5种沉积...
柳树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穆棱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5种岩相、11种岩相类型,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11种沉积相和多种沉积类型。黑龙江东部地区早白垩世共识别出六个层序界面,五个三级层序。柳树盆地主要发育层序S4和层序S5。主要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淤积沼泽,主要发育在湖浸体系域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盆地
白垩系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犀(奇蹄目,犀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邓涛
邱占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306,共2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20)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300)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232023)资助。
文摘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新种甘肃黑犀(Diceros gan- suensis sp.nov.)是该属在中国和东亚的首次发现。化石采自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中部。新种以尺寸较小、头型短、枕顶高耸、枕面窄而高、枕嵴无中沟、副枕突短小、下颌上升支距m3较近、前臼齿较小、DP1无后脊、P2原脊孤立、P2和P3后脊细窄而区别于东地中海地区的Diceros neumayri。D.neumayri的分类位置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曾在黑犀(Diceros属)和白犀(Ceratotherium属)之间反复变更。研究显示,甘肃黑犀和D.neumayri的一系列共同的原始特征表明它们与更进步的白犀有明显的区别,应该归入黑犀属。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犀科
Keywords
Linxia
basin
,Gansu Province
Late Miocene
liushu
Formation
Rhinocerotidae
分类号
Q915.877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貘类化石(奇蹄目、貘科)一新种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邓涛
何文
陈善勤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209,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0210,4023202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20)
+1 种基金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2030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6CB806400)资助
文摘
描述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貘属新种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 sp. nov.),它是貘属中已知最小的种之一。在基本特征上,临夏盆地的和政貘与现生貘已相当接近,前臼齿完全臼齿化,门齿、犬齿的数目和形态也与现生貘一致。东亚晚中新世缺少貘科化石的材料,和政貘的发现对中国第四纪貘类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显示中中新世起源于欧洲的真貘在晚中新世时期已扩散至东亚。貘类通常适应于潮湿的热带森林环境,但和政貘在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中的发现说明这类动物也能够生活于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貘科
Keywords
Linxia
basin
, Gansu Province
Late Miocene
liushu
Formation
Tapiridae
分类号
Q915.877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豪猪化石在临夏盆地的新发现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伴月
邱占祥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20,共1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编号:QYZDY-SSW-DQC02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编号:XDB2600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430102)资助。
文摘
近年来,在甘肃临夏盆地又发现了4件豪猪类的头骨化石,它们属于Hystrix的一新种,被命名为短吻豪猪(Hystrix brevirostra)。该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大,头骨相对较低宽,吻部和齿隙较短,较短的鼻骨的后缘为向后凸的弧形,其后端约与泪骨相对。下颌骨的下齿隙较短,凹入较深。颊齿齿冠较H.gansuensis者稍低,较H.lufengensis者稍高。DP4的舌侧沟不与颊侧褶I相连,P4的舌侧沟伸向中脊,不与颊侧褶II相连。邓涛等(2011)曾将产于对康的一件豪猪头骨化石鉴定为H.gansuensis。现研究表明,他们描述的标本(HMV 2003)应属于不同于H.gansuensis的新种:H.brevirostra。将H.brevirostra(新种)的幼年的头骨与成年的头骨比较后发现,豪猪头骨的一些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硬腭和鼻骨后缘的相对位置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后移,两上颊齿列在幼年彼此稍向后靠近,但在成年则彼此平行等。关于百花村(LX 200205)和山城(LX 200041)两地点产豪猪化石层位的时代,根据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分析,其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产于我国新近纪的豪猪化石目前仅已知3种(H.gansuensis,H.lufengensis和H.brevirostra)。新种H.brevirostra可能比H.lufengensis稍进步,但较H.gansuensis稍原始。由于H.brevirostra的吻部较H.gansuensis和H.lufengensis者都短,它可能代表不同于该两种的另一进化支系。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柳树组
早上新世何王家组
豪猪科
Keywords
Linxia
basin
,Gansu
Late Miocene,
liushu
Formation
Early Pliocene,Hewangjia Formation
Hystricidae
分类号
Q915.87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竹鼠(拟速掘鼠亚科,鼠超科)一新种在甘肃临夏盆地的发现
4
作者
王伴月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编号:QYZDY-SSW-DQC022)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编号:XDB26000000)资助。
文摘
西北大学的野外考察队于2018年5月在甘肃广河县下杨湾附近的柳树组岩层的地表采得一啮齿类头骨的前部。该头骨的基本形态符合副竹鼠(Pararhizomys)的属征,但个体要比该属现已知的种都小,可能代表副竹鼠类一新种,命名为小副竹鼠(Pararhizomys parvulus)。新种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很小;臼齿齿冠较高,上臼齿系前侧高冠和舌侧高冠;M1‒3的舌侧内凹垂向深于颊侧的中凹;M3冠面视显示内凹和中凹均横向延伸,彼此稍重叠,内凹宽于中凹。根据Pararhizomys的进化趋势,在副竹鼠已知的4个种中,P.parvulus与P.huaxiaensis共有上臼齿具舌侧高冠和M3具横向延伸的内凹和中凹的特点,两种可能组成姐妹组。根据其臼齿的齿冠更高和内凹垂向深度更深的特点判断,P.parvulus可能比Pararhizomys目前已知的种(包括P.huaxiaensis)都进步。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柳树组
拟速掘鼠亚科
副竹鼠属
Keywords
Linxia
basin
,Gansu
Late Miocene
liushu
Formation
Pararhizomys,Tachyoryctoidinae
分类号
Q915.87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龙江柳树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
2
5
作者
马立军
邵龙义
徐克剑
野兆瑞
机构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0,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33-002)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1121043)~~
文摘
柳树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穆棱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5种岩相、11种岩相类型,识别出5种沉积体系、11种沉积相和多种沉积类型。黑龙江东部地区早白垩世共识别出六个层序界面,五个三级层序。柳树盆地主要发育层序S4和层序S5。主要的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淤积沼泽,主要发育在湖浸体系域时期。
关键词
柳树盆地
白垩系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Keywords
liushu basin
Cretaceous
Sequence-stratigraphy
basin
coal accu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犀(奇蹄目,犀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邓涛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貘类化石(奇蹄目、貘科)一新种
邓涛
何文
陈善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豪猪化石在临夏盆地的新发现
王伴月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副竹鼠(拟速掘鼠亚科,鼠超科)一新种在甘肃临夏盆地的发现
王伴月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黑龙江柳树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马立军
邵龙义
徐克剑
野兆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