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基于铁死亡机制防治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桓博 马瑞雪 +1 位作者 朱正望 朱平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82-285,共4页
肝癌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的现象,其机制与细胞内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和过氧化物堆积有关。近年来对铁死亡相关通路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肝癌的防治密切相关。中医... 肝癌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铁死亡是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的现象,其机制与细胞内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和过氧化物堆积有关。近年来对铁死亡相关通路的研究发现,铁死亡与肝癌的防治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藏血”,而铁死亡发生的过程与血细胞中的铁存在相关性,积极探索中药调控铁死亡的机制,挖掘并提取传统中药的活性成分,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颇有裨益。现通过简单阐述铁死亡发生的机制,对中药如何通过各种通路调节干预肝癌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该疾病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铁代谢 肝藏血
下载PDF
从肝“体阴而用阳”论治体位性低血压
2
作者 黄永福 黄飞翔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之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其用为阳,知晓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有助于临床诊疗。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的病因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降...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之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肝主藏血,其体为阴,肝主疏泄,其用为阳,知晓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有助于临床诊疗。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PH)的病因多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长期处于炎热环境、长时间站立。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从“体阴亏虚”“用阳不足”“肝胆火盛”“肝肾阴虚”4个方面来阐述p H。治疗上以气、血、阴、阳为纲,采取“补肝体”“调肝用”“清肝利胆”“滋养肝肾”等治法,进而为中医治疗pH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而用阳 藏血 疏泄 体位性低血压
下载PDF
从肝主疏泄论其对脏腑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利平 林明雄 臧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7-9,共3页
中医学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有机整体。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对于肝的疏通、畅达、宣泄功能的描述,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机体的... 中医学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有机整体。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对于肝的疏通、畅达、宣泄功能的描述,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正常运行的作用。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肝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运行,进而影响情志的变化,促进胆汁的分泌,维持脾胃的升降功能,助三焦疏利水道、调畅月经等,来发挥诸多的作用。该文试从肝主疏泄的角度,来论述肝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血 肝主疏泄 生理功能 调节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肝硬化应注重补益肝之阴血思想的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婷婷 薛晓琳 +3 位作者 王天芳 吴秀艳 李宁 陈丽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534-536,共3页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病变,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属于肝脏实体性疾病。从中医理论上讲,它存在"肝藏血主疏泄"功能的异常。通过简要回顾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肝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描述及在肝脏实... 肝硬化是一种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病变,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属于肝脏实体性疾病。从中医理论上讲,它存在"肝藏血主疏泄"功能的异常。通过简要回顾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对肝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描述及在肝脏实体解剖、生理功能影响下的关于"肝藏血"功能理论的认识,初步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应当注重肝阴血之补益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藏血 补益肝阴血
下载PDF
从整体观角度探讨经筋与中医肝系统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子正 董宝强 林星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9-121,共3页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整体观。脏腑、气血、经脉、经筋、毛窍等共处于人体这个共同体中,尤其以五脏系统为核心,各层次之间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筋病包含原发于肌肉、肌腱及附属组织上的疾病,还...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整体观。脏腑、气血、经脉、经筋、毛窍等共处于人体这个共同体中,尤其以五脏系统为核心,各层次之间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筋病包含原发于肌肉、肌腱及附属组织上的疾病,还包括继发于相应经脉和内脏上的疾病。由于临床上长期将经筋理论应用于外周疾病的治疗,忽略了经筋在肝系统中的位置,单独将其割裂出来,这与中医整体观是不相符的。故该文就经筋的生理病理与中医学肝的关系作理论阐述,以期进一步开拓经筋病的诊疗思路及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疏泄 藏血
下载PDF
肝藏血理论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邢金丽 张秋云 +1 位作者 王天芳 崔利娟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肝藏血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肝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并且和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通过调畅心神和疏泄血液实现对肝藏血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就会使肝藏血的功能失调... 肝藏血理论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和发展过程。肝藏血即肝能够贮藏血液、具有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并且和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肝主疏泄通过调畅心神和疏泄血液实现对肝藏血的调节,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病及血,就会使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导致肝不藏血,临床上出现血瘀、血虚、出血等病理变化。肝不仅仅为简单的藏血之脏,更是气血化生之所。现代医学认为,肝是合成凝血因子和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脏器之一,肝是"代谢中枢",对物质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是体内最大的"加工厂",肝脏解剖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是支持中医肝藏血理论的重要现代医学依据。肝藏血的重要性决定了临床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必须重视恢复肝藏血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血 生理 病理 理论探讨
下载PDF
隐性失血的中医病机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少杰 任兰群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65-467,共3页
隐性失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运用中医气血、脏腑的理论,探讨隐性失血中医病机。提出血瘀证证型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机组成部分,隐性失血的病机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根据恶血归肝导致肝不藏血、气虚导致脾不统血的原理分析隐性失血发生的机... 隐性失血属于中医血证范畴,运用中医气血、脏腑的理论,探讨隐性失血中医病机。提出血瘀证证型是贯穿整个病程的病机组成部分,隐性失血的病机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根据恶血归肝导致肝不藏血、气虚导致脾不统血的原理分析隐性失血发生的机制,认为血瘀兼气血两虚、病性是本虚标实、病位在肝脾为隐性失血的证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失血 血瘀证 肝藏血 脾统血 病机
下载PDF
肝藏血与血液储藏及运行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丹 李成卫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680-1684,共5页
肝藏血与血液储藏及运行的关系问题经过3个历史时期的考察得出,不同的时期肝藏血与血液的运行的关系有所不同,特别是汇通学派后由于西学知识的引入心脏循环理论的出现,使得中医理论开始重视血液的运行问题,弱化了明代以来形成的命门生... 肝藏血与血液储藏及运行的关系问题经过3个历史时期的考察得出,不同的时期肝藏血与血液的运行的关系有所不同,特别是汇通学派后由于西学知识的引入心脏循环理论的出现,使得中医理论开始重视血液的运行问题,弱化了明代以来形成的命门生气血的理论,引入了肝主神经说,使得肝藏血开始与调节血液的运行发生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血 血液 神经
下载PDF
肝之藏血与疏泄 被引量:20
9
作者 于峥 张婉瑜 邢晓彤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59-61,共3页
通过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并加以总结,以探讨现代对中医肝的生理功能的研究。
关键词 肝生理功能 肝藏血 肝主疏泄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血会膈俞之理论探微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丽君 王继红 高一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25-1928,共4页
古代医家认为“血会膈俞”主治一切血证,多用于治疗心痛、胸痛、痹证及呃逆、呕吐、不欲食、神志病等病证,该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基于“心主血脉”“肝藏血”等理论,心俞、肝俞又分别为心和肝的背俞穴,近年来关于心俞、肝俞治疗心血管疾... 古代医家认为“血会膈俞”主治一切血证,多用于治疗心痛、胸痛、痹证及呃逆、呕吐、不欲食、神志病等病证,该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基于“心主血脉”“肝藏血”等理论,心俞、肝俞又分别为心和肝的背俞穴,近年来关于心俞、肝俞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不少医者在临床提出“血会心俞”“血会肝俞”的观点,质疑“血会膈俞”的指导性意义。基于此争议点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心俞在临床治疗体现心主神明而非心主血脉的功能特点,肝俞在临床治疗上体现肝主疏泄而非肝藏血的功能特点,“血会膈俞”的合理性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血会膈俞”更具有指导性意义和合理性,并为临床治疗血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会 膈俞 心主血脉 肝藏血
下载PDF
论“肝者 罢极之本” 被引量:7
11
作者 都亚楠 鞠宝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55-56,共2页
"肝者,罢极之本"是联系肝两个生理功能的枢纽。肝主藏血是其物质基础,主疏泄是其功能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同调控气血的运行,使肝为"罢极之本"。
关键词 罢极之本 肝主藏血 肝主疏泄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气郁结证与肝藏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阎晶璐 薛晓兴 +3 位作者 李君玲 夏恺 王田 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肝脏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利用血生化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其血清及脑部主要蛋白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肝纤...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肝脏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利用血生化检测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研究其血清及脑部主要蛋白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肝纤维化病程之中大鼠的肝纤维化标志物ALT、AST、Ⅳ-C、LV、HA、TGF-b,脑血管轴标志物ANG-Ⅱ、NE,脑肠轴标志物5-HT、CRH-ACTHCORT等均有升高,神经内分泌轴标志物等多种蛋白含量均有发生变化。结论:血清及脑部主要蛋白标志物含量变化与肝藏血主疏泄理论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大鼠 肝气郁结证 肝藏血 血清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中医肝藏血文献的计量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晓华 王乐鹏 马淑然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80-1783,178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文献,并以Word形式导出相关文献的题录信息。以Excel工作表为工具,对导出的文献题录... 目的:分析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文献,并以Word形式导出相关文献的题录信息。以Excel工作表为工具,对导出的文献题录信息逐项逐条地整理、规范,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第一作者及其单位、基金资助、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探讨分析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并以高频关键词为研究热点展开分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结果:1)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中。2)《中医杂志》的载文量最多,其次是《四川中医》与《陕西中医》。3)石林阶是发文量最多的第一作者,发文11篇。4)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计,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有40篇文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的文献共55篇,占基金资助类文献的50%。6)"肝血虚""肝阴虚"为研究的热点病理状态,"乙型肝炎"为研究的热点疾病。结论: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这对于加深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血 文献计量 热点分析
下载PDF
柴胡止血液对置器家兔子宫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和白介素6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丽娜 陈钢 +2 位作者 薛红 雷鹏 向永臣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柴胡止血液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机理。方法观察了柴胡止血液对置含铜宫内节育器(CU -IUD)家兔子宫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 -giotensinⅡ,以下简称Ang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 - 6 ,以下简称IL - 6 )含量的影... 目的 观察柴胡止血液治疗宫内节育器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机理。方法观察了柴胡止血液对置含铜宫内节育器(CU -IUD)家兔子宫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 -giotensinⅡ,以下简称AngⅡ)和白介素6 (Interleukin - 6 ,以下简称IL - 6 )含量的影响,并与中药归脾汤进行比较。结果柴胡止血液能减少家兔子宫局部组织AngⅡ、IL - 6的含量,其中柴胡止血液大剂量组作用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 0 5 )。结论柴胡止血液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局部组织AngⅡ、IL - 6活性,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从而治疗置IUD所致子宫异常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血液 柴胡 白介素6 AngⅡ IL-6 血管紧张素Ⅱ 影响 目的 促进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气郁结证与肝藏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晶璐 薛晓兴 +3 位作者 李君玲 夏恺 王田 王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54-357,36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的肝脏生理病理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采用肝脏超声检测和功能核磁灌注方法,检测肝气郁结证大鼠动态活体肝纤维化过程中脑部和肝脏...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理论"肝藏血主疏泄"相关的肝脏生理病理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采用肝脏超声检测和功能核磁灌注方法,检测肝气郁结证大鼠动态活体肝纤维化过程中脑部和肝脏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直径、血流量变化,同时进行大鼠大脑功能核磁分析。结果:在肝纤维化肝气郁结证病程中,大鼠肝动脉、肝静脉血管管径及血流量明显增加,海马及下丘脑脑区灌流量明显增加,且脑杏仁核异常激活。结论:脑部和肝脏血流变化与肝藏血理论之间具有相关性,肝藏血功能异常与肝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气郁结证 大鼠模型 肝藏血
下载PDF
论“肝者 罢极之本”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佐英 史丽萍 +2 位作者 何山 王芳 毕慧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1-1052,共2页
"肝者,罢极之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学者对"罢极"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运动及运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的能力有关,而肝之所以能够在运动中发挥抗疲劳... "肝者,罢极之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学者对"罢极"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运动及运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的能力有关,而肝之所以能够在运动中发挥抗疲劳的作用离不开肝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实质上反映了中医学对于人体中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认识,也是"肝者,罢极之本"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罢极之本 藏血 主疏泄
下载PDF
论“肝者,罢极之本”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佐英 史丽萍 +1 位作者 何山 王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9-21,共3页
“肝者,罢极之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学者对“罢极”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运动及运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的能力有关,而肝之所以能够在运动中发挥抗疲劳的作用离不开肝藏血和主疏... “肝者,罢极之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学者对“罢极”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运动及运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的能力有关,而肝之所以能够在运动中发挥抗疲劳的作用离不开肝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实质上反映了中医学对于人体中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认识,也是“肝者,罢极之本”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罢极之本 藏血 主疏泄
下载PDF
论毛细血管的藏象学归属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进文 石巧荣 +1 位作者 韩成仁 王士雯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提出了毛细血管在藏象学上的归属问题。讨论了藏血与用血、裹血在功能上的差异,由于毛细血管在结构上与动静脉血管有着显著的差异,决定了其在五藏归属上不同于动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符合脾藏的功能特性,在藏象上当归属脾藏。从进化的角... 提出了毛细血管在藏象学上的归属问题。讨论了藏血与用血、裹血在功能上的差异,由于毛细血管在结构上与动静脉血管有着显著的差异,决定了其在五藏归属上不同于动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符合脾藏的功能特性,在藏象上当归属脾藏。从进化的角度指出中医学的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的合理性,阐明了毛细血管是脾藏在进化上的原始存在形式之一。肝细胞是肠上皮特化的代谢细胞,其功能主运化,当归属脾藏。论证了脾裹血与肝藏血是相辅为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藏象学 静脉血管 当归属 肝藏血 五藏 脾胃 差异 动静 角度
下载PDF
柴胡止血液对置器子宫异常出血者ERK1/2、PI3K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薇 刘秀华 +3 位作者 陈钢 崔笛 唐朋利 朱蔓佳 《四川中医》 2011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调肝止血法对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肝不藏血患者的宫内膜组织,给含药血清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RK1/2和PI3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柴胡止血液有提高肝不藏血患者宫内膜组织... 目的:探讨调肝止血法对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肝不藏血患者的宫内膜组织,给含药血清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RK1/2和PI3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柴胡止血液有提高肝不藏血患者宫内膜组织ERK1/2和PI3K磷酸化的趋势。结论:调肝止血法可能通过调节肝不藏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ERK1/2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促进血管收缩、修复,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凝血机制;调节子宫内膜组织PI3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促进组织细胞的抗炎作用和增殖作用,恢复血管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不藏血置IUD所致子宫异常出血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止血液 肝不藏血 IUD ERK1/2 PI3K
下载PDF
从“脑-肝-血管”轴初步探讨肝藏血、主疏泄的机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寇冠军 郑偕扣 +1 位作者 徐强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肝藏血,主疏泄"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辨证论治诸多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在高血压病的从肝论治方面。然其调节血压、调节肝血流的具体机制,调节血压血流的途径、部位等尚不甚明确。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脑-... "肝藏血,主疏泄"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中医辨证论治诸多疾病中应用广泛,尤其在高血压病的从肝论治方面。然其调节血压、调节肝血流的具体机制,调节血压血流的途径、部位等尚不甚明确。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脑-肝-血管"轴的角度,基于肝血管和生理、神经支配等方面,初步探讨其"藏血、主疏泄"的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相关深入基础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肝-血管轴 肝藏血主疏泄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