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evaluation in treating qi-yin deficiency and phlegm stasis syndrom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 rat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Zongchun Yang Jing Zhao +2 位作者 Jinna Liu Biyuan Liu Ming Xi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9年第1期59-66,共8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western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 a rat model.Methods:The T2DM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w...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western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 a rat model.Methods:The T2DM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a high-fat diet (HFD) for 35 days and a single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30 mg/kg).The T2DM-induce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nd treated with Yiqi Yangyin Huatan (YQYYHT) granules (3.84 g/kg per day),pioglitazone (1.35 mg/kg per day) or YQYYHT granules + pioglitazone (3.84 g/kg per day+1.35 mg/kg per day) respectively for 14 days.Clinical features and behavioral changes,as well as T2DM indicators,were recorded to evaluate therapeutics effects in each treatment group.Results:The T2DM rat model expressed insulin resistance (IR),with features similar to qi-yin deficiency and phlegm stasis syndrome,including decreased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cGMP) ratio,decreased levels of Na+-K+-ATPase,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and increased levels of serum triglyceride (TG),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All three treatment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and fasting insulin (Fins),and improvement of TCM syndrome to different degrees.Importantly,YQYYHT improved the most of the indicators of T2DM,followed by integrative medicine and pioglitazone alone.Conclusion: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r integrative medicine,prescription of TCM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ay offer more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2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Qi-yin deficiency phlegm stasis syndrome INTEGRATIVE medicine Yiqi Yangyin Huatan prescription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潜在亚组人群特征探索研究
2
作者 杨帅 凌艺月 +4 位作者 贾志山 李小茜 何建成 姚磊 曹雪滨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潜在亚组人群,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精准辨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26例CHF气虚血瘀证患者的19种症状/体征指标和21种生化指标,利用R和Python软件进行K-mediods聚类算法分析,以轮廓系数确定最佳的聚...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气虚血瘀证潜在亚组人群,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精准辨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26例CHF气虚血瘀证患者的19种症状/体征指标和21种生化指标,利用R和Python软件进行K-mediods聚类算法分析,以轮廓系数确定最佳的聚类数目。组间比较,连续变量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类变量采用Pearson's chi-squared检验或者Fisher's exact检验。结果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被聚类为3组,组间比较发现,气喘、不寐、颈脉怒张、纳差、畏寒5个症状/体征以及NYHA分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红细胞比容、尿素氮4个临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人群整体各症状/体征发生频率和临床指标严重程度相对较低;第2组人群以颈脉怒张发生频率较其他组高为特征,且促甲状腺激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有偏高趋势,血小板有偏低的趋势;第3组人群以畏寒、纳差、不寐的发生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为特征,伴随尿素氮增高、红细胞比容降低。结论CHF气虚血瘀证潜在3种亚型,分别是气虚血瘀证本证型、气虚血瘀兼痰浊型、气虚血瘀兼阳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痰浊 阳虚 聚类算法 数据挖掘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益气活血祛痰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气虚痰瘀证的研究
3
作者 丁荣 张勇 +2 位作者 吴凌华 林远茂 康善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90-1495,1500,共7页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祛痰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气虚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祛痰方联合西医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气虚痰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气虚痰瘀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祛痰方水煎液口服,2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气喘、咳嗽、咳痰、打鼾、憋醒、日间嗜睡、倦怠乏力)、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多导睡眠图参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氧减指数(ODI)、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最低SaO_(2)、觉醒指数]、炎症相关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变化,统计2组总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GRQ评分、ESS评分、PSQI评分、AHI、ODI、觉醒指数及血清CRP、IL-6、TNF-α、VEGF水平和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ACT评分、PEF、FEV_(1)%预计值、FEV_(1)/FVC、REM、SaO_(2)、最低S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82.5%(33/40),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40)比27.5%(11/40),P<0.05]。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方联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气虚痰瘀证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和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气虚痰瘀证 益气活血祛痰方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崔杰 吴旸 +5 位作者 李彤 胡继强 邓建华 范宗静 林泉 骆睿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4期2518-2521,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气复脉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颗粒安慰剂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8%与24.0%,P<0.05)。结论:益气复脉方可减少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益气复脉方 中医证候 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
下载PDF
补肾化痰通脉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临床观察
5
作者 杨进平 袁磊 王敏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通脉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明确诊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西药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补肾化痰通脉颗粒。观察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性斑块的变化,同时检测血脂指标水平以及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最大斑块大小明显改善,但两组间的最大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化痰通脉法可能通过改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水平,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肾虚痰瘀证 补肾化痰通脉法
下载PDF
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及对NT-proBNP、ICAM-1和MCP-1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金海涛 张雯 王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以及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气虚血瘀痰阻型缺... 目的: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以及对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ICAM-1和MC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ICAM-1和MC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浆黏度、血低切黏度、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NT-proBNP、ICAM-1和MCP-1水平,促进血液流通和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气虚血瘀痰阻证 温胆汤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从阴虚痰瘀阻络论治慢性咽炎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苏军 梁伟 +1 位作者 何阿燕 汤铠源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190-193,共4页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以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咳嗽、恶心干呕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西医治疗本病以去除病因、对症用药为主,但实际用药效果受到患者个体差异与其他干...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以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咳嗽、恶心干呕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西医治疗本病以去除病因、对症用药为主,但实际用药效果受到患者个体差异与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治疗,多从阴虚、阳虚、痰瘀、气虚诸型论治,根据证型特点确定治则,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特点,予以辨证加减治疗。本文就慢性咽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并重点对从阴虚痰瘀阻络论治思想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阴虚痰瘀阻络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益肾通脉膏方对脉络膜前动脉区脑梗死(肾虚血瘀痰阻证)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侯斌 张树泉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87-90,102,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脉膏方在肾虚血瘀痰阻证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区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9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肾虚血瘀痰阻证AchA区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的不同... 目的探讨益肾通脉膏方在肾虚血瘀痰阻证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区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9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肾虚血瘀痰阻证AchA区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肾通脉膏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BDN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脉膏方能够减轻肾血瘀痰阻证AchA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BDNF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脉络膜前动脉 肾虚血瘀痰阻证 益肾通脉膏方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邓立梅 赵御凯 翟文姬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96-100,112,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中医证型 气虚血瘀证 痰瘀互结证 气滞血瘀证 痰浊闭阻证 豁痰宣痹 化痰通络颗粒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杨家林教授从调节卵泡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探微
10
作者 邓琳雯 杨翼 唐英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所致月经稀发、肥胖、流产、不孕等严重影响到女性生殖健康。杨家林教授从医60余年,认为该病发病责之于脾肾亏虚,痰浊、水湿、瘀血各自或交互为...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妇科常见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所致月经稀发、肥胖、流产、不孕等严重影响到女性生殖健康。杨家林教授从医60余年,认为该病发病责之于脾肾亏虚,痰浊、水湿、瘀血各自或交互为病,导致巢肿卵多,卵滞巢中,排卵无序。杨老在继承古人经方基础上,博采众长,拾遗补漏,创制了治疗PCOS的经验方,临床疗效肯定。本文探微杨家林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杨家林教授 脾肾亏虚 痰湿瘀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乾顺 刘向春 +6 位作者 刘叶 亓建 吴红飞 刘勤哲 刘宸 刘雨煊 叶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留取并测定89例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的浓度,应用中医证候评分量...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留取并测定89例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候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的浓度,应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量化证候程度,分析关节液BMP-2和CTGF的浓度特点及其与证候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生命体征、病程比较上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BMP-2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z=-2.212,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CTGF的浓度水平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患者(z=-2.072,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CTGF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r^(2)=0.240,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BMP-2和CTGF浓度特点不同,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CTGF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证候的严重程度,上述发现与中医病因病机的分析相一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证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关节液 肝肾亏虚证 痰瘀互结证
下载PDF
基于虚痰瘀探讨细胞焦亡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双 谢林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58-263,共6页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亏虚为本,腰府失养,不荣则痛;以痰浊、瘀血互结为标,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症小体介导,依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能导致细胞渗透性肿胀崩解,迅速释放...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亏虚为本,腰府失养,不荣则痛;以痰浊、瘀血互结为标,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症小体介导,依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能导致细胞渗透性肿胀崩解,迅速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细胞焦亡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可引起局部气血运行障碍,津液停聚,痹阻经脉,痰瘀互结,停聚腰府,导致责任椎间盘功能紊乱,促使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提出髓核细胞焦亡、细胞外基质降解是虚证的微观体现,而炎症因子的表达是痰浊、瘀血的微观体现。鉴于此,从虚痰瘀病机探讨细胞焦亡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通过补肾通络、化痰祛瘀等中药作用于细胞焦亡,发挥防治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痰瘀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细胞焦亡 炎症因子 病机 微观辨证
下载PDF
益肾化痰祛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13
作者 徐波 陈天天 +4 位作者 杜薛平 张海峰 陈伟 黄凯健 董大勇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祛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启东市中医院就诊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 目的:观察益肾化痰祛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血瘀型)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启东市中医院就诊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片与碳酸钙D3咀嚼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肾化痰祛瘀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BMD)、氧化应激产物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与血浆蛋白羰基(PCO)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痰祛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痰祛瘀方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肾虚血瘀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论“虚、痰、瘀、毒”对老年共病衰弱的辨证思考
14
作者 敖小君 朱丽莎 +2 位作者 岳澍雨 黄秋阳 董碧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227,共4页
共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年限,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共病合并衰弱导致老人机体脆弱性增加,失能、多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学科就诊、多重用药、药物相关性消化道出血... 共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年限,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共病合并衰弱导致老人机体脆弱性增加,失能、多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恶化快、病死率高,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学科就诊、多重用药、药物相关性消化道出血或肝肾功能损伤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根据中医学辨证体系,老年衰弱基本病机是元气亏虚、形神耗损,而共病患者病程漫长,病理产物堆积,仍兼杂有“痰、瘀、毒”,除补益之外仍需配合不同治法,从整体改善患者身体机能。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共病衰弱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日常生活方面的质量,降低其具体的住院率以及病死率,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共病衰弱 辨证论治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病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15
作者 吴沙 周静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说均表现出随着疾病进展,DKD患者阴虚燥热证减少,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增加的趋势。(2)DKD不同分期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DKDⅢ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54.29%(38/70)]、痰瘀证[27.14%(19/70)]、血瘀证[10.00%(7/70)]、寒湿证[8.57%(6/70)];DKDⅣ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44.83%(39/87)]、痰瘀证[35.63%(31/87)]、寒湿证[14.94%(13/87)]、血瘀证[4.60%(4/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S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寒湿证患者的Scr、24hUTP水平均明显高于湿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以阴虚燥热证为主,并随着疾病进展表现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湿邪和瘀血是DKD的主要致病因素;Scr、UREA、24hUTP与DKD中医证型有关,可用来指导DKD的中医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生化指标 中医证型 阴虚燥热证 气阴两虚证 湿热证 痰瘀证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中医病证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洁莹 杨月 廖亮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926-1930,共5页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是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该文对国内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后抑郁造模方法及其模型评估、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拓展中医疗法的临床...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是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该文对国内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后抑郁造模方法及其模型评估、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拓展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开展其疗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模型多采用脑卒中模型合并郁证的方法造模,主要有线栓法结扎颈内动脉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及孤养法,线栓法结扎左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和左右椎动脉联合孤养及束缚应激法,以及线栓法结扎一侧颈总动脉联合可预见刺激及孤养法。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涉及肝气郁滞证、气虚血瘀证、痰蒙神窍证、肾虚证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的制备。目前建立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虽具备西医病理表现和中医证候的病症特征,但是否能反映临床患者的病证结合本质,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动物模型 中医病证结合 肝气郁滞证 气虚血瘀证 痰蒙神窍证 肾虚证 综述
下载PDF
益气涤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经络气虚痰瘀证)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夏溪 宋贯霞 朱洁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5期39-42,47,共5页
目的 探究益气涤痰通络汤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中经络气虚痰瘀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219例ACI(中经络气虚痰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 目的 探究益气涤痰通络汤用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中经络气虚痰瘀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219例ACI(中经络气虚痰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n=109),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涤痰通络汤(n=110)。分析比较两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残疾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搏动指数、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106/110),高于对照组的85.32%(93/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5,P=0.005)。结论 对ACI(中经络气虚痰瘀证)患者行益气涤痰通络汤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症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涤痰通络汤 急性脑梗死 中经络气虚痰瘀证
下载PDF
清养活血2号方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气虚痰热瘀阻证临床效果
18
作者 朱建伟 唐国华 陶文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清养活血2号方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气虚痰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SAP气虚痰热瘀阻证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 目的探讨清养活血2号方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气虚痰热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SAP气虚痰热瘀阻证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养活血2号方。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5、10天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5、10天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CT水平、NIHSS、APACHEⅡ评分、SIRS、CPIS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10天低于治疗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5、10天中医证候积分及APACHEⅡ评分、SIRS均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第10天NIHSS、CPIS、血清PCT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确药物过敏、皮肤、药物性肝肾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清养活血2号方能够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SAP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整体疗效,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养活血2号方 卒中相关性肺炎 老年 气虚痰热瘀阻证
下载PDF
哮病-喘证-肺胀病因病机辑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隋秋博 赵克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现代医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哮病、喘证、肺胀等描述较为接近,特征为人群多发、发作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快、病理机制不明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相关国际医学学术组织长期关注ACO研究,... 目的现代医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哮病、喘证、肺胀等描述较为接近,特征为人群多发、发作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快、病理机制不明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相关国际医学学术组织长期关注ACO研究,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手段仍较为局限。中医对于哮喘和慢阻肺的认识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详细的对哮喘病名、病因病机的记载,据慢阻肺特有的临床症状,发现自秦汉以来对于此病有诸多记载,探求古代文献发现慢阻肺与哮喘虽属不同疾病,但其病因相累,病机相联,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可相合并病。文章通过古代中医文献梳理哮喘和慢阻肺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家研究成果,整理出ACO病因包括外邪侵袭、七情过用、饮食失宜、体质因素4个方面,病机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痰热郁肺方面阐述ACO以期提供诊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病 喘证 肺胀 支气管哮喘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病机 本虚标实 外邪侵袭 七情过用 饮食失宜 体质因素 肺肾亏虚 痰瘀互结 痰热郁肺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芪术化积方治疗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麟 孙建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2,347,共9页
背景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 背景肝细胞癌(HCC)存在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率,对其防治具有显著意义。现代医学对于HCC癌前病变的治疗存在干预时机难以把握、治疗手段单一等问题,中医药防治HCC癌前病变或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新途径。目的观察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3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威海市中医院、泰安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医且符合中医证型“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的HCC癌前病变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后肝硬化史、HCC家族史、10年以上饮酒史],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标志物指标[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影像学指标(病灶类型、病灶性质、病灶长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完成研究的6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抗病毒、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芪术化积方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及随访周期中HCC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灶长径、病灶稳定率、病灶改善率)、安全性指标(安全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TBIL、GGT、ALP、AFP-L3均低于治疗前,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CP值、病灶长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AST、ALP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63.3%)(P<0.05);观察组病灶改善率(35.3%)和病灶稳定率(50.0%)与对照组(20.0%,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周期结束后观察组HCC发生率(8.8%)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对照组(30.0%)(P<0.05)。安全性指标方面,观察组2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安全性指标异常,观察组安全率(94.1%)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化积方治疗HCC癌前病变(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肝功能、缩小病灶结节、降低远期HCC发生率及减少肝硬化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细胞癌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芪术化积方 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