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40)Ar/^(39)Ar age evidence for the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s of the Mount Bowles Formation in Livingston Island,South Shetland Islands
1
作者 郑祥身 胡世玲 刘嘉麒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7年第2期13-19,共7页
The age of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Mount Bowles Formation (MBF) on the eastern part of Livingston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Antarctica is redetermined by using 40Ar/39Ar and laser microarea isochron age dating... The age of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Mount Bowles Formation (MBF) on the eastern part of Livingston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s, Antarctica is redetermined by using 40Ar/39Ar and laser microarea isochron age dating method with a continuous laser system and mass spectrometer. The isochron ages of an andesite sample and a basaltic andesite sample are (105.62±2.11) Ma and (111.48±2.23) Ma with the 40Ar/36Ar initial ratios of 295.3 and 294.6 respectively, being almost the same as the atmospheric value, which proves that there exists no excess argon in these rocks. The 40Ar/39Ar plateau age of an aplite sample is (96.7±1.6) Ma and the calculated isochron age is 96.6 M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plite occurred after lava erupt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MBF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during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 Bowles Formation livingston island Antarctica.
下载PDF
2012年秋冬季利文斯顿岛南极磷虾渔业CPUE指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4 位作者 孟涛 赵勇 徐怡瑛 吴继魁 许柳雄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5,共7页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对2012年秋冬季利文斯顿岛南极磷虾渔业单位捕捞努力量产量(CPUE)的两个指标[单位作业小时产量(CH)和单位扫海面积产量(CPU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南极磷...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对2012年秋冬季利文斯顿岛南极磷虾渔业单位捕捞努力量产量(CPUE)的两个指标[单位作业小时产量(CH)和单位扫海面积产量(CPUA)]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域南极磷虾渔业CH和CPUA分别为0~84.0 t/h和0~15.0×103t/km2,平均值分别为10.0 t/h和4.7×103t/km2;作业水域主要集中在利文斯顿岛西部水域;南极磷虾丰度较高的时间在8:00~16:00,而其他时间段则并非该渔业的最佳作业时段;46.2%的作业区域表温为-0.4~-0.2℃,43.4%的作业拖曳深度为40~60 m,78.3%的作业区域均在100 m以浅的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利文斯顿岛 单位捕捞努力量产量 丰度
下载PDF
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式溥 邓希光 +1 位作者 郑祥身 刘小汉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南极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的迈尔斯陡崖组主要是浅变质的石英长石杂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等组成的复理石 ,厚度可能超过 30 0 0m ,形成于浊积扇的上扇和下扇部分 ,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在复理石相岩石中发育一套深水的... 南极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的迈尔斯陡崖组主要是浅变质的石英长石杂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等组成的复理石 ,厚度可能超过 30 0 0m ,形成于浊积扇的上扇和下扇部分 ,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在复理石相岩石中发育一套深水的遗迹化石 ,共有 15个遗迹属、16个遗迹种 ,其中有 1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 ,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 ,未鉴定到遗迹种 ;建立 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 ,除新遗迹属种外 ,其余 14个遗迹属 ,1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复理石相浊积岩内发现过 ,其中Belorhaphe,Glockerichnus,Lophoctenium ,Rhabdo glyphus,Paleodictyon ,Sublorenzinia ,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hnus,Cochlichnus等 ,属于浊流前产生在复理石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 (Graphoglyptida) ,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另外Fucusopsis和N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文内还描述 3种浊流常见的无机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晚三叠世 复理石相 利文斯顿岛 南极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4
4
作者 郑祥身 桑海清 +3 位作者 裘冀 刘嘉麒 李锺益 黄政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 以K-Ar稀释法和40Ar/39Ar阶段加热法对利文斯顿岛百尔斯半岛的熔岩和次火山岩测定了同位素年龄。新的年龄数据表明,该区火山活动在晚侏罗纪末即已开始,一直持续到晚白垩世,存在着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侏罗纪末~早白垩世初的火山活动除有熔岩(146Ma,137Ma)喷出外,还发育有辉长岩侵入体(135Ma)和辉绿岩岩墙(129Ma)等次火山岩。安山岩(114Ma)和石英斑岩(94Ma)则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结果。半岛东部具沉积夹层的玄武岩(71Ma)是区域上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火山活动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利文斯顿岛 南极 火山岩 氩40 氩39
下载PDF
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鲍勒斯山组火山岩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郑祥身 刘嘉麒 +1 位作者 胡世玲 FrancescSbat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40Ar/39Ar法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东部产出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重新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45D安山质熔岩和262玄武安山质熔岩的等时年龄分别为(105.62±2.11)M... 采用40Ar/39Ar法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东部产出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重新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45D安山质熔岩和262玄武安山质熔岩的等时年龄分别为(105.62±2.11)Ma和(111.48±2.23)Ma,其40Ar/39Ar初始比与尼尔值相当,岩石中不含过剩氩,表明等时年龄代表岩石真正的形成年龄。脉状产出的A9352细晶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96.7±1.6)Ma,计算得到等时年龄为96.6Ma,晚于熔岩喷发而形成。新的年龄数据证实了鲍勒斯山组火山岩形成于白垩纪。白垩纪火山活动曾影响了整个利文斯顿岛,在赫德半岛出露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曾被较年轻火山岩所覆盖,构造抬升使其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勒斯山组 火山岩 南级 氩40 氩39 同位素测年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祥身 刘嘉麒 +1 位作者 李锺益 黄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3-519,共17页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是晚侏罗纪至晚白垩纪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岩石普遍贫钾,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但轻重稀土分馏不强烈;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明显富集,Nb和Ta明显亏损,...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百耳斯半岛中生代火山岩是晚侏罗纪至晚白垩纪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岩石普遍贫钾,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但轻重稀土分馏不强烈;Sr、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明显富集,Nb和Ta明显亏损,过渡金属族元素Cr和Ni强烈亏损,表明它们属于火山弧环境中生成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白垩纪中期和白垩纪晚期岩石的87Sr/86Sr比值主要在0.7039~0.7053之间变化,εNd>0,87Sr/86Sr相对1/Sr、Rb、K和SiO2等的变化不大,表明其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很少受到壳源物质的混染。而晚侏罗纪火山岩的Sr同位素比值较高,说明早期岩浆可能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在Th/Ta-Th和Th/Sm-Th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分布趋势相同,趋势线的斜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利文斯顿岛 百耳斯半岛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含砾泥岩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希光 郑祥身 刘小汉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分布的一套主要由复理石相岩石组成的低级变质沉积岩(迈尔斯陡崖组)被认为是中- 新生代火山岩的基底(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以前含砾泥岩在迈尔斯陡崖组局部地点曾有零星报道,但详细的...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赫德半岛中分布的一套主要由复理石相岩石组成的低级变质沉积岩(迈尔斯陡崖组)被认为是中- 新生代火山岩的基底(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以前含砾泥岩在迈尔斯陡崖组局部地点曾有零星报道,但详细的地质填图确认此地有四层含砾泥岩分布。研究表明,这些含砾泥岩可能是水下碎屑流沉积,其生成环境可能是海底扇中扇的水道。对比在南极半岛所发现有大量的含砾泥岩,则进一步表明利文斯顿岛早期地质特征可与南极半岛相比,两者在中- 新生代岩浆弧形成之前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砾泥岩 赫德半岛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基于渔业调查的利文斯顿岛西南部2012年秋冬季南极大磷虾体长时空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2 位作者 孟涛 徐怡瑛 许柳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利文斯顿岛西南部水域2012年秋冬季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个单元的平均体... 基于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利文斯顿岛西南部水域2012年秋冬季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35.3~51.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3.1 mm,最大体长为61.0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由秋末转至冬初,南极大磷虾平均体长及优势体长范围均呈逐渐减小趋势。14~16时和22~24时南极大磷虾个体较小,而4~6时、8~10时以及20~22时的南极大磷虾则以大个体为主。一半以上(72%)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80 m以深水层,南极大磷虾个体均大于38 mm。随着海区水深的增加,南极大磷虾平均体长逐渐减小,且南极大磷虾体长组成在不同水深海区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体长分布 利文斯顿岛 小尺度单元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地质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祥身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18-29,共12页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 本文综合近年研究中新获得的资料和证据,对利文斯顿岛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和火山作用特点作了综合性的介绍。百耳斯建造是该岛最老的火山岩地层,由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生成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集块岩以及泥岩、页岩等组成,分布在岛西部的百耳斯半岛。中白垩世的鲍勒斯山组主要出露在岛的中部,是由安山岩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夹层组成的一套蚀变火山岩系。汉那角剖面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及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均具有中白垩世的年龄。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以粗玄岩为代表,集中出露在西多斯角一带。伴随着火山活动,始新世英云闪长岩侵入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更新世至现代则有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在岛的东北部产出。上述火山活动随时间演进而自北西向南东不断迁移的特点,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作用的发展趋势相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百耳斯半岛熔岩、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和西多斯角的粗玄岩等白垩纪火山岩基本属于钙碱性岩系并且具有低钾低镁的特点。早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继承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的成分特点,同是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中生代-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产物,在钙碱性岩系岩浆演化的晚期生成。而鲍勒斯山组的熔岩和汉那角的熔岩表现出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性质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作用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地质构造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中部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祥身 Sabat,F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1-16,共16页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玄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中-晚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为多源的角砾凝灰岩、角砾岩和集块碎屑岩,成分以安山质为主。橄榄玄武岩主要在史莱夫角出露,为全晶质斑状构造;主要出露在中利文斯顿和汉那角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多具细晶微斑构造。更新世至现代的火山岩为全晶质斑状的橄榄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熔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大致相似,均为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的氧化物,但矿物的含量比例因岩性不同而有所区别。岩石中的斜长石斑晶多具正环带;随着岩石SiO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中Or和Ab组分增加而An含量下降,斑晶边缘成分一般与基质里长石的成分相近。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含有中长石-拉长石斑晶,玄武岩主要含拉长石斑晶,但橄榄玄武岩和粗玄岩中斜长石斑晶的核部为富钙的倍长石。更新世-现代的橄榄玄武岩,其所含斜长石斑晶和基质长石亦比较富钙。玄武安山岩中的辉石多为普通辉石,橄榄玄武岩和玄武岩中含有透辉石斑晶。辉石的Ti含量低,这是钙碱性火山岩的共同特点。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含有贵橄榄石斑晶。粗玄岩中橄榄石成分与史莱夫角基质橄榄石成分相近。更新世至现代的橄榄玄武岩中既有正常结晶的橄榄石斑晶,还见到高Fo组分的深源捕掳晶。上述玄武岩中矿物组合的基本特征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矿物学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岩相学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汉那角火山岩地质及火山活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祥身 Francesc Sabat +1 位作者 Josep M Casas Ranimon Pallas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以野外地质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岩相学特征,论述了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汉那角(HannahPoint)火山岩地层及岩石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该地火山活动过程。该地互层状产出的火山角砾岩和熔岩,为南极半岛火山岩... 本文以野外地质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岩相学特征,论述了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汉那角(HannahPoint)火山岩地层及岩石的基本特征,初步讨论了该地火山活动过程。该地互层状产出的火山角砾岩和熔岩,为南极半岛火山岩组的一部分。剖面上出露的三个火山岩地层旋回分别是三期火山作用的产物。第一、二旋回岩层产状的变化记录了火山作用过程中的一次活动间歇。第一旋回的英安岩和含有流纹岩质熔岩夹层的凝灰角砾岩仅为第一期火山活动末的产物;第二旋回为三次较强喷发活动的产物,从安山岩质火山碎屑岩为主,经玄武岩-安山岩质熔岩为主,过渡为含有安山岩或流纹岩质熔浆团的火山角砾岩。第三期火山活动可能更强烈,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玄武质熔岩无论从产状上还是在岩石学特征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旋回。火山岩地层总体产状稳定,平缓地倾向北西,表明该区未受到过明显的构造影响,火山活动中心可能有逐步向北西迁移的趋势,与南设得兰群岛岩浆弧演变趋势一致。次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质小岩墙,集中在第二旋回底部。第一、二旋回接触界线两侧凝灰角砾岩表现较强的沸石化。这些现象说明该接触面附近为一薄弱带,侵入活动和蚀变均较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地层 火山活动 岩相学 利文斯顿岛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中部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祥身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17,共17页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白垩纪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但具有低钾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点。岩石富集Rb、Th、Ba,轻度亏损Zr、Ti、Hf、Nb,较强亏损Cr和Ni,而且随着岩... 出露在利文斯顿岛中部的白垩纪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组合,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但具有低钾拉斑玄武岩的某些特点。岩石富集Rb、Th、Ba,轻度亏损Zr、Ti、Hf、Nb,较强亏损Cr和Ni,而且随着岩浆从基性向酸性成分的演化,富集(或亏损)程度加大。岩石的轻稀土元素中度富集,岩石的(Ce/Yb)CN比值较低。白垩纪火山岩形成在一个造山环境,是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然而,在利文斯顿岛不同地区出露的岩石其化学性质有所区别,因此认为它们可能源于不同的岩浆体系。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利文斯顿岛中部处于一个独特的浊积扇的构造环境。主要产在利文斯顿岛中部和汉那角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与其它地点的中生代火山岩相比,无论岩相学特征还是岩石化学性质均有所不同。因此认为它们的产生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该地构造位置所控制。史莱夫角的橄榄玄武岩成分中碱高硅低,并且通常表现出高铝的特点,这些性质与百耳斯半岛的玄武岩极为相似。区域上火山活动不断发展,活动中心逐渐向北东迁移,导致粗玄岩岩颈和岩席生成,最后是英云闪长岩的侵入。更新世至现代的依诺特角组橄榄玄武岩以化学成分中的低硅高碱含量区别于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的高M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化学 中生代 新生代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多种成因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祥身 Francesc Sabat John L. Smellie 《南极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12,共12页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 利文斯顿岛火山岩是南极南设得兰岩浆弧的一部分。对岩石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以及87Sr/86Sr与1/Sr、Rb、K和SiO2关系的研究表明,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源区特征。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西多斯角的粗玄岩和第三纪的英云闪长岩显示出同成因的特点,和依诺特角第四纪橄榄玄武岩一样,它们均具有原生地幔的同位素组分,源区岩浆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汉那角和中利文斯顿岛火山岩岩浆则受到地壳成分的混染。不相容元素对La/Sm-La和Ce/Yb-Ce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出,上述不同产地的岩石分别为不同源岩浆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提出百耳斯半岛和史莱夫角的火山岩以及西多斯角的粗玄岩是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所生成的玄武岩岩浆从深部岩浆囊沿构造薄弱带直接喷出形成的。古生代基底岩系的存在对中利文斯顿岛和汉那角火山岩的成因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即来自深部岩浆囊的原始岩浆在上地壳中的浅部岩浆囊受到了壳源物质混染。更新世-现代火山岩的源区岩浆直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生成,火山作用与晚新生代时该区的拉张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浆成因 地球化学 锶同位素 钕同位素
下载PDF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14
作者 邓希光 郑祥身 +1 位作者 刘小汉 杨式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2-431,共10页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迈尔斯陡崖组形成于海底浊积扇中扇的上、下部分 ,发育着许多海相遗迹化石。在采集到的样品中鉴定共有 1 5个遗迹属、1 6个遗迹种 ,其中有1 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 ,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 ,未鉴定到遗迹... 西南极利文斯顿岛晚三叠世迈尔斯陡崖组形成于海底浊积扇中扇的上、下部分 ,发育着许多海相遗迹化石。在采集到的样品中鉴定共有 1 5个遗迹属、1 6个遗迹种 ,其中有1 0个可以鉴定到遗迹种、两个比较种 ,4个只鉴定到遗迹属 ,未鉴定到遗迹种 ;并建立了 1个新遗迹属及新遗迹种是文献中从未发现的。除新遗迹属种外 ,其余 1 4个遗迹属 ,1 5个遗迹种都曾经在深海相浊积岩内发现过 ,Belorhaphe、Glockerichnus、L ophoctenium、Rhabdoglyphus、Pale-odictyon、Sublorenzinia、Spirophycus、Strobilorhaphe、Tuberculichnus、Cochlichnus等属于浊流前产生在深海相泥岩内的高度分异的雕画迹 (Graphoglyptida) ,它们产于泥岩却保存为上覆砂岩底面的铸型凸起。Fucusopsis和 N eonereites却产生在砂岩内代表浊流后形成的沉积后遗迹组合。这些遗迹化石属深水的 Nereites遗迹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晚三叠世 利文斯顿岛 西南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