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耿绪云 马维林 +1 位作者 李相普 孙金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0-537,共8页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年龄组梭鱼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长、体高是影响各年龄组梭鱼体重的共同性状,在0、1、3、5龄组,体长对体重的作用最大;在2、4龄组,...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年龄组梭鱼外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长、体高是影响各年龄组梭鱼体重的共同性状,在0、1、3、5龄组,体长对体重的作用最大;在2、4龄组,体高对体重的作用最大。尾柄高是除3龄组外影响梭鱼体重的重点性状。头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长、体高、尾柄高对体重发挥间接作用。以体重为依变量(Y),形态性状为自变量(X1-8),建立了梭鱼各年龄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为梭鱼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Phosphorus budget of redeye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under graded feeding levels
2
作者 康斌 线薇薇 武云飞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Experiment on phosphorus budget of redeye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was con- ducted at water temperature 21℃ and salinity 3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hosphorus (phosphorus that allocated int... Experiment on phosphorus budget of redeye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was con- ducted at water temperature 21℃ and salinity 3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hosphorus (phosphorus that allocated into growth, GP) increased from –30.84% to 15.83% by feeding on graded amount of diets (starvation, 1%, 2%, 3%, 4% body weight and satiation). The GP linearly increased with feeding levels (FL) as GP (mg) =–0.785 + 0.604 FL, and at sati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P and body weight (BW) was GP (mg) = 1.5991 BW 0.768 5. In the budget, IP (intake phosphorus) = GP + FP (faecal phosphorus) + EP (excretion phosphorus). FP showed an irregular tendency with different feeding levels, and EP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eeding levels but rebound at satiation. The P budget at satiation was 100IP = 15.84 GP + 64.62 FP + 19.55 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budget feeding level GROWTH liza haematocheila
下载PDF
Effects of diet and body size on phosphorus utilization of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3
作者 康斌 线薇薇 武云飞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A 21-d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hosphorus (P) util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diets by redlip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Sand-filtered water in salinity 30 and temperatare 25℃ was use... A 21-d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hosphorus (P) util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diets by redlip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Sand-filtered water in salinity 30 and temperatare 25℃ was used. Twenty-nine fish individu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1 to group 1 (G1) fed on diet 1, 11 to group 2 (G2) fed on diet 2, and 7 to contrast group. Diet 1 was a commercial feed, more valuable in nutrition than diet 2 that similar to natural detritus. The results show the intake phosphorus (IP) of G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2, and both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body size at a certain amount of diet. The retention phosphorus (RP) in fish of G1 was lower than 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ention phosphorus and body size was positive and stronger in G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ecal phosphorus (FP) was found between G1 and G2. Body siz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excretion phosphorus (EP) in G1 but G2. The loss of intake phosphorus in G1 was 10.83-20.27 mg per g fish weight gain, higher than that in G2 for 6.63-9.56. Of the phosphorus, about 10% was allocated into growth, 50% in faeces, and the rest lost in excretion. The main part of phosphorus was lost in faeces but excretion. The phosphorus budget of the fish could be described as 100IP = 7.40RP + 47.39FP + 36.63EP (Diet 1) or 100IP = 11.93RP + 56.64FP + 21.76EP (Diet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za haematocheila T. S. PHOSPHORUS DIET body size
下载PDF
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守康 马爱军 +7 位作者 丁福红 闫喜武 罗海忠 李伟业 徐宝荣 王怀忠 王宝义 王广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5,共8页
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捕于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微卫星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4个野生群... 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捕于辽宁葫芦岛、山东青岛、江苏连云港以及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4对微卫星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且具有一定的多态性,4个野生群体的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92.86%、92.87%、100.00%和85.71%。4个群体共扩增出61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为3.786-4.00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673-2.899,观测杂合度为0.359-0.389,期望杂合度为0.503-0.561,多态信息含量为0.465-0.513,说明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多态水平。运用SPSS软件对杂合度期望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其结果(H=0.187,df=3,P=0.980)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群体大部分微卫星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另外,研究发现,葫芦岛和舟山均出现两个位点呈现杂合子过剩,其他两群体均出现3个位点呈现杂合子过剩(Fis<0),表明近期可能出现过瓶颈效应。所有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48,基因流值为1.444,群体间出现中度遗传分化,群体间出现一定程度基因流。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3-0.818,遗传距离为0.202-0.473,青岛和葫芦岛的遗传距离最近(0.202),而连云港和舟山的最远(0.473),这可能与梭鱼幼体的扩散能力及近海沿岸生态环境及群落结构有关。采用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按其地理位置由北向南依次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地理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及加工品质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赵睿 娄方瑞 +2 位作者 丁福红 马爱军 王婷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 本研究对不同养殖环境和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鱼体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梭鱼头重占体重的比例为17.09%,低于黑石斑鱼和草鱼。对3种鱼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石斑鱼肌肉可溶性与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22 mg/ml和2.12 mg/ml,梭鱼含量次之,分别为0.05 mg/ml和0.82 mg/ml。黑石斑鱼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44.37%),梭鱼为32.80%,均显著高于草鱼(24.50%)。6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草鱼最低,为53.31%,梭鱼为57.14%,黑石斑鱼最高,为62.6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肌肉脂肪酸检测显示,梭鱼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41.26%(P<0.05);黑石斑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最高,为34.58%(P<0.05)。梭鱼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为8.27%,与黑石斑鱼(7.85%)无显著差异。黑石斑鱼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为13.51%,显著高于草鱼(3.84%)和梭鱼(3.02%)。3种鱼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差异,梭鱼最强,黑石斑鱼最弱。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黑石斑鱼的MDA含量为19.98 nmol/mg,显著高于草鱼和梭鱼,草鱼和梭鱼差异不显著,可见梭鱼肌肉抗氧化能力较强,有利于进行长期保存、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梭鱼 黑石斑鱼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鮻耳石锶标记阈值及标记效率研究
6
作者 张博伦 王硕 +2 位作者 郭彪 郑德斌 曾祥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62-67,共6页
为确定鮻耳石锶标记48 h的最低外源添加浓度,以鮻稚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外源Sr^(2+)质量浓度(2.5、5、10、15、20、40、80 mg·L^(-1))对鮻耳石标记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 mg·L^(-1)以上的外源Sr^(2+),鮻耳石均... 为确定鮻耳石锶标记48 h的最低外源添加浓度,以鮻稚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外源Sr^(2+)质量浓度(2.5、5、10、15、20、40、80 mg·L^(-1))对鮻耳石标记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 mg·L^(-1)以上的外源Sr^(2+),鮻耳石均出现“高锶标记环”,并且在成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增加外源Sr^(2+)质量浓度,可以提高耳石Sr/Ca值波峰数值和标记环宽度,但标准化标记效率明显下降。综上,鮻耳石锶标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笔者推荐将海水Sr^(2+)浓度提升至20 mg·L^(-1)且标记48 h作为优化标记模式,可有效降低小规格鮻的大规模标记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锶标记 阈值 标记效率
下载PDF
刺参池塘生态调控养殖技术研究
7
作者 刘志国 常雯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8期35-39,共5页
开展了刺参池塘生态调控养殖试验。在刺参养殖池中移植川蔓藻和藻钩虾,混养日本对虾和梭鱼,与单养刺参池塘的水质指标和生物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参池中引入植物和饵料生物,可有效降低池塘底层水温,提高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推... 开展了刺参池塘生态调控养殖试验。在刺参养殖池中移植川蔓藻和藻钩虾,混养日本对虾和梭鱼,与单养刺参池塘的水质指标和生物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参池中引入植物和饵料生物,可有效降低池塘底层水温,提高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推迟刺参夏眠时间,增加刺参生长时间,其单产有明显提高。引入的日本对虾、梭鱼,有效利用了参池闲置空间,增加了参池的附加产值。指出,刺参池塘生态调控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和价值以及水质指标,均优于单养刺参池塘。提出,刺参养殖,应构建多层次的健康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参池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态调控 川蔓藻 藻钩虾 日本对虾 梭鱼
下载PDF
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家旭 王俊 +3 位作者 牛明香 左涛 常雯 陈瑞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为探究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Lizahaematocheila)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20年4—11月黄河口渔业生产定置网的采样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重要渔业种类[鱼夋]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体长–体重关系、繁殖、生长和死亡等渔... 为探究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Lizahaematocheila)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20年4—11月黄河口渔业生产定置网的采样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重要渔业种类[鱼夋]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体长–体重关系、繁殖、生长和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征和开发率。结果显示,[鱼夋]体长分布范围为45~460 mm,优势体长组为55~185 mm;体重范围为2~1100 g,优势体重组为2~80 g。方差分析表明,[鱼夋]的平均体长、体重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差异;各月及全年[鱼夋]的体长–体重关系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生长类型为负异速生长。黄河口近岸海域,[鱼夋]在7月肥满度最大,而6月最小;产卵盛期为4—5月。[鱼夋]的生长速率为0.31a^(-1),总死亡系数为1.42a^(-1),自然死亡系数估算结果为0.51 a^(-1),捕捞死亡系数为0.91 a^(-1),其开发率为0.64,[鱼夋]种群资源被过度利用。定置网渔业生产对于黄河口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尤其对幼鱼和补充群体资源影响较大,应对定置网渔业生产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定置网 [鱼夋] 渔业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被引量:57
9
作者 权洁霞 戴继勋 +2 位作者 沈颂东 邓景耀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2-87,共6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河口海域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由分子水平了解梭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人为干涉因素对梭鱼种群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选用OPC组20个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河口海域梭鱼人工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由分子水平了解梭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背景及人为干涉因素对梭鱼种群遗传多样性造成的影响.选用OPC组20个10碱基对(bp)的随机引物,对采自河北省黄骅市的24尾野生梭鱼和15尾人工养殖梭鱼进行了分析.选出11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用于群体分析,扩增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11个引物共检出112个位点,其中养殖群体中有94个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 83. 93%;自然群体在 96个位点上表现多态,多态比例为 85. 71%.经计算,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0. 212 4,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0. 2271;梭鱼两群体间的相似系数为 92. 82%,遗传距离为 0. 0718.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黄河口海域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人工养殖过程对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估计这与人工养殖过程中人为干涉因素少(如育苗历史短、亲鱼来源于自然群体、无定向选择和近亲繁殖等)有关.这一结果表明,梭鱼的人工养殖业在黄河口海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随机扩增多态DNA 遗传多样性 人工养殖
下载PDF
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被引量:18
10
作者 钟俊生 傅萃长 +4 位作者 郁蔚文 吴美琴 张增频 龚小玲 胡芬5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采集到鮻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鮻鱼稚鱼的平均体...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采集到鮻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鮻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鮻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鮻鱼 稚鱼 耳石 日龄 保育场
下载PDF
梭鱼脂肪及脂肪酸成分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文平 王爱民 +2 位作者 吕林兰 刘飞 於叶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81-184,共4页
为了解梭鱼的应用价值,对江苏沿海滩涂池塘养殖梭鱼(均质量(445.8±26.9)g)6种组织(鱼头、鱼皮、背肌、腹肌、肝脏、腹脂)的脂肪分布、性质、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索氏提取法测定组织中脂肪含量,滴定法测定脂肪的碘值... 为了解梭鱼的应用价值,对江苏沿海滩涂池塘养殖梭鱼(均质量(445.8±26.9)g)6种组织(鱼头、鱼皮、背肌、腹肌、肝脏、腹脂)的脂肪分布、性质、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索氏提取法测定组织中脂肪含量,滴定法测定脂肪的碘值和酸价,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梭鱼体内各组织脂肪分布差异显著(P〈0.05),其中背肌和腹肌中脂肪含量分别为3.66%、10.16%;各组织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较高,碘值为90~106 g/100 g;各组织脂肪酸价较高,介于4~9 mg KOH/g之间;梭鱼脂肪中C22∶6n 3和C20∶5n 3含量丰富,品质好;鱼头、背肌、腹肌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比例约为1∶1.5∶(0.7~0.8),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在0.7~0.8之间,组成合理;肝脏和腹脂中脂肪含量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梭鱼的内脏也具有较好的可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脂肪 碘值 酸价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以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13
12
作者 安立会 郑丙辉 +3 位作者 付青 赵兴茹 尚晶晶 张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83-1389,共7页
分离了梭鱼金属硫蛋白132个碱基对应44个氨基酸的部分基因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分析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用于分析渤海南戴河和大神堂近岸海域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南戴河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 分离了梭鱼金属硫蛋白132个碱基对应44个氨基酸的部分基因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分析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用于分析渤海南戴河和大神堂近岸海域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南戴河野生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雄鱼:0.012±0.0064 copies/copyβ-actin;雌鱼:0.0099±0.0042 copies/copyβ-actin)明显高于大神堂野生梭鱼的表达水平(雄鱼:0.0017±0.0011 copies/copyβ-actin;雌鱼:0.0014±0.00095 copies/copyβ-actin).该结果与两地野生梭鱼体内重金属残留水平相一致,提示梭鱼金属硫蛋白基因可作为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金属硫蛋白mRNA 实时定量PCR 重金属
下载PDF
苯并(a)芘和芘的混合物暴露对梭鱼脾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重刚 陈奕欣 +1 位作者 郑微云 余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35-139,共5页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为5和50μg/dm3的苯并(a)芘和芘的等浓度混合物为期15d的暴露对梭鱼脾脏抗氧化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脾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为诱导效应,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为先抑制后...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观察浓度为5和50μg/dm3的苯并(a)芘和芘的等浓度混合物为期15d的暴露对梭鱼脾脏抗氧化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脾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为诱导效应,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为先抑制后诱导.3项抗氧化指标的诱导效应基本上出现在暴露后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高浓度组出现诱导效应比低浓度组显著.说明鱼类脾脏作为免疫器官具有较好的保护自身免受污染物破坏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抗氧化 梭鱼
下载PDF
摄食水平对梭鱼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3
14
作者 线薇薇 朱鑫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2-620,共9页
于 1 999年 8— 1 2月 ,在水温为 (2 4 .0± 0 .5 )℃ ,摄食水平分别为体重的 0 %、1 %、2 %、3 %、4%和饱食的条件下进行梭鱼的摄食 -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梭鱼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 (SGR)与摄食水平呈直线关系 ,... 于 1 999年 8— 1 2月 ,在水温为 (2 4 .0± 0 .5 )℃ ,摄食水平分别为体重的 0 %、1 %、2 %、3 %、4%和饱食的条件下进行梭鱼的摄食 -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梭鱼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 (SGR)与摄食水平呈直线关系 ,其转化效率与摄食水平的增加成正比 ;梭鱼的湿重、蛋白质、干重和能量的维持水平分别为体重的 1 .85 1、1 .85 3、2 .882和 2 .3 4 2 (% d) ;排粪率和排泄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并呈直线关系。在最大摄食水平下 ,能量收支等式为 :1 0 0C =4.41F +1 1 .1 8U +47.0 6R +3 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摄食水平 生长 能量收支 体重 水温 溶解氧
下载PDF
黄海南部沿岸鮻鱼仔稚鱼的表层分布及移动趋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日进 汤建华 +3 位作者 刘培廷 钟俊生 吴磊 吴福权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28,共6页
2005年5月22~28日,在黄海南部沿岸19个站位点,用浮游生物网(口径80cm,网目0.5mm)在表层进行水平拖网,共采集到鮻鱼仔稚鱼1915尾,体长范围2~23mm,优势体长4~5mm。按发育阶段划分,弯曲期仔鱼出现量最大,占58.8%,其后依... 2005年5月22~28日,在黄海南部沿岸19个站位点,用浮游生物网(口径80cm,网目0.5mm)在表层进行水平拖网,共采集到鮻鱼仔稚鱼1915尾,体长范围2~23mm,优势体长4~5mm。按发育阶段划分,弯曲期仔鱼出现量最大,占58.8%,其后依次为前弯曲期仔鱼(25.4%),后弯曲期仔鱼(15.4%),稚鱼(0.4%)。各站位中以St.4平均密度最高(243.3尾/100m^3),St.2最低(0.2尾/100m^3),其它站位为0.2~35尾/100m^3。自北至南鮻鱼仔稚鱼的发育阶段有递增的趋势,且外侧海域发育阶段相对较早,沿岸海域则相对较晚,揭示了其随海流向沿岸巡游趋势的可能性。加强对沿岸水域的保护,将有利于保证鮻鱼仔稚鱼的资源补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鮻鱼 仔稚鱼 分布 移动趋势
下载PDF
鲻梭鱼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陈超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4期356-362,共7页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鲻梭鱼营养(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与维生素、摄食水平与投喂频率)与环境(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及环境污染物)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鲻梭鱼就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鲻鱼 梭鱼 营养因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溶氧水平对梭鱼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银辉 黄国强 +2 位作者 李洁 唐夏 刘旭佳 《广西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294-298,共5页
为分析低氧胁迫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10g的梭鱼,在溶氧水平从7.18 mg/L降至0.60mg/L过程中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计算幼鱼相对应的氧氮原子比(O∶ 2 N);又在溶氧水平大于6.0mg/L、... 为分析低氧胁迫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10g的梭鱼,在溶氧水平从7.18 mg/L降至0.60mg/L过程中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计算幼鱼相对应的氧氮原子比(O∶ 2 N);又在溶氧水平大于6.0mg/L、4.5 mg/L、3.0 mg/L、1.5 mg/L、0.5 mg/L时,分别测定幼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乳酸(LD)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溶氧水平的下降,梭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总体呈降低趋势,氧氮原子的比值在溶氧水平3.23~1.92 mg/L时达到最大,在溶氧水平1.03~1.60 mg/L时达到最小;溶氧水平为6.15mg/L时,肝脏中LD、SOD、T-AOC、ASOR、MDA均显著大于其它溶氧水平下的相应指标(P<0.05).溶氧水平下降过程中,肌肉组织中的SOD、MDA、TAOC差异不显著(P>0.05),溶氧水平在0.5 mg/L时,LD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这表明,梭鱼能通过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改变代谢底物和提高肌肉、肝脏组织无氧代谢能力等方式,达到新陈代谢的平衡,以适应低氧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溶氧水平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鰉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新萌 盛化香 +4 位作者 刘淑德 方光杰 于浩林 唐衍力 梁振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14-1924,共11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人工鱼礁区鰉分布的影响,实验以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鰉为对象,根据2014—2017年春季和秋季礁区三重刺网调查数据,主要应用GAM模型研究了水温、盐度、pH、溶解氧、饵料生物和人工鱼礁等环境参数以及年份、月份对鰉单...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人工鱼礁区鰉分布的影响,实验以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鰉为对象,根据2014—2017年春季和秋季礁区三重刺网调查数据,主要应用GAM模型研究了水温、盐度、pH、溶解氧、饵料生物和人工鱼礁等环境参数以及年份、月份对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各站位平均体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礁区和非礁区CPUE差异不显著,秋季礁区CPUE高于非礁区,是非礁区的3.53倍。礁区和非礁区体长差异不显著。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鰉CPUE受到年份、月份、人工鱼礁、年份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影响,平均体长则主要受到年份的影响。Delta GAM模型表明,人工鱼礁和水温对CPUE影响显著,鰉在人工鱼礁区出现的概率大于非礁区,随着水温的升高,鰉出现的概率降低;CPUE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C达到最高值;饵料浮游植物丰度和浮游动物丰度是影响鰉平均体长的关键因子,当硅藻丰度小于3×105个/m3时,鰉平均体长随硅藻丰度上升而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鰉平均体长随浮游动物丰度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研究表明,鰉主要分布在秋季水温较低时的人工鱼礁区,体长较大的鰉主要出现在硅藻丰度和浮游动物丰度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平均体长 环境因子 莱州湾
下载PDF
一种腐屑食性鱼类对养殖环境清洁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线薇薇 杨红生 刘瑞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81-84,共4页
腐屑食性鱼类———梭鱼 ,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 ,在养殖生产中 ,可作为环境清洁者。梭鱼对环境中有机氮的摄入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 ,体重系数显著减少。得出了梭鱼摄入氮CN(mg/d)与体重W (g)和温度T(℃ )的数值关系模... 腐屑食性鱼类———梭鱼 ,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 ,在养殖生产中 ,可作为环境清洁者。梭鱼对环境中有机氮的摄入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 ,体重系数显著减少。得出了梭鱼摄入氮CN(mg/d)与体重W (g)和温度T(℃ )的数值关系模型 ,量化了其对养殖环境的清洁能力。体重为 10 0 g的梭鱼每日可清除环境中 332mgN颗粒态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海水养殖 养殖环境 清洁能力 有机氮 环境污染 污染治理
下载PDF
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国宝 李三磊 +3 位作者 徐冬冬 薛宝贵 耿智 楼宝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运用PCR技术,扩增了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并比较分析了其种间的序列差异。获得16S rRNA基因的540~560 bp碱基序列,出现26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位点;获得COⅠ基因的602~604 bp碱基序列,出现2个插入缺失位点;16S rRNA... 运用PCR技术,扩增了梭鱼和鲻鱼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并比较分析了其种间的序列差异。获得16S rRNA基因的540~560 bp碱基序列,出现26个碱基的插入与缺失位点;获得COⅠ基因的602~604 bp碱基序列,出现2个插入缺失位点;16S rRNA和COⅠ基因的序列中G平均含量最低,且(A+T)含量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中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在16S rRNA基因片段中,梭鱼出现1种单倍型,鲻鱼为2种单倍型;在COⅠ基因片段中,梭鱼样品中检测到3个单倍型,鲻鱼样品中检测到5个单倍型。以Takifugu poecilonotus为外群,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基于16S rRNA和COⅠ基因序列获得的NJ系统树基本一致,鲻鱼和梭鱼种内个体分别聚为一支,显示16S rRNA和COⅠ基因适合于梭鱼和鲻鱼的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鲻鱼 16SrRNA CO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