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icro-vortex generator an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in a high-load compressor cascade 被引量:14
1
作者 Shan MA Wuli CHU +2 位作者 Haoguang ZHANG Xiangjun LI Haiyang KU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171-1183,共13页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a combined application between micro-vortex generator an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load compressor cascade a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vortex ge...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a combined application between micro-vortex generator and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load compressor cascade a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vortex generator with a special configura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suction slot are adopt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a reverse flow region,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ain reason for occurring stall at 7.9° incidence, grows and collapses rapidly near the leading edge and leads to two critical points occurring on the end-wall 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in the baseline. As the micro-vortex generator is introduced in the baseline cascade, the corner separation is switched to a trailing edge separation by the thrust from the induced vortex. Meanwhile, the occurrence of failure is delayed due to the mixed low energy fluid and main flow.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the micro-vortex generator and the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scade are superior to the baseline at all the incidence condition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failure, and the sudden deterioration of the cascade occurs at 10.3° incidence. The optim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rther upstream suction position, the lower total pressure loss of the cascade with vortex generator at the near stall condition. Moreover, the induced vortex with a leg can migrate the accumulated low energy fluid backward to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st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ndary layer SUCTION Flow control strategies High-load compressor CASCADE Numerical simulations VORTEX generators
原文传递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a Domestic Refrigerator Compressor Subjected to Repetitive Loading
2
作者 Seong-Woo Woo Dennis L. O’Neal 《Engineering(科研)》 2016年第3期99-115,共17页
As a reliability quantitative specification, parametric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a newly designed compressor of a commercial refrigerator subjected to repetitive stresses. A gener... As a reliability quantitative specification, parametric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of a newly designed compressor of a commercial refrigerator subjected to repetitive stresses. A generalized life-stress failure model and new sample size equation with a new load concept were derived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refrigeration cycle. The sample size equation with the acceleration factor also enabled the parametric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to quickly evaluate the expected lifetime. The design of this testing should help an engineer uncover the design parameters affecting reliability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compressor system. Consequently, it should help companies improve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avoid recalls due to the product failures in the field. A newly designed compressor in a commercial refrigerator was used as a test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igeration System Generalized Life-Stress Failure Model load Analysis Sample Size Equation Acceleration Factor Parametric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compressor Suction Reed Valve
下载PDF
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双模式压气机设计研究与验证
3
作者 黄磊 郭昶宏 +3 位作者 田小红 张军 潘小娟 楚武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7,共11页
为全面提升压气机的研制能力,本文对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带单双外涵两种模式(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的四级压气机开展了设计技术研究与验证。针对其平均级载荷系数高、两个模式性能变化大等特点,开展了双模式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低损失... 为全面提升压气机的研制能力,本文对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带单双外涵两种模式(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的四级压气机开展了设计技术研究与验证。针对其平均级载荷系数高、两个模式性能变化大等特点,开展了双模式高负荷压气机设计、低损失大流量范围导叶设计以及低损失大攻角范围可调静子设计等技术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与四级压气机的设计,开展0.8~1.0相对转速的三维特性分析,全面研究单双外涵两种模式下各级的匹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单双外涵两种模式下,压气机流量、压比、效率达到设计指标。单外涵模式1.0相对转速,最高效率0.874,双外涵模式0.924相对转速,最高效率0.87,两种模式下压气机流量调节范围达到31.4%。各级匹配良好,突破了双模式核心驱动风扇与压气机一体化匹配设计和平均载荷系数0.5一级的高负荷压缩部件设计等关键技术,为下一代发动机的核心压缩部件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双模式 核心驱动风扇 大攻角 低损失导叶
下载PDF
Vibration Modal Analysis of Compressor Blade based on ANSYS
4
作者 ZHENG Guang-hua LI Jia-lin +1 位作者 TIAN Xue LEI Zi-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
Compress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ero engine. In the environ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compressor blade will suffer from sever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such as centrifugal force,aerodynamic ... Compress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ero engine. In the environ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compressor blade will suffer from sever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such as centrifugal force,aerodynamic force vibration and oxidation. These processes will lead compressor blade to fatigue fracture,and at the same time,mak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gine’ s overal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software ANSYS15. 0,we made strength analysis and modal analysis of compressor blade in this paper. As a result,we got its natural frequencies,relevant modal parameters and vibration mode cloud pictures. After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that centrifugal force made on modal parameters,we predicted the expected damage of the blade. Eventually the analysis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overall performance evaluation,structural crack detection,fatigue life estimation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aircraft engine compres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or blade centrifugal load the modal analysis natural frequency vibration performance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ontrol effects of end-wall selfadaptive jet on three-dimensional corner separation of a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5
作者 Hejian WANG Bo LIU +2 位作者 Xiaochen MAO Botao ZHANG Zonghao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9-126,共18页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posed by three-dimensional corner sepa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flow control technology known as passive End-Wall(EW)self-adaptive jet.Two single EW slotted schemes(EWS1 and EWS2),...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posed by three-dimensional corner sepa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flow control technology known as passive End-Wall(EW)self-adaptive jet.Two single EW slotted schemes(EWS1 and EWS2),alongside a combined(COM)scheme featuring double EW slots,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W slot,driven by pressure differentials between the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can generate an adaptive jet with escalating velocity as the operational load increases.This high-speed jet effectively re-excites the local low-energy fluid,thereby mitigating the corner separation.Notably,the EWS1 slot,positioned near the blade leading edge,exhibits relatively low jet velocities at negative incidence angles,causing jet separation and exacerbating the corner separation.Besides,the EWS2 slot is close to the blade trailing edge,resulting in massive low-energy fluid accumulating and separating before the slot outlet at positive incidence angles.In contrast,the COM scheme emerges as the most effective solution for comprehensive corner separation control.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and improve the static pressure coefficient for the ORI blade at 0°-4° incidence angles,while causing minimal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t negative incidence angles.Therefore,the corner stall is delayed,and the available incidence angle range is broadened from -10°--2°to -10°-4°.This holds substantial promise for advancing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operational stability,and load capacity of future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corner separation End-wall adaptive jet Total pressure loss Highly loaded compressor cascade compressors
原文传递
叶尖小翼周向最宽位置对高负荷压气机级特性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赵傲 胡义 +1 位作者 吴宛洋 钟兢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1,共12页
针对叶尖小翼扩稳技术,采用数值方法在改变叶尖小翼宽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叶尖小翼几何形状的周向最宽位置对高负荷压气机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尖小翼宽度越大且最宽位置靠近叶片两端时,压气机级的稳定工作裕度的提升越明显。叶... 针对叶尖小翼扩稳技术,采用数值方法在改变叶尖小翼宽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叶尖小翼几何形状的周向最宽位置对高负荷压气机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尖小翼宽度越大且最宽位置靠近叶片两端时,压气机级的稳定工作裕度的提升越明显。叶尖小翼宽度为2.0倍叶顶宽度时,且周向最宽位置位于转子前缘25%轴向弦长时,叶尖小翼最多使叶顶泄漏流的质量流量减少了7.66%,提升了压气机级通道内流体的轴向速度,抑制了转子及静子叶片叶表的分离情况,从而延缓了压气机级的失速,压气机级的稳定工作裕度提升了2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叶尖小翼 级特性 稳定工作裕度 数值研究
下载PDF
可控扩散叶型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对叶栅气动性能影响
7
作者 陈晓洁 周正贵 曾凌霄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常亚音压气机叶型表面等熵马赫数分布符合可控扩散规律,并且吸力面峰值马赫数位置靠前叶栅气动性能较好。采用自动优化方法,设计出给定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可控扩散叶型,分析此位置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通常亚音压气机叶型表面等熵马赫数分布符合可控扩散规律,并且吸力面峰值马赫数位置靠前叶栅气动性能较好。采用自动优化方法,设计出给定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可控扩散叶型,分析此位置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控扩散转子和静子叶型,在设计工况下,当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位置位于0.20倍轴向弦长时,吸力面附面层沿流程快速发展,造成叶栅损失大幅增加;当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为0.10~0.15倍轴向弦长时,设计进气角近似位于叶栅低损失进气角范围中,且低损失范围内损失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栅 负载分布 可控扩散叶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载荷分布规律对开槽压气机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曾凌霄 周正贵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航空压气机叶片通道内流动呈强逆压梯度,为了减小流动损失、扩大稳定工作范围,针对压气机静子叶型提出一种新型开槽叶片,槽道由叶片前缘进气吸力面出气,使用来流速度冲量有效抑制吸力面附面层的发展。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 航空压气机叶片通道内流动呈强逆压梯度,为了减小流动损失、扩大稳定工作范围,针对压气机静子叶型提出一种新型开槽叶片,槽道由叶片前缘进气吸力面出气,使用来流速度冲量有效抑制吸力面附面层的发展。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的可控扩散叶型开槽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开槽可有效抑制吸力面附面层发展,降低叶栅损失,增加气流转角;吸力面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越向尾缘,在整个进气角范围内,开槽降低损失程度越大,并且由于攻角越大吸力面附面层越厚,开槽降低损失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叶栅 载荷分布 开槽叶型 气动性能 流动控制
下载PDF
机动载荷作用下航空发动机机匣结构对叶尖间隙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贾思维 姚利盼 +2 位作者 裴会平 赵胜丰 唐晓峰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针对机动载荷作用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尖间隙变化不均匀问题,开展了机动载荷作用下结构因素对叶尖径向间隙的影响研究。以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对象,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机匣和中介机匣在机动载荷作... 针对机动载荷作用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尖间隙变化不均匀问题,开展了机动载荷作用下结构因素对叶尖径向间隙的影响研究。以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对象,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机匣和中介机匣在机动载荷作用下对高压压气机叶尖间隙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双层机匣结构能够增加压气机的纵向刚度,减小压气机在法向过载和陀螺力矩作用下的椭圆变形和转静子偏心,使得叶尖间隙变化更为均匀。增加中介机匣的刚性,可以减小压气机内层机匣在法向过载作用下的非对称变形,从而改善压气机叶尖工作间隙特性。机匣结构对压气机叶尖间隙在机动载荷作用下的影响较为显著,通过对机匣结构的改进,可获得0.41%~0.64%的工作间隙减小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机动载荷 高压压气机 叶尖间隙 双层机匣 相对椭圆度
下载PDF
空压机负荷预测与智能调度算法研究
10
作者 王华秋 张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针对目前空压机机组调度中存在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结合空压机机组的组合特点,对空压机的台数调度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MHHO)和深度回声状态网络(DESN)相组合的空压机负荷预测模型,在获得一天2... 针对目前空压机机组调度中存在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结合空压机机组的组合特点,对空压机的台数调度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多策略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MHHO)和深度回声状态网络(DESN)相组合的空压机负荷预测模型,在获得一天24 h所需负荷之后,利用MHHO算法对机组组合进行调度和用气量分配。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对空压机负荷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减少了系统能源消耗,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压机负荷预测 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深度回声状态网络 超参数 智能调度
下载PDF
离心式压缩机负荷控制与喘振控制探讨
11
作者 王梓旭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114-116,共3页
离心式压缩机是石油化工的重要设备,针对离心式压缩机自身结构特点,总结了离心式压缩机负荷控制的四种方式及优缺点。同时对防喘振控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超驰控制、负荷跟踪控制等优化控制措施。优... 离心式压缩机是石油化工的重要设备,针对离心式压缩机自身结构特点,总结了离心式压缩机负荷控制的四种方式及优缺点。同时对防喘振控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超驰控制、负荷跟踪控制等优化控制措施。优化控制既可以保证离心式压缩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又可以降低压缩机能耗,为今后离心式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缩机 负荷控制 防喘振控制 导叶调节
下载PDF
并联压缩机系统变工况运行负荷分配研究
12
作者 罗金平 黄景聪 +3 位作者 田盛 王亮 宋锋 刘立军 《风机技术》 2024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实现变工况下并联压缩机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本文建立了并联压缩机及负荷管网系统模型,定义了系统运行效率,并以此为指标对并联压缩机系统运行状态优劣进行定量评价。以实现并联压缩机系统最高运行效率为目标,提出了该系统变工况运行... 为实现变工况下并联压缩机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本文建立了并联压缩机及负荷管网系统模型,定义了系统运行效率,并以此为指标对并联压缩机系统运行状态优劣进行定量评价。以实现并联压缩机系统最高运行效率为目标,提出了该系统变工况运行状态下的负荷分配策略。通过运行实例分析,研究了变工况条件下并联压缩机组系统效率变化规律与最优调控策略。本文所提出的调控策略为拓展并联压缩机系统高效运行工况范围,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压缩机系统 变工况运行 负荷分配
下载PDF
机动载荷下高压压气机变形控制及结构优化研究
13
作者 贾思维 周华宁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以某成熟发动机为对象,开展高压压气机机匣结构对叶尖间隙影响分析。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压气机机匣结构在机动载荷作用下对叶尖间隙的影响规律,并对机匣结构进行优化以改善机匣在机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结果表明,高... 以某成熟发动机为对象,开展高压压气机机匣结构对叶尖间隙影响分析。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压气机机匣结构在机动载荷作用下对叶尖间隙的影响规律,并对机匣结构进行优化以改善机匣在机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结果表明,高压压气机采用双层机匣结构能够增加压气机的纵向刚度,减小机匣的最大变形,使得叶尖间隙变化更为均匀。通过结构优化能够降低内层机匣的径向变形和相对椭圆度,减少机动载荷对叶尖间隙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载荷 高压压气机 叶尖间隙 双层机匣 结构优化
下载PDF
通过优化泄荷槽降低楔形封闭容积对压缩机的影响的分析和实验
14
作者 罗吉荣 张峤峤 +1 位作者 李析恒 南妍 《压缩机技术》 2024年第4期52-54,41,共4页
大多数基于不对称型线的双螺杆压缩机,壳体排气端面与转子排气端的接触线之间会形成一个楔形封闭容积,楔形封闭容积对压缩机的比功率、噪声、振动烈度等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设计压缩机轴向排气口时增加泄荷槽,可以降低楔形封闭容积带... 大多数基于不对称型线的双螺杆压缩机,壳体排气端面与转子排气端的接触线之间会形成一个楔形封闭容积,楔形封闭容积对压缩机的比功率、噪声、振动烈度等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在设计压缩机轴向排气口时增加泄荷槽,可以降低楔形封闭容积带来的不利因素。为了进一步降低这种不利因素,可以优化原有泄荷槽的形状、位置等,并通过实验作对比,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楔形封闭容积 性能 泄荷槽 试验
下载PDF
同步回转压缩机排水采气工艺在丛式气井中的适应性分析
15
作者 翟中波 王睿峰 +1 位作者 田明山 蒿乐乐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针对L井区丛式气井存在积液减产停产问题,采用并联的方式将多口备选气井接入同步回转压缩机,逐口对积液单井抽吸降压,通过降低井口流压的方式降低井底流压,增大生产压差进而提高气产量,保证井底积液顺利排出,恢复气井产能。结合气井井... 针对L井区丛式气井存在积液减产停产问题,采用并联的方式将多口备选气井接入同步回转压缩机,逐口对积液单井抽吸降压,通过降低井口流压的方式降低井底流压,增大生产压差进而提高气产量,保证井底积液顺利排出,恢复气井产能。结合气井井筒压降模型、气井流入流出曲线以及临界携液流量的理论,研究了同步回转压缩机对降压、排液以及增产的影响。经Y2井场7口井成功应用,结果显示单井井口流压从1.3~1.6 MPa降低至0.1~0.58 MPa,降压效果明显;单井增气量为0.56×10^(4)~2.76×10^(4) m^(3)/d不等,排水采气增产稳产效果好;同步回转压缩机降压增产工艺成本低,利润率高。该研究丰富了积液气井恢复生产的方法和理论,提供了排水采气的良好思路,为该项工艺的后期应用和气井负压开采提供了工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积液 排水采气 同步回转压缩机 降压排采 丛式气井 适应性分析 增产稳产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培根 王如根 +2 位作者 郭飞飞 胡加国 李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探明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根据高负荷扩压叶栅的流动特点,提出了在叶栅入口端壁处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通过计算研究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气动性能、附面层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 为探明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根据高负荷扩压叶栅的流动特点,提出了在叶栅入口端壁处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通过计算研究了采用涡流发生器前后叶栅气动性能、附面层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涡流发生器后,叶栅正攻角下的气动性能显著提升,总压损失减小,静压升增大,稳定工作最大正攻角从3°增加至5°,其中在3°攻角下总压损失系数下降0.028,静压系数提升0.033;涡流发生器生成的尾涡阻挡端壁附面层由压力面向吸力面的横向迁移,使吸力面/端壁区域聚集的低能流体减少,改善了角区流动;采用涡流发生器后,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减弱,角区分离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扩压叶栅 涡流发生器 二次流动 旋涡结构 角区分离
下载PDF
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及其内部流动控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松涛 羌晓青 +2 位作者 冯国泰 林伟春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概念,并讨论了该压气机的设计要点和应用范围;分析了抽吸掉的附面层内的低能高熵流体的可能利用途径,以及对于不同的利用方式,效率的评估方法;基于上述概念设计了一台亚声速低反动度附面层...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概念,并讨论了该压气机的设计要点和应用范围;分析了抽吸掉的附面层内的低能高熵流体的可能利用途径,以及对于不同的利用方式,效率的评估方法;基于上述概念设计了一台亚声速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详细地分析了该压气机的气动参数选取与分布特点,以及该压气机内部的三维分离流动及其控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低反动度 附面层抽吸 分离流动
下载PDF
激励参数对合成射流控制压气机流动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勇 刘华坪 +2 位作者 王若玉 宋彦萍 陈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0-1037,共8页
对吸力面施加合成射流激励的高负荷压气机静叶栅展开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不同激励参数对单缝合成射流改善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并探索分段式合成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缝合成射流对栅内流动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两... 对吸力面施加合成射流激励的高负荷压气机静叶栅展开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不同激励参数对单缝合成射流改善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并探索分段式合成射流控制流动分离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缝合成射流对栅内流动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射流切向动量注入带来的气动性能改善与射流输运过程的附加流动损失。单缝合成射流具有较为宽广的有效频率范围,当激励频率等于主流流过叶型的频率且射流满足有效激励动量要求时,对叶栅气动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总压损失降低约14.26%。分段式合成射流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叶高处分离起始点沿轴向变化对最佳流动控制位置的要求,在不增加有效射流面积的前提下可较单缝射流更为有效地控制流动分离,此时的损失降低幅度高达15.84%,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激励位置对于非定常激励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射流 激励参数 高负荷压气机叶栅 流动分离 气动性能
下载PDF
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引气特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三买 孙牧桥 +1 位作者 田宏星 李适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9-444,共6页
作为飞机环控系统与主发动机起动的气源,以目前广泛应用的带负载压气机结构APU(Auxiliary Power Unit)为研究对象,进行引气特性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首先介绍了APU结构与引气工作特点,然后分析了建模时喘振控制阀SCV(Surge Control ... 作为飞机环控系统与主发动机起动的气源,以目前广泛应用的带负载压气机结构APU(Auxiliary Power Unit)为研究对象,进行引气特性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研究。首先介绍了APU结构与引气工作特点,然后分析了建模时喘振控制阀SCV(Surge Control Valve)控制方法与APU共同工作机理,最后采用部件法建立了该类型APU引气计算数学模型。以某型APU为对象进行数值仿真并与实际试车数据比较,计算误差小于3%,表明所采用的建模方法是正确的,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动力装置 负载压气机 引气特性计算 模型与仿真
下载PDF
静叶片时序效应对压气机叶片非定常气动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颜培刚 李绍斌 +1 位作者 陈浮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采用数值方法对两级低速压气机中径处的流场进行非定常模拟。研究第二排静叶在两个典型周向位置上的叶片气动负荷,分析各列叶栅气动负荷的非定常波动以及静叶时序效应对叶栅气动负荷的影响。对各列叶栅的非定常气动力和气动力矩进行频... 采用数值方法对两级低速压气机中径处的流场进行非定常模拟。研究第二排静叶在两个典型周向位置上的叶片气动负荷,分析各列叶栅气动负荷的非定常波动以及静叶时序效应对叶栅气动负荷的影响。对各列叶栅的非定常气动力和气动力矩进行频谱分析,探讨叶列间的非定常气动干扰。结果表明,时序效应对静叶片气动负荷的影响明显高于动叶片的。时序效应能够提高压气机的性能与叶片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时序效应 非定常干扰 气动负荷 压气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