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马辕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的患者应用后路手... 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的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对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 49例,P2 14例,P3 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杨庭 张顺聪 +5 位作者 李颖 原超 王利仁 郭惠智 李大星 唐汉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8-985,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载荷分类评分系统(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2月36例LSC评分为7分及8分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载荷分类评分系统(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2月36例LSC评分为7分及8分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42.67±14.67岁,骨折椎体为T12~L1。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和MRI,并进行LSC评分。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内)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残余背部疼痛,并记录手术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3~86个月,平均49.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已取出内固定,内固定取出后继续随访时间为3~69个月,平均28.00±20.12个月。临床评估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患者均无明显的残余疼痛,未出现断钉或断棒,均未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均未出现椎弓根钉切割椎体或内固定松动。影像学评价,术后患者矢状面Cobb角(6.67°±5.06°)较术前(15.87°±8.35°)有显著改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1±0.49cm恢复至术后2.88±0.3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2.81±0.41cm,术后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均较受伤时得到恢复,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4.92±18.41)%,椎体中部高度恢复至(81.16±11.82)%,椎体后缘高度恢复至(97.48±7.6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评分为7分及8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椎体稳定性维持良好,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载荷分类评分系统 安全性评价 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AO分型、脊柱载荷及不稳定程度评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翟晓军 陈其昕 +1 位作者 陈维善 兰俊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探讨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植入物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术前按照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 目的:探讨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植入物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患者95例,术前按照AO骨折分型、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植入物,随访79例,观察临床疗效,评估三者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术前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17例,其中16例Frankel分级恢复1级或1级以上;腰痛按Denis评分:P156例,P217例,P36例。②后路、前路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术后各自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平均复位分别为6.59mm、15.68°,12.90mm、20.75°,15.07mm、23.80°。③本组无断钉、内固定松动滑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AO分型结合Load sharing及IG评分法则,对胸腰段骨折手术入路及内植物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分型 程度评分 AO骨折分型 内固定植入物 胸腰段椎体骨折 FRANKEL 载荷 脊柱 手术入路 临床应用价值 椎体前缘高度 LDad Denis 前后路联合 严重并发症 胸腰段骨折 临床价值 骨折患者 不稳定性 综合评估 临床疗效 固定术后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志坤 谢文伟 +1 位作者 李再学 陈建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5-821,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的60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的60例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55岁(39.4±8.4岁),男33例,女27例,骨折节段:T11 3例,T12 8例,L1 10例,L2 6例,L3 2例,AO分型均为A3型,载荷分享评分(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为3~5分,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4分,随访时间超过1.5年(18.8±2.8个月)。其中伤椎不置钉组(SSPF组)29例(4钉固定),伤椎置钉组(PSFFV)31例(6钉固定)。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LSC评分、TLIC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与费用,术前、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椎体楔形角、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折愈合时间,重返工作岗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节段、LSC评分、TLIC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SPF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PSFFV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术中均未出现血管损伤、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无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后1周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与术后1周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重返工作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不置钉与伤椎置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轻中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安全、有效,能恢复及维持脊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伤椎置钉 载荷分享评分 短节段固定 后路
下载PDF
后路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严重不稳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志达 吴进 +2 位作者 林斌 吴松松 曾文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严重不稳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3年7月,采用后路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52例严重不稳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21~56岁,平均37.9岁。致伤... 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严重不稳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3年7月,采用后路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52例严重不稳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21~56岁,平均37.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2例,交通事故伤16例,其他伤4例。载荷分享评分(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为7~9分,平均7.85分。累及节段:T_(11) 4例,T_(12) 19例,L_1 25例,L_2 4例。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8例,D级11例,E级27例。伤椎椎管占位24.2%~76.7%,平均47.1%。伤后至手术时间3~5 d,平均3.6 d。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Frankel分级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85~127 min,平均106.5 min;术中出血量为90~155 mL,平均137.6 mL。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4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9~27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椎弓根钉松动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有一定程度丢失,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提高1~2个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980,P=0.003)。结论经后路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严重不稳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LSC≥7分),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并可避免前路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伤椎 短节段固定 载荷分享评分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中伟 胡隽宇 +1 位作者 龚遂良 王卫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系统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常用的脊柱骨折分型对短节段固定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胸腰椎骨折的青壮年患者随机采用后路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手术,随访观察有无内固定失败,X线检查测量12个月后... 目的比较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系统治疗青壮年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常用的脊柱骨折分型对短节段固定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胸腰椎骨折的青壮年患者随机采用后路短节段和长节段固定手术,随访观察有无内固定失败,X线检查测量12个月后的后凸矫形丢失度。短节段固定按脊柱AO分型和载荷-分享分型不同分组后,比较各组结果差异。患者术后均不予外固定。结果随访平均矫形丢失度,长节段组为6.1°,短节段组为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节段固定中,不同脊柱AO分型(A、B、C)和载荷-分享分型(≤6、≥7)组别的矫形丢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器械和手术技术的进步,青壮年患者胸腰段骨折,即便是严重不稳定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可取得较好效果,患者术后也无需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系统 脊柱骨折载荷-分享分型 脊柱骨折AO分型
原文传递
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临床应用的九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童勇骏 林杭 +1 位作者 郝毅 赵正旭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2-828,共7页
目前较为实用的一个指导胸腰椎骨折分型和治疗的评分是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LICS),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过大量文献证实。尽管这一评分已经提出10余年,但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对权威、详细介绍TLICS临床应用的文章,部分介绍TLIC... 目前较为实用的一个指导胸腰椎骨折分型和治疗的评分是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TLICS),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过大量文献证实。尽管这一评分已经提出10余年,但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对权威、详细介绍TLICS临床应用的文章,部分介绍TLICS的文章在概念表达上仍有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对TLICS发展历史、中文规范翻译、适用节段和适用人群、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判断,脊柱前、中柱损伤评分及评分阈值划分标准改进与载荷分享评分联合指导手术入路等9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临床医生更深入地殚解TLICS的活用标准.并将之百好地运用干临床以指导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载荷分享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