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R-SEA HEAT FLUX EXCHANGE DURING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YPHOON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1
作者 蒋迪 黄菲 +2 位作者 郝光华 黄健 吕卫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A South China Sea(SCS) local TC(SLT) is defined as a tropical cyclone(TC) that forms within the SCS region and can reach the grade of tropical storm(TS) or above.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SLTs from 1985 to 2007... A South China Sea(SCS) local TC(SLT) is defined as a tropical cyclone(TC) that forms within the SCS region and can reach the grade of tropical storm(TS) or above.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SLTs from 1985 to 2007 are analyzed first. It is found that over the SCS about 68% of the TCs can develop into TSs. The SLT intensity is relatively weak and associated with its genesis latitude as well as its track. The SLT monthly number presents a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two peaks in May and July to September. Based on the daily heat flux data from the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_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Fluxes(WHOI_OAFlux) in the same period, the air-sea exchan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LT i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fluxe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ay by day before cyclogenesis. The ocean to the south to the TC center provides the main energ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LT, the regions with large heat fluxes spread clockwise to the north of TC, which reflects the energy dispersion property of vortex Rossby wav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C. Once the SLT forms the heat fluxes are not intensified as much.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e net heat, latent heat and sensible heat flux display a similar evolution, while the latent heat flux makes a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net heat flux. The maximum air-sea heat exchange always occurs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TC moving direction, which ma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 T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local TCs composite heat flux
下载PDF
Localization Reform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echanism in China
2
作者 Zhao Xikang Zeng Yunmin +3 位作者 Wang Lijuan Shi Baoya Wu Dalei Long 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6期35-40,共6页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Guangdong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pilot, the key issues such as cap setting, allowance alloca- tion, system defects, regulatory integration and MRV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in th...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Guangdong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pilot, the key issues such as cap setting, allowance alloca- tion, system defects, regulatory integration and MRV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localization perspective. A number of solu- t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design localization reform ~ china
下载PDF
A Study of Localiz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3
作者 Chunyan Liu Rui Guo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0年第2期205-218,250,共15页
In view of a series of challenges sinc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we interviewed 14 front-lin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out their viewpoints and classroom strateg... In view of a series of challenges since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we interviewed 14 front-lin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out their viewpoints and classroom strategies of TBLT. The results show teachers’ willingness to use TBLT. They adopt flexible teaching procedures, apply TBLT creatively, and explore 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 The authors argue for inclusive non-doctrinaire approaches to TBLT, and propose to construct localized TBLT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localization in china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下载PDF
Local Cultural Administrators Elaborate on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
4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1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local Cultural Administrators Elaborate on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
下载PDF
Local perceptions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land program in Jiangxi, Shaanxi, and Sichua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Guangyu Wang Oliver Z.Ma +7 位作者 Liguo Wang Anil Shrestha Baozhang Chen Feng Mi Shirong Liu Xiaomin Guo Sarah Eshpeter John L.Inne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833-1847,共15页
Numerous land-use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Many of these policies... Numerous land-use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and promot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Many of these policies follow a top-down approach to implementation and as such,emphasize the hierarchical control within government structures.An understanding of local perceptions of land-use policies is important if the disconnect between policy makers and the target population is to be reduced and if program support is to improve.This study aimed to help improve local implementation,attitude toward,and engagement by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target population’s(local farmers)percep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land program(CFPP)land use policy in Jiangxi,Sichuan,and Shaanxi provinces.It uses logistical regression models,with robust aspects of perception including confidence,support,transparency,prospects,fairness,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Results indicate that social aspects as well as economic aspects are most important in influencing farmers’perceptions towards the CFPP.The farmers who have received technical support,rural male habitants,educated,and non-middle-aged farmers exhibit more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the program and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support it,whereas farmers without any technical support or formal education,and female and middle-aged farmers are less likely to support the program.Importantly,this study also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in responses,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farmers living across different provinces.These empirical result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influence of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erception of farmers towards land-use policies,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targeted policy instruments and increasing farmer support for these policies.This knowledge can be harnessed and further evaluated in future research to improve citizen engagement,support,and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help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be more effectively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polic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ocal perception Social sustainability Land-use and change china
下载PDF
Genetically Modified Doubts Imported GM soybeans impact China’s local farmers and create food safety concerns
6
作者 Ni Yanshuo 《ChinAfrica》 2013年第8期24-25,共2页
The cooking oil made from the imported soybeans does not contain transgenic proteins. So there will be no food safety threat.
关键词 GM Genetically Modified Doubts Imported GM soybeans impact china’s local farmers and create food safety concerns
下载PDF
语言政策民族志本土化路径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咏滟 王思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随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实证转向,语言政策民族志所包含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越来越得到国际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重视。然而,这一研究范式尚未在我国得到充分关注。文章厘清语言政策民族志的内涵、方法及应用,阐述语言政策民族... 随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实证转向,语言政策民族志所包含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越来越得到国际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重视。然而,这一研究范式尚未在我国得到充分关注。文章厘清语言政策民族志的内涵、方法及应用,阐述语言政策民族志对语言规划学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语言政策民族志本土化的3点建议:一是培养本土文化意识,将研究置于地方历史文化中进行阐释;二是积极探索替代性认识论、方法论和其他会话资源;三是坚持中国立场,保持批判性反思,以期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特色的语言规划理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民族志 语言政策与规划 本土化 质性转向 中国立场
下载PDF
数字中国的传播学理论表述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连水兴 陈经伟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传播学的本土化自引进之初即是中国学界的核心命题与使命任务,传播学的发展与实践也始终绕不开中西语境的二元互构。通过梳理既往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文章认为需要跳脱出“本土路径—世界体系”与“世界视野—本土路径”两种探索理路... 传播学的本土化自引进之初即是中国学界的核心命题与使命任务,传播学的发展与实践也始终绕不开中西语境的二元互构。通过梳理既往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文章认为需要跳脱出“本土路径—世界体系”与“世界视野—本土路径”两种探索理路,意识到数字中国所催生的新传播语境与历史使命,进而在“去陌生化”的视野中开辟“再陌生化”的向度,以数字中国为背景谱写学科本土化的实践。首先,在厘清数字地球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廓清数字中国的结构意涵,建构数字世界的中国样本。其次,明晰数字中国中传播学的两重“基底性”定位,把握数字时代中国传播学研究的人民性核心,主动推进从学科互涉到学科共振。最后,以数字时代中人的境况为轴心,考察数字中国传播语境下“物质基底”“文化基底”“治理基底”的三位一体,也就成为探索“中国路径”、建构“中国话语”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传播学 本土化 中国路径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法与图书馆专业化发展关系探究
9
作者 张靖 陈艳 陈心雨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3,共15页
《公共图书馆法》是领域经验的总结,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是职业的整体行动,二者均具有全局性的特点,这使得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成为观察《公共图书馆法》及配套地方立法的一个有益框架。本文从专业性职业的理论模型和中国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 《公共图书馆法》是领域经验的总结,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是职业的整体行动,二者均具有全局性的特点,这使得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成为观察《公共图书馆法》及配套地方立法的一个有益框架。本文从专业性职业的理论模型和中国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困境出发,搭建了包括两个向度六个基本要素的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整体框架,进而从向内的专业性建设和向外的专业性认可两个向度观察公共图书馆法与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向内的专业性建设方面,公共图书馆法指向专业性建设的基本要素、强调专业性建设的基础保障、明确专业性建设的主要领域、固化专业性建设的实践经验;在向外的专业性认可方面,公共图书馆法是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形象大使、监督利器和营销宝典,是强化图书馆在若干领域的专业特征和专业权威从而提高职业声望的最有力抓手。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挑战,公共图书馆法应该通过对专业化发展框架中的全部要素进行更充分的规定,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发展起到更好的指引、支撑和推动作用。图2。表2。参考文献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地方图书馆法 图书馆专业化
下载PDF
中国本土特色农村社会研究:主要取向、反思与创新
10
作者 林聚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一些研究问题和基本取向。系统梳理国内关于农村社会研究的主要进展,可以概括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取向,即学术取向、现实问题取向和政策取向,这三个主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一些研究问题和基本取向。系统梳理国内关于农村社会研究的主要进展,可以概括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取向,即学术取向、现实问题取向和政策取向,这三个主要研究取向在基本目标、价值倾向、研究者的角色定位和主要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研究取向也存在着需要进行反思的问题,包括偏重于本土性问题、过于经验化、碎片化。为克服存在的这些问题,就需要注重发掘和利用自身的话语资源提高学科自信,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发展;注重经验研究积累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结合,超越经验描述的局限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本土特色的农村社会研究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研究 本土特色 研究取向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本土化: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困境、特征与路径
11
作者 邹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自然进程受到“西方中心主义”的阻滞,新中国成立之后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始从“被动现代化”转向“自觉现代化”,但仍呈现出本土基因遮蔽、本土话语权减弱、创新乏力等困境。为此,职业教育应回归本土传统、... 近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自然进程受到“西方中心主义”的阻滞,新中国成立之后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始从“被动现代化”转向“自觉现代化”,但仍呈现出本土基因遮蔽、本土话语权减弱、创新乏力等困境。为此,职业教育应回归本土传统、唤醒本土基因,凸显民族特征、重振本土话语权,搭实职业教育的本土理论架构,创新服务现代产业发展实践,焕发本土创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 本土化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杜威访华与五四时期的地方教育界
12
作者 季剑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5,共13页
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 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北大的学术水准;而作为教育家的杜威,却主要在地方教育界觅得知音。这一分途在新文化运动中极具症候意义。透过杜威的眼光以及杜威访华所关联的诸多人事,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地方教育界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访华 地方教育界 胡适 江苏省教育会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资源知识化探究
13
作者 吴茗 《河北科技图苑》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文章对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调研,并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尝试提供知识化思路及解决方案,探索创建基于四个层次知识内容揭示的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民国图书资源库知识化建设,为资源体系... 文章对国家图书馆民国图书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调研,并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尝试提供知识化思路及解决方案,探索创建基于四个层次知识内容揭示的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民国图书资源库知识化建设,为资源体系的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图书 地方志 本体 知识化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14
作者 何冬梅 董昕灵 刘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61,共15页
中国亟须针对GVC重构的不同趋势特征部署中国制造业应对战略。鉴于此,研究以GVC重构本土化趋势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机制为先导,选取1995年—2020年中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组回归检验以明确各组... 中国亟须针对GVC重构的不同趋势特征部署中国制造业应对战略。鉴于此,研究以GVC重构本土化趋势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机制为先导,选取1995年—2020年中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分组回归检验以明确各组行业所受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GVC重构本土化趋势对中国制造业部分低技术行业或低技术生产环节影响较大,其存在被其他竞争主体挤出取代的风险;GVC重构本土化趋势使得中国制造业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中技术行业短期内无法被其他竞争主体取代;GVC重构本土化趋势使得中国制造业高技术行业短板依旧。研究依据重构后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竞争优势演变特征,提出分类、分阶段推进制造业渐进式发展的应对战略,以应对行业供应链中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VC重构 本土化 中国制造业GVC分工 竞争优势
下载PDF
推进越南“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独特优势、现实挑战及有效路径
15
作者 杨健 罗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随着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投资和经贸领域的合作走深走实,中越企业对兼具职业技能和中文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南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标准建设、教学... 随着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及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投资和经贸领域的合作走深走实,中越企业对兼具职业技能和中文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南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标准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面临较大的现实挑战。因此亟待建立符合越南国情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标准,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打造以越南本土师资为主体的“双师型”队伍,扎实推进以“中文工坊”为主体的中文及文化中心建设,奠定越南“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基地建设基础,切实服务和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中文+职业技能 本土师资 中越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路向——基于“脱嵌”与“祛魅”的理论视域
16
作者 涂小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7-222,323,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否定或削弱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文化自信的结果,蕴含着独特的逻辑路向:“脱嵌”与“祛魅”。“脱嵌”即脱教条主义之“嵌”,深化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实践;“祛魅”即祛固守传统社会主义个别观点、个别论断之“魅”,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其中,在理论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活的灵魂;在历史逻辑路向上,“脱嵌”与“祛魅”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的时代升华;在实践路向上,“脱嵌”与“祛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回归马克思主义常识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与价值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逻辑路向 “脱嵌”与“祛魅”
下载PDF
直面国际服务贸易规则重构的基本取向——关于对标CPTPP和DEPA“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研究
17
作者 符正平 刘金玲 《开放导报》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数字服务贸易在推动全球贸易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CPTPP和DEPA均设立了关于跨境服务贸易的“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以减少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促进服务贸易自由流动,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贸... 数字服务贸易在推动全球贸易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对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CPTPP和DEPA均设立了关于跨境服务贸易的“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以减少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促进服务贸易自由流动,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贸易便利性,降低了成本,但也成为监管方面新的课题。对标CPTPP与DEPA,我国在某些服务部门的关键性监管条款还需进一步放宽,如在电子商务、跨境数据处理等领域。与此同时,“禁止要求当地存在规则”给数据本地化及数字化国际服务贸易增值税征管带来挑战。应在全面梳理中国服务贸易协定具体承诺和国内法规基础上,以自贸试验区(港)为“试验田”,结合监管目标和监管能力等因素,引入相关规则进行压力测试,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适时进行调整,提升跨境服务贸易监管能力,以期建立高效、透明的服务贸易监管体系,并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参与中国市场,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国际化、数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服务贸易 禁止当地存在规则 中国应对方案
下载PDF
社会心理建设服务与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建设
18
作者 张海钟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89-94,共6页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学习西方社会心理学,逐步探索中国社会心理学建设。最近5年,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为内容的本土社会心理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行动研究,正在改变西方引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社...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学习西方社会心理学,逐步探索中国社会心理学建设。最近5年,以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为内容的本土社会心理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行动研究,正在改变西方引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社会心理研究正在以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国民族、中国区域为本体,向中国本土、中国特色、中国思维、中国方案进化。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体制机制的社会心理开放研究、田野研究、叙事研究、主位研究,正在探索适应中国城乡差别、区域差异、族群差异的本土社会心理学概念和原理。以社会心理建设和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心理学,逐步成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生活心理学、民众心理学、田野心理学、社区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建设 心理健康服务 中国 本土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标准化难题及疏解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运月 赵媛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6,共17页
由于资源禀赋等内生性限制,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在标准化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标准化难题及其产生原因,本研究实地调研西部某省的七所基层图书馆,收集一手资料,自下而上开展探索性编码,并结合实际情况... 由于资源禀赋等内生性限制,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在标准化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标准化难题及其产生原因,本研究实地调研西部某省的七所基层图书馆,收集一手资料,自下而上开展探索性编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标准化受到区域环境、图书馆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标准自身及相关制度等多重因素制约,在标准化建设上存在实践偏差,且这些偏差与标准化影响因素相互掣肘,致使标准实施遭遇阻碍,标准内容难以落地。为解决基层图书馆标准化难题,建议围绕标准的有效实施,创新地方性标准设计与实施考核方案,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以评促建,通过标准化推动基层图书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 标准化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西部地区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中资企业的公共外交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建勋 郝栋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开展立体式公共外交是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高质量发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中资企业作为立体式公共外交体系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承担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外交理论中... 开展立体式公共外交是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高质量发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中资企业作为立体式公共外交体系中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承担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外交理论中,企业公共外交指以跨国企业为主体开展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东道国民众对该企业母国国家形象认知的一系列活动。文章依据“海外中国企业和员工”调查数据库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4个地区的企业数据,构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公共外交实践的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属地化管理、政治公关和媒体宣传等,并对企业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进行实证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公共外交实践总体势头向好,但存在不足,包括社会责任履行不善、属地化程度较低、与在野政治力量接触少、缺乏媒体宣传等。鉴于此,文章认为应从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形式、鼓励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专门化部门、提升人员属地化水平、建立成熟的属地化经营战略、适当开展与在野政治力量的接触、扩大媒体宣传等方面完善中资企业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为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资企业 公共外交实践 属地化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