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Radiation Effect on the MHD Turbulent 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Heat Transfer and Local Suction
1
作者 Michalis Xenos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7年第1期1-14,共14页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thermal radiation and local suction on the steady turbulent 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is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magnetic field is constan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thermal radiation and local suction on the steady turbulent 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is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magnetic field is constant and applied transverse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low. The fluid is subjected to a localized suction and is considered as a radiative optically thin gray fluid. The Reynolds Averaged Boundary Layer (RABL) equations with appropriat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transformed using the compressible Falkner Skan transformation. The nonlinear and coupled system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DEs) is solved using the Keller box method. For the eddy-kinematic viscosity the Baldwin Lomax turbulent model and for the turbulent Prandtl number the extended Kays Crawford model are us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field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thermal radiation, and localized suction, moving the separation point, xs , downstream towards the plate’s end, and increasing total drag, D .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rmal radiation and magnetic field has a cooling effect on the fluid at the wall vicinity. The combined effect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in the case of high free-strea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Magnetic Field THERMAL Radiation local suction TURBULENT Flow 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下载PDF
Local non-similarity solution to impact of chemical reaction on MHD mixed convecti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flow over porous wedge in the presence of suction /injection
2
作者 P.LOGANATHAN P.PUVI-ARASU R.KANDASAMY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0年第12期1517-1526,共10页
Combin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n free, forced, and mixed convection flow along a porous wedge with magnetic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 reaction is investigated.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by... Combin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n free, forced, and mixed convection flow along a porous wedge with magnetic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 reaction is investigated.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by the Runge-Kutta-Gill scheme with the shooting method as well as the local non-similarity method up to the third level of truncation, which are used to reduce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to nin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governing boundary layer equations are converted to a dimensionless form by Falkner-Skan transformations.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suction/injection on the wall of the wedge with buoyancy force and variable wall temperature, the flow field is locally non-similar. Numerical calculations up to the third order level of truncation are carried out as a special case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Effects of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the presence of chemical reaction with variable wall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dimensionless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profiles are shown graph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non-similarity suction/injection buoyancy force magnetic field wallof wedge
下载PDF
局麻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 cm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常海 王林峰 +3 位作者 张高杰 彭越强 罗生军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9-67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0 cm以上大负荷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局麻下完成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3.0 cm以上肾结石患...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0 cm以上大负荷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局麻下完成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3.0 cm以上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可弯鞘组和传统鞘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对比2组在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共9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可弯曲鞘组44例,传统鞘组52例,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石负荷等一般资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弯鞘组术后清石率(72.73%)明显高于传统鞘组(46.15%),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如发热(2.27%)、石街形成(2.27%)明显低于传统鞘组(23.08%/17.31%),P<0.05,单次手术时间可弯鞘组[(126.20±21.45)min]与传统鞘组[(116.71±27.3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可弯曲负压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3 cm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局部麻醉 可弯曲负压鞘 输尿管软镜
下载PDF
考虑暴露高度和波流条件的筒基冲刷试验研究
4
作者 岳鹏 何奔 +3 位作者 李雨杰 朱永强 徐强 国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47-2354,共8页
针对吸力式筒型基础负压沉贯过程中到位率低、筒顶暴露突出海床,基础易出现局部冲刷的问题,开展大断面波流水槽局部冲刷试验,研究不同暴露高度和波流条件下筒型基础的局部冲刷发展过程、最终冲刷形态及深度、冲刷平衡时间等特征规律.研... 针对吸力式筒型基础负压沉贯过程中到位率低、筒顶暴露突出海床,基础易出现局部冲刷的问题,开展大断面波流水槽局部冲刷试验,研究不同暴露高度和波流条件下筒型基础的局部冲刷发展过程、最终冲刷形态及深度、冲刷平衡时间等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纯流条件下,筒基周围冲淤沿来流方向对称分布,前后冲刷坑不贯通,最大冲刷深度往往出现在筒前.当暴露高度与筒径的比值为0.1,流速为0.3 m/s时,最大冲刷深度可达基础埋深的1/3.波流耦合作用时,掀砂能力增强,筒基周围出现砂纹地形,冲淤仍对称分布,最大冲刷坑深度达到冲淤平衡后会出现规律性波动.最大冲刷深度和极限冲刷平衡时间随着筒型基础暴露高度的增大而增加,提出考虑暴露高度的筒基极限冲刷平衡时间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筒基础 局部冲刷 波流耦合 暴露高度 冲刷特征 冲刷平衡时间
下载PDF
砂土中吸力式筒形基础冲刷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学亮 隋淑环 +3 位作者 陈馨睿 任彦忠 吴成恩 宋启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4-562,共9页
为研究吸力式筒形基础在砂土中单向流作用下的冲刷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流体体积法跟踪自由液面和嵌套网格技术手段,基于重正化群湍流模型和梅叶-彼德推移质输运公式对吸力筒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 为研究吸力式筒形基础在砂土中单向流作用下的冲刷机理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流体体积法跟踪自由液面和嵌套网格技术手段,基于重正化群湍流模型和梅叶-彼德推移质输运公式对吸力筒基础的局部冲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流速较低时,吸力筒局部冲刷经历快速冲刷-缓慢发展-冲刷平衡3个阶段;当单向流流速大于2 m/s时,局部冲刷深度出现波动变化,且流速越大,流速对于最大冲深的影响越剧烈;吸力筒露出床面的部分越多,冲刷程度越大,达到冲刷平衡也更快;吸力式三筒基础筒间距影响水流下游方向筒基础内外侧局部冲刷深度的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工程中的吸力筒基础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筒基础 三筒基础 局部冲刷 高径比 筒间距 单向流 数值模拟 砂土冲刷
下载PDF
既有框架结构抽柱加固改造实践
6
作者 赵勇 苏野 《江西建材》 2023年第6期129-131,共3页
目前,新建项目逐渐减少,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工程逐渐增多。改造过程中,依据功能需求,局部抽柱后跨度增加变为大空间的情况时常出现。根据使用功能需求和施工可行性选择有针对性的加固设计方案,以做到技术可行、经济适用。
关键词 局部抽柱 结构加固设计 组合梁等效刚度
下载PDF
PVC多管组合通风(吸风)降温系统在浅圆仓储粮中的应用
7
作者 郑秉照 林涛 林小龙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在储粮机械通风降温技术中,单管通风机的最佳处理深度一般在1~6 m,通常不超过8 m。目前南方大型筒式仓如浅圆仓,仓内粮堆深度一般都在20 m以上,一旦深层粮堆局部发热,仅靠单管通风机还不能处理。该研究采用多管组合通风(吸风)降温系统... 在储粮机械通风降温技术中,单管通风机的最佳处理深度一般在1~6 m,通常不超过8 m。目前南方大型筒式仓如浅圆仓,仓内粮堆深度一般都在20 m以上,一旦深层粮堆局部发热,仅靠单管通风机还不能处理。该研究采用多管组合通风(吸风)降温系统对普通单管通风机进行“单改多”改造。结果表明,该技改在浅圆仓安全储粮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粮堆深层局部发热点进行吸风通风降温,达到了彻底解决大型浅圆(筒)仓粮堆局部深层发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深层粮堆 局部发热 多管组合通风
下载PDF
某项目冷却水泵汽蚀余量分析及探讨
8
作者 黄生云 李晅 张恒春 《暖通空调》 2023年第7期116-119,共4页
对某项目不同方案的冷却水泵的汽蚀余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在当地大气压和输送液体温度已定的情况下,汽蚀余量的影响因素为冷却水泵入口与冷却塔底盘液面的高差和两者之间的管路阻力。提出了采用压出式冷却水泵安装方式,以及把冷却... 对某项目不同方案的冷却水泵的汽蚀余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在当地大气压和输送液体温度已定的情况下,汽蚀余量的影响因素为冷却水泵入口与冷却塔底盘液面的高差和两者之间的管路阻力。提出了采用压出式冷却水泵安装方式,以及把冷却塔布置在裙房或塔楼屋顶,利用建筑本身的高度有效克服管路阻力、避免汽蚀现象的措施。建议水管控制流速不大于3 m/s,单个弯头局部阻力(水头)小于等于0.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蚀余量 冷却水泵 压出式安装 局部阻力 方案优化 流速控制
下载PDF
壁面局部吹吸边界层感受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陆昌根 沈露予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14-322,共9页
目前理论、实验以及数值模拟主要研究自由来流中的小扰动与壁面局部粗糙相互作用激发边界层感受性问题.但是,针对自由来流湍流与壁面局部吹吸相互作用诱导边界层感受性的相关报道甚少.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数值... 目前理论、实验以及数值模拟主要研究自由来流中的小扰动与壁面局部粗糙相互作用激发边界层感受性问题.但是,针对自由来流湍流与壁面局部吹吸相互作用诱导边界层感受性的相关报道甚少.本文采用直接数值模拟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数值研究了二维平板壁面具有局部吹吸的边界层感受性问题.结果发现,在二维边界层内能找到一组被激发产生的Tollmien-Schlichting(T-S)波波包的包络序列以及从波包中能够分离出一组稳定的、中性的和不稳定的T-S波,证明了二维边界层内感受性现象的存在性.经数值计算获得了T-S波波包传播的群速度;并建立了自由来流湍流强度、壁面局部吹吸强度和长度与二维边界层感受性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与Dietz感受性实验相类似的结论.另外,还发现在自由来流湍流与壁面局部吹、吸相互作用下能诱导二维边界层内产生相位相反的T-S波.依据这一理论机理来优化设计局部吹吸装置,不但能促使层流向湍流转捩的提前,也可以延迟转捩过程的发生,达到控制湍流运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性 壁面局部吹吸 Tollmien-Schlichting波
下载PDF
云阳龙洞抗滑桩加固边坡局部失稳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荣建 郑文 +1 位作者 邵生俊 刘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22-327,共6页
通过开展未加固边坡、初步加固设计、变更加固设计、推荐加固等条件下边坡及加固稳定性的研究对比,探讨了三峡库区云阳龙洞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龙洞滑坡抗滑治理失效有2个主要原因:(1)非饱和土边坡基质吸力的丧失... 通过开展未加固边坡、初步加固设计、变更加固设计、推荐加固等条件下边坡及加固稳定性的研究对比,探讨了三峡库区云阳龙洞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龙洞滑坡抗滑治理失效有2个主要原因:(1)非饱和土边坡基质吸力的丧失和重度的增大使得边坡安全系数大大降低;(2)加固设计没有针对该边坡上部和下部存在的两个都会导致局部失稳的滑动面进行有效地加固。同时研究表明,文中推荐的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控制两个局部滑动面,使得边坡整体和局部均处于稳定状态,可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失稳机制 局部失稳 基质吸力 抗滑桩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下载PDF
局部负压吸引对手术室烟雾PM2.5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文君 朱皓阳 +7 位作者 马涛 张喆 冯哲 董鼎辉 向俊西 吴荣谦 张毓萍 吕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负压吸引对手术室烟雾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外科手术室100名医护人员对手术烟雾的认知及防护现状;在50例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分别在吸引管开口距电刀笔头约1cm、5cm、10cm及20c... [目的]探讨局部负压吸引对手术室烟雾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外科手术室100名医护人员对手术烟雾的认知及防护现状;在50例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分别在吸引管开口距电刀笔头约1cm、5cm、10cm及20cm处进行吸引,利用智能PM2.5检测仪检测主刀医师口鼻处约5cm范围内的空气中PM2.5的浓度;观察20例左/右半肝切除术中,利用超声刀或高频电刀分离肝脏组织切割中的PM2.5浓度在局部负压吸引前后的变化。[结果]89%手术室医护人员接触手术烟雾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仅10%的医护人员有较强的防护意识;负压吸引前,主刀医师口鼻附近PM2.5浓度为148.95μg/m3,吸引位置距离切割位置1cm、5cm、10cm及20cm时,PM2.5浓度分别为4.53μg/m3、28.08μg/m3、93.78μg/m3与129.76μg/m3;20例左/右半肝切除术中,超声刀切割肝脏组织产生的PM2.5浓度约为电刀切割的2倍,经距离切割处5cm负压吸引后,超声刀、电刀切割肝组织产生的PM2.5浓度分别减少了77%、79%。[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外科手术烟雾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较低;局部负压吸引可明显降低手术烟雾中PM2.5的浓度,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吸引管距离烟雾源头5cm时为手术中最佳的吸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烟雾浓度 高频电刀 超声刀 防护意识 局部负压吸引
下载PDF
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开槽方案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绍文 郭爽 +1 位作者 陈浮 王仲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30,共5页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扩压叶栅 局部边界层吸除 吸气位置 吸气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二维T-S波在壁面局部喷吸边界层流中的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卫东 李跃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19,共4页
采用壁面设置局部法向速度模拟喷吸条件,数值计算获得稳定的三维边界层基本流的数值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在空间演化过程的非线性问题;探讨边界层壁面局部无量纲喷吸速度0.004,0.000 6对二维T-S波非线性演化的影响... 采用壁面设置局部法向速度模拟喷吸条件,数值计算获得稳定的三维边界层基本流的数值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在空间演化过程的非线性问题;探讨边界层壁面局部无量纲喷吸速度0.004,0.000 6对二维T-S波非线性演化的影响及其对增长率的贡献。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边界层平均流剖面的改变促进了扰动波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流体运动的不稳定性,扩大了中性曲线的不稳定区域范围,不稳定的二维T-S波获得了更大的增长率;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在非线性演化过程中,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不断增强,逐渐诱导激发出三维扰动速度及高次谐波,其三维扰动基本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与二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相同;正、负相间流向涡及强剪切层已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喷吸 边界层 非线性 二维T-S波
下载PDF
壁湍流周期性吹吸减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砚 刘薇 +1 位作者 姜楠 田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66-1373,共8页
为了研究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和湍流相干结构减阻控制机理,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与湍流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采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了施加吹扰动前后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法向和展向... 为了研究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和湍流相干结构减阻控制机理,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与湍流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采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了施加吹扰动前后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法向和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通过测量扰动源下游近壁区域平均速度剖面的变化,发现在扰动下游一定空间范围内,粘性底层增厚和壁面减阻;通过对湍流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扰动影响猝发的发生;此外通过对展向平均涡量变化的分析发现,在扰动下游形成了2个定常的、强度相似的、大尺度的展向涡,它们起到流体滚动轴承的作用,减小了壁面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 湍流边界层 局部周期性扰动 吹吸 减阻
下载PDF
局部抽吸对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研究
15
作者 陆昌根 曹卫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8,共7页
在边界层壁面上,设计局部抽吸结构,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稳定的三维基本流。在此基础上,研究稳定及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时、空演化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局部抽吸的形式、强度大小及分布结构对二维T-S波的非线性演化影响及其... 在边界层壁面上,设计局部抽吸结构,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稳定的三维基本流。在此基础上,研究稳定及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时、空演化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局部抽吸的形式、强度大小及分布结构对二维T-S波的非线性演化影响及其对增长率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局部抽吸结构诱导产生的三维基本流是扰动波得以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是由于平均流剖面的改变及展向速度的出现,增强了流体运动中的不稳定性、扩大了中性曲线的不稳定区域范围。在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中,由于非线性作用的不断增强,逐渐激发产生出三维扰动波及高次谐波,其三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与二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相同;同时展向速度的大小对二维扰动波的增长、流动的失稳、流向涡的形成等方面都起着激励的作用。随着时、空的不断发展和非线性作用的迅速加强,正、负相间的流向涡逐渐形成,强度逐渐增大,流向涡的影响区域也在不断扩大,涡的形状逐渐拉伸变长,并出现强的剪切层,流动开始失稳等其它机制;这些结论与文献[4、5]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抽吸 边界层 展向速度 非线性 T-S波
下载PDF
CT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志峰 何永垣 毛志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1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微创抽吸术的治疗体会。方法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动态CT复查。结果定位准确率达90%;首次抽吸后血肿量减少1/3~1/2,临床症状... 目的总结1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CT定位微创抽吸术的治疗体会。方法CT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抽吸引流。术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动态CT复查。结果定位准确率达90%;首次抽吸后血肿量减少1/3~1/2,临床症状好转98例,血肿量变化不大9例,血肿量增加11例。结论CT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经济安全、病死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CT定位 微创 穿刺抽吸
下载PDF
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58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钧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3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外固定术+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患儿,采取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结果该组58例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6.55%。结论锁定...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外固定术+局部负压吸引治疗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儿童下肢开放性骨折患儿,采取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结果该组58例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6.55%。结论锁定钢板外固定术联合局部负压吸引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负压吸引 儿童 骨折
下载PDF
纺织车间吸风沟道均匀吸风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海霞 吴腾飞 +1 位作者 周义德 王朝根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0,共5页
探讨纺织车间吸风沟道的优化设计方法。针对纺织车间吸风沟道吸风不匀,细纱机车尾排风向车间外溢,造成车间温湿度差异大的问题,根据吸风沟道内气流压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吸风口支管接入角度采用60°,控制吸风支... 探讨纺织车间吸风沟道的优化设计方法。针对纺织车间吸风沟道吸风不匀,细纱机车尾排风向车间外溢,造成车间温湿度差异大的问题,根据吸风沟道内气流压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吸风口支管接入角度采用60°,控制吸风支沟道最末端断面风速的优化措施。通过计算结果和工程实例验证,采用优化改进措施后,可使地沟首尾端断面静压差别率由36%降低为17%,车间吸风口风量最大不匀率由19.5%降低为6.9%,有效解决了纺织车间吸风沟道吸风不均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车间 吸风沟道 均匀吸风 静压 汇流三通 局部阻力 摩擦阻力
下载PDF
局部排风系统的管道设计
19
作者 任吉云 姜舒 +1 位作者 陈明 顾学群 《流体机械》 CSCD 2003年第12期25-27,57,共4页
介绍了局部排风管道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计算静压和剩余静压的计算方法 ,最后给出了根据设计原理求解管道直径的方法和工程实例。
关键词 局部排风 计算静压 剩余静压 吸风管道
下载PDF
利用局部抽放 治理采面瓦斯超限积聚
20
作者 于辉华 孙浩 姚嵩 《煤炭技术》 CAS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针对工作面回风巷瓦斯超限、上隅角瓦斯积聚 ,影响煤矿正常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工作面瓦斯来源 ,提出了防止回风巷瓦斯超限、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途径和方法 ,对所有瓦斯超限积聚的走向长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瓦斯积聚 局部抽放 安全生产 回风巷 上隅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